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贵州-“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818270       资源大小:72.20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

    贵州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完 成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任务目标,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一)“十二五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是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 能。“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深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 面创新,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 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部分 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工 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贵州省 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全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 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从 2010 年的 39.83%上升至 2015 年的 45.42%,增加了 5.59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从 2010 年的 853.94 亿元上升至 2015 年的 2820.82 亿 元,年均增速为 27.85%;专利授权 41577 件,年均增长 35.5%,有效发明专利 5428 件,年均增长 27.4%;全省技术 交易额从 2010 年的 21.90 亿元上升至 2015 年的 177.21 亿 元,年均增速为 52.0%。 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着力探索科技成果处置和 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在公益类科研院所服务科技园区和产 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出台了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 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新增科研事业编制 2000 名,用于科研院所的 改革发展;新成立贵州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产业技 术发展研究院、贵州射电天文台、贵州省核桃研究所、贵 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完成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 重点实验室与贵州医科大学的整合工作;将原有近 30 个科 技计划调整为基础研究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 划、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 设五大计划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科技重大专项 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绩效评估;加大科技创新后补助力度, 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约 40%用于科技创新后补 助,在全国率先实施普惠式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 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健全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健全。全省现有 3 个省级高新区 和 1 个国家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 51 个,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28 个,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19 个,省级生产力促 进中心 131 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25 个, 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55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3 家,省 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19 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个,院士工作站 59 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 6 家;“特 种化学电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低品位磷矿及其 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 国家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国家科技园”先后获批建 设,实现了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的再次突破;“贵阳大数据 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通过科技部批复,成为全国第三个 国家级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贵阳火炬软件园成为国家火 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 2 家 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上升为国家级;省遥感中心成为 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中科院普定喀斯特岩溶观测站建 成投入使用。 科技合作领域深入拓展。科技合作领域深入拓展。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开展 与大院名校合作。与科技部开展了 3 次省部会商会议,积 极争取科技部出台支持我省科技发展的政策;与中科院、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签订省院科技战略 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搭建了一批创 新平台,聚集培育了一批人才,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形成创 新合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开创了贵州高位承 接东部、发达省市高技术园区产业战略转移的新模式;先 后同全球 50 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美国极 特先进科技有限公司、英国巴茨医学院入驻贵州,一批国 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实施;各市州对口城市帮扶活动为贵 州引进、聚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省部、省院、省 地、省校及国际科技合作的大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科技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科技支撑企业创新发展。遴选培育了 22 家创新型 领军企业、230 家科技型种子企业及大学生创业企业、272 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382 家高新技术企业、166 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 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 范企业和优势企业,扶持 17 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搭建了 科技资源服务平台,聚集了省内外金融、高校、科研院所、 中介服务等创新服务机构,激活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 新要素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注册科技 型企业 5400 家,入驻服务机构 258 家。 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优化。先后出台了中共贵州省 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 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 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截止 2015 年,全省拥 有院士 5 名,科技活动人员数 7.52 万人,较 2010 年增加 了 1.89 万人;R开展天然林、人工 林及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的保护、培育及开发 利用;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和林化工 产品加工技术研究。