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大学论文.doc

    • 资源ID:86249038       资源大小:598.50K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大学论文.doc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 目 工 作 报 告 93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 目 工 作 报 告我市自1996年将南美白对虾引进天津并在海水池塘试养成功后,2000年我局在市科委立项,进行了虾苗的淡化培育试验及小面积的淡水养殖并取得成功;2002年在市农委立项推广,使南美白对虾养殖迅速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从2000年的几十亩增加到2004年的16万亩、2.5万吨、5亿元。使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推动天津市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渔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支柱性产业。因此,2004年天津市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划定为优势水产品产业带。但是,在南美白对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苗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水资源短缺、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成品虾因质量问题出口受阻、效益下降等。特别是病害已呈现爆发性流行的征兆。2004年因病害发生,导致不少养殖户亏损。2005年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剧降到12万亩,与2004年相比,降幅达25%。为防止像中国对虾因发生爆发性流行性疾病导致整个产业全军覆没、渔业经济大幅度滑坡、渔民收入急剧减少那种局面的出现,从技术上基本解决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促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2005年我局组织各水产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单位承担并实施了天津市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编号:0501120,实施年限: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项目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了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的六大核心技术及17个方面的数十项关键技术。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15个单位150名科技人员的三年努力,项目已经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示范、培训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同指标及其完成情况(一)合同指标1、技术指标(1)建立3个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年培育优质虾苗10亿尾;(2)提出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2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的快速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2种;(5)基本形成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1种3种;(7)编制出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2、经济指标项目最终实施面积8万亩,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达200公斤,亩产值4000元,亩利润1700元,年总产值3.2亿元,年总利润1.36亿元。项目实现新增产量320万公斤,新增产值6400万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 3、技术示范与培训建立10个以上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亩以上,单产500公斤以上,产品质量100%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示范区面积2万亩,亩产量达300kg、其中12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50%。亩产值6000元,亩利润2500元。项目总计培训人员6000人次,使1500人掌握相关技术,建立50个科技示范户。(二)完成指标情况项目按时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1、技术指标(1)建立了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三年共培育优质虾苗50.44亿尾,其中2007年培育优质虾苗22.37亿尾;(2)研发出了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一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了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5)基本形成了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了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8种;(7)编印发放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8)发表论文21篇。2、经济指标2007年推广面积158753亩,完成合同指标80000亩的198,实施单养面积112338亩,完成合同指标80000亩的140;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404kg,完成合同指标200kg的202;亩产值8460元,完成合同指标4000元的212;亩利润3841元,完成合同指标1700元的226;2007年总产值10.18亿元,完成合同指标3.20亿元的318;年总利润4.79亿元, 完成合同指标1.36亿元的352。2007年实现新增产量1830万公斤,完成合同指标320万公斤的572;新增产值25689万元,完成合同指标6400万元的401;新增利润9591万元,完成合同指标3000万元的320。3、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建立了18个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完成合同指标10个的180;总面积3362亩,完成合同指标2000亩的168;平均亩产量643公斤(附件1),完成合同500公斤以上的指标;南美白对虾产品质量经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天津)的抽检,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完成了产品质量100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合同指标。示范区面积2.3万亩,完成合同指标2万亩的115;平均亩产量449公斤(附件2),完成合同指标300公斤的150;其中12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73,完成合同指标50的146;平均亩产值9409元,完成合同指标6000元的157;平均亩利润4444元,完成合同指标2500元的178。项目总计培训人员11539人次,完成合同指标6000人次的192;使5000人掌握相关技术,完成合同指标1500人的333;建立了69个科技示范户,完成合同指标50户的138。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科技入户指导小组(1)为了加强对项目的领导,专门成立由市农委、市水产局主管领导及有关区县局主管局长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工作,全面布置统筹,协调各参加单位工作。从组织上和横向联合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整个领导小组对这条渔农关心牵挂的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给予了充分重视,每年的育苗季节,都组织技术专家到南美白对虾育苗厂进行检查,检查苗种的来源、用药情况、培育条件等,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健康育苗;每年的生产季节,也组织技术专家检查养殖基地,包括水源情况、饲料来源、用药情况、养殖技术等。2007年,天津市水产局向全市12个区县水产(畜牧水产)局发布了津水渔管【2007】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南美白对虾病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做好南美白对虾疫情的监测工作,加强对生产单位的指导,做好疫病的调查溯源工作等,从行政上保障了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成立项目技术小组,主要由市水产局、市推广站、天津农学院、市水产研究所和相关区县推广站的技术负责人参加。