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docx

    • 资源ID:8400583       资源大小:32.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docx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当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终一篇。下面请观赏学习啦我带来的柳宗元小石城山记的内容。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译文 从西山路口始终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略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终点。石山顶部自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态,旁边又凸出一块似乎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嘹亮,好久才消逝。石山可以盘围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态奇妙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凹凸参差,似乎是有才智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的确是有的。但又惊奇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好像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支配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劝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合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写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_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7年)被贬到永州担当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很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巡游,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此文是其中的最终一篇,作于元和七年(812年)。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赏析 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亲身经验的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后游历自然时触景生情的感慨,这自然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争论两段。 上段写景。可分两层,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反映了作者在永州借游赏自然寻幽探奇。“无所不到”以排遣悠然时间和明珠暗投的烦忧的精神状态,继而描述小石城山的奇貌;无论是方位的指引还是景观的描绘,都是在按部就班中进行的,自然景致随着欣赏者的游历渐次呈现,这样的笔法使本文的景物描写达到了紧凑而自然流畅的效果。同时,也给小石城山的发觉覆盖上一层奇妙的色调,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随着横亘路头的积石的出现,紧接着以简洁形象的笔墨勾画了积石二仁呈现的房屋形态及四围像小城的外貌,于是与“石城”之称吻合。此后写石上如门的洞窟,其深邃且有水,可感其幽静;“环之可上,望甚远”,则见其高旷;石上没有土壤,却疏密相间、昂扬低伏地生一长着秀美的树木竹子,又显其秀丽。这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把石城写得不仅奇美异样,而且朝气盎然。柳宗元曾说过:“游之适夕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小石城山的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实为作者眼中适游的奇异之地,从而顺理成章地发出了“类智者所施设也”的慨叹。以本句承上启下,其次段对造物者的疑问就不感突兀了。 其次段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作者在这一段里,本意是通过像小石城山这样美妙的自然景观却埋没于荒僻之乡,引发对美的事物被压抑、遭遗弃的郁愤之情,并借以抒发贤才遭贬逐的天际沦落之感,然而却不直抒胸臆。首句由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到“愈以为诚有”,乃是作者的着意之笔,思索由此伸展。文章波澜层出,避开了平铺呆板之病。美妙的景观“不为之中州”,反长期沉埋在人迹罕至的僻野,不为人知,不为人用,暗扣柳宗元自己的身世遭际,把自己明珠暗投的感情寄予到被弃置的漂亮自然之上,用曲笔表达了身遭贬逐的不平之鸣。至此,由上段的纯景物描写达到了与主观感受的和谐交融。在感慨能向人们呈伎献巧的石头和在艰苦的条件下“益奇而坚”的嘉树秀竹“劳而无用”之后,作者又以推想神者也许不会这么作而提出了造物者“其果无乎”的反问,文章再起波澜。因反问而设答,不说自己借奇石以自慰,却说奇石是造物者支配在这里以劝慰那些谪贬到此的贤人;不说自己贬到这荒僻之地的孤寂寂寥,唯以自然之石为伍遣怀,却说造物者灵气独钟于石,所以湖南、湖北一带少宏大人物而多奇石。所透出的天际沦落、同病相怜、孤芳独赏的痛楚愤懑之情就更深一层。最终用“余未信之”作结,既可看作对造物者的否定,更流露了柳宗元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希望。最终这一段争论,从字面上看,是由小石城山的景物所发,事实上它抒发了作者被贬永州后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把它们放在永州八记的最终一篇结尾,是作者的细心支配。它表明柳宗元在永州虽然好像成天游山玩水,饮酒寻乐,事实上内心却充溢了冲突和苦痛;他寄情山水之间,仍在探求真理和正义,这争论是“永州八记”的主旨之所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柳宗元小石城山记.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