2.智能制造技术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 和机器人、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电力与新能源装备、轨 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装备、增材制造(3D 打印)、微机 电系统(MEMS)等特色主机智能装备或总成;推动特色装 备智能化,促进智能整机装备快速发展。 加快新型传感、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先进控 制与优化、系统协同、故障诊断、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 功能安全、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智能识别等智能制造技 术的研发及终端产品研发;加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工业互联网、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与应 用示范。专栏专栏 4 4 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核心智能装备。核心智能装备。研发航空航天装备、汽车与 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 电力与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 装备等特色主机智能装备,包括:民用无人机、 航空发动机、纯电动驱动系统、纯电动客车、 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微机电系统(MEMS)等; 开展面向制药、白酒及食品加工的生产、质量 检测、智能控制、智能物流装备、异型物流智 能装备等智能装备研发;工程机械动力及传动 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数字矿山系统与 智能、基于北斗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智能终端等 研发;研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 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开展山地农机智能装备研发。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开展机器人用减速器、伺服电 机及控制器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精度智能测 量技术、在线质量检测与控制、高速移载自动 上下料、复杂多工位机器人集成应用等技术研 究与应用示范;开展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 涂胶机器人、灾害救援空投机器人、储油罐清 理机器人和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等研发,加强 工业机器人在各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增材制造(增材制造(3D3D 打印)技术与装备。打印)技术与装备。开展机械 设计与制造、数控、激光、新材料等学科快速 成型技术研究,在大尺寸铸造砂型、非标复杂 零件特种加工、数控系统、金属和非金属、陶 瓷粉末材料制备成形、高分子材料加工、三维 打印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开 展航空航天领域大型复杂结构件、工程机械关 键零部件整体式多路阀、铝用高性能复合材料 整体成型、复杂模具设计与加工、生物器官成 型、部分汽车复杂零部件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 用示范。 智能制造新技术与系统。智能制造新技术与系统。构建适合业务需求 的混合云;推进智能机器、交通运输系统和电 网的嵌入式传感、处理、控制和分析技术创新; 重点开展智能工厂 MBD 技术、物理仿真引擎系 统架构、仿真模型等系统研发应用;基于 5G 应用的重型机械的运行远程控制、工厂自动化、 生产设备与流程实时监控、智能电网和远程手 术的新技术研发;高性能应用机器人、协同制 造机器人、满足功能的安全可靠机器人以及智 能可穿戴设备研发。3.新能源技术加强页岩气、煤层气、浅层地温能、风电、太阳能、生 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 展新能源材料、技术及配套装备研发,推动能源供给向多 元化和清洁化转型。专栏专栏 5 5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 以煤层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以煤层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加强煤层气抽采 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煤 炭、煤层气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研究。 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开展民 用太阳能照明、太阳能供热等产品的研发;风 能发电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研究;风 力发电设备部件的研发;太阳能薄膜电池、太 阳能级多晶硅制备研发。 清洁环保能源。清洁环保能源。开展甲醇燃料、甲醇汽油、 二甲醚等产品应用技术及装备研发,重点推动 甲醇燃料、甲醇汽油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及 应用。4.新能源汽车技术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整车集成、 充电设施的安全配套和能量存储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纯 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城市物流车、环 卫车等专用车技术集成攻关和应用示范,打造毕节、贵阳、 遵义等新能源汽车研究试验基地。专栏专栏 6 6 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电池。电池。开展大功率、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动力 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研 发;加强能量型磷酸铁锂、锰系列锂离子动力 电池研发。 整车及装备。整车及装备。开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新 能源汽车整车及系统总成、新能源汽车配套设 施设计、制造、检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超级电容电动汽车 ISG 启动电机、替代能源汽车加气 设备、安全配套设备、中高端纯电动客车、插 电式动力汽车、甲醇动力汽车的研发及应用示 范,重点推进快速充换电设备、增程式电动汽 车、替代能源混燃重型卡车、电动汽车电控系 统、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等研发。5.新材料技术围绕国家和我省在高端制造、能源开发、环境治理、绿 色建筑、冶金化工等产业对新材料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 发展新型金属及合金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高 分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前沿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专栏专栏 7 7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金属及合金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开展微纳尺度下金属材料及 器件的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金属材料跨尺度、 多层次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应用;金属材料多载荷 协同疲劳行为及其在关键构件设计中的研究应用; 发展超纯净、高均质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展 金属合金材料高能表面改性与强化和晶粒超细化 加工研究;金属间化合物及难加工合金材料的制 备与成形技术研究;发展金属材料及制品抗疲劳 制造技术;开展合金材料先进连接技术、金属材 料精密成形及组织控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发展 新型金属耐磨材料制备技术;智能机器人用关键 材料制造技术;极端环境服役条件下的新型金属 及合金材料制造研究。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开展原子、分子尺度无 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加工制备研发及应用;发 展新型无机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光电材料、电磁 材料、高强韧工程陶瓷材料、催化材料设计与制 造技术;开展石墨烯多功能复合材料(包括无机、 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与制造研究;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和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 设计与加工技术;开展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 用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关键技术攻关。