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87826545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1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名称和项目建设单位11.2 编制依据11.3 编制范围11.4 编制原则11.5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21.6 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3第二章 基本资料72.1城市概况72.2自然条件72.3 #环卫现状及发展82.3.1 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现状82.3.2 垃圾收运系统发展规划92.3.3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92.3.4 生活垃圾处理发展102.3.5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152.3.6 拟建垃圾收运设施16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173.1项目建设必要性173.1.1 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需要173.1.2 填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及环境保护的需要173.1.3完善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需要173.1.4 城市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73.2 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19第四章 填埋规模论证204.1生活垃圾现状204.1.1服务范围和来源204.1.2垃圾性质现状与预测204.2生活垃圾产量预测214.3 填埋场规模论证22第五章 场址论证及场址条件255.1填埋场选址原则255.2场址比选265.3拟建场址建设条件275.3.1 拟建场址概况275.3.2 拟建场址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85.3.3交通状况315.3.4供排水条件315.3.5供电条件31第六章 总图运输326.1总图布置326.1.1布置原则326.1.2总图布置32第七章 库区工程总体布置347.1 总体布置原则347.2 平面布置347.3 竖向布置347.3.1场底标高设计357.3.2 填埋高度设计357.4设计库容与使用年限36第八章 填埋作业工艺378.1填埋库区发展规划378.1.1填埋分区原则378.1.2 填埋分区388.2填埋作业工艺398.2.1 填埋作业改进方案398.2.2 日常填埋作业方案41第九章 填埋库区工程449.1场地构建449.2 垃圾坝459.2.1设计原则及标准459.2.2 坝型比选与确定459.2.3 坝高的确定479.2.4 坝体断面设计479.2.5 坝基处理489.3 道路工程489.3.1 设计原则489.3.2交通流量分析499.3.3 设计参数499.3.4 进场道路509.3.5 场内道路509.3.6交通组织519.4防渗系统519.4.1防渗方案论证539.4.2防渗结构549.5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569.5.1渗沥液产量计算569.5.2渗沥液收集系统589.5.3渗沥液导排系统589.6渗沥液调节池589.6.1设计标准589.6.2调节池库容599.6.3调节池平面布置599.6.4调节池结构设计599.6.5调节池防臭加盖设计609.7地表水导排系统619.7.1防洪设计标准619.7.2截洪沟619.7.3地表水导排619.7.4雨污分流措施629.8地下水导排系统629.9填埋气导排系统639.9.1填埋气的产生639.9.2填埋气体收集系统649.9.3填埋气体利用系统649.10填埋场封场系统659.10.1封场覆盖系统659.10.2渐进修复669.10.3封场利用669.11土方平衡67第十章 渗沥液处理工程6910.1渗沥液处理规模6910.2渗沥液处理水质6910.2.1设计进水水质6910.2.2渗沥液出水排放标准7010.3渗沥液处理工艺论证7010.3.1渗沥液特点及处理要求7110.3.2工艺选择7210.4 工艺设计7310.4.1工艺流程7310.4.2主要工艺设计参数7510.5 土建和自控设计78第十一章 辅助设施工程设计7911.1 辅助设施工程内容7911.2 建筑设计7911.2.1设计依据7911.2.2 设计原则与方案构思8011.2.3平面布置8111.2.3建筑单体设计8111.2.4 园林景观设计8211.2.5 建筑装饰材料8311.3 结构设计8311.3.1 设计规范8411.3.2 设计标准8411.3.3 设计荷载8411.3.4 主要结构设计8511.3.5 材料型号8511.4给排水设计8611.4.1设计概况8611.4.2设计依据8611.4.3设计范围8711.4.4给水及消防设计8711.4.5排水设计8911.5电气设计9211.5.1设计依据9211.5.2设计内容9211.6自动化仪表9411.6.1设计依据9411.6.2设计范围9411.6.3设计原则9411.6.4参照标准和规范9511.6.5设计内容9511.6.6电缆敷设9611.6.7接地系统96第十二章 主要设备清单9712.1主要生产设备清单9712.2其它设备清单98第十三章 安全、卫生与节能10213.1概述10213.2安全与卫生10213.2.1标准及依据10213.2.2安全技术措施10313.2.3卫生防疫措施10413.2.4预期效果和评价10513.2.5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10613.3节能10613.3.1 劳动资源节能10613.3.2 物资材料节能10613.3.3 运行维护节能措施107第十四章 消防设计10814.1设计原则10814.2设计范围10814.3危险等级10814.4消防设施10914.4.1消防水源10914.4.2室内消防10914.4.3室外消防11014.5消防机构110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11115.1环境保护11115.1.1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要求及规定11115.1.2水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11115.1.3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11215.1.4臭气的控制11215.1.5飞尘及漂浮物的影响与控制措施11315.1.6噪声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11315.1.7灭蝇11315.1.8保证场内环境质量11415.2环境监测114第十六章 填埋场运行管理11616.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11616.2人员培训及管理措施11716.2.1人员培训11716.2.2人员管理11816.2.3作业管理11816.3 填埋场营运11916.3.1 垃圾接收11916.3.2 垃圾填埋12016.3.3 营运管理120第十七章 建设进度设想12117.1项目总进度12117.2分期建设121第十八章 征地拆迁12318.1征地拆迁计划12318.2征地拆迁工程量12318.3征地拆迁费用123第十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419.1编制范围12419.2编制依据12419.3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12419.3.