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pdf

    • 资源ID:85931312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pdf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28-1937 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 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 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 4 倍以上,到 1940 年,生铁已达到 1500 万吨,钢达到 1830 万吨,煤达到 1 亿 6 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 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图二 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 834 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 万辆、门:飞机 15 万架;汽车:205 万辆。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 倍!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答案】(1)A(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答案是 A。(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如: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 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 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第一手资料、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漫画争吵与签约 材料二 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独占了中国若干年,势力扩张不少。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出于遏制日本的长远考虑,英、美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_上对中国的要求给予了一定的支持。_关于山东问题“边缘谈判”的始末(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哪次会议上的争吵?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三个国家?(2)会议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你怎样看待这个条约?(3)材料二中的两处横线处应填写什么会议?说出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地点。该会议签订了诸多条约,它们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答案】(1)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2)凡尔赛条约。这个条约对德国的处置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3)华盛顿会议。19211922 年;美国华盛顿。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解析】【详解】(1)据题干漫画争吵与签约内容,可知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的争吵。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英法美三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 年 1 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 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对德国的处置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3)据材料二“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的要求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为了解决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华盛顿体系”。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中国又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2019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80 周年。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某班开展活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展开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海钩沉)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你各举一例加以说明。(论从史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史实 时间 涉及国家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美元)19391945 年 60 多个 约 1.9 亿 约 4 万亿 (2)请你根据表格的数据,提炼出有关二战的相关结论。(以古鉴今)(3)如下图的漫画名为我先把这字模糊了!,它讽刺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哪些行为?请就漫画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历史感悟)(4)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眺望雕塑,你有何感想?【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政治上:美、英、苏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等;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2)二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的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3)行为:否认侵略,为侵略战争翻案;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答出一点即可)。认识:历史不容篡改;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4)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解析】【详解】(1)由材料“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可知,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 1月,美、英、苏、中等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如:1945 年 2 月,美、英、苏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联合国家”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如:1944年 6 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 8 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2)依据表格信息概括可知,二战历时 6 年,涉及世界 60 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3)依据漫画我先把这字模糊了!,它讽刺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为侵略战争翻案;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行为。结合这幅漫画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要坚决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要以史为鉴、警锡日本国军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等。(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打结的手枪反映了反对战争,反对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铸剑为犁反映了放弃暴力手段,努力发展生产。所以两者都体现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和愿望。眺望雕塑,带给我们的感想是珍爱和平,反对战争。4 (素养专练)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答案】图 1 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 2 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 3 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解析】【详解】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 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图 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 70 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人)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三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材料四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3)材料三中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别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此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萨拉热窝事件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凡尔登战役 残酷性【解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等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所占殖民地较少。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2)依据课本所学,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位位置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3)依据材料三德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争夺殖民地,要通英国争夺殖民地。结合课本所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税,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战争,可得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4)依据课本所学,1916 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 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6观看下面图片及解说文字,回答问题。图一注:1914 年,Punch 杂志一幅题为“背后有人”的漫画。画中,塞尔维亚小公鸡骄傲地踱步,它的保护者俄罗斯熊隐藏在岩石之后。前面,奥地利鹰看着小鸡不爽道:“这是什么态度?!它背后肯定有人!图二注: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为口号,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08 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2 年和 1913 年,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支持。1914 年 6 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 月 28 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1)从图片和文字说明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2)图一中提到塞尔维亚处于哪个国家的保护中?(3)请写出图二中提到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4)图二所提到的这一刺杀事件导致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答案】(1)信息:塞尔维亚背后有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战有矛盾;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等。(2)俄国。(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详解】(1)由图片和材料“画中,塞尔维亚小公鸡骄傲地踱步,它的保护者俄罗斯熊隐藏在岩石之后。前面,奥地利鹰看着小鸡不爽道”“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为口号,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08 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2 年和 1913 年,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支持。1914 年 6 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 月 28 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可知,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有塞尔维亚背后有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战有矛盾;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等。(2)由材料“画中,塞尔维亚小公鸡骄傲地踱步,它的保护者俄罗斯熊隐藏在岩石之后”可知,图一中提到塞尔维亚处于俄国的保护下。(3)图二中提到的“两大军事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图二所提到的刺杀事件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评】【点睛】7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部门/年份 1841 年 1877 年 工业 43%55%农业 20%14%服务业 37%31%材料二:1920 年 8 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 材料三:1933 年 5 月 12 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答案】(1)变化: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实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3)措施: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影响: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4)建议: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 1841 年和 1877 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840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材料四:(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说说一战的性质。(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2)不同:材料二: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材料四: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因素:一战持久而残酷;大量伤亡。(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2)依据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依据材料四“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 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依据材料“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 一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是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3)战争启示我们: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9战争的发生,总是因为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就说过:“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请回答:(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最后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3)一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4)一战中具有转折的一场战役、又是最残酷的一场战役是什么?(5)一战的性质是什么?(6)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萨拉热窝事件(3)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4)凡尔登战役(5)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6)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 4年,30 多个国家,15 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 3000 万,经济损失 3400 万美元。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发起的战争。(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它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 4 年,30 多个国家,15 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 3000 万,经济损失3400 万美元。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掌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交战双方、正式爆发、重要战役、大战的结果、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的影响。10(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1)分析图一,说明 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图二,说明 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答案】(1)持续增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第二位;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一可知,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由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图,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 1925 年,苏俄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可见,影响苏俄(联)1921-1925 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由图二可知,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第二位,这主要得益于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