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标准规范》.doc

    • 资源ID:809220       资源大小:6.03MB        全文页数:1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标准规范》.doc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JGJ340-2015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 年 12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786786 号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340-2015,自 2015 年 12 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 5.1.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2015 年年 3 3 月月 3030 日日前言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0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土(岩)地基载荷试载荷试验验;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载荷试验;6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载荷试验;7 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8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 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10 十字板剪切试验;11 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 低应变法试验;13 扁铲侧胀试验;14 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1 1 总则总则1.0.11.0.1 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1.0.31.0.3 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1.0.41.0.4 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2.12.1 术语术语2.1.12.1.1 人工地基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经人工处理后的地基。2.1.22.1.2 地基检测在现场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建筑地基性状、设计参数、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的试验、测试、检验,以评价地基性状的活动。2.1.32.1.3 平板载荷试验平板载荷试验在现场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原位测试。可在试坑、深井或隧洞内进行,通过一定通过一定尺寸的承压板,对岩土体施加垂直荷载,观测岩土体在各级荷载下的下沉量尺寸的承压板,对岩土体施加垂直荷载,观测岩土体在各级荷载下的下沉量,以研究岩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确定岩土体的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工程特性。2.1.42.1.4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单个竖向增强体与地基土组成的复合地基进行的平板载荷试验。2.1.52.1.5 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竖向增强体与地基土组成的复合地基进行的平板载荷试验。2.1.62.1.6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在竖向增强体顶端逐级施加竖向荷载,测定增强体沉降随荷载和时间的变化,据此检测竖向增强体承载力。2.1.72.1.7 标准贯入试验(SPT)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以 76cm 的落距自由下落,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孔底预打 15cm,测记再打入 30cm 的锤击数的原位试验方法。2.1.82.1.8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性质的原位试验方法。2.1.92.1.9 静力触探试验(CPT)以静压力将一定规格的锥形探头压入土层,根据其所受抗阻力大小评价土层力学性质,并间接估计土层各深度处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和进行土层划分的原位试验方法。2.1.102.1.10 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将十字形翼板插入软土按一定速率旋转,测出土破坏时的抵抗扭矩,求软土抗剪强度的将十字形翼板插入软土按一定速率旋转,测出土破坏时的抵抗扭矩,求软土抗剪强度的原位试验方法原位试验方法。2.1.112.1.11 扁铲侧胀试验将扁铲形探头贯入土中,用气压使扁铲侧面的圆形钢膜向孔壁扩张,根据压力与变形关系,测定土的模量及其他有关工程特性指标的原位试验方法。2.1.122.1.12 多道瞬态面波试验采用多个通道的仪器,同时记录震源锤击地面形成的完整面波(特指瑞利波)记录,利用瑞利波在层状介质中的几何频散特性,通过反演分析频散曲线获取地基瑞利波速度来评价地基的波速、密实性、连续性等的原位试验方法。2.22.2 符号符号2.2.1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F锤击力;P芯样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Q施加于单桩和地基的竖向压力荷载;s沉降量;V质点振动速度;0结构重要性系数。2.2.2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c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桩身波速);cu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E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0地基变形模量;Es地基压缩模量;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u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fs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Nk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k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标准值;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ps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qc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Z桩身截面力学阻抗;内摩擦角;v桩身混凝土声速;土的泊松比;桩身材料质量密度;R抗力分项系数。2.2.32.2.3 几何参数A桩身截面面积;b承压板直径或边宽;D桩身直径(外径),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L测点下桩长;x传感器安装点至桩身缺陷的距离。2.2.42.2.4 计算系数摩阻比;原位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温漂系数。2.2.52.2.5 岩土侧胀试验参数ED侧胀模量;ID侧胀土性指数;KD侧胀水平应力指数;UD侧胀孔压指数。2.2.62.2.6 其他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f频率;f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f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sx标准差;T首波周期;t触探过程中气温与地温引起触探头的最大温差;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3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1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3.1.13.1.1 建筑地基检测应包括包括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检测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检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以及施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检测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检测。需要验证承载力及变形参数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或采用载荷试验进行检测。3.1.23.1.2 人工地基应进行施工验收检测人工地基应进行施工验收检测。3.1.33.1.3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应根据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对岩土工程情况和现场环境条件进行收集和分析。3.1.43.1.4 检测单位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1 1 工程概况;2 2 检测内容及其依据的标准;3 3 检测数量,抽样方案;4 4 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人员及试验时间计划;5 5 试验点开挖、加固、处理;6 6 场地平整,道路修筑,供水供电需求;7 7 安全措施等要求。3.1.53.1.5 检测试验点的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1 1 工程验收检验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2 2 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类型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时,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3.1.63.1.6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或校准周期的有效期内。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相应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使用时应按校准结果设置相关参数。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检测过程中应加强仪器设备检查,按要求在检测前和检测过程中对仪器进行率定。3.1.73.1.7 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条件的措施。3.1.83.1.8 检测机构应具备计量认证,检测人员应经培训方可上岗。3.23.2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3.2.13.2.1 建筑地基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情况,选择深浅结合、点面结合、载荷试验和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多种试验方法综合检测。3.2.23.2.2 人工地基承载力检测人工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土(岩)地基载荷土(岩)地基载荷试验试验;2 2 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 3 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有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应进行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应进行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4 4 强夯置换墩地基,应根据不同的加固情况,选择单墩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2.33.2.3 天然地基岩土性状、地基处理均匀性及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可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应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一种或多种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结合静载荷试验成果进行评价。