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开展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 关键技术攻关;分离膜、无卤阻燃、储能、导电、 表面功能化高分子材料制备研发;发展生物基绿 色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开展可完全降解 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橡胶、塑 料环境友好功能助剂研发;发展轻量化高分子材 料及成型加工关键技术;开展绿色建材高分子材 料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先进功能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以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压电材 料、铁电材料、稀土新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 型能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有机-无机半导体 光电材料、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为重点,开展新型 功能材料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展融合材料基因 工程提升新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设计应用研究。6.现代交通技术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加强实用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我省现代交通运输核心技 术体系,提升我省交通运输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产业可 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科技进步水平,为加快 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专栏专栏 8 8 现代交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综合交通技术。综合交通技术。围绕现代物流、城乡道路客运 一体化、城乡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综合运输枢纽 运营管理等,开展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 “无缝衔接”的关键技术研发。 智慧交通技术。智慧交通技术。发展基于交通云平台、交通运 输、交通运营管理及运输服务等方面信息化智能 化关键技术,重点开展交通运输数据采集、交通数据融合、干线路网协调控制、交通运输大数据 应用等研究。 绿色交通技术。绿色交通技术。发展公路水路建设期及营运期 环境监测、路域生态环境恢复、交通运输节能减 排、交通废旧材料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技术; 研发公路材料再生技术及设备;开展公路节能环 保新材料、装备与产品研发。 平安交通技术。平安交通技术。开展交通运输安全关键技术及 装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发展复 杂路域环境安全智能预警、通航枢纽与船闸安全 风险防控与保障、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灾害预警 等技术。 交通建设及养护技术。交通建设及养护技术。开展山区大跨径桥梁建 设、山区高速公路深埋特长隧道建设与运营、山 区复杂自然条件下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在役山 区公路扩容改造、千吨级通航枢纽建设等关键技 术攻关;开展公路自动化养护、快速养护、科学 养护等方面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加强城市轨 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运营组织与运营监管等方 面的研究。7.生物与医药技术围绕农牧业动植物育种和新材料创制、畜禽水产科学养 殖和疫病防控、植物高效栽培及配套利用技术、动植物资 源高效利用、病虫害有效防治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大 科学问题,开展粮经饲作(植)物、畜禽草、水产新品种 选育及繁育、农田资源高效利用、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 全及农产品安全等农业高产、优质、抗病、高效研究,构 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林草生态和综合农业系统。开展重大生 物产品的合成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法等研究。 加快发展医药医疗产业,做强健康医药产业,巩固壮大 中药、民族药,做大做强苗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加快发展化学药,拓展新医药衍生产业,提升医疗器械及医用 材料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智慧医疗,推动“互联 网+医疗”发展。发展优势中药材产业和特色医药食品产业, 重点开发基于药食两用资源的健康产品。加快发展健康管 理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新模式,推进大数 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融 合发展。打造一批大健康医药产业科技示范区和示范县, 规划建设一批大健康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园区)。专栏专栏 9 9 生物与医药技术生物与医药技术生物农业。生物农业。开展生物技术在特优作(植)物、 畜禽、珍稀水产品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中的融 合研究;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动物疫苗、诊断 试剂、生物肥料、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饲 草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研发;农业生产 系统土壤肥力维持、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等生 物学过程的研究。 生物制造。生物制造。发展化工产品生物合成途径构建 与优化、原料综合利用与生物炼制、工业生物催 化与转化、生物-化学组合合成等关键技术;发 展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开展工程微生物与清洁发 酵研究;发展新型工程菌、新型酶制剂、氨基酸、 寡糖和生物基材料、生物质纤维、非粮发酵、绿 色生物技术;开展缓释抗菌、抗氧化功能性新型 绿色包装材料研发。 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开展重要中药民族药种质资源 保存及利用评价技术研究;发展重要中药材品种 规范化生产技术;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和加工质 量控制、气候生态环境要素与地道中药材产量、 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攻关;中药材生产调控技术 与专用肥、高效低风险农药研制;发展大品种中 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繁殖技术。 中药标准化及技术提升。中药标准化及技术提升。重点突破中药民族药重点品种技术提升与深度开发技术;发展国 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 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中成药品种全 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开展支撑苗药进入国家药典 的关键技术研究。 创新药物及仿制药物研发。创新药物及仿制药物研发。开展中药民族药 新药研究与开发;研制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市场前景好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及生物 药;推动治疗重大疾病、市场前景较好的化学仿 制药及生物仿制药的研发;发展化学仿制药一致 性评价的关键技术。 大健康产业链。大健康产业链。开展以药食用资源为原料或 主要成分的健康产品的研发;支持重点中药材品 种进入“药食两用”名单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中 药民族药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化妆品添加剂、特殊医 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 医药互联网医药互联网+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 合、汇集和建设中药民族药产业相关的中药材、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全产业链个性化、智能化互联 网系统研发;开展药材质量溯源与互联网+技术 应用研究。 人口健康。人口健康。开展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慢性疾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病因诊断、治疗及其 并发症防治技术研究;开展中医、苗医等特色医 疗集成示范;突破干细胞技术及基因检测技术; 开展食品安全数据标准化制定及应用示范关键技 术研究。