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736228       资源大小:220.19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1 - / 3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高二生物试卷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排出的泪液及尿液均属体液B.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C. H2CO3/NaHCO3 对血浆 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答案】C【解析】A、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人为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B 错误;C、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H2CO3/NaHCO3 对血浆 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正确;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D 错误;2.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2 - / 31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 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 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肝细胞中的 CO2 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 3 层磷脂分子层【答案】D【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 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 正确;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C 正确;肝细胞中的 CO2 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血浆至少需穿过 5 层膜(2 层线粒体膜+1 层组织细胞膜+2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 ,即 10 层磷脂分子层,D 错误。3. 如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当剪断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示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内B. 若在 d 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C. 刺激 a 处,产生的信号传到 c 处就会形成痛觉D.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是反射活动- 3 - / 31【答案】B【解析】A 项,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脊髓外,故A 项错误。B 项,神经传导方向为 abcd,因此在 d 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 b 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故 B 项正确。C 项,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刺激 a 处产生的信号传到 c 处时,不会形成痛觉,只有当信号传到大脑皮层时才会形成痛觉,故 C 项错误。D 项,刺激剪断处的某一段可以使骨骼肌收缩,则刺激的是连接骨骼肌的一端,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故 D项错误。4.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 1 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 2 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点时,K 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需要消耗能量B. 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无关C. b 点时,细胞膜侧电位比侧高D. bc 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答案】D【解析】为糖蛋白,其糖侧链所在的侧为细胞膜外侧,神经细胞- 4 - / 31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电位的维持依赖于 K+外流,a 点表示静息电位,此时 K离子借助通道蛋白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为膜蛋白,K离子借助通道蛋白外流,通道蛋白应贯穿膜内外,可能与膜上的有关,B 正确;b 点时,电位差为零,细胞膜侧和侧的电位相等,C 错误;bc 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此时大量钠离子内流,即钠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D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记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的具体过程,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 1 中的数字表示的含义,图 2 曲线的变化趋势,即可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作答。5. 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 a 处外表面和 b 处的内表面,若在 c、d 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且 ac=db,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膜在某种特定状态时,会出现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B. d 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C. 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 d 左侧D. 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5 - / 31【答案】C【解析】人体内神经细胞内部始终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部,A 错误;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的完成过程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没有中间神经元,B 错误;静息状态:a、b 处电位均为外正内负,由于 a 处电极在外表面和 b 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同时刺激 c、d,当由 c 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 a 时,由 d 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刚好传导到 b,此时 a、b 处均为外负内正,由于 a 处电极在外表面和 b 处在内表面,因此指针先向左偏转;d 点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传递到左侧神经元,c 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向右传导时,a、b 处均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因此指针又向右偏转,故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 d 左侧,C 正确;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D 错误。6.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农药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农药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 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 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产生动作电位C. 使用有机磷农药,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 使用有机磷农药,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保持静息电位- 6 - / 31【答案】C【解析】A、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 错误;B、使用蝎毒,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 错误.C、使用有机磷,在 a 点给予刺激,b 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 正确;D、使用有机磷,在 a 点给予刺激,c 点会产生动作电位,D 错误;7.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答案】A【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正- 7 - / 31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8. 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 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脏细胞C.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 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可能是性腺细胞【答案】A【解析】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A 错误; B、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为肝脏细胞,B正确; C、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C 正确; D、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分泌物可以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D 正确. 9. 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8 - / 31B.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 出现尿糖现象就可以判定此人是糖尿病患者D. 若胰岛 A 细胞受损,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A、图示表明,血糖调节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 错误; B、是肾上腺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升高血糖,B正确; C、偶尔出现一次尿糖,可能是进食过多的糖类造成的,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若持续尿糖,则有可能是糖尿病,C 错误; D、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 错误.10. 下表对图示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条件XYA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机体的产热量B饱餐后半小时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胰髙血糖素的含量C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尿液的量D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乳酸的含量血浆的 pH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机体的产热量增加,A 错误;饱餐后半小时,因食物中的糖- 9 - / 31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减少,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使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升高,B 正确;失水过多和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C 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血浆的 pH 会下降,D 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浆 pH 的调节等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X 与 Y 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1.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甲图表示激素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 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2 属于传出神经,并且甲图的调节比乙图更准确和迅速C. 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一定为- 10 - / 3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丁【答案】D【解析】A、激素参与体液调节过程,激素的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A 错误;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靶细胞是效应器,所以 2 属于传出神经,且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准确、更迅速,B 错误;C、若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等,C 错误;D、性腺分泌的信号分子是性激素,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作用方式为丁,D 正确.12.