3.2.43.2.4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方法判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地区经验以及单位工程载荷试验比对结果进行。3.2.53.2.5 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长、桩身强度和均匀性,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检测,可选择水泥土钻芯法。有粘结强度、截面规则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等桩身强度为 8MPa 以上的竖向增强体的完整性检测可选择低应变法试验。3.2.63.2.6 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预压、夯实地基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预压、夯实地基可采用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检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检测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的规定。3.2.73.2.7 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龄期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达到休止稳定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 28d,对粉土地基不宜少于 14d,其他地基不应少于7d;2 2 有粘结强度增强体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宜在施工结束 28d 后进行;3 3 当设计对龄期有明确要求时,应满足设计要求。3.2.83.2.8 验收检验时地基测试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同地基基础类型随机均匀分布;2 2 局部岩土条件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3 3 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或对质量有异议的部位;4 4 设计认为重要的部位;5 5 当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前一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确定后一种方法的抽检位置。3.33.3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3.3.13.3.1 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结论明确。3.3.23.3.2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1 检测报告编号,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地基及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2 2 主要岩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资料;3 3 检测点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4 4 检测点的标高、场地标高、地基设计标高;5 5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6 6 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7 7 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8 8 相关图件或试验报告。4 4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土(岩)地基载荷试验4.1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4.1.14.1.1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检测天然土质地基、岩石地基及采用换填、预压、压实、适用于检测天然土质地基、岩石地基及采用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处理后的人工地基挤密、强夯、注浆处理后的人工地基的承压板下应力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4.1.24.1.2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浅层地基土、破碎、极破碎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 5m;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4.1.34.1.3 工程验收检测的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 3 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极限状态。4.1.44.1.4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为每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为每 500m500m2 2不应少于不应少于 1 1 点,且总点数不应少于点,且总点数不应少于 3 3 点点;2 2 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测数量。4.1.54.1.5 地基土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4.24.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仪器设备及其安装4.2.14.2.1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正方形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0.25m2,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1.0m2,强夯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2.0m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不应小于 0.8m。岩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不应小于 0.3m。4.2.24.2.2 承压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在拟试压表面和承压板之间应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应超过 20mm。4.2.34.2.3 载荷试验的试坑标高应与地基设计标高一致。当设计有要求时,承压板应设置于设计要求的受检土层上。4.2.44.2.4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保持试坑或试井底岩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不变。当试验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试验标高以下,再安装试验设备,待水位恢复后方可进行试验。4.2.54.2.5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合力中心、承压板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当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4.2.64.2.6 加载反力宜选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2 2 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3 3 压重应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并应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4 4 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5 倍。4.2.74.2.7 荷重测量可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应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4.2.84.2.8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承压板面积大于 0.5m2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 4 个位移测量仪表,承压板面积小于等于 0.5m2时,可对称安置 2 个位移测量仪表;2 2 位移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承压板上,各位移测量点距承压板边缘的距离应一致,宜为25mm50mm;对于方形板,位移测量点应位于承压板每边中点;3 3 应牢固设置基准桩,基准桩和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基准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4 4 固定和支撑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太阳照射、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4.2.94.2.9 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 0.4 级;2 2 试验用千斤顶、油泵、油管在最大试验荷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 80;3 3 荷重传感器、千斤顶、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 3.0 倍,且不应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4 4 位移测量仪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0.1FS,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 0.01mm。4.2.104.2.10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边宽或直径的 3 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宜等于承压板直径,当试井直径需要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4.2.114.2.11 当加载反力装置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时,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应符合表 4.2.11 规定。表表 4.2.114.2.11 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承压板与基准桩承压板与压重平台支墩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墩 b 且2.0mb 且B 且2.0m1.5B 且2.0m注:b 为承压板边宽或直径(m),B 为支墩宽度(m)。4.2.124.2.12 对大型平板载荷试验,当基准梁长度不小于 12m,但其基准桩与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的距离仍不能满足本规范表 4.2.11 的规定时,应对基准桩变形进行监测。监测基准桩的变形测量仪表的分辨力宜达到 0.1mm。4.2.134.2.13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应采用合适的传力柱和位移传递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传力柱应有足够的刚度,传力柱宜高出地面 50cm;传力柱宜与承压板连接成为整体,传力柱的顶部可采用钢筋等斜拉杆固定;2 2 位移传递装置宜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做位移测量杆,位移测量杆的底端应与承压板固定连接,位移测量杆宜每间隔一定距离与传力柱滑动相连,位移测量杆的顶部宜高出孔口地面20cm。