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doc

    • 资源ID:77781414       资源大小:30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doc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第一章 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 竞赛委员会 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第二条 竞赛监督委员会一、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二、竞赛监督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三、竞赛委员会的职责 (一)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裁判员的工作。(二)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三)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罚。(四)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一、仲裁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二、职责:(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的结果。(二)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四)仲裁委员会负责确定比赛时每场地仲裁录像位置。第四条 裁判人员的组成一、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员3-5人。根据竞赛的规模可设若干个裁判组。(三)编排记录长1人。(四)检录长1人。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根据比赛规模,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人员)(一)竞赛电子系统操作人员每场地1-2人。(二)编排记录员3-5人。(三)检录员每场地2-3人。(四)宣告员1-2人。(五)放音员1-2人。(六)摄像员每场地1-2人。第五条 裁判员的职责一、总裁判长(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二)解释规则、规程,但无权修改规则、规程。(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四)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二、副总裁判长(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并可重点负责竞赛中某一部分的工作。(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三、裁判长的职责(一)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二)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重做、集体项目少于规定人数、配乐项目不合要求的扣分。(三)经总裁判长同意,有权对不合理的运动员应得分进行调整,但无权更改裁判员的评分。(四)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相应的处理。四、副裁判长的职责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负责管理本场地检录组的工作,保证本组比赛有序进行。五、裁判员的职责(一)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二)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好临场评分记录。(三)负责运动员整套动作演练的评分。六、编排记录长的职责(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二)负责比赛现场评分记录的审核;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总裁判长指意,现场进行有关上场组别、顺序的调整(含人员、项目的增加或删减)。(三)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四)采用电子竞赛计分系统时,须做好裁判组与电子竞赛系统操作组的协调工作,保证竞赛成绩无误。(五)如遇同分时,按规则规定处理好成绩,确定名次。(六)编排成绩册。注释:1. 竞赛分组:主要是对各个竞赛项目参赛的运动员进行分组,一般太极拳类分5-6人一组,其它各项10-15人一组,每一队的运动员最好分布在不同组中。计算比赛时间。2.编排原则根据竞赛规程而定,一般应注意:a每场竞赛时间须基本相同。b每场竞赛中所进行的两个场地竞赛时间基本相同。c同一时间的两个场地宜安排不同项目、不同组别的比赛。d同一项目的比赛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比完,若参赛人数多,也应注意安排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场地进行,中间不宜间隔,力求在同等条件下进行。e每一个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最好只安排一项;若必须进行两项比赛,则应考虑有比较充足的间歇时间。f每一项目比赛的第一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队中,使各队机会尽量均等。g.每项比赛第一位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运动队;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以上第一个出场比赛的情况,应作适当调整。3.项目分类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等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七、检录长的职责(一)负责在赛前协调安排布置场地,落实各场地检录处位置、运动员入场和退场的位置及标记。(二)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及时与各裁判长沟通,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告员。第六条 辅助工作人员职责一、编排记录员的职责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二、检录员的职责(一)按照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将比赛运动员带入场后,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二)配合裁判长做好现场运动员上场的检录工作;负责多名运动员同时上场时的起势位置的确定。(三)负责将完成比赛的运动员带出场地,保证场内竞赛秩序井然。三、宣告员的职责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则、比赛规模、传统武术拳种及项目特点等知识。四、放音员的职责(一)在比赛第一次检录时,负责收取配乐项目音乐光碟,根据比赛出场顺序进行编号,保证配乐项目比赛顺利进行。(二)运动员站在比赛场地3-5秒钟之间,开始放音乐。(三)比赛结束后,负责将音乐带归还运动队。注释:不得借与他人。五、摄像员的职责:(一)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二)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项目录像。(三)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留,并交付竞赛处制作光盘存档资料。