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维吾尔族简史.doc

    • 资源ID:790448       资源大小:425K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维吾尔族简史.doc

    1第一讲新疆的古代民族和维吾尔族的族源新疆的古代民族现代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境内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山 脉和塔里木、准噶尔两大盆地。三大山脉孕育的数百条河流,滋润着盆地周围的绿洲。所 以,最晚在距今两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在新疆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主要有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南台地、吐鲁番艾 丁湖烽火台附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罗盖的骆驼石、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吉 尔尕勒人类烧火遗存、阿勒泰哈巴河多尕特彩绘洞窟等处,绝对年代在距今 2 万年至 1 万 年前。在前三处遗存点,采集到了数百件石器,主要是打制的石叶一端刮器;在塔什库尔 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耶甫乡吉日尕勒村附近发现了人工用火烧物的灰迹,灰烬中有少量的 烧骨,周围沙土中有零星的动物肢骨碎片和人工打制的砍砸器。在多尕特一处岩洞的彩绘 中,画有猎人以投枪、长矛狩猎牛、马、牛、马是食草大兽,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围猎 的主要对象。新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分布天山南北,时间距今有 1 万年至 4000 年。其中较重 要的有哈密三道岭五堡水库和七角井、吐鲁番阿斯塔那和雅尔湖、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城南郊、罗布淖尔周围、乌鲁木齐南山鱼儿沟和阿拉沟、尼雅河上游、疏附县阿克塔 拉,等等。在这些遗址中,考古工作者采集和发掘出大量石核,细长石叶、石矛、石 镞等细石器。有的遗址里砂质陶和细石器并存。这一现象表明这里的居民以狩猎、游 牧为主,但可能已出现了原始农业。疏附县阿克塔拉和阿克苏喀拉玉尔衮的新石器时 代遗址中发现了较太型的磨制石器、夹砂陶器和小件红铜器。石器工具形体较大,而 且大多经过磨制。器物之中石刀、石镰所占比例较高,制作相当精致。石刀为无孔半 月形,石镰均呈弦背凹刃。陶器有罐、钵、盆、瓮、小杯等。考古工作者认为石器的 形制与殷墟所见的石镰形制相似。这些遗物的出现说明遗址的下限到了金石并用的时 代, 经济生活可能以农业为主。哈密、伊吾、巴里坤、鄯善、吐鲁番、乌鲁木齐、和 硕、库车、皮山、奇台、木垒等县市则发现过以彩陶器为重要特征的遗址或墓葬。这 些遗址和墓葬的分布地区十分广泛,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时间的下限可能已经到了战 国秦汉时期。 哈密五堡水库及乌鲁木齐南山的鱼儿沟、阿拉沟等处发掘的古代少数民族墓葬, 出土文物表明其时代处于青铜时代阶段。鱼儿沟甚至见到了小件铁器。考古工作者从 整个墓葬的规模、葬俗、随葬文物情况分析,认为这些墓葬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考 古文化。哈密五堡水库附近发掘的 29 座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圹,多数为单人葬,死者侧 身屈肢。随葬物比较贫乏,除了随身的皮、毛织物外,随葬的器物只有少量木器、石 器、陶器(有彩陶)、海贝和小铜饰等。死者头戴尖顶毡帽,穿毛皮大衣或皮革大衣, 着皮裤和高腰皮靴。女性、小孩的靴上附有铜饰。贴身的衣服为各色毛织物,毛织物 色泽鲜艳如新,图案主要是用红、 、褐、绿、黑等色线织成的大小方格和宽狭彩条。有 一个女尸身 E 穿一件毛绣衣服,衣服为红地黄绣,图案呈三角形,是过去从未见过的 珍品。另外,这些墓葬还出土了许多皮革制品,皮革相当柔软,说明鞣制、脱脂水平 较高。墓葬里随殉的牛、羊、驴骨,说明畜牧业经济在生活中占很大比重。但是由于 发现了小米饼及、青稞穗壳,因此可以认为这里的农业经济正在发展。 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鱼儿沟与阿拉沟东口地域毗连。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 了 73 座古墓。发掘的墓葬,形制均为石室竖穴。石室用鹅卵石砌成,上部盖木,实行 “丛葬” 。墓中的人骨架有的数具,乃至数十具不等,重重叠压 i 或至三四层。尸体仰2身直肢的与肢体不全者均可见到。有些头骨和肢骨上还有明显的刀砍痕迹。墓中随葬 的文物多数为彩陶器。陶器有泥质和夹砂两种。陶坯均为手制,器形有盆、罐、壶、 小杯等。