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品)认知心理学--注意.ppt

    • 资源ID:84690424       资源大小:2.35MB        全文页数:1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认知心理学--注意.ppt

    v第一节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注意的概述v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认知理论v第三节第三节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v第四节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n本章要求本章要求:(1 1)了解注意的种类和注意的两种加工过程;)了解注意的种类和注意的两种加工过程;(2 2)掌握注意的认知理论与认知资源理论。)掌握注意的认知理论与认知资源理论。n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注意的理论模型注意的理论模型n本章难点:本章难点:注意的理论模型注意的理论模型n本章课时:本章课时:6 6课时课时第三章第三章 注意注意一一 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注意1 1 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2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 1)指向性)指向性(2 2)集中性)集中性注意注意-摄影摄影指向指向-取景取景-选择摄影对象选择摄影对象集中集中-对焦对焦-调节对象的清晰度。调节对象的清晰度。(3 3)注注意意不不是是一一个个独独立立的的心心理理过过程程,它它是是伴伴随随着着心心理理过过程程而而产产生生的的,是是心心理理过过程程的的共共同同特特征征。但但是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注意。一切心理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第一节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一)适应性活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一)适应性活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 朝向刺激物朝向刺激物 1 1、侧耳倾听;、侧耳倾听;2 2、举目凝视;、举目凝视;3 3、凝神苦想、凝神苦想(二)无关运动的停止。(二)无关运动的停止。(三)呼吸运动的变化。(三)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而且呼吸的时间也改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而且呼吸的时间也改变。一般说,吸得更短促,呼得更长。变。一般说,吸得更短促,呼得更长。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屏息”。三三 注意的意义与功能注意的意义与功能 1 1 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种学习态度效果的对比:两种学习态度效果的对比:学学 习习 态态 度度学习学习 12个无意义个无意义音节的次数音节的次数 甲甲 乙乙注意学习,希望从速学会注意学习,希望从速学会 9 12随便看看,并不注意学习随便看看,并不注意学习 89 100 2 2 注意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3 3 注意具有一系列的功能注意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选择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四、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种类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有意注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三种。种。(一)无意注意(一)无意注意1 1、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它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的注意。2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条件(刺激物的特点):客观条件(刺激物的特点):(1 1)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刺刺激激物物的的绝绝对对强强度度,如如一一声声巨巨响响,一一道道强强光光,一一种种艳艳色色,一一股股奇奇香香都都容容易易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的无无意意注注意意。刺刺激激物物的的相相对对强强度度更更是是具具有有决决定定性性的的作作用用,如如在在喧喧闹闹的的人人群群中中大大声声说说话话,不不一一定定能能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的注注意意,而而在在安安静静的的课课堂堂上上轻轻轻轻的的耳耳语语,也也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2 2)刺激物的对比差异。)刺激物的对比差异。为为什什么么有有时时学学生生在在下下面面讲讲话话,老老师师采采取取停停止止讲讲课课的的方方式?式?差差异异越越显显著著,越越能能形形成成鲜鲜明明的的对对比比,越越容容易易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的无无意意注注意意。如如黑黑夜夜中中的的明明灯灯,霜霜雪雪中中的的红红梅梅,青青滩滩上上的的白白鹤鹤,帐帐本本上上的的赤赤字字,都都容容易易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的无无意意注注意。意。(3 3)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活动变化。活活动动的的事事物物,如如草草丛丛窜窜出出的的野野兔兔,天天空空扑扑来来的的飞飞鹰鹰;变变化化的的事事物物,如如忽忽隐隐忽忽现现的的礁礁石石,忽忽明明忽忽暗暗的的光光线线,忽忽高高忽忽低低的的歌歌声声,忽忽抑抑忽忽扬扬的的话话语语,都都容容易易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无意注意。的无意注意。(4 4)刺激物的新)刺激物的新异性异性。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事物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事物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新异的东西则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绝对新异的新异的东西则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绝对新异的事物(即从未经验过的事物),如平生第一次见到的事物(即从未经验过的事物),如平生第一次见到的骆驼、大象、斑马等;相对新异的事物(即已知事物骆驼、大象、斑马等;相对新异的事物(即已知事物的新组合),如动物杂技中的猴拉车,狗坐轿,熊猫的新组合),如动物杂技中的猴拉车,狗坐轿,熊猫擂鼓吹大号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擂鼓吹大号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其中相其中相对新异事物的影响作用更大。对新异事物的影响作用更大。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1 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2 2)个人的知识经验。)个人的知识经验。自自身身了了解解的的或或经经验验过过的的事事物物容容易易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的无无意意注注意。意。(3 3)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二)有意注意1 1 1 1、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服从一定活动任务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的注意。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来的。