8.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技术围绕治水、治气、治土、治渣等污染控制,大力开展污 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评估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重点开展氮氧化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黑臭水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环境 与健康、环境应急等控制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等 技术研究。推进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重建相关技术、喀斯 特高原山地混农林业石漠化治理技术、分散式低成本农村 饮用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发。 大力开展生态脆弱区、工矿区生态修复重建和土地复垦以 及污染场地修复,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围绕石漠化 综合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 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 部署、分模块推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混农林业复合 经营、生态经济集约经营、生态产业规模经营、自然遗产 地山地旅游等共性关键技术与技术体系研发。专栏专栏 1010 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技术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技术高效节能。高效节能。发展冶金、矿产加工等行业余 热余压利用和节能监测等节能降耗新技术; 开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高效节能电器、照 明器具、建材等新产品研发;突破用能系统 优化技术;发展能源梯级利用和高效利用技 术;加强新型节能保温材料研发和新节能技 术的研究应用,重点研制耗能行业数字化和 智能化生产设备;发展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 化与高效节能综合技术; 加强工业企业能源 管理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研究;突破低品位 铝土矿高效节能生产氧化铝技术;开展新型 节能集约锰电解装备的研发;发展蓄热高温 空气燃烧技术;发展海绵钛还原蒸馏强制散 热和多级性槽镁电解技术;开展铁合金、烧 结和回转窑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研究;发展 制酸低温余热回收技术;研制高效节能、长 寿命的大功率 LED 产品。 先进环保。先进环保。加强污泥处理处置、渗滤液处 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发展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挥发性有机 污染物等大气污染防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 术;发展电解锰无铬钝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和锰渣综合治理与应用技术;发展生活垃圾 及危险废弃物处置、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 研制高效膜材料及组件;发展温室气体减排 技术;开展新型环保应用技术和配套设备研 发;发展细颗粒物 PM2.5 治理技术; 突破煤 气化灰渣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赤泥干法处 理新技术研发;开展电解锰渣污染治理及综 合利用研究;发展钡渣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 技术;发展各类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 开展炼铁除尘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开展新 型布袋收尘装置研发;突破重金属分离、阻 断、修复和降低农药残留技术;开展水源地 保护及污染防治研究;发展农村饮用水及生 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开展流 域尺度石灰岩与白云岩石漠化演变机理与驱 动机制研究;开展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耦 合机理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开展资源能源 结构优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研究;开展生 物多样性维系与景观格局构建集成示范;开 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研究; 突破生态经济集约经营、生态产业规模经营 模式等科学问题与前沿理论研究;加强石漠 化水土流失生态阻控、水资源耦合利用、土 地生产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功能 植被恢复、生态功能植被恢复、混农林业复 合增效等关键技术攻关;发展表层水资源调 蓄与高效利用、生物炭缓释功能提升石漠化 坡地保水保肥土壤改良漏失阻控、退化植被 群落优化配置生态修复与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等关键技术;开展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产 业规模化经营和科技创新联盟引领下的新型 农合组织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展集成示 范适宜石漠化治理智慧产业技术;构建生态 系统与生态产业健康优化、绿色发展与精准 扶贫的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技术模式与技术 体系。 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山地旅游产业。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山地旅游产业。开 展山地旅游开发与生态治理的耦合机理、世 界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产业互馈机制等科学 问题研究;发展基于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生 态治理核心技术;开展世界遗产保护与山地 户外体验旅游产业、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与山地旅游社区参与、生态治理景观重塑、 峡谷漂流、“飞拉达” 攀岩、SRT 攀岩、户 外徒步、洞穴地下空间休闲养疗等关键技术 研究。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矿产资源 开采及其加工过程中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与 利用技术;发展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 技术;开展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综合 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大宗及危险工业废 弃物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农林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 能源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发展外来 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技术;开展外来有害生 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加强外来 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开展外来有 害植物土生植物替代研究。9.现代服务技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创客经 济、跨界经济、分享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新一代信息和网 络技术为支撑,加强现代服务业技术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水平。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 与集成应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 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培训与就业、社保等新兴服 务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 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重点产业创新设计能力, 将贵州打造成为西部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 的重要基地。专栏专栏 1111 现代服务技术现代服务技术健康服务数字化。健康服务数字化。