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有关说明12419.3.2预备费12519.3.3铺底流动资金12519.3.4资金筹措及建设周期12519.4建设项目总投资125第二十章 运行成本与财务评价12720.1 概述12720.2 编制依据12720.3 基础数据12820.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820.3.2 计算年限设定12820.3.3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12820.3.4 建设期利息12820.4 经营成本估算12820.4.1 外购原材料12820.4.2 水电油费用12820.4.3 工资及福利费12920.4.4 修理费12920.4.5 封场覆盖等12920.4.6 渗沥液处理费12920.4.7 其他费用12920.4.8 运营成本估算12920.5 收入及利润计算12920.5.1 收入12920.5.2 税金13020.6 财务效益分析13020.6.1 现金流量表13020.6.2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13120.6.3 资产负债表13120.6.4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120.6.5 经营成本分析13120.6.6 财务效益分析13120.6.7 敏感性分析13220.6.8 财务分析结论133第二十一章 工程风险分析13421.1风险识别13421.1.1市场风险13621.1.2资源风险13621.1.3技术风险13621.1.4资金风险13621.1.5施工风险13721.1.6社会风险13721.2规避风险对策137第二十二章 项目效益分析13922.1经济效益13922.2环境效益13922.3社会效益140第二十三章 招标工作14123.1招标的基本情况14123.1.1前题说明14123.1.2招标范围14123.1.3招标的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14223.2招标初步方案14223.2.1建筑、监理的资质等级要求及理由14323.2.2标段划分建议143第二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14524.1结论14524.2建议145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和项目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2)项目主管单位:#政府(3)项目执行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处(4)编制单位: 1.2 编制依据(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2013.09;(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2011.03;(3) #建设局提供的拟选场址地形图;(4) #建设局提供的其它相关基础资料。1.3 编制范围本报告编制范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的实施必要性、垃圾处理工艺论证、垃圾填埋场工程方案论证及与之相关的辅助设施配置、定员编制、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安全与卫生、节能、消防设计、工程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分析等。 1.4 编制原则(1)现代化原则l 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l 采用现代垃圾填埋技术及设计理念。(2)环保化原则l 先进安全的防渗系统;l 先进的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l 填埋气体收集后实施综合利用,减少温室效应;l 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及污染控制措施;l 防止尘土、臭味扩散的措施;l 场区绿化及生态修复措施。(3)节约和效率原则l 采用高维填埋理念,节约土地资源;l 渗沥液及地下水导排尽可能采用重力流方式,降低能耗。(4)经济实用原则l 总图布置和交通运输在满足填埋作业工艺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优化,选择最合理方案;l 就地取材,合理调配土方,实现土方平衡;l 设备选用遵循优质、就近采购的原则。1.5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12(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CJJ17-2007(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其测量方法GB1234812349-90(1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05(2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2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111.6 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1.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本工程的建设是#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需要;是填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缺口的需要;是完善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需要;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的需要;而且随着老场临近封场,新建一座垃圾处置场是完全必要的且紧迫的。2.场址选择经场址比选,本报告推荐市区西部约18.5km的*镇*场址进行工程建设。3.项目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1)项目建设规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平均年填埋规模为350t/d。依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规定,本工程属类处理规模填埋场。2)库容与服务年限本垃圾填埋场总规划用地485亩,总设计库容600×104m3,总使用年限39年;近期实征地面积300亩,设计库容235×104m3,有效库容216×104m3,使用年限18年;结合#垃圾处置要求与现场地形,近期工程分二期实施。远期(三期)预留用地185亩,预留库容365×104m3。表1.6-2 填埋场库区库容、使用年限及发展规划工程分期设计库容(×104m3)有效库容(×104m3)使用年限(年)一期11510610.0二期1201108.0近期工程合计23521618.0远期(三期)预留36533621.0总计60055239.04.