后期的墓葬中有陶豆。另外还有木盆、木盘、小杓、口杯等日用器皿;腿绊、 鼻栓等牧业工具;出土的纺轮表明手工纺毛业的发展;木簪的存在表明了当地居民已 具有审美的要求;大量钻孔木片表明当地居民钻木取火;木器用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 重要地位。这些墓葬的主人多为长发梳辫,罩网状发套,深目高鼻,衣服主要为各色 毛织物及毛皮。随主人殉葬的驴、羊骨数量都比较多。但晚期的墓葬中彩陶已极少或 消失不见。墓中出土陶豆及来自中原地区的漆器、丝织物,个别墓内还出现了小件铁 刀,这些东西的存在和一件凤纹刺绣的织物的存在,说明这一批墓葬主人与中原地区 间存在相当的经济文化联系,它们可能是古代车师民族的文化遗存。出土的彩陶图案 风格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化受甘肃河西走廊一些古代文化影响比较明显。近年来考古 工作者又在孔雀河流域、哈密五堡乡等地挖掘了一些干尸及大量随葬物品。考古学家 认为,这些古代干尸大都是 3000 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古代民族。另外,在阿图什县阿古 村附近发现了人头骨化石,对此化石,考古界尚未进行科学研究,有人初步从其形态、 石化程度及地层上分析,认为年代大约距今 3 万一 1 万年。 新疆各地的古代文化遗存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疆一些地方 就有了人类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天山南北。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这些人在天山南北各个绿洲上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代文化,为后来新疆的 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存在不仅与新疆其他民族的形成有关, 而且与后来形成的维吾尔族更有直接关系。 当历史发展到秦汉时期,新疆天山南北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发展,居住在这里的 古代民族也不断增多,形成了民族大汇合的局面。我国古文献大致上把这个时期居住 在新疆各地的居民从经济特点上分为三十余国,其中居住在天山以北草原上的居民以 畜牧业为主,号称“行国” ;居住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者大都以农业经济为主,以一 个或几个城镇为政治中心,故称·。城郭之国” 。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的 主要城郭之国”有:媾羌、都善、且末、小宛、戎卢、于阗、精绝、皮山、莎车、 疏勒、依耐、蒲犁、姑墨、温宿、龟兹、焉耆、乌垒、危须、渠犁、尉犁、车师(分前 后王庭)等;主要“行国”有:月氏、乌孙等。各邦国的人口大者数十万,小者几千人 甚至几百人。若从民族意义上讲,当时居住在天山南北的古代居民应该有塞、月氏、 乌孙、匈奴、丁零、乌揭、汉、羌等众多的民族,这些民族对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 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对后来形成的新疆各民族有重要影响。现代的学术界一般把 这些古代民族从人种学上划分为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二者的混合种;从语言 学上把他们划分为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 塞人是属印欧语系东伊兰语族的古老民族。这个民族的人眼多碧绿,擅长骑术, 以游牧为主,分布地区比较广阔:中亚、两河流域都有他们的部落。新疆境内的塞人 有些住在天山以北的伊犁河流域,有些住在帕米尔山区,有些定居在天山以南各绿洲。 他们创造了塞人文化,具有特别的语言。古代塞人的方言今已发现于新疆和田及巴楚 境内的图木舒克等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书中也有不少 t和田一塞语 文献。 经研究,有些文献写于 10 世纪下半叶(北宋淳化年间),从而使我们相信到 10 世纪下 半叶时,和田一带的塞人仍然存在,至少其王族仍为塞种人。 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告诉我们,塔里木盆地曾经居住过一种叫做吐火罗的民族。 吐火罗人属东伊兰人,公元前居住在帕米尔以西,西接今伊朗,南抵兴都库什山,北 据今帖尔梅兹以北的布兹加拉山口(铁门)。 由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天山以南发现了许多与吐火罗人有关3的文物,所以各国学者一般的看法是从远古以至中古时期之前,天山南路城郭的居民 主要是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和塞人,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中独特的一支。