技术小组负责分析南美白对虾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和攻关,进行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从技术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天津市农学院利用长期以来对养殖水生动物人工配合饲料营养及配制技术的研究功底,研制成功了南美白对虾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及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市水产研究所病害防治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在项目实施的第2年就顺利研制成功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并成功申请专利,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马上把该技术分别应用到虾苗培育和成虾养殖中白斑病毒病的检测中去,为白斑病毒病的快速确诊和防治争取了时间。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是天津市最早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苗种培育研究和成虾养殖试验的单位之一,自南美白对虾引进天津近10年来,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带领全市水产技术推广系统一直在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各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拥有一大批技术过硬、渔农信赖的技术专家,为项目各种先进技术的顺利推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项目各技术分小组发挥自己的研究或推广优势,既有分工,又紧密协作,在自身优势领域内,把技术难题各个击破,并实现了技术的集成与升级。(3)成立科技入户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组织科技入户技术人员把技术直接送到渔民手中运用于生产,负责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科技入户小组把项目6项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入户的主推技术,组建了专家组,确定了技术指导单位和区域专家、技术人员,确定了科技入户示范户,制定了科技入户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技术指导方案和“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登记表”掌握和分析示范区的情况,了解示范户的实际需求,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主推技术直接到池、指导措施直接到人。项目2005年科技入户52户,覆盖面积28149亩,2006年59户, 39044亩,2007年69户,58683亩,完成合同指标50户的138,实现了养殖技术和虾池的零公里对接。(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前,天津市水产局组织全市南美白对虾的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单位,一起分析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中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讨论了产业带中应该研究和推广的核心技术。项目下达后,总课题组根据项目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制定项目总实施方案,各分课题组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生产实际,制订项目分课题实施方案。项目每年度都要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上年的实施技术和实施效果,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各分课题组每年对实施方案都重新进行论证和修改,使实施方案更突出重点,更具备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三)实施合同制管理由天津市水产局与农委签订一级合同,各参试单位与市水产局签订二级合同,通过合同管理落实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单位和实施人员。其中:天津市水产局负责组织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项目总体技术方案的具体制订和实施,承担项目的科技入户、技术培训、信息搜集、资料(声像、文字等)整理、指导书编写、总结和验收等具体工作。天津农学院:主要开发出南美白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中草药免疫制剂,并进行试验和示范。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主要开发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建立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的快速检测技术;开展南美白对虾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测报工作,建立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及综合防治体系;推广应用虾病早期诊断、快速诊断试剂盒。塘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引进良种南美白对虾,选定育苗场进行繁育,盐化植物的引进和创建海水封闭式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引进良种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繁育试验,为项目提供健康优质的虾苗。津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南美白对虾深、精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北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完成虾苗暂养、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西青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鱼虾混养技术推广及捕捞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武清区、静海县、东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和产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宝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引进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种进行培育,为项目提供优质虾苗,完成新型增氧方式的试验工作。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善覆膜式生态养殖技术及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探索。项目组根据区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分布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实施面积,在每个区县中都设立了不同类型的示范区,下达了科技入户、培训任务,使项目各项措施都覆盖整个实施地。区县级推广单位,把实施单位分片、分人管理,克服了以往一些单位推广工作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各分片技术推广人员比着干、学着干,分工明确,协作有序,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得较为扎实和有效。(四)建立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升级示范区和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根据项目集成技术内容的多样性、产业升级的链条性、实施面积的广泛性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复杂性,采取了在典型地点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再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开发路线。即:在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养殖条件、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小区作为集成技术示范基地进行示范与推广实验;对集成技术中的单项技术,在重点小区进行示范与推广实验。项目对每个示范区和科技入户的渔户进行了挂牌,扩大了对周边养殖户的示范和影响。各示范基地由于养殖产量和效益突出,对周边甚至外区县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有些示范基地由于周边渔农对其养殖效果满意的直观感受,从经常来参观、取经,发展到用和示范基地一样的饲料和水质调节剂,有些示范基地甚至成了渔业投入品的批发基地;有些示范基地的负责人由于经常接待参观、咨询的渔农,转化成了农民型技术推广工作者,自己举办培训班、开现场会,技术推广工作做得红红火火。(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项目除保留了传统举办培训班进行培训的方式外,还因地制宜采取了养殖现场的适时培训、技术交流、科技赶集、现场会等培训方式,培训的内容包括:天然饵料培养技术、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虾病综合防治技术、中草药防治虾病技术、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虾苗的选择及下塘技术、不同池塘条件最佳养殖模式、大规格商品虾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生态防病技术、HACCP管理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涵盖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所有关键环节和技术。