2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1)要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要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 2)要培养间接兴趣。)要培养间接兴趣。(3 3)要与干扰作斗争。)要与干扰作斗争。为了克服内外干扰,一是要在客观上采取措施,改善为了克服内外干扰,一是要在客观上采取措施,改善环境,尽量消除无关刺激的影响。二是要在主观上自环境,尽量消除无关刺激的影响。二是要在主观上自我调节,增强意志,自主地排除干扰,从而保持有意我调节,增强意志,自主地排除干扰,从而保持有意注意,直到完成任务。注意,直到完成任务。(4 4)合理地组织活动。)合理地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注意;根据任务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根据任务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 注意;注意;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首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属两种性质不同首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属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它们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是需的注意,但它们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是需要的。要的。其次,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其次,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三)有意后注意(三)有意后注意1 1、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 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从从特征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特征。从从发生发生上讲,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因习惯与熟悉上讲,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因习惯与熟悉而发展起来的。而发展起来的。(1 1)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意类型;)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意类型;(2 2)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3 3)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这种注意。)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这种注意。五、注意的品质五、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稳定性(一)注意的稳定性1 1、涵义、涵义指指注注意意长长时时间间地地保保持持在在所所感感受受的的事事物物或或所所从从事事的的活活动动上,这是注意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时间上的品质。2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 1)客体的复杂性。)客体的复杂性。(2 2)主体的积极性。)主体的积极性。(3 3)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4 4)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神经过程强的人,在完成不同智力任务时,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得到加强,活动的效率有时反而提高;神经过程弱的人,注意容易分散。儿儿童童集集中中注注意意学学习习时时,成成人人经经常常去去转转移移他他的的注注意意,会使儿童形成容易分散注意的不良习惯。会使儿童形成容易分散注意的不良习惯。与与注注意意的的稳稳定定性性相相反反的的是是注注意意的的分分散散,也也叫叫“分分心心”,注注意意的的分分散散是是指指在在主主客客观观诱诱因因的的干干扰扰下下,人人们们的的注注意意离离开开应应当当完完成成的的任任务务而而指指向向无无关关的的活活动动与客体。与客体。客客观观诱诱因因:引引起起无无意意注注意意的的某某些些无无关关刺刺激激物物转转移移了人们注意的方向;了人们注意的方向;主主观观原原因因:因因人人的的情情绪绪、疲疲劳劳或或疾疾病病等等情情况况引引起起注意不稳定。注意不稳定。与注意的分散有本质区别的还有一种与注意的分散有本质区别的还有一种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注注意意的的起起伏伏是是注注意意强强度度或或感感受受性性的的一一种种周周期期性性变变化化,它是由一种不随意的感受性变化引起的。它是由一种不随意的感受性变化引起的。(二)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广度1 1、涵义、涵义也也叫叫注注意意的的范范围围,是是指指在在同同一一时时间间内内能能清清楚楚地地把把握握对象的数量,这是注意在空间上的品质。对象的数量,这是注意在空间上的品质。2 2、测量、测量人人们们用用速速示示器器测测量量注注意意的的广广度度,即即在在0.10.1秒秒的的时时间间内内,给给被被试试者者呈呈现现一一组组不不相相联联系系的的对对象象(字字母母或或图图形形等等),被试能感知到的对象就是其注意的广度。,被试能感知到的对象就是其注意的广度。成成人人在在该该时时间间内内的的注注意意广广度度一一般般为为4 46 6个个孤孤立立的的外外文文字字母母,黑黑色色的的圆圆点点8 89 9个个,3 34 4个个无无内内在在联联系系的的汉汉字字。幼幼童童一一般般为为2 23 3个个。但但无无论论是是成成人人还还是是幼幼童童,他们的注意广度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注意广度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儿童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儿童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3 3、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 1)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一一般般规规律律是是,注注意意的的对对象象越越集集中中,排排列列得得越越有有规规律律越越能能成成为为相相互互联联系系的的整整体体,注注意意的的广广度度就就越越大大;反反之之就就越小。越小。(2 2)人们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人们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活动任务多,注意范围小活动任务多,注意范围小 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三)注意的分配(三)注意的分配1 1、涵义、涵义指指在在同同一一时时间间内内,把把注注意意分分别别指指向向两两种种或或几几种种不不同同的的对对象与活动上。象与活动上。2 2、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一定联系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一定联系(四)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转移1 1、涵义、涵义注注意意的的转转移移是是指指根根据据新新的的任任务务,主主动动地地把把注注意意从从一一个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2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 1)原有事物引起的注意强度。)原有事物引起的注意强度。(2 2)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活动)的性质。)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活动)的性质。(3 3)对新事物(或活动)的理解程)对新事物(或活动)的理解程度。