通行于 焉耆、龟兹者称为焉耆一龟兹语(旧称吐火罗语甲、乙),文字则使用传自印度的婆罗 密文中亚斜体;疏勒(今喀什)、莎车一带的文字则使用婆罗密文中亚直体。尼雅、于 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一带,主要通行古代印度的西北方言,通称尼雅俗语。语 言学家将其归属于印欧语系中的东伊兰语支。通行于这一带的文字主要是使用古代印 度西北部的文字,通常称为怯卢文。后来又改为用婆罗密文。唐玄奘在大唐西城记 卷十二中称瞿萨旦那(和田)t。文字宪章,聿遵印度,微改体势” , “语异诸国” ,说的 正是这一情形。此外,从罗布泊以东至敦煌之间的吐火罗人,还流行印欧语系中第二 种语言即东伊兰语支的率利语(又名粟譬语),一般称为古和田语。据说这种语言主要 通行于来此经商的粟特人之中。新疆地区的古代民族中,还有属汉藏语系的羌人。 春秋时期以来对新疆政治经济和以后形成兄弟民族有重要影响的另一古代民族是 乌孙。公元前 2 世纪(西汉初年)以前,马匈奴两次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只限于 在阿尔泰山和天山北部一些地区活动。91 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汉朝军队在金 微山(今 Bl尔泰山)大破北匈奴,迫使匈奴 10 万余落西迁。此后,直到 373 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进入欧洲以前,北匈奴一直活动于天山北部和中亚粟特、康 居等地,对于这一地区的政治、经孽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像称号为悦般的这样 一些部落长期留住在以上地区,经过漫长的时期才逐步与当地各族融合。 悦般的名称最早见于魏书·悦般传和北史西域传 。孥记载,悦般 “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 居,其赢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警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南北朝时,由于 受我国北方柔然孥所迫,乌孙西走“葱岭山中,悦般部遂占领伊犁河流域,成 为天山周围地区的强国,其辖地东起今焉耆西北裕勒都斯河谷,西到纳伦河流域, 其统治中心为纳伦河上游。 “丁零”这一族名,最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就已出现于史籍。当时,他们主要 游牧于东起北海(今贝加尔湖)、西到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称为东西丁零。 匈奴冒顿单于时北服丁零,把丁零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后来,丁零联合四邻许多 部落和氏族反抗匈奴贵族。公元前 71 年(西汉宣帝本始三年),丁零配合乌孙、乌 桓等部从北面攻击匈奴,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公元 85 年(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丁 零配合鲜卑、西域诸国和东汉军队扪击匈奴,逐渐迁入天山北部。到公元 45 世 纪,一批丁零部落迁入塔里木盆地。但是,其中一批仍住在原地。 乌揭(又称呼揭)是新疆古老民族之一。 汉书匈奴传称其最初游牧于乌孙之 北。当时乌孙居住在今甘肃西部祁连山和敦煌之间。唐代张守节在其史记正义中也说 乌孙、乌揭二国都在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公元前 1 世纪下半叶,乌揭臣服于匈奴并迁至 准噶尔盆地周围。前 57 年(西汉宣帝五凤元年),乌揭乘匈奴贵族内讧, “自立为呼揭单于” 。公元前 51 年(甘露三年),北匈奴郅支单于欲占领匈奴的右地,首先率部向西,攻破了 乌孙。接着又向北击降乌揭。再调乌揭军西破坚昆,北破丁零诸部,乌揭便成了北匈奴的 一员。 汉族(华夏族)人是到达新疆时间很早的民族之一。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就经 西域贩到希腊,新疆出土了早至公元前 7 世纪的丝绸产品。这样的长途丝绸贩运,自然少 不了华夏族商人的参与。西汉张骞通西域后,汉人便大量地进人新疆。公元前 60 年,西汉 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除了在各地驻军外,逊征发中原的汉族人到新疆屯田。两汉时期, 在今新疆库尔勒、轮台、若羌、吐鲁番和哈密等地都有汉族农民聚居屯垦。屯垦区人数多 者数千人,少者数十人不等。屯田的农民都带妻子儿女。后来这些人就世代定居繁衍,成4了新疆古代居民的一部分。魏晋时期,前秦大将吕光率兵 7 万余人进攻西域,占领了焉耆、 库车等地。为避中原战乱,大量汉人涌人新疆,新疆的汉人进一步增多。吐鲁番成为当时 汉人最集中的地区。公元 460 年以后,吐鲁番地区的汉人独立建立政权,汉人中的大姓阚 氏、张氏、马氏、麴氏作为统治者前后经历了近二百年。到了隋唐时期,唐朝廷在西域置 安西四镇,常驻汉兵 4 万余人。