一些感观生动、形式活泼的培训方式尤其受到渔农的欢迎。例如:项目组在宝坻区鱼种场示范区举办了1期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的现场会,由于场地有限,邀请了项目实施地的技术推广站及有影响的养殖大户43人参加,现场会上,大家围绕了新型增氧系统你一言我一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大户们,不仅用眼看,而且还用手摸,甚至讨论了改进的设想。现场会开完后,又有4个区县的分课题组,2次组队进行了现场参观和讨论。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2007年7月刚刚研制成功,到2008年4月,全市就已经推广应用了8706亩,在降低用电成本6775的情况下,解决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的溶氧特别是夜间溶解氧低的问题,降低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特别是高密度精养的风险。一些区县分课题组,还建设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手机短信群发系统,针对不同的养殖阶段,不同的天气情况,及时发送应时技术,使技术培训一直跟随着渔农养殖的全过程。市推广站课题组还创新培训机制,提升技术培训手段,购买了新型多媒体声像设施,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将养殖生产核心技术声像资料与抽象讲解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声像培训课件,发放给渔农,使他们做到了随时学、反复学,且直观易学,真正掌握需要的技术,并应用于养殖生产当中。该站还编写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指导手册”发放到渔农手中,使项目南美白对虾养殖不仅做到了高产量而且也做到了高质量。项目三年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137期,培训11539人次,完成合同指标6000人次的192.32,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496份;其中:2005年37期,2716人次,4000份;2006年46期,3692人次,5756份;2007年54期,5131人次,7740份。 (六)建立了检查总结制度项目每年进行2次定期检查和交流,并安排生产单位所在区县推广站进行交叉检查,在交叉检查中能发现和借鉴其它区县采取的好方法和好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成功经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七)实施物化技术补贴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为推广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项目对微生态制剂产品实施了价格补贴,将最低低于销售价50的微生态制剂直接送到示范基地,2005年2007年3年,共向示范区送微生态制剂约12000公斤,补贴资金近10万元,积极推动了这一关键技术在示范区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些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持怀疑态度的渔农,也开始争相使用微生态制剂,项目组再趁热打铁,推广微生态制剂科学使用方法,使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更加凸现。项目2005年在单精养模式中推广30579亩,2006年47609亩,2007年86034亩,每年分别以55.69、80.71的速度增长。一些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实施单位基本未发生虾病,水质一直维护良好的状态,除清塘外,未使用化学制剂用于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提高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品质量和品质。(八)实行养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参试单位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全部实施了养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养殖生产管理记录表包括了清塘方式及药物、苗种来源及投苗时间、检疫情况、渔业投入品的来源及生产厂家的资质情况、饲料投喂情况、水质检测及调控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用药记录、产品出池销售情况,涵盖了整个养殖生产过程的技术和投入品。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渔农,推广人员就帮扶着记、指导着记、督促着记,使他们逐渐适应了养殖生产管理记录的记录工作,渔农在记录时能梳理日常养殖过程,总结养殖经验教训,使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推广人员通过不定期地检查养殖记录表,也能为渔农找出问题和缺陷,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虽然技术推广人员不能每天都在养殖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但通过查看养殖生产记录,也能及时地为渔农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养殖生产管理记录表中对渔业投入品的全程监控,也时刻提醒渔农们对渔产品质量安全和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视。养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的实施,使项目生产环节的运行做到了规范、有序、可监控。(九)培育农民专业合作(协作)社,壮大推广队伍积极扶持有带动影响作用的养殖户,联合周边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实施科技推动、典型带动、服务驱动、信息拉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虾苗、饲料、肥料、微生态制剂、药品的统一选择和购进,从养殖期间的技术指导、水质化验、虾病防治,延伸到成虾销售的联系等,为渔农实施一条龙技术服务,大部分区县都实施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推广方式,还有一些区县甚至把金融企业也加进了推广链中,形成了合作社银行基地农户的模式,养殖前期养殖所需要的大量投入由农民出一部分,银行补一部分,合作社做信用担保,确保了养殖生产的顺利开展,对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民也起到了帮扶作用,农民在这种合作社里感到更保险、更安心,生产起来更带劲。各推广站积极与合作社合作,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和技术服务,发挥技术特长,起到了一个带动一大片的推广效果,扩展了推广队伍,壮大了推广力量。三、经费使用情况1、总经费:项目投资来源投资总额 112092万元其中单位自筹 111992万元银行贷款 万元 财政拨款100万元其中市财政资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万元 其 他 万元项目执行期市财政资助资金支出合 计 100 万元试验费50万元检测费20万元仪器设备费 10万元劳务费 万元差旅费 3万元资料信息费3万元会议费 5万元培训费 8万元技术引进费 万元项目实施所必须的其他支出 1万元2、项目承担单位匹配资金承担单位匹配资金111992万元,主要来源于参加项目的生产单位,是项目3年的生产性投入。包括苗种费15598万元,饲料费54905万元、人工费7395万元、水电费14383万元、药费3880万元、微生态制剂费2404万元、肥料费1140万元,承包费9680万元、其它(折旧等)2608万元。四、主要创新点1、制订和实施的技术路线,在水产行业的科技项目中还是首创。为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分析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整个南美白对虾产业链中的“苗种保障、水环境、饲料与营养、病害防治、养殖模式、捕捞与加工”环节,制订并采取了“集成、创新、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实施了“优质虾苗保障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健康养殖技术、加工技术”六大核心技术及17个方面的数十项单项关键技术。2、采取的组织方式具有全面性创新性。项目由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产、学、研及推广15个单位150名科技人员联合研究和攻关,从技术力量上保障集成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创新性;在项目实施前,分八个专题,实行二级合同制,总课题组和分课题组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科技入户小组,目标责任到组到人。同时,在每年的现场测产时,还组织各分课题组互检,以便互相学习经验和吸取教训,推动各分课题的成功实施。从组织和分工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实行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成果转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创新性。 实行“二级示范工程”,共建立和挂牌集成技术示范基地18个、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8个。