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原都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产生效应 B 细胞B.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 记忆 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抗体【答案】B【解析】A、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产生效应 B 细胞,A错误; B、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 B 淋巴细胞)分泌的,B 正确; C、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 11 - / 31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 错误; D、记忆 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 B 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 错误.13. 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能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B. 、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 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而来D.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过程迅速完成,短时间内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表示吞噬细胞,表示 T 淋巴细胞,表示 B淋巴细胞,表示记忆细胞,表示浆细胞,表示抗体。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处理、呈递抗原,A 正确;、过程中呈递抗原及识别抗原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为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正确;细胞为 B 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而来,C 正确;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因为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的抗体,D 错误。14.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12 - / 31A. 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 H1N1 流感的有效手段B.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 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 效应 T 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注射“甲流”疫苗是预防甲型 H1N1 流感的有效手段,A 项错误;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使其细胞周期变短,B 项正确;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识别结核杆菌,C 项错误;效应 T 细胞与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该靶细胞裂解死亡,进行细胞免疫,D 项错误。15.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 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效应 T 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B. 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 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 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13 - / 31【答案】D【解析】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效应 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A 正确;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这样不会发生排异反应,B 正确; C. 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C 正确;D、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因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D 正确. 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16. 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若电机以 10 转/min 的速度匀速旋转,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答案】D【解析】A 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B 的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尖端虽然能感受光的刺激,但由于电机匀速旋转,使得尖端均匀接受光照,导致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直立生长;C 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因云母片的阻隔,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故直立生长;D的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只有暗箱的窗口朝向光源时,胚芽鞘的尖端才能感受到光的刺激,造成胚芽鞘背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朝向窗口的一侧,植株向窗口侧弯曲生长。综上分析,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 14 - / 3117. 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B.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C. 顶端优势使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 根的向地生长与重力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A 错误;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B 正确; C、顶端优势使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C 正确; D、因为生长素受重力作用会极性运输到向地侧,导致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背地侧生长浓度低,促进根向地生长,D 正确.18. 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 B,则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DB. 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 C 表示,则侧生长素浓度小于 CC. 经浓度大于 10-6mol.L-1 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D. 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 15 - / 31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C【解析】A、根据图 1 所示,表示顶芽,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若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 B,则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作用,故大于 D,A 正确;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顶芽产生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浓度,所以侧生长素浓度高于侧,促进程度大,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 C 表示,则侧生长素浓度小于 C,B 正确;C、经浓度大于 10-6mol.L-1 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生长变慢,C 错误.D、当植物水平放置时,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但促进程度小,同时也促进根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正确;19.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 浓度( mgL)051015202530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13.526.246.553.253.753.230.2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6 - / 31A. 2,4D 浓度超过 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 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30 mgLD. 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C【解析】A、2,4D 浓度为 0 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 2,4D 浓度超过 25 mgL 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 错误;B、本题没有将 2,4D 和生长素对照使用,因此不能说明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B 错误;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C 正确.D、该实验没有涉及枝条生根,不能说明 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 错误;20.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都由体内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B. 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C. 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D. 都在其含量过高时进行反馈调节【答案】B.B、生物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高效的调节功能,B 正确; C、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类激素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 错误.- 17 - / 31D、激素不都存在反馈调节,D 错误; 21.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是A. 重捕时,捕获的带标记个体受伤死亡B. 带标记的个体警惕性提高而不易被再次捕获C. 初捕和重捕间隔的时间长短D. 初捕和重捕的范围是否一致【答案】A【解析】A、重捕时,捕获的带标记个体受伤死亡,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A 正确; B、带标记的个体警惕性提高而不易被再次捕获,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 错误; C、初捕和重捕间隔的时间长短,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C 错误; D、初捕和重捕的范围不一致,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D 错误.22.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B. 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答案】B【解析】种群密度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性别比- 18 - / 31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分别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A 项,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市人口变化主要是由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决定,即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率,故 A 项错误。B 项,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故 B 项错误。C 项,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故 C 项正确。D 项,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的(性别比例) ,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故 D 项错误。23. 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B. 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C.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D. “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 K 值【答案】B【解析】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呈现 J 型曲线,A 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种群数量不能无限长大,呈现 S 型曲线,B 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呈现 S 型曲线,C 正确;J 型曲线中种群能无限增长,没有 K 值,S 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量,即 K 值,D 正确。