另外,每年还从中原征发大量农民到新疆屯田。由于汉族 农民增加,大量开垦土地,所以唐朝廷便在吐鲁番、哈密等很多地区实行同中原一样的均 田赋税制度。隋唐以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还继续迁入新疆。历史上进入新疆的汉族人民大 部分与当地民族融合。 羌人远在商代就居住在我国西北的陕、甘、宁地区,过着游牧为主兼营农耕的生活。 商代以来,羌人的一部分向西南进入青藏高原,一部分向西迁徙进入塔里木盆地。早在战 国末年秦献公时(公元前 384 一前 361 年),就有一支羌人自青海西行数千里进人南疆, “与 众羌绝远,不复交通”。 汉书·西域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羌人已散居于塔里木 盆地南缘和帕米尔高原各地。此后,西北地区的很多羌人部落陆续西徙,一直延续到东汉 以后。在新疆的各部羌人中,最大的一支叫姑羌,东自罗布泊,西至于阗的山区,都是蜡 羌人的活动区域。罗布泊周围居住的羌人号赤水羌和白马羌。这一带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 了当时羌人留下的书信。沙雅县于什格提遗址出土的一枚汉归义羌长印就是羌人首领 留下的遗物。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西部的蒲犁国、无雷国、依耐国和西夜国,也是风俗类 似羌人的分散的小国,大者七千人,小者六七百人。 4 世纪到 7 世纪这一阶段,又有许多民族先后进人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这些 民族进入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后,有些即与当地的民族融合,有的只是停留一个时期 又迁徙他处。不论停留还是迁徙走了的,他们都与新疆的开发和民族形成有关。在此择其 主要者分述概略情形于后。 柔然,又作蠕蠕、芮芮、茹茹。此族源出于东胡,是继匈奴、鲜卑(也是东胡一支)之 后在北方草原上兴起的又一个强大游牧民族。402 年,柔然首领社炝袭击以土拉河流域为 活动中心的高车,深入其地,吞并高车诸部及匈奴遗种,建牙于土拉河畔的于都斤山,自 号“丘豆伐可汗”。之后,柔然的目光转向西域,首先骚扰伊犁河流域的乌孙,迫其一 部西迁葱岭,而自己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在伊吾(今哈密)作为统治民族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422488 年)。另外,他们还通过北凉的沮渠无讳以及汉人阚伯周等人控制了整个吐鲁 番盆地。460 年柔然灭高昌沮渠氏政权,立阚伯周为高昌王,又打败西迁来此的高车,从 而把丝绸之路东端的哈密、吐鲁番这两个重要据点控制在自己手中。焉耆、鄯善(今新疆若 羌县境)、龟兹及伊犁河流域、姑墨(今新疆阿克苏)都曾是他们的势力范围。 柔然贵族对所属诸部的压迫十分残酷。于是其中一些操突厥语的部落结成联盟,称为 铁勒(或高车),进行反抗。铁勒最初分为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后写作契弊氏)、 护骨氏、异奇斤氏等六氏。其中袁纥氏主要游牧于弱洛水(今土拉河),解批氏游牧于今天 山一带,护骨氏游牧于颂根河(今鄂尔浑河)一带。后来铁勒部不断发展,游牧蒙古草原东 部和南部的许多部落称高车。当时高车诸部包括泣伏利氏、吐卢氏、乙旃氏,大连氏、窟 贺氏、达薄干氏、阿 IIf 仑氏、莫允氏、俟分氏、副伏罗氏:乞袁氏、右叔沛氏等十二部 。 4 世纪末,北魏道武帝拓跋畦(386400 年)多次发兵攻打弱洛水和鹿浑海(今新疆布仑 托海)一带的铁勒诸部,迫使其中一些部落归属北魏。429 年,大举进攻贝加尔湖一带的高 车诸部,迫使其中 10 万众迁徙到漠南一带。但是,到 5 世纪 70 年代后,西部铁勒和东部 高车多次举行起义和暴动,严重打击了北魏统治集团。 5 世纪 80 年代后,高车诸部遭到柔然贵族威胁,其中副伏罗部被他们所征服。487 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副伏罗部落 10 余万在其首领阿伏至罗和穷奇的率领下,从土拉5河经阿尔泰山,迁到车师前部西北一带,建立了高车王国,与柔然贵族进行了 30 多年的 拉锯战争。从此以后,漠南高车诸部逐渐融合于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漠北及西域的铁勒 势力则不断扩大,形成了范围更广的联盟或政体。 据隋书·铁勒传记载,北魏后期和隋朝(581618 年),被称为铁勒的部落,分布 于东起我国大兴安岭,西至里海以北地区,包括部落达 40 种以上。在这个时期,铁勒诸部 除原来铁勒六氏中的袁纥(时称韦纥)、契弊、护骨部落外,还包括驻牧于土拉河一带的仆 骨、同罗、拔野古、浑和天山周围的乌护等部落。 噘哒,这一名称始自魏书 。其他汉文史料中有的称作“滑” 。 “滑”的古音有如胡 (Hun),正是匈奴(Hun)的音译。拜占庭史家和印度古文献则称之为白匈奴。因为他们的国 王姓噘哒(阿拉伯史书中写作 Haital,复数为 Haycitila),故后者因其姓为国号。噘 哒起源于塞北,从事游牧,公元 4 世纪 60 一 70 年代度阿尔泰山西迁,到达中亚粟特,进 攻萨珊波斯,又南下吐火罗斯坦(阿姆河南)发动对笈多印度的战争。