(4 4)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1、注意选择后的集中(注意选择后的集中(Focused AttentionFocused Attention):):理解人在何种程度上,会选择哪些刺激信息而忽理解人在何种程度上,会选择哪些刺激信息而忽 略、舍弃另一些信息略、舍弃另一些信息 2 2、注意分配(、注意分配(Divided AttentionDivided Attention):了解人在注了解人在注 意时,对刺激信息加工容量方面的心理机制意时,对刺激信息加工容量方面的心理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理论注意理论一、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二战期间,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当需要对来自二战期间,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当需要对来自不同通道的多个信号作反应时,人的能力存在严重局限。不同通道的多个信号作反应时,人的能力存在严重局限。如:飞行员不得不注意舱内的许多视觉显示、飞机如:飞行员不得不注意舱内的许多视觉显示、飞机外的视觉环境以及来自无线电接受装置的听觉信息。外的视觉环境以及来自无线电接受装置的听觉信息。地面人员也面临同样困难,雷达操作员更需要维持地面人员也面临同样困难,雷达操作员更需要维持高度警惕。高度警惕。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研究者努力去发现人类在执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研究者努力去发现人类在执行任务方面所存在的更多的局限。行任务方面所存在的更多的局限。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刺激呈现时间不刺激呈现时间不同步,简称同步,简称SOA。同长同长SOA相比,当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激的反应要慢。Welford将这种短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心理不应期。Welford的研究表明,的研究表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同时完成多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有限项任务的能力有限。由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对所由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对所有进入感官的刺激都进行完善加工,所以,人们总是选择有进入感官的刺激都进行完善加工,所以,人们总是选择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因此,因此,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一一、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Filter model)(一)代表人物(一)代表人物1958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年,英国心理学家D DE E布劳德本特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D.E.Broadbent)发表了发表了知觉和通讯知觉和通讯一书,对于注一书,对于注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被行为主义心理学禁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被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重新又回到了心理学中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重新又回到了心理学中。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对之加以调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其他信息则不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其他信息则不能能通过。通过。这种过滤器这种过滤器就就体现体现了了注意的选择功能。因此这种理注意的选择功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注意的过滤器模型”。由于此由于此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道只有一条,因而,Welford(1959)称之为称之为“单通道单通道模型模型”。(二)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二)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1 1、注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注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筛选,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2 2、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信息中知觉一个信息。信息中知觉一个信息。3 3、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按照“全或无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的原则工作的。(三)过滤器模型图示(三)过滤器模型图示(四)早期选择观点(四)早期选择观点注意的选择出现很早。人们加工到达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容量注意的选择出现很早。人们加工到达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被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包围着。是有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被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包围着。可人的加工能力有限,所以尽管人感觉了这些信息,却不能对可人的加工能力有限,所以尽管人感觉了这些信息,却不能对它们都作进一步的加工,只有一小部分能受到注意而被进一步它们都作进一步的加工,只有一小部分能受到注意而被进一步加工,大部分很快丧失掉了。加工,大部分很快丧失掉了。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由于选择发生在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的模型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的模型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的模型深入加工之前,故而叫做早期选择的模型(五)实验证据(五)实验证据(五)实验证据(五)实验证据双耳听音实验双耳听音实验双耳听音实验双耳听音实验 在实验时,给被试两只耳朵都输入声音信息。被在实验时,给被试两只耳朵都输入声音信息。被试戴上一副耳机,每一耳机输入一条声音消息。实验试戴上一副耳机,每一耳机输入一条声音消息。实验者要求被试只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得到的消息(这只者要求被试只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得到的消息(这只耳朵被叫作耳朵被叫作追随耳追随耳),并且要把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并且要把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消息用嘴复述出来。消息用嘴复述出来。(1)E.C.彻里(彻里(E.C.Cherry)的实验及其结果)的实验及其结果实验:让被试两耳同时分别听两个分离的实验材料,实验:让被试两耳同时分别听两个分离的实验材料,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追随耳追随耳)所听)所听到的项目,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到的项目,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非追随耳)。刺激信息结束时,要被试报告刚才所听到的内容。刺激信息结束时,要被试报告刚才所听到的内容。结果发现,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结果发现,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非追随耳的项目,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由男声变为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语改为德语、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语改为德语、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觉察不到。