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打入桩(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工艺标准.pdf

    • 资源ID:80614757       资源大小:31.5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打入桩(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工艺标准.pdf

    打入桩(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打入桩(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一)施工准备(一)施工准备 1.材料材料(1)钢筋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明。(2)接桩用的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一般宜用结 422焊条。(3)钢板或角钢的材质、规格因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质保书或检验报告,宜采用低炭钢。2.作业条件作业条件(1)应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2)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应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3)已排除架空障碍物,在建筑物旧址或杂填土区施工时,应预先进行钎探,在桩位置将探明的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和采取其它处理措施。(4)打桩场地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物,如有震动要求和影响使用安全时,打桩前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处理。(5)场地已碾压平整,其表土承载力满足要求,保证桩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6)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摆灰作出标志,便于施打。(7)正式施工前必须先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 2根,以确定桩长和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二)操作工艺(二)操作工艺 1.桩夹应平稳地夹设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打桩机的 安装,必须按照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3.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垂直稳定,确 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4.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 50cm处,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斜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应留 5-10cm的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mm为宜,在锤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5.桩在入土前,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志,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6.打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7.打桩的顺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1)根据桩的密集程序,打桩顺序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2)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进行施打。(3)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进行施打。(4)根据桩位与原有建筑物的距离,宜先近后远进行施打。8.接桩。(1)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2)接桩一般在距离地面 1m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10mm,节点弯曲矢量不得大于 1桩长。(3)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 10-15min后才打入土中,对外露铁件应刷防腐漆。9.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 2m。10.当桩的当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处的地质情况,即可进行控制。一般以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灌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并且三次十锤的贯入度不能递增。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机。11.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开始打桩时,应记录每沉落 1m所需的锤击数并记录桩锤下落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计标高和灌入度要求时,应在一定的落锤高度下,以每落锤十击为一阵击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12.打桩时出现下沉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1)打桩过程中发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桩已被打断,此时应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应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2)桩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回弹,原因可能是桩尖碰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层,这时应减小桩锤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入的土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3)施打过程中,若桩头已严重破损,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三)质量标准(三)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保证项目(1)钢筋砼预制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2)桩的贯入度、桩的接头节点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允许偏差允许偏差 桩的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项目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00 有基础梁的桩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 150 桩数为 1-2根的单排桩 100 桩数 3-20根 d/2 边缘桩 d/2 桩中 心位 置偏 移 桩数多余 20根 中间桩 d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按标高控制的打入桩桩顶高差-50100 用水准仪和尺检查注:d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四)施工注意事项(四)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桩身断裂 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2)原因 a.桩节的细长比过,沉入又遇到了较硬土层。b.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c.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d.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e.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f.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同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砼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g.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3)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 40。b.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2)桩顶碎裂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砼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2)原因 a.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砼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b.桩预制时,砼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c.砼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砼在冲击荷载下,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d.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e.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碎裂。f.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g.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砼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砼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3)预防措施 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 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b.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c.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情况,桩定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方可使用。d.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e.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3)沉桩达不到要求 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2)原因分析 a.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砼强度。b.勘察工作是以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砼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c.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d.桩锤选择太大或太小,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e.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3)预防措施 a.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b.防止桩定打碎或桩身断裂。(4)桩顶位移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2)原因: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b.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c.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挤向一侧或浮起。3)预防措施 a.同本节(1)、3)a及 b。b.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c.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5)接桩处松脱开裂 1)现象: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2)原因 a.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b.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焊不牢。c.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d.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3)预防措施 a.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b.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c.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再检查一遍,砍有无开裂,如有应作补救措施。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打桩施工前应对临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2)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应经常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发生异常立即检查处理。(3)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5%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打桩。(4)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提出吊点要求时,当桩长在 16m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至入 0.29桩长处,桩长在 16m以上时,须设两吊点,吊点在桩距离两端头 0.21桩长处,桩长大于 25m时,应另设计吊点位置。(5)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3)同桩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工。4)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以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3.产品保护产品保护(1)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1)送桩留下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密实。送桩(2)打桩完毕的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土体挤压引起的位移和倾斜,甚至断裂。

    注意事项

    本文(打入桩(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工艺标准.pdf)为本站会员(qwe****56)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