第二章 参赛人员及其规定第七条 参赛人员及其规定参赛人员包括参赛队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和随队医生。为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须遵守以下规定:一、参赛者应按规程中的规定按时报名。并遵守大会各项规定。二、参加组委会安排的领队会议(组委会)和教练员、裁判员联席会议,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一旦决定,严格遵照执行。三、参赛者应依据规则和规程公平竞争,履行武术礼仪,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四、任何参赛人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对裁判人员施加影响和干扰,一经发现,由竞赛监督委员会予以严肃处理。第八条 申诉一、仲裁委员会只受理运动队在比赛时裁判长对本队运动员的扣分有异议的申诉。二、申诉程序参赛队对裁判长扣分有异议时,必须在该场该项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员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申诉费。一次申诉仅限一个内容。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仲裁录像,如裁判长扣分正确,提出申诉的运动队必须坚决服从。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如裁判长扣分错误,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竞赛监督委员会对裁判长进行处理,但不改变裁判结果,退回申诉费。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第三章竞赛通则第九条竞赛性质一、竞赛类型分为:(一)个人赛(二)团体赛(三)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一)成年赛(二)青少年赛(三)儿童赛三、按内容分为:(一)各拳种单练拳术和器械的个人项目比赛。(二)对练项目比赛。(三)集体项目比赛。(四)综合项目比赛。第十条 竞赛和表演项目一、竞赛项目:1、流传有序的各拳种流派的传统武术套路,包括单练的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2、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其他武术套路,包括各种规定套路的拳术、器械项目。3、武术健身拳操(功法)。二、集体表演项目:以武术为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集体武术综艺表演项目。第十一条 竞赛年龄分组一、儿童组(A组):12周岁以下。二、少年组(B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青年组(C组):18周岁至39周岁;四、中年组(D组):40周岁至59周岁;五、老年组(E组):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第十二条 比赛顺序的确定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组排序,确定项目比赛顺序和运动员上场顺序。第十三条 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 ,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赛前10分钟。第十四条 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完成比赛套路后和裁判长宣布最后得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第十五条 计时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肢体动作,计时开始;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第十六条 示分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公开示分。第十七条 弃权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者,按弃权论处。第十八条 兴奋剂检测 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要求,进行兴奋剂检测。第十九条 名次及等级奖项的评定一、名次评定(一)个人项目、对练项目名次:按比赛的成绩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二)个人全能名次:根据规程规定,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全能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三)集体项目名次:按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二、得分相等的处理:(一)个人项目、对练项目得分相等的处理: 1、两个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的平均值者列前。 2、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 3、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 4、如仍相等,名次并列。(二)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则并列。(三)集体项目得分相等时,按个人项目得分相等的处理办法处理。(四)团体总分相等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等,则并列。三、等级奖项评定个人项目、对练项目、集体项目分别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各项最后得分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条 集体表演项目奖项的评定一、集体表演项目奖项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按得分的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二、集体表演项目也可设置其它特别奖项。集体表演项目设置的特别奖项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一条 套路完成时间的规定 一、个人项目和对练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2分钟(太极拳类项目除外),运动员演练至1分半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拳类项目:(一)太极拳项目4-6分钟,运动员演练至4分30秒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器械项目34分钟,运动员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三)根据赛事规模,套路完成时间由竞赛规程规定。三、集体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四、集体武术综艺表演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6分钟。注释:套路技术内容多、演练时间长的套路,应进行简化。注意技术组别丰富。五、运动员比赛时完成套路的时间以裁判组的秒表所计的时间为依据。运动员比赛时裁判组用2块秒表计时。当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裁判组的2块秒表所计时间又不相同时,以较接近规定时间的1块秒表所计时间为准。六、根据竞赛性质和竞赛内容的不同,可在规程中对完成套路时间作相应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集体项目人数的规定集体项目、武术健身拳操不少于6人,集体表演项目人数不限或由规程规定。第二十三条 配乐一、配乐项目按规程规定执行。