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觉察不到。(2)布劳德本特()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的实)的实验及结果验及结果实验实验: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如如:右耳右耳 左耳左耳 4 6 9 2 3 7呈现速度为每秒钟两个数字,然后要求被呈现速度为每秒钟两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回忆并说出刚才所输入的是哪些数字试回忆并说出刚才所输入的是哪些数字被试有两种再现方式被试有两种再现方式A.A.A.A.以以以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如如 493493,627;627;B.B.B.B.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如如 4,6;9,2;3,74,6;9,2;3,7。结果: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的准确再现率,但实 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以第 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解释: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 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3 3)鸡尾酒会效应)鸡尾酒会效应)鸡尾酒会效应)鸡尾酒会效应 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与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与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Moray(1959)发现,将一个刺激重复呈现给非追随耳发现,将一个刺激重复呈现给非追随耳多达多达35次,被试不能识别和再现;但是将被试的名字次,被试不能识别和再现;但是将被试的名字呈现给他的非追随耳呈现给他的非追随耳,他是能够识别的。他是能够识别的。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的。的制约的。新异的刺激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刺激等易于通过过滤器,等易于通过过滤器,Broadbent则强调则强调人的期待人的期待作用作用。不一致的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实验结果:Gray 和和 Wedderburn发发现(现(1960),如果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安排一些),如果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则有不同的结果。有意义的材料,则有不同的结果。左耳左耳:OB 2 TIVE 或者或者 DEAR 5 JANE,右耳右耳:6 JEC 9 3 AUNT 4 被试听到被试听到:Objective :Objective 或或 Dear aunt Jane.Dear aunt Jane.即不是以耳朵为单位即不是以耳朵为单位,而是按意义再现而是按意义再现.这表这表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Solso(1979)Solso(1979)等认为等认为,这种应用有意义材料的实验极易引起这种应用有意义材料的实验极易引起注意迅速转移注意迅速转移,不同于一般的实验不同于一般的实验.Treisman Treisman 进行了更严格的实验进行了更严格的实验,呈现材料如下呈现材料如下:右耳右耳(追随耳追随耳):):Thes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Thes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左耳左耳(非追随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Knowledge of on a hill被试的再现多为被试的再现多为 “These is a house on These is a house on a hilla hill ”,而且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来的而且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来的.这说明这说明,当有意义的材料从追随耳转到非追当有意义的材料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随耳时,被试不顾实验者的规定而去追随意被试不顾实验者的规定而去追随意义义,即转向另一只耳朵即转向另一只耳朵。这只有在过滤器允。这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均能通过的情况下许两只耳朵的信息均能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才能实现实现,即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Treisman(1960,1964)根据以上实验结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器衰减器模型模型。二、衰减模型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Attenuation model)(一)代表人物:(一)代表人物:A.M.TreismanA.M.Treisman(特瑞斯曼)(特瑞斯曼)(1960)(1960)(二)主要观点:(二)主要观点:1 1、过滤器不是按、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全或无”的方式工作,而是按衰的方式工作,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减的方式工作的2 2、过滤器有两种,一种位于语义分析之前,称为外、过滤器有两种,一种位于语义分析之前,称为外周过滤器,它根据刺激信息的特点对它们给予不同程周过滤器,它根据刺激信息的特点对它们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另一种在语义分析之后,称为中枢过滤器,度的衰减;另一种在语义分析之后,称为中枢过滤器,它是根据语义特征来选择信息的。它是根据语义特征来选择信息的。3 3、信息的选择不仅依赖于感觉特征,而且依赖于语、信息的选择不仅依赖于感觉特征,而且依赖于语义特征义特征该理论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语义分析作用,所以被称该理论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语义分析作用,所以被称为为中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 追追随随耳耳非非追追随随耳耳频率强度等物理特征分析频率强度等物理特征分析选择性过滤器选择性过滤器意义分析意义分析O O O O O O O OO O O O O O O O自己的自己的名字名字反应反应(三)(三)TreismanTreisman的衰减模型图示的衰减模型图示 已经贮存在大脑中的已经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限。限。没有衰减的信号可以没有衰减的信号可以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如追随耳的信号在通(如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时没有受到衰过过滤器时没有受到衰减)。减)。非追随耳的信号由于非追随耳的信号由于受到衰减而强度变弱,受到衰减而强度变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但是特别有意义的词,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则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则有较低的阈限,可受到有较低的阈限,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激活而被识别。(四)衰减模型的实验依据(四)衰减模型的实验依据在实验中,他同时向被试者两只耳朵分别输入不同的在实验中,他同时向被试者两只耳朵分别输入不同的消息,要求被试者消息,要求被试者“追随追随”其中一只耳朵(在听音时,其中一只耳朵(在听音时,要他报告出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话)。在被追随的耳要他报告出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话)。