- 19 - / 31【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之间的区别,确定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环境阻力或者由于生存斗争而死亡的个体。24.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 20 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种群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第 1 年第 5 年第 10 年第 15 年第 20 年物种 a510200物种 b12533物种 c01386A. 20 年内,群落的丰富度先升高后降低B. 优势种群的变化不影响群落的空间结构C. 第 110 年内,物种 a 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 物种 a 的消失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表中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 20 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其中物种 a、物种 b 和物种 c 的种群密度都先升高后降低,但物种 a 的变化先于物种 b,而物种 b 的变化先于物种 c。表中只列举了 3 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 错误;优势种群的变化影响群落的空间结构,B 错误;第 110 年内,物种 a 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所以- 20 - / 31年龄组成先属于增长型,后为衰退型,C 错误;因为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 a 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 正确。25. 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D.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答案】C【解析】互利共生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同死”的同步性变化。所以甲图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的变化。所以乙图表示的是捕食。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互相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在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26. 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不一定是一个种群B. 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超过 5 个C. 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答案】B- 21 - / 31【解析】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A 正确;B、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5 个,B错误;C、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C 正确;D、能量随营养级的升高逐级递减,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D 正确.27. 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丙与丁表示的生理过程不同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2 值D. d 的能量全部来自 b 生物【答案】A【解析】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 项正确;丙表示b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的能量,丁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的能量,因此丙与丁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B 项错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处于 K 值,C 项错误;b 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a 的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 d 的能量来自 b 生物和 a 生物, D项错误。- 22 - / 3128. 由于“赤潮” ,一条 4kg 的杂食海鱼死亡,假如此杂食性鱼的食物有 1/2 来自植物,1/4 来自草食性鱼类,1/4 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 16kg B. 28kg C. 160kg D. 280kg【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构建食物网,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杂食海洋鱼的食物来自 3 条食物链,分别是海洋植物杂食海洋鱼,海洋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海洋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是鱼类杂食海洋鱼。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由得 4×(12)÷20%=10kg;由得 4×(14)÷20%÷20%=25kg;由得 4×(14)÷20%÷20%÷20%=125kg,因此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10+25+125=160kg,故选D。2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用鸡粪来养猪,则猪正常可以获得鸡同化能量的 10%-20%B. 兔子同化能量等于“自身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利用、传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之和- 23 - / 31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答案】C【解析】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的同化能量,而是属于鸡的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一部分,A 项错误;兔子同化能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B 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起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 项错误。3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B. 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 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答案】D【解析】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动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A 错误; B、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B 错误; - 24 - / 31C、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D正确;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 Na2HPO4、NaH2PO4 的溶液,pH=7)和血浆分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 25mL 实验材料 测 pH 滴加 5 mL 01mol/L 的 HCl、摇匀 测 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 pH,其目的是_。(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组,理由是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答案】 (1). 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 pH 做比较 (2). 加水 (3). 清水中加入 HCl 后,pH 值应下降 (4). 对照 - 25 - / 31(5).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 pH 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6). 加入 NaOH 后,血浆 pH 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 (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 pH,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 pH 做比较。(2)加入清水的一组在实验前呈中性,但是加入 01mol/L 的 HCL后,溶液 pH 下降,因此加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血浆组与缓冲液组都具有一定的维持 pH 的能力,血浆组维持 PH 的能力更强。(3)血浆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入NaOH,然后测量血浆 pH 的变化,这样实验更完善。32. 科研人员实验探究了桑叶多糖对人工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数值的影响,实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写出实验思路,并设计一个坐标系,将表中实验分析结果的数值变化趋势用曲线图表示出来。(说明:现有刚刚处理得到的人工糖尿病小鼠若干只,该品种正常小鼠的正常空腹血糖数值为 6.0 mmol/L。给药和测定空腹血糖数值的方法不作要求,实验持续 6 周时间。)桑叶多糖对人工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数值的影响实验分组给药前给药后空腹血糖(mmol/L)- 26 - / 31(按体重给药量)空腹血糖(mmol/L)2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4 周末(与2 周末比较)6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A 组0 g/kg17.7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接近 2 周末数值)B 组0.25g/kg17.5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无显著差异C 组0.50g/kg17.4明显升高无显著差异明显降低(明显高于正常数值)D 组1.00 g/kg17.3无显著差异无显著差异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数值)(1)实验思路: _(2)设计一个坐标系,将表中实验分析结果的数值变化趋势用曲线图表示出来。_【答案】 (1). 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编号 A、B、C、D;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数值;A 组不给药,B 组给药 0.25 g/kg;C 组给药 0.50g/kg;D 组给药 1.00g/kg;在适宜且相同条件下饲养;分别于 2 周末、4 周末、6 周末测定空腹血糖数值;记录实验数据,- 27 - / 31统计分析 (2). 【解析】试题分析:本实验是探究了桑叶多糖对人工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数值的影响,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给药(桑叶多糖) ,因变量是小鼠的空腹血糖在给药前后的变化,根据题意,不同体重的小鼠给药量不同, (按体重给药) ,据此答题。(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分为四组,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给药(桑叶多糖) ,故 A 组不给药,作对照组,其他各组按体重给药,所用实验材料要遵循等量性原则的应用,故将小鼠随机均分为 4 组,编号 A、B、C、D;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数值(实验前的测量) ;A 组不给药,B 组给药 0.25g/kg;C 组给药 0.50g/kg;D 组给药1.00g/kg;A 组作对照组;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饲养;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分别于 2 周末、4 周末、6 周末测定空腹血糖数值;- 28 - / 31记录实验数据,统计分析。(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 组给药后 2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4 周末(与 2 周末比较)血糖明显升高,6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接近 2 周末数值) ;B 组给药后 2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4 周末(与 2 周末比较)血糖明显升高,6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C 组小鼠给药后 2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4 周末(与 2 周末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6 周末(与给药前比较)血糖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数值)6.0mmol/L据此画图为:33. 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 ,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 0 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因是_(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有_。 (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答案】 (1). 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