开展以人为中心的智能 感知、普适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云技术 运用食品检测技术研究;加强大健康医药产 业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开展物流市场供需结构战略研 究;物流射频识别、可视化及智能决策技术 的研发与集成;供应链物流、电商物流、城 市共同配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 应急物流等综合性和专业化物流平台应用集 成示范;加强面向产业价值链的第三方物流 服务协同技术研发;发展供应链管理优化技 术。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研究, 形成智慧电子商务云服务、新一代服务技术 架构及解决方案;开展市场可信交易服务技 术与系统研究研发;推动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与技术集成创新。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在线智能化、多 参数、信息化和网络化等工业检测应用技术 研发;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信息化综合服务新业态研究;推动食品药品、基因检测等第三 方公共检测服务机构应用示范。 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支持知识产权代理、信息 检索、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 护维权、投融资服务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 展,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1.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贵阳中关村科技 创新园、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创 新创业模范城市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园区、大学和 相关企业以多种方式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 新工场、创业咖啡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为创新创业者提 供“创业保姆”式服务,坚持“企业化、产业化、专业化” 的发展方向,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 条,推广孵化+创投的科技企业孵化模式,提高孵化器孵化 能力。发挥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经开区、重点工业园 区等各类园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创新主体集聚、创新 资源聚合、创新服务聚焦、新兴产业聚变。2.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加强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利用与 功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省部共建公 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程。优化国家实验室、重 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 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 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已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实施动态管理,择优给予持续支持。推动国家超算中 心和中科院贵州射电天文台的申建工作。支持大中型企业 建立技术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海外专家工作站等平台,通过高端平台建设,培养和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3.推进众创平台建设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 开放式的众创服务平台。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内部众创,向 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 新创业示范企业。发挥大数据、“互联网+”集众智、汇众 力的乘数效应,使其与大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相 融合,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创新创业格局。打造一批“双 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 服务环境优良、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示范创业创新中心。专栏专栏 1212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0 个;国家级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2-3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20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 实验室)10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 室)15-20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2 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0 个,布局建设 20 个临床 医学研究中心。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 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 350 家以上,大学科 技园 8 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5 个 以上,院士工作站 30-35 家。 科技园区。科技园区。新增 5 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 3 个。重 点建设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贵阳 国家高新区、黎阳高新区、铜仁高新区、娄山 关高新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州科学城、 平塘大射电科技园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达到 300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 15 个,专栏专栏 1212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 个。(二)加快培育科技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 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优化人才结构,注重高层次创新 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 的体制机制,为各类科技人才营造开放、共享的发展环境。1.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西部之光”访问 学者、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 设等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围绕我省五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需求,引进用好 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 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和优秀科研团队。拓展我省企业与国 内外优秀科技服务人才、团队、项目线上线下交流对接渠 道,加大急需紧缺应用创新人才柔性引进力度。2.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扩大科研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和评价激励自主权,建立 适应 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分类评价机制。 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 机制障碍,消除身份、职称、福利方面的人才流动障碍, 建立创新人才“蓄水池”,创新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在省级以上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设立首席 科学家、特聘研究员等特设岗位,实行“人在岗在、人走 岗销”的管理方式。允许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 批准,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和单位权益的条件下到企业兼职 或在职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3.加快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完善创新型企业家、高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 评价机制,实行积极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拥有丰富创业 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担任创业导师, 支持创业导师在省内领办、创办、合办众创空间,开展创 业辅导,根据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资助和奖励。 