在被追随的耳中,输入的消息在开初时是有意义的,但是到了某个中,输入的消息在开初时是有意义的,但是到了某个地方输入的消息变成了一些随意排列的词;与此相应,地方输入的消息变成了一些随意排列的词;与此相应,非追随耳开初只是输入一些随意排列的词,而当追随非追随耳开初只是输入一些随意排列的词,而当追随耳输入的消息开始变得无意义时,非追随耳输入的消耳输入的消息开始变得无意义时,非追随耳输入的消息则开始变得有意义了。息则开始变得有意义了。结果发现:结果发现:结果发现:结果发现:被试者违抗对他的要求。他们不是报告出尾随耳中的消息,而是报告出了有意义的消息:“我看见那姑娘在跳跃。”说明:被试者在听音时所追随的是有意义的消息,非尾随耳也出现了信息加工过程,而且这种加工超出了刺激物的简单的物理特征。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之比较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之比较不同之处不同之处:衰减模型将过滤器模型的衰减模型将过滤器模型的“全或无全或无”工作方式改工作方式改为为衰减衰减,从而由从而由单通道单通道模型改成模型改成双通道或多通道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模型.共同点共同点:第一第一,这两个模型的这两个模型的根本点是相同的根本点是相同的,即即都认为高级分析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调节必须通过过滤器调节;第二第二,这种这种过滤器的位置过滤器的位置在这两个模型中在这两个模型中是相同的是相同的,都处在初级分析都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之间和高级的意义之间;第三第三,这种这种过滤器的作用基本相同过滤器的作用基本相同,即即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水平的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水平的.因此多倾向因此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 过滤器过滤器-衰减模衰减模型型,并将它看作并将它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依依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得到高级分析加工的实验证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得到高级分析加工的实验证据,据,Deutsch和和Deutsch(1963)提出了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随,随后,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修订。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修订。三、反应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由由 Deutsch Deutsch 和和 Deutsch Deutsch 于于19631963年提出,他们认为年提出,他们认为,几个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应.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重要性来安排的是按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该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择,因而称之为反应选择模型因而称之为反应选择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的图解(二)反应选择模型的图解刺激信息刺激信息感觉感觉感觉感觉登记登记登记登记知觉知觉知觉知觉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反反反反应应应应选选选选择择择择组织组织输出输出反应反应(三)实验证据(三)实验证据:Hardwick(1969):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作出分别的反应。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四)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四)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主要差别主要差别主要差别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认为在觉察和识别之间,一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认为在觉察和识别之间,一个认为在识别和反应之间。个认为在识别和反应之间。刺激刺激觉察觉察识别识别复述与反复述与反应选择确应选择确定定反反应应知觉选择知觉选择反应选择反应选择 Treisman和和Geffen(1967)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在此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在此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可以做出做出反应,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可以做出如下预测:如下预测: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耳的反应率是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知觉选择模型。Deutsch等(等(1967)对)对上述上述实验设计提出批评。他们指实验设计提出批评。他们指出,在出,在Treisman的实验中,两耳实际上处于不的实验中,两耳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平等的地位:地位:*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不是;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不是;*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做出敲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做出敲键反应,共要做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需对靶子词键反应,共要做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需对靶子词做出敲键反应,即一次反应。做出敲键反应,即一次反应。*这种设计会造成追随耳的信息比非追随耳的信息更重要,因这种设计会造成追随耳的信息比非追随耳的信息更重要,因此,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比非追随耳的要多就不可靠。此,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比非追随耳的要多就不可靠。Treisman和和Riley(1969)听取了听取了Deutsch等人的批评等人的批评意见,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新的实验中,要求被试意见,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新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当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要对其进行复述,使两耳当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要对其进行复述,使两耳在接受靶子词的条件上一致,其他安排与前一实验相同。在接受靶子词的条件上一致,其他安排与前一实验相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76%,而非追随耳对,而非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靶子词的反应率为33%。此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此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这一新的实验设计仍然使两耳处于不等的条件。这这一新的实验设计仍然使两耳处于不等的条件。这不仅因为一耳仍被确定为追随耳,而且就靶子词来看,不仅因为一耳仍被确定为追随耳,而且就靶子词来看,两耳也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认知心理学--注意.ppt)为本站会员(hwp****526)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