4.2.144.2.14 孔底岩基载荷试验采用孔壁基岩提供反力进行试验时,孔壁基岩提供的反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 1.5 倍。4.34.3 现场检测现场检测4.3.14.3.1 正式试验前宜进行预压。预压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的 5,预压时间宜为 5min。预压后卸载至零,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并应重新调整零位。4.3.24.3.2 试验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 1/81/12,岩基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 1/15;2 2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第一级荷载可取分级荷载的 2 倍;3 3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荷载的 2 倍,逐级等量卸载;当加载等级为奇数级时,第一级卸载量宜取分级荷载的 3 倍;4 4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4.3.34.3.3 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的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每级荷载施加后应按第 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 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应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2 2 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应小于 0.1mm;3 3 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4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 1h,应按第 10min、30min、60min 测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 3h,测读时间应为第1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4.3.44.3.4 岩基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每级加荷后立即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每隔 10min 应测读一次;2 2 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 0.5h 内的沉降量不应超过 0.03mm,并应在四次读数中连续出现两次;3 3 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4 每级卸载后,应隔 10min 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 0.5h 回弹量小于 0.01mm 时,即认为稳定,终止试验。4.3.54.3.5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 1 当浅层载荷试验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土体出现明显隆起;岩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无法保持稳定且逐渐下降;2 2 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 5 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3 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h 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 4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等于承压板边宽或直径的 6或累计沉降量大于等于 150mm;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径之比大于等于 0.04;5 5 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4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4.4.14.4.1 土(岩)地基承载力确定时,应绘制压力-沉降(p-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4.4.24.4.2 土(岩)地基极限荷载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 1 出现本规范第 4.3.5 条第 1、2、3 款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2 2 出现本规范第 4.3.5 条第 5 款情况时,取最大试验荷载。4.4.34.4.3 单个试验点的土(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当 p-s 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应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 2 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 2 倍时,应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岩基载荷试验,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 3 倍时,应取极限荷载值的 1/3;3 3 当满足本规范第 4.3.5 条第 5 款情况,且 p-s 曲线上无法确定比例界限,承载力又未达到极限时,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应取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所对应的荷载值,岩基载荷试验应取最大试验荷载的 1/3 所对应的荷载值;4 4 当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及人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可按表 4.4.3 规定的地基变形取值确定,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当地基土性质不确定时,对应变形值宜取 0.010b;对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对应变形值。表表 4.4.34.4.3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及人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及人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类型地基土性质特征值对应的变形值 s0高压缩性土0.015b中压缩性土0.012b天然地基低压缩性土和砂性土0.010b人工地基中、低压缩性土0.010b注: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 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 b 大于 2m时,按 2m 计算。4.4.44.4.4 单位工程的土(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 3 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2 2 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工程实际判别,可增加试验点数量。4.4.54.4.5 土(岩)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应评价单位工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4.64.4.6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0变形模量(MPa);I0刚性承压板的形状系数,圆形承压板取 0.785,方形承压板取 0.886,矩形承压板当长宽比 l/b1.2 时,取 0.809,当 l/b2.0 时,取 0.626,其余可计算求得,但 l/b不宜大于 2;土的泊松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当有工程经验时,碎石土可取 0.27,砂土可取0.30,粉土可取 0.35,粉质黏土可取 0.38,黏土可取 0.42;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pp-s 曲线线性段的压力值(kPa);s与 p 对应的沉降量(mm)。4.4.74.4.7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w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按本规范第 4.4.8 条确定;d承压板直径(m);pp-s 曲线线性段的压力值(kPa);s与 p 对应的沉降量(mm)。4.4.84.4.8 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 w 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 1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的系数 w 可根据泊松比试验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I1刚性承压板的深度系数;I2刚性承压板的与土的泊松比有关的系数;z试验深度(m)。2 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的系数 w 可按表 4.4.8 选用。表表 4.4.84.4.8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的系数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的系数 w w4.4.94.4.9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本规范第 3.3.2 条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 1 承压板形状及尺寸、试验点的平面位置图、剖面图及标高;2 2 荷载分级及加载方式;3 3 本规范第 4.4.1 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4 4 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5 5 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6 6 单位工程的承载力特征值。5 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5.1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1.15.1.1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适用于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及强夯置换墩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及强夯置换墩等竖向增强体和周边地基土组成的复合地基的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影响范围内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当存在多层软弱地基时,应考虑到载荷板应力影响范围,选择大承压板多桩复合地基试验并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5.1.25.1.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设计要求标高相一致。5.1.35.1.3 工程验收检测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复合地基达到本规范第 5.4.2 条规定的破坏状态。5.1.45.1.4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不应少于 3 点;2 2 单位工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可根据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及地基土层情况,选择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5.1.55.1.5(强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强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5.25.