主要工程内容本工程(以下仅指已落实征地的一、二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填埋场主体工程、渗沥液处理站、生产生活管理区及辅助配套设施等。另在城区建设5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配套收运车辆7辆;郊区集镇建设6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配套收运车辆8辆。1)总图布置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场址地形、周边条件和填埋作业要求,中心位置布置填埋库区,西北侧库区下游布置调节池,出入口布置在西南侧,西侧和南侧分别布置生活、生产管理区。人流、物流合理分流,交通组织顺畅,平面布置紧凑,总体布局合理。2)填埋库区布置库区布置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场址现状及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置挖深与堆高;不仅有利于堆体稳定,而且显著增加空间利用系数。通过采用高维填埋作业工艺,有效提高库区单位面积填埋库容。3)库区工程l 垃圾坝填埋场设垃圾坝一座,位于填埋库区西北侧(库区下游),垃圾坝坝顶标高43.0m,坝体最大高度约为12m,坝长约100m。l 防渗工程填埋场设置水平防渗系统,采用HDPE防渗膜压实粘土(GCL)的复合防渗方式,有效保护场址地下水体不受污染。l 渗沥液导排系统填埋场库区底部敷设碎石导排层,渗沥液经收集后重力流至渗沥液调节池。l 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设计有效容积约1.8×104m3。l 地表水导排系统填埋场采用有效的雨污分流措施,环库区设置截洪沟,场外雨水和库区封场坡面雨水径流经由环库截洪沟,经外排管道最终排入附近水体闸河。l 填埋气导排系统近期填埋气燃烧排放,远期考虑沼气发电利用。l 道路工程包括进场道路、场内道路、环场道路和生产辅助区地坪道路。5)渗沥液处理处理规模180m3/d,处理工艺采用矿化垃圾反应床+深度处理工艺。根据环评结论,渗沥液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11)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6)配套收运设施满足转运垃圾需要,在城区建设5座垃圾转运站,其中3座50t/d,2座100t/d,配套5t转运车辆4辆,8t转运车辆3辆,备用转运箱若干。同时统筹考虑在安铺镇建设3座50t/d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在*镇、新民镇和营仔镇各建设1座50t/d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并配套转运车辆8辆。集镇转运设施由各镇财政投资建设,其投资不计入本项目。5.工程投资及成本估算(1)投资本工程总投资8580.38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7797.88万元,二期工程总投资782.49万元。(2)运行成本单位处理成本: 91.28元/t单位建设成本: 36.13元/t单位经营成本: 55.15元/t 78第二章 基本资料2.1城市概况#位于*半岛北部,东经109.45至110.30',北纬21.25至21.55。东毗油城茂名市,西邻北海市,北接玉林市,南傍全国八大港之一的湛江港,隔海与越南相望,扼*、桂、琼三省交通门户,是大西南从湛江港出海通道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37亿元。*地域面积28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多万亩;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7摄氏度,光热资源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沿海开放区。现辖22个镇,8个国营农林场,是*省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县级市。*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382米的双峰嶂为湛江最高点,主要河流有九洲江和沙铲河、武陵河、*河。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在湛江首屈一指,有金、银、铝、锌、铜、花岗岩、石灰石、滑石、瓷土、云母、石英砂、泥碳土等20多种矿藏,其中,金矿、银矿、高岭土和花岗岩储量名列*前茅,有“花岗岩王国”之称。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桂两省(区)交汇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沟通大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两广物资集散地。2011年,#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万人。市政府设在廉城镇,建成区面积13km2。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732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m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2 m2。2.2自然条件*既受大陆性气候,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据1966年中央气象局出版的中国气候图集说明:北热带气候和南亚热带气候带的分界线穿过#境南端,具有两个气候带的某些特点,总称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2.9,冬夏气温之差13左右,各季昼温差约在68C之间。根据各月份天气变化特点,*一年四季(按公历)划分标准为:34月为春季,5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冬季平均温度16。夏季平均温度27.5。7月是最热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4。全年降雨量丰富。据气象资料记录,19571995年的39年,平均年降水量1767.9mm。降水最多的年份是1985年,达2539.7mm。其次为1994年2518.4mm。最少降雨量的年份是1977年,只有929.7mm。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夏季,东南风从海洋,饱含水汽而湿润,降水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冬季,偏北风冷而干,雨量少,各地降水量都在95mm以下。由于*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达1884小时。从截止1995年气象资料看,年日照时数最多是1963年,为2221小时。最少是1984年,·为1327.8小时。从各季平均每天日照时数来看,冬春季34小时。夏秋季都在6.4小时以上。2.3 #环卫现状及发展2.3.1 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现状#环卫基础设施薄弱,市环卫站每天负责市区主要大街及部分次要街道的清扫