二、凡配乐项目必须使用纯音乐,音乐主题与套路主题相和谐。三、动作开始的前奏和动作结束后的音乐尾声,须控制在15秒以内;音乐须使用光盘或MP3播放器录制,比赛音乐须独立录制和备份。四、各代表队须在配乐项目比赛前第一次检录时,将本队音乐光盘或MP3播放器进行检录,交至放音员处,并配合放音员完成本队比赛音乐播放。第二十四条 未完成套路运动员未完成套路不予评分。第二十五条 重做运动员因主客观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可以申请重做一次。重做项目可安排在该类项目最后一名上场,若出现最后一名选手重做,则允许休息5分钟后上场。第二十六条 服装一、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武术裁判服装。二、运动员可穿具有运动特色、项目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适合于武术运动的比赛服装和武术鞋。三、规程可以根据竞赛性质、内容,统一规定运动员的比赛服装。第二十七条 竞赛场地一、个人项目和对练项目的竞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2米宽的安全区。注释:长边的中间,有长30厘米,宽5厘米的标线。二、集体项目的竞赛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1米宽的安全区。三、竞赛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场地之间的距离在4米以上;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应在规定范围之内。四、竞赛场地应有明显场地编号标志;场地周围应设置仲裁录像和电子示分屏的位置;场地一侧设置裁判席。所有设置均应保持与场地边线2米以上距离。五、裁判席右侧后方运动员临场处,应设置2-4名运动员的临场席。第二十八条 比赛器械可以使用任何武术器械或由规程规定的器械。第二十九条 其它比赛设备根据比赛规模大小和需要,配备摄像机,放像机,电视机和音响设备。第四章 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三十条 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一、 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二、 评分方法(一)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演练水平,与“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按照评分的等级标准,并与其他运动员进行比较,确定运动员等级分数。在此基础上,减去“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注释:与其他运动员演练水平比较时,不考虑其它错误。(二)应得分数的确定3名裁判员评分时,取3名(是否是中间1名,最后平分的处理程序。)裁判员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4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2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5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3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三)裁判长对评分的调整当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示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调整运动员的应得分。裁判长调整分数范围为0.01-0.05。如须调整更大幅度方可纠正明显不合理现象时,裁判长须经总裁判长同意,整分数范围扩大为0.05分至0.1分。(四)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和加上“裁判长调整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注释:裁判长可同时进行“扣分”和“调整分”。三、评分标准(一)等级分的评分标准:1.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表1)2.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运动员应表现出所演练的拳种及项目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法,要求动作规范、方法正确。注释:裁判员对运动员动作完成姿势主要看手型、步型和身型;对动作运转过程主要看方法是否正确,如路线清楚、走势完整等。规格错误随时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2)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动员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项目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要求身械协调。注释:劲力看力点;协调看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主要是身法和步法;精神看动作的配合和面部表情。抽象错误一次扣。采用比较的评分方法(3)节奏恰当,表现出该项目的节奏特点。(4)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项目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具有传统性。注释:结构是整套动作的组接与编排是否合理、紧凑,衔接是否顺畅巧妙,起伏转折的变化等。结构看重点动作的排列。布局是整套动作的空间变化,如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均衡,布局是否充实而富于变化。布局看场地的运用范围。(5)对练项目要求动作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动作逼真,风格突出,配合严密,攻防合理。(6)集体项目要求队形整齐,应以该项目的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该项目的风格、特点,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一致,结构恰当,布局匀称,并富于一定的图案变化。(7)配乐项目要求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项目的技术风格相一致。注释:比赛中某一项若不能在一个场次内比完,须牢记该场比赛中好、中、差三个档次的技术表现和得分情况,做为下一场次评分的参考依据。(二)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2)1.遗忘:扣0.1分。2.出界:扣0.1分。注释:运动员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接触边线外地面。3.失去平衡:晃动、移动、跳动扣0.1分。4.器械、服装影响动作:扣0.1分。5.器械变形:扣0.1分。6.器械折断:扣0.3分。注释:对于长度有要求的器械的处理。7.器械掉地:扣0.3分。8.附加支撑、倒地:扣0.3分。注释:象形拳、械的倒地动作,每出现一次,躺地时间超过三秒者,算倒地一次。9.对练项目:击打动作落空,扣0.1分;误中对方,扣0.2分;误伤对方,扣0.3分。10.上列错误每出现一次,扣一次;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注释1:明显错误(其它错误)出现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注释2:其它错误不占运动员的10分分值。注释3:在评分中应注意各类错误之间的区别,避免重复扣分,尤其应注意技术规格错误扣分与整体性技术错误扣分不能重复。如力点不准应在动作规格中扣分,而整套中劲力不足,或动作僵硬,则应在整体性技术错误的第二栏目中扣分。(三)裁判长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1.