根据项目集成技术内容的多样性、产业升级的链条性、实施面积的广泛性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复杂性,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了“二级示范工程”。即:在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中,选择设施和技术条件较好的标准化小区作为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集成技术示范区中,项目所实施的核心技术采用度达60以上,能示范多种技术联合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和效益。对集成技术中的单项技术,选择不同养殖条件、不同养殖模式的重点养殖小区,建立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单项技术示范区专业性较强,对某项技术的研究较为深入,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工作,具有对单项技术的内容进行试验并采集详细数据,摸索并总结科学的使用方法,再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实行“二级示范工程”的模式,保障了集成技术顺利、扎实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开展“科技入户和技术培训工程”,培育新型推广人员,壮大社会力量推广队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即选择文化水平比较高、经验比较丰富的养殖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共设立和挂牌科技入户示范户69户,覆盖面积58683亩。制订科技入户方案,指定科技入户的具体科技人员,到场到户,技术到人,发现特别好的典型,还举办现场技术推广会。从示范推广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上,增加示范者的责任感,增强养殖者的信心,提高示范者和被示范者的积极性。同时,每年的年初岁末在不同地点,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11539人次。通过“科技入户和技术培训工程”的开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爱钻研、威信高、热心技术推广的新型农民型技术推广人员,使5000人掌握了相关技术,这些农民型技术推广人员在自己的基地里所取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对其他渔农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着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所没有的优势,他们的技术推广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鼓动性。此外,项目各技术推广站与区县养殖合作(协作)社紧密结合,形成了集团型、多技术层次、多人才层次的技术推广团队,创新了技术推广形式、发展扩大了技术推广人员,保障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实效性。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和采取的先进技术编辑成脚本,拍摄成录像,刻成光盘,发放给渔民。项目实施时的示范基地和科技入户的挂牌还挂在基地和示范户的墙上。项目结束后,为使项目成果继续在生产中应用,根据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提升内容,编写、印刷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发放给南美白对虾养殖者。项目虽然有结束的时候,但项目留下的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指导书、光盘,都长久地留在了渔民中,对我市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起着深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五、主要体会 1、本项目制订的实施方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采取的组织方式具有全面性、创新性,实行的技术推广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创新性,工作措施扎实、有效,保证了项目各项指标的按时超额完成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2、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得到了全面升级。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取得的技术成果推广前景广阔,提出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对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项目虽然圆满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从循环经济和产业进一步升级的要求考虑,除继续示范推广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外,有许多技术还需要立项研究和创新,因此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 目 技 术 报 告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组二OO八年十月目 录一、概述 18(一)立项背景 18(二)项目合同指标 19(三)项目计划实施地点与规模 20(四)示范与推广的主要集成技术 20(五)项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21(六)主要创新点简介 22二、主要技术措施 23(一)优质虾苗保障技术 231、良种亲虾引进繁养和良种虾苗引进培育技术232、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 28(二)水环境调控技术30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 30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383、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 42(三)饲料营养技术471、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472、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配制技术48(四)病害综合防治技术531、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早期敏感诊断技术和快速实用诊断试剂盒的研究与推广532、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体系的建立603、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的研究62(五)安全健康养殖技术631、HACCP南美白对虾养殖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推广632、节水型生态养殖技术693、生态养殖技术71(六)捕捞与加工技术741、捕捞技术742、加工技术74三、项目实施结果78(一)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及技术推广情况78(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80四、项目创新点84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 目 技 术 报 告一、概 述(一)立项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Litopenaeus亚属。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南美白对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生长速度快,通过驯化适宜淡水养殖。为调整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2000年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市科委立项,引进、驯化、试养南美白对虾,并取得成功,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在市农委立项推广,使南美白对虾养殖迅速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从2000年的几十亩增加到2004年的16万亩、2.5万吨、5亿元。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推动我市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渔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在南美白对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苗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水资源短缺、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成品虾因质量问题出口受阻、效益下降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制约了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从养殖面积上看,全市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面积已从2004年的16万亩下降到2005年的12万亩。