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仪器设备及其安装5.2.15.2.1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宜采用预制或现场制作并应具有足够刚度。试验时承压板中心应与增强体的中心(或形心)保持一致,并应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5.2.25.2.2 试验加载设备、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加载方式、加载反力装置、荷载测量、沉降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 4.2.5 条第 4.2.9 条的规定。5.2.35.2.3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 100mm150mm 厚度的粗砂或中砂垫层,承压板尺寸大时取大值。5.2.45.2.4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和长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3 倍。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 2m。5.2.55.2.5 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本规范表 4.2.11 规定。5.2.65.2.6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保持试坑或试井底岩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不变。当试验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试验标高以下,再安装试验设备,待水位恢复后方可进行试验。5.35.3 现场检测现场检测5.3.15.3.1 正式试验前宜进行预压,预压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 5,预压时间为 5min。预压后卸载至零,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并应重新调整零位。5.3.25.3.2 试验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81/12,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 2 倍;2 2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应为分级荷载的 2 倍,逐级等量卸载;3 3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5.3.35.3.3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测读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 30min 测读一次;2 2 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1h 内承压板沉降量不应超过 0.1mm;3 3 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4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 1h,应按第 30min、60min 测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 3h,测读时间应为第 30min、60min、180min。5.3.45.3.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 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边长(直径)的 6或大于等于 150mm;3 3 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5.45.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5.4.15.4.1 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时,应绘制压力-沉降(p-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5.4.25.4.2 当出现本规范第 5.3.4 条第 1、2 款情况之一时,可视为复合地基出现破坏状态,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应定为极限荷载。5.4.35.4.3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当压力-沉降(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且其值大于等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 2 当 p-s 曲线为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表 5.4.3 对应的相对变形值确定,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 0.015。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的沉降允许值作为相对变形值。表表 5.4.35.4.3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注: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 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 b 大于2m 时,按 2m 计算。5.4.45.4.4 单位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时,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 3 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4.55.4.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应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4.65.4.6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本规范第 3.3.2 条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 1 承压板形状及尺寸;2 2 荷载分级方式;3 3 本规范第 5.4.1 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4 4 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5 5 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6 6 单位工程的承载力特征值。6 6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6.1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1.16.1.1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强夯置换墩等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竖向承载力。6.1.26.1.2 工程验收检测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极限状态。6.1.36.1.3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的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不得少于 3 根。6.1.46.1.4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6.26.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仪器设备及其安装6.2.16.2.1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方式应符合本规范第 4.2.5 条规定。6.2.26.2.2 加载反力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4.2.6 条规定。6.2.36.2.3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应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6.2.46.2.4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标高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上。6.2.56.2.5 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 4.2.9 条规定。6.2.66.2.6 试验增强体、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 6.2.6 的规定。表表 6.2.66.2.6 增强体、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增强体、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增强体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 增强体中心与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 4D 且2.0m3D 且2.0m4D 且2.0m注:1 D 为增强体直径(m);2 对于强夯置换墩或大型荷载板,可采用逐级加载试验,不用反力装置,具体试验方法参考结构楼面荷载试验。6.36.3 现场检测现场检测6.3.16.3.1 试验前应对增强体的桩头进行处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等强度较高的桩宜在桩顶设置带水平钢筋网片的混凝土桩帽或采用钢护筒桩帽,加固桩头前应凿成平面,混凝土宜提高强度等级和采用早强剂。桩帽高度不宜小于一倍桩的直径,桩帽下桩顶标高及地基土标高应与设计标高一致。6.3.26.3.2 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 2 倍;2 2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 2 倍,逐级等量卸载;3 3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6.3.36.3.3 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的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每级荷载施加后应按第 5min、15min、30min、45min、60min 测读桩顶的沉降量,以后应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2 2 桩顶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 1h 内桩顶沉降量不超过 0.1mm,并应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 30min 开始,按 1.5h 连续三次每 30min 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 3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4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 1h,应按第 15min、30min、60min 测读桩顶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 3h,测读时间应为第15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6.3.46.3.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 1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50mm;水泥土桩、竖向增强体的桩径大于等于 800mm 取高值,混凝土桩、竖向增强体的桩径小于 800mm 取低值;2 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

    注意事项

    本文(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标准规范》.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