把高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纳入创新人才团队培养计划, 鼓励其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 划,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夯实高技能应用 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职 业技能实训基地。(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更加公平普惠的企业创新支持机制,着力解决企业 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风险过大、融资过难等问题, 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 应用的主体。1.加快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完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科 技型种子企业遴选和再支持标准,与工业“百千万”工程、 “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做好衔接。加快组建以创新 型领军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为龙头,高校和科研院所、 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式发展。指导帮助科技型企业 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商标品牌战略及转型升级技术路线, 加强市场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支持企业开展技 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2.落实企业创新扶持政策落实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发挥市场竞 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 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 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 力度,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 投入。对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创新产品和技术,通过落实 税收优惠、保险等措施,降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 本。持续加大政府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力度,对符合首购、 订购条件的自主创新产品,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实行首 购、订购。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3.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推进政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制定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的政策措施,改革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和运行 机制,探索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 合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重点产业 和重点区域的布局,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 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支 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 开展创新工作和创办企业。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探索设 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 业科技人才兼职。(四)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不断强化对创新创 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发挥金融创 新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 好氛围,有效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1.强化创新创业扶持加强部门联动和创新、创业政策的衔接,构建普惠性政 策扶持体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 发展的各环节,增加中、高端技术的有效供给,发挥科技 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加快发展“互联 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进基 层、进社区、进高校,提供创新资源对接、知识产权服务,提高创新创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开放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等,完善重 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基地)向 社会开放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基础平台条件。在科技企 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孵 化区或苗圃,鼓励大学生以创办独资公司、合伙企业、有 限公司等多种形式创业,有效增加市场主体。2.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信 息服务、科技咨询与评估、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 设,重点开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技术标准 与检测及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培育和壮大第三方专业化 服务机构,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促进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 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形成覆盖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 系;完善支持服务机构的奖补办法和创新券的有效支持方 式,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提供高质量 服务,使创业更简单、创新更便捷。3.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各种融资平 台作用,采用后补助、贴息、担保、股权投资、债权投资、 基金支持等方式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 机构设立科技分(支)行,开展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 科技保险等业务。发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成 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类基金的引导和放大 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持续加 大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力度,缓解科技型 企业“最先一公里”资金来源问题。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 业到沪深交易所、新三板、贵州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 或挂牌,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支持互联网支付、 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有序发展,拓展中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五)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价值的 传播塑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的氛围,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 化。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加强推进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发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 新媒体在科普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