2004年我市制定了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优势产业划定为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为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促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必须加大技术投入,示范与推广先进、成熟、实用的集成技术,提升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基本解决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这一优势产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并成为稳定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此,天津市水产局联合各水产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单位申立了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二)项目合同指标1、技术指标(1)建立3个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年培育优质虾苗10亿尾;(2)提出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2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的快速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2种;(5)基本形成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1种3种;(7)编制出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2、经济指标项目最终实施面积8万亩,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达200 kg,亩产值4000元,亩利润1700元,年总产值3.2亿元,年总利润1.36亿元。项目实现新增产量320万kg,新增产值6400万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3、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建立10个以上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亩以上,单产500 kg以上,产品质量100 %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示范区面积2万亩,亩产量达300 kg、其中12 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50 %。亩产值6000元,亩利润2500元。项目总计培训人员6000人次,使1500人掌握相关技术,建立50个科技示范户。(三)项目计划实施地点与规模项目计划实施面积8万亩。其中:宁河县15000亩,津南区12000亩,武清区8000亩,汉沽区8000亩,西青区8000亩,北辰区8000亩,塘沽区8000亩,东丽区7000亩,静海县4000亩,宝坻区2000亩。(四)示范与推广的主要集成技术项目针对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包括:1、优质虾苗保障技术。包括:(1)良种虾苗引进培育技术;(2)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2、水环境调控技术。包括:(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3)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3、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包括:(1)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2)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配制技术。 4、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1)推广应用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的早期敏感诊断技术和快速实用诊断试剂盒,开展南美白对虾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测报工作,建立有效的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及综合控制体系。 (2)推广中草药防病技术。5、安全健康养殖技术。包括:(1)推广应用国际通行的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2)节水型生态养殖技术;(3)生态养殖技术。6、加工技术。包括:(1)捕捞技术;(2)加工技术。旨在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解决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促使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我市渔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既可靠又可依赖的优势产业带。(五)项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1、技术指标完成情况(1)建立了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2007年培育优质虾苗22.37亿尾;(2)提出对虾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了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5)基本形成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8种;(7)编制出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8)发表论文21篇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2、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2007年实施面积15.88万亩,单养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404kg,亩产值8460元,亩利润3841元,年总产值10.18亿元,年总利润4.79亿元。2007年新增产量1830万kg,新增产值25689万元,新增利润9591万元。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经济指标。3、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完成情况2007年建立18个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面积3362亩,平均亩产量643 kg,南美白对虾产品质量经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天津)的抽检,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2007年建立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8个,面积23088亩,平均亩产量449kg,平均亩产值9409元,平均亩利润4444元,经专家实地测产验收,示范区12 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73,项目三年培训11539人次,7使5000左右渔民掌握相关技术,建立了69个科技示范户。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项目三年累计推广面积304176亩,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南美白对虾96480吨,虾总产值211620万元,虾总利润99628万元。(六)主要创新点简介1、在温寒带地区首次规模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亲虾培育采取的水位由南方地区的60 cm70 cm,下降至30 cm40 cm,并培育繁殖成功。 2、研制成功了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3、形成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系统模型。4、研究并制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良好操作规范(GMP)及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形成了完善的南美白对虾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5、研究成功4个系列7种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新模式。三年来,通过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科技入户指导小组、各参加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基本解决了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在规模上、技术先进度上、虾农掌握技术的成熟度上、产业链的延伸上都得到了升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巩固和发展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使之成为一条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真正可依赖、可信赖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现具体报告如下:二、主要技术措施针对项目实施前我市南

    注意事项

    本文(《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大学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