其都城设立在阿姆河 南的拔罗喝(Balkh)。噘哒人积极向西域塔里木盆地发展,沿丝绸之路分南北两路自西向东 推进;北路达焉耆以东,南路到达于阗,并且吞并了今喀什(疏勒)、阿克苏(姑墨)、库车 (龟兹)、塔什库尔干(碣盘陀)等地。5 世纪 90 年代中,噘哒杀高车国王穷奇,虏其子弥俄 突。数年后,再攻高车,送弥俄突为高车主;516 年(熙平元年)左右,弥俄突为柔然所杀, 高车余众“悉人噘哒”,噘哒又送弥俄突之弟伊匐为高车主,紧紧地控制了高车在天山 周围的一些部落。 6 世纪中,原驻牧于阿尔泰山西南属铁勒诸部的阿史那氏兴 577 年)结好。同时,木杆 可汗派其叔父室点密(初称莫贺咄叶护)率十姓(十箭)部落 10 万人,在公元 562 年(北周武 帝保定二年)左右经准噶尔盆地西迁,占领伊犁河和怛罗斯河流的“乌孙故地” 。公元 563567 年,室点密大破西域大国噘哒,进攻波斯,把领土扩展到尉宾(今阿富汗加兹尼 一带)和帕米尔高原。这样,突厥汗国的疆域, “东自辽海(今辽河)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万 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583 年(隋文帝开皇二年),突厥汗国分裂为 东西二部。天山以北及中亚、帕米尔地区归属西突厥汗国。最初,西突厥把牙帐设在天山 中部鹰娑川(今裕勒都斯草原)。消灭噘哒后,又把统治中心移到今中亚塔什干以北碎叶河 (今楚河)流域的千泉。627649 年间,塔里木盆地疏勒、于阗、龟兹等都处于西突厥汗国 的控制之下。630 年(唐太宗贞观四年),东突厥归人唐朝版图。到 659 年(唐高宗显庆四年)西 突厥归人唐朝版图。 东突厥灭亡后,漠北兴起了薛延陀部落。这是由薛和延陀两个氏族组成的民族,最初 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603 年,原来居住在漠北于都斤山的薛延陀中 一部分人向西越过阿尔泰山,迁到准噶尔盆地。7 世纪初期,西突厥处罗可汗(602611 年 在位)为报父仇引兵攻击铁勒诸部,向铁勒诸部施加压迫,加重税敛。他猜忌薛延陀等部, 恐诸部叛变,曾将诸部首领人物数百人集中起来加以屠杀。铁勒诸部被迫举行起义。605 年,铁勒的契芯部立契芯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建牙于吐鲁番北的贪汗山(今博格达山周 围);薛延陀部立乙失钵为野呸可汗,建牙于燕末山(阿尔泰山支脉)。这两部互相联合,战 胜了西突厥处罗可汗。611 年(隋大业七年)西突厥射匮可汗(611618 年)立,势复盛,两 部又自动取消汗号。直到 618 年(隋唐之际),这个部落与其他铁勒各部又受西突厥的统治。 628 年(唐贞观二年),西突厥大乱。薛延陀首领乙失钵之孙夷男率领其部帐 7 万重返漠北 鄂尔浑河流域,暂附于东突厥颉利可汗(620630 年在位),以后未再攻准噶尔盆地。薛延 陀部众 7 万帐,在天山北留住 20 余年,对新疆的民族发展不能说没有影响。 对于新疆后来的各族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另一民族是吐蕃。吐蕃是藏族的古称,他 们的居住地与今新疆毗邻。670 年,吐蕃人从唐朝手中夺取安西四镇,进入南疆。此后, 四镇在唐蕃之间数度易手。692 年,唐朝军队夺回安西四镇,将吐蕃人逐出。到了 755 年6“安史之乱”后,吐蕃军队再次大举向塔里木盆地进攻,逐渐占据了整个南疆,直到 866 年才从新疆完全退出。吐蕃占领南疆期间,曾在各地派驻大量军队,长期驻扎。很多吐蕃 平民也陆续迁入南疆放牧农耕,与当地民族杂处和融合。 上述情形表明。从公元前的若干世纪起,新疆的天山南北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当社 会进一步发展,我国北方的居民逐渐组合成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民族以后,新疆的原有民 族和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不同原因进人新疆的其他民族共同生活和居住,形成了各民族互相 来往、互相交流的局面。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往来和交流促进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 经济发展,逐渐使这些地方变成了肥美富饶的农业绿洲或草原;出现了许多在丝绸之路上 颇负盛名的城市;改造和完善了各地之间、新疆与外地、外国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新疆与 内地、新疆与中亚各地之间的物资与文化交流;发展了新疆地区各民族之间思想、宗教、 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医药医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 交流。特别是这样的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互相融合,对于 古代维吾尔族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化的提高具有更重要的作用。