完成套路时间超出规定。(1)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凡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含5秒)扣0.1分,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内(含10秒),扣0.2分;超出规定时间达10秒以上,扣0.3分,最多扣0.3分。注释:除去太极拳、太极剑项目外的其它套路,时间的规定应为2秒钟为一扣分单位。(2)运动员超出规定时间扣分已达0.3分时,裁判长应请运动员立即收势停止比赛。此种情况应视为运动员完成套路。2.运动员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1分。注:1:改变动作视为附加或漏做。注释2:起势、收势不符;改变动作方向,太极拳为45°,其它拳种为90°。由于方向改变出现的附加、漏做,应按附加或漏做扣分。3.运动员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运动员重做后,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运动员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注释1:时间关系,裁判长要求停止比赛者,注意少、漏动作的判罚。注释2:遗忘、失误、器械损坏,及临场受伤等重做一次,都为客观因素影响。4.集体项目的人数,少于竞赛规程规定的人数,每少1人,扣0.5分。5.配乐不符合竞赛规程规定者,扣0.1分。6.传统拳种各流派项目在演练中出现竞技项目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所规定的B级及B级以上的难度动作,每出现一次,扣1分。第三十一条 表演项目奖项的评定方法标准一、评分方法表演项目的满分为10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和表演水平,按照与“表演项目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并与其他的表演项目进行比较,确定该项目的等级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二、评定标准(一)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 3 档 9 级,其中: 8.5010.00分为优秀; 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表1)(二)表演项目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以武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能较好的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2.能较好地利用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烘托武术的技术风格。3.结构严密、内容充实、技术熟练、配合默契、主题突出,富于时代气息,充分展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4.音乐与主题和动作配合紧密、和谐流畅。5.富有创新意识。第三十二条 最后得分的示分(一)由评分裁判员将各自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示分后,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二)也可以由评分裁判将各自评出的运动员得分,通过评分纸条传递给裁判长,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第三十条 其它本规则适用于全国及省、市、自治区各级传统武术套路的比赛。在竞赛性质、任务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竞赛规程中做出相应规定。表1 等级评分标准等别级别评分分值优秀上级9.50 10.00中级9.00 9.49下级8.50 8.99良好上级8.00 8.49中级7.50 7.99下级7.00 7.49尚可上级6.50 6.99中级6.00 6.49下级5.00 5.99表2 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错误种类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扣0.1分扣0.2分扣0.3分服装、饰物影响动作刀彩、剑穗掉地或缠身服装开纽或撕裂服饰、头饰掉地鞋脱落器械触地、脱把、碰身、变形、折断、掉地器械触地器械脱把器械碰(缠)身器械弯曲变形器械折断(含即将折断)器械掉地出界身体任一部位触及线外地面失去平衡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撑倒地(双手或肩、头、躯干、臀部触地)遗忘遗忘一次对练项目特殊错误击打落空误中对方误伤对方注:运动员在一次失误中若出现多种以上所列举的其它错误,累计扣分。附:场地示意图:全场比赛裁判席位图主席台仲裁委员会席 竞赛监督委员会席 ¹ ¹裁判席总裁判长席 总记录处席比赛时各组裁判员座位图 说明:裁判席在主席台对面,裁判员之间要有50公分的间距。1、2、3、4、5为裁判员席 ¹ 为仲裁摄像机位 为裁判长为副裁判长 为记录员 .页脚. 传统武术比赛代表队人员信息报名表(一)代表队名称省区市所属区域境内港澳台世界各国队总人数代表队组织人联系方式(必填)联系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 系 人:手机:固定电话(加区号):传真:QQ号:参 赛 人 员 信 息序号姓名身份性别身份证号中国武协会员证号码委托保险本人手机号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注:1.填报顺序:先填写参赛运动员,后填写领队、教练、队医等随队人员等。2.身份填写为:运动员、领队、教练、队医。3.此表可复制,可下载:。 签名和盖章: 年 月 日 传统武术比赛代表队人员信息报名表(一)代表队全称(盖章): 代表队简称(用8个以内汉字简写): 领队(姓名和性别): 移动电话: 教练(姓名和性别): 移动电话: 序号姓 名性别组别出生年月参赛项目传统拳术类传统器械类对练集体项目拳术太极拳南拳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项目名称运动员姓 名123456789101112注:1.请在拳术、器械、集体项目栏内填写套路具体名称、对练项目栏内填写具体项目名称和陪练运动员的姓名。2.此表可复制,可下载:。传统武术比赛参赛代表队统计表序号代表队队数领队教练队医随队运动员人员合计项目数项目合计区域团队名称男女小计拳术器械对练集体传统武术比赛各类项目参赛人数统计表序号项 目 类女子各年龄组各类项目参赛人数男子各年龄组各类项目参赛人数参 赛总人数FAFBFCFDFEMAMBMCMDME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裁判员评分记录表项目: 月 日 场 组上场顺序评分记录应得分最后得分等 级 评 分其它错误内容扣分第 号裁判员(签名):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裁判长评分记录表项目: 月 日 午(晚)第 场第 组序号姓名单位年龄组别完成时间裁 判 员 评 分裁判长扣分裁判长调整分最后得分裁判员评分记录应得分数12345裁判长: 临场记录员:传统武术比赛个人项目、对练项目成绩表性别 组别 项目类 第 场地 第 组 年 月 日 时序号运动员编 号姓 名队 名项目名称成 绩名次/等级总裁判长: 编排记录长:传统武术比赛集体项目成绩表第 场地 第 组 年 月 日 时序号单位编码队 名项目名称成 绩名次/等级总裁判长: 编排记录长:传统武术比赛个人全能成绩表性别 组别 年 月 日 时序号运动员编码姓名队名项目1成绩1项目2成绩2项目3成绩3全能总分名次/等级总裁判长: 编排记录长:传统武术比赛团体总分成绩表序号单位全能选手1成绩1全能选手2成绩2全能选手3成绩3全能选手4成绩4全能选手5成绩5全能选手6成绩6团体总分名次/等级总裁判长: 编排记录长:传统武术比赛责任声明书运动员姓名: 身份证号码: 请各位运动员阅读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