7维吾尔族的族源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 魏书·高车传中出现的“袁纥” ,就是 “维吾尔”的首次汉译。后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文献对此族名有不同的译 写:6 世纪末、7 世纪初写作“韦纥” ;788 年以前写作“回纥” ;788 年以后至 13 世纪 70 年代改写为“回鹘” ;13 世纪 70 年代至 17 世纪 40 年代写作“畏兀 儿” ;17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初则称“回部”或“回民” 。除了这些以外,其 他的译写还有很多。有人认为史记 、 汉书中出现的“乌揭” 、 “呼揭” 、 “呼得”等也是“维吾尔”的音译。关于维吾尔族族名的由来及其含义,中外 史书有多种记载,说法是各式各样的。这里摘要介绍主要的几种: 说法之一, “维吾尔”具有“联合” 、 “结合” 、 “同盟”之义。这一解释的根 源来自于 14 世纪波斯伊利汗国宰相、史学家拉施特·阿丁·法兹勒·阿拉赫。 这位史学家在他编著的史学著作史集中介绍说,维吾尔“这个词是突厥语 联合和帮助的意思” 。拉施特又在该书中讲了一个当时的传说:在塔刺思和合里 一赛蓝一带居住一个部落,部落首领名叫的卜·牙忽亦。的卜·牙忽亦有四个 儿子,名叫合刺汗、斡儿汗、阔思汗和古儿汗,他们全信佛教。四子之中,合 刺汗继承了父亲的汗位;后来合刺汗生了一子,名叫乌古斯。乌古斯长大后信 奉了伊斯兰教,并且同他的父亲、叔父们开战。战争时,他的父亲战败而死, 有的叔父和氏族投降了他,有的叔父和氏族则逃向东方。乌古斯胜利后举行庆 典,在庆典上给归服于他的人们赐以“维吾尔”之号,意即“他和我们合并, 并协助我们” ,后来这一词遂成了这些人的后裔的族名。拉施特的这一说法被 许多人承认,而且经常加以引用。 说法之二, “维吾尔”具有“依附” 、 “黏结”或“凝结”的意思。此一解释 来自于 17 世纪的史学家阿布勒卡孜·巴哈杜尔汗。此人在 1663 年写的著作中 认为“维吾尔”一词的意思是 yapisgur(即依附或黏住)。这一解释被后世维吾 尔史学家毛拉·穆莎·莎依然米所引用,而流传下来。 说法之三, “维吾尔”的含义为“自食其力者” 。这一解释来自于 11 世纪马 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 。此词典称“维吾尔”一词是由祖勒 凯尔乃因所说的“inankuhurnd'这句话演变而来(祖勒凯尔乃因,经后世学 者考证即为亚历山大)。祖勒凯尔乃因讲此话的意思是“自食其力而不需依靠他 人” 。关于这个传说,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说是他从尼扎木丁·伊斯拉菲尔·托 昂特勤那儿听来的。尼扎木丁·伊斯拉菲尔·托昂特勤告诉马赫穆德·喀什噶 里:他父亲告诉他,当祖勒凯尔乃因前进到突厥人地区时,突厥可汗派了一支 4000 人的军队前去迎战。这支军队战士的头盔两边插着羽毛,向后射箭如同向 前射箭一样准确。祖勒凯尔乃因对这支军队十分惊异,故而说了以上那句话。 此话的意思是在他们手下的野兽逃脱不了,只要他们高兴,随时都可以将野兽 猎获而用以充饥。后来这句话便反复演变,变成了这些人建立的国家的国名。说法之四来自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 ,称乌古斯建立国家后曾向四方发8出敕令。敕令中有“吾乃回鹘可汗” 。此一传说曾被许多人采用,作为“维吾 尔”一词含义的解释,认为此词是乌古斯对他的人民的称呼。 由于有以上古老而不同的传说,所以现代学者对“维吾尔”这一名称的解 释也很纷乱。有人赞成是“联合” 、 “同盟”之意;有人赞成是“依附” 、 “凝结” 之意;有人赞同是“自食其力者”之意。另外,还有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认 为是“贤明” 、 “强大” 、 “万能”的意思。还有一说来自亨利玉尔。此说则从托 勒密记载的奥伊哈尔德斯人所处地理方位推测,认为“维吾尔”又是与塔里木 河同名的民族名。托勒密是公元 2 世纪希腊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志一书中 的“赛里斯国”中说:“再往南是达姆纳人(Dm-rmai);然后是比阿拉人 (Pialai)。他们一直分布到奥伊哈尔德斯河(又译俄科达斯河)畔;其南面是与 该河同名的奥伊哈尔德斯人(Oikhardai)。 ”英国学者亨利玉尔认为此奥伊哈 尔德斯人是回纥或畏兀儿,奥伊哈尔德斯河为塔里木河。对于这一说法,中国 学者张星娘认为牵强附会。刘义棠则认为:“张氏之言,确属事实,但玉尔 所说,或谓俄科达斯乃畏兀儿古代之称,若说为回纥的音转,则难以令人置信, 然而至少我人咸认为西方学者,有以俄科达斯作为维吾尔之古代族称一说而已。 ” 根据维吾尔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看, “维吾尔”这一族名的含义应该是 “联合” 、 “同盟”之意较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这一族名原来为 一氏族名。后来氏族强大和发展,而且与其他氏族联合或同盟,于是这一氏族 便将其名称使用于它们的联合体。随着参与联合或同盟各氏族进一步融合成为 一个范围较大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基本一样的民族后,这一氏族名称便完 全成了这个民族的族名。这个过程,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叙述中清楚地看到。 , 如前所述, “维吾尔”一名最早出现于魏书·高车传 。此书称高车有狄 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等六氏。其中的袁纥氏即 回纥。据此可知,回纥最初是属于高车这个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氏族。后来它 逐渐发展和强大,融合了与它相近的其他氏族,形成了独立的民族。 但是, 魏书·高车传告诉我们, “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 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 。这就说明,作为高车组成部分的袁 纥氏族,其族源又可上溯到更古的狄(狄历)。2 世纪出现于汉文史书中的丁零, 4 世纪的铁勒、敕勒等等,都是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音译。丁零的一支在 2 世纪时活动于今阿尔泰山山麓一带,与一个叫做“乌揭”的民族为邻。 高车是铁勒的别号(因其族人乘特别高大的车子而得名)。其主要部分最初 居于土拉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来逐渐强大,常和另一民族蠕蠕为敌。487 年(北魏太和十一年),高车的一部西迁天山一带, “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 据山谷,往往不绝。 ”6 世纪,居住土拉河和鄂尔浑河的铁勒部落有仆固、同 罗、韦纥、拔野古、思结、浑、斛薛等,居住在天山一带的有契宓、薄洛、职 乙、乌护、纥骨等。这里的乌护又作乌谨。有人认为此族名就是“回纥”的另 一种写法。 7 世纪初,漠北的铁勒受突厥统治。605616 年(隋大业中)间,西突厥的 处罗可汗对铁勒诸部实行残暴统治。605 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诸部,集中各部 首领几百人, “尽诛之”。铁勒中的氏族韦纥“乃并仆骨、同罗、拔野古叛去, 自为俟斤,称回纥”。这里的“韦纥”就是高车时期的袁纥氏。 “叛去”表示 脱离突厥而自立。这一事件表明,韦纥、仆骨、同罗、拔野古等一部分铁勒部 属联合起来脱离了突厥的统治,将自己的联合体名称定为“回纥” 。 “回纥”之9称从此开始。韦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各部联合、独立、强大的过程, 旧 唐书 、 新唐书均有记载。据说当时的人口已发展到 10 万。 学术界的另一种观点认为,2 世纪时游牧在阿尔泰山西侧的乌揭也是回纥 的族源之一。 “乌揭”最早出现在史记和汉书之中。 汉书·匈奴传 称:郅支“击乌孙,破之。因北击乌揭,乌揭降。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零, 并三国。数遣兵常胜之。 ”公元前 57 年(汉五凤元年)“西方呼揭王来与唯 犁当户谋,共谗右贤王,言欲自立为乌藉单于。屠耆单于杀右贤王父子” , “于 是,呼揭王恐,遂畔去,自立为呼揭单于。 ” 史记·匈奴传也说:匈奴单于 “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 。 这些记载中的“呼揭”即“乌揭” ,现代学者中有人认为即“乌古斯”的最早音 译,而“乌古斯”一词经常出现在古代突厥文的碑铭之中和后代维吾尔人的 传说中,碑铭并且把“九姓乌古斯”和“九姓回纥”并提。因此,应该相信乌 揭也是维吾尔族源的断言。他们就是漠北高原西面的这一支回纥的先祖。 关于维吾尔族的形成过程,远在 13 一 14 世纪时即在维吾尔族中流传着许 多传说。传说之一是他们把自己的族源与神话人物乌古斯可汗联系在一起。此 传说还流传于突厥语系其他民族和古代蒙古部落当中。 这一传说以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这种文学形式流传下来。 史诗称乌古斯原来是一位极其勇敢、强壮的人物。成人后与神女结婚,生下了 坤汗(太阳汗)、爱汗(月亮汗)、余勒都思汗(星星汗)、阔克汗(天汗)、塔黑汗 (山汗)、鼎格思汗(海洋汗)等六个儿子。不久,乌古斯可汗大摆宴席,邀请四 方百姓参加。宴会后,乌古斯可汗向四方发布敕令,让使臣们送出。他在诏书 上写道:“吾乃回鹘可汗”。后来,乌古斯可汗东征西讨,成为一个著名的 人物。从这一传说我们可知“维吾尔”是一个民族名,但他们的可汗属“乌古 斯” 。 “维吾尔”和“乌古斯”是两个密切相连的概念。 13 世纪在维吾尔人中流传的另一则传说则更接近事实和更为详细。这则传 说被波斯史学家拉施特·阿丁所采录,记载在他的史集之中。拉施特·阿 丁称,据说,畏兀儿斯坦地区(Wilayat)有两座非常大的山:一座名为不黑刺秃 一不思鲁克(bflqrdtf-bfizlflq),另一座名为兀失浑一鲁黑一腾里木ad§ qdn_luq-t(a)nkrlm;哈刺和林山位于两山之间。窝阔台合罕所建的城,也用 那座山的名字来命名。两山之旁有一座名为忽惕一塔黑(qflt 一;dq)的山。这 些山区内,有一处地方有十条河,另一处地方有九条河。在古代,畏兀儿诸部 的驻地就在这些河流沿岸、山里和平原上。沿着十条河流居住的称为温(afln) 一畏兀儿,而住在九河的,称为脱忽思(tflgfiz)一畏兀儿。那十条河称为温一 斡儿寒(afln-arn),它们的名字依次如下:亦失里克aiigl(i)k、兀丁格儿 aut(i)nk(a)r、不乞思(bqiz)、兀思浑都儿aizq(u)nd(u)r、秃剌儿 (tgldr)、塔儿答儿(tdrddr)、额迭儿(adar)、斡赤一塔宾(a 铷一 tdbin)、合 木刺卜忽(qamlabkhu)和兀的刊(afitikdn)。 “过了若干岁月和世代,这些畏兀 儿部落还没有指定的君长。在任何时候,各部落中都是通过暴力争夺,由某人 作了本部落的异密(首领引者)。后来,所有各部为了共同利益举行了会议, 并在会上议决:除非有一个能向全体发号施令的全权君主,我们别无出路。 全体一致满意地从诸部中最聪明的额必失里克abigl(i)k部落选出一个名为忙 古台m(a)nkfatdi的人,授以亦勒一亦勒迪必儿ail-ailt(i)b(i)r之号。 (他们)还从兀思浑都儿afizq(u)nd(u)r部落(选出)另一个具有(良好)品性的 人,把他称作古勒一亦儿勤(kaIalrkin);他们让这两个人作了(全)民族i(u)10mhfir和诸部落的君主(pddgdh)。他们的氏族(兀鲁黑)(即首领引者)统治 了百年之久。 ”波斯人志费尼(12261283 年)所著世界征服者史也记载 了和此类似的传说。据载, “畏兀儿人认为他们世代繁衍,始于斡儿寒(Orqon) 河畔,该河发源于他们称为哈剌和林(QaraQorum)的山中;合罕近日所建之城 池即因此山得名。有三十条河发源于哈剌和林山;每条河的岸边居住着一个不 同的部族;畏兀儿人则在斡儿寒河岸形成两支。当他们人数增多时,他们仿效 别的部落,从众人当中推选一人为首领,向他表示臣服。这样一直过了五百年, 才出现不可汗(BuquKhan)。现在,有人说不可汗就是阿甫剌昔牙卜(Afrasiyab); 哈刺和林山附近的山旁有口废井和一方巨石,这口井据说是皮任(Bizhan)井。 ” “当时,哈刺和林有两条河,一名秃忽刺(Tughla),一名薛灵哥,汇流成合木 阑术(Qamlanchu)之地;两河间长出两棵紧靠的树;其中一棵,他们称为忽速黑, 形状似松(nazh),树叶在冬天似柏,果实的外形和滋味都与松仁(chilghfza) 相同;另一棵他们称为脱思(toz)。两树问冒出个大丘,有条光线自天空降落其 上;丘陵日益增大。眼见这个奇迹,畏兀儿各族满怀惊异;他们敬畏而又卑躬 地接近丘陵:他们听见歌唱般美妙悦耳的声音。每天晚上都有道光线照射在那 座丘陵三十步周围的地方,最后,宛若孕妇分娩,丘陵裂开一扇门,中有五间 像营帐一样分开的内室,室内各坐着一个男孩,嘴上挂着一根供给所需哺乳的 管子;帐篷上则铺有一张银网。部落的首领们来观看这桩怪事,畏惧地顶礼膜 拜。当风吹拂到孩子身上,他们变得强壮起来,开始走动。终于,他们走出石 室,被交给乳母照管,同时,人们举行种种崇拜的典礼。他们断了奶,能够说 话,马上就询问他们的父母,人们把这两棵树指给他们看。他们走近树,像孝 子对待父母一样跪拜;对生长这两棵树的土地,也表示恭敬和尊敬。这时,两 棵树突然出声:品德高贵的孩子们,常来此地走动,克尽为子之道。愿你们 长命百岁,名垂千古!当地各部落纷纷来观看这五个孩子,犹如对王子一样尊 敬他们。大家离开的时候,给孩子各取一名:长子叫孙忽儿的斤(Sonqur-Tegin), 次子叫火秃儿的斤(Qotur-Tegin),三子叫脱克勒的斤(Tiikel-Tegin),四子叫 斡儿的斤(Or-Tegin),五子叫不可的斤(Buqu-Tegin)。考虑到这些奇迹,大家 一致同意,必须从五子中推选一人当他们的首领和君王;因为,他们说,这五 子是全能真主赏赐的。他们发现,不可汗品貌秀美,才智出众,胜过别的诸子, 而且,他通晓各族的语言文字。因此,他们一致举他为汗;于是他们会集一起, 举行盛会,把他拥上汗位。 ”之后, 世界征服者史还称不可汗在一座称为 阿黑塔格(Aq-Tagh)山的地方与仙女生活,一连 7 年 6 个月又 22 天,最后由仙 女吩咐,出征四方,在斡儿寒河畔和突厥斯坦等地分别修建斡耳朵八里和八剌 撒浑(Balasaqun)等城。 拉施特·阿丁和志费尼所采录的传说,与汉文高昌王世勋碑 、 高昌俣 氏家传 、 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所记畏兀儿人起源大同小异。其中记 述最完整者为高昌王世勋碑 。按, 高昌王世勋碑是 1331 年(元至顺二年) 所立之记功碑。碑文记元时的高昌王亦都护家世及其子孙对元朝所树功业。记 功时亦溯及维吾尔之先祖。此碑由元朝书法家崾崾书写, 道园学古录的撰著 者虞集撰文。1943 年黄文弼途经武威曾见到此碑的下半段,后经其考证,得石 碑全文。按此碑文,高昌王之世家畏兀尔之地有和林山,山出二水,水名秃 忽剌和薛灵哥。一天忽有天光降于两河之间的树上,树便生瘿,若人之妊身。 越九月又十日,瘿裂得婴儿五,其最幼者名“兀单卜古可罕” 。 “兀单卜古可罕” 长大后即为他的人民的君长,传四十余代,凡五百二十载,则有“阿力秘毕立11哥亦都护可汗” ,此可汗之子“

    注意事项

    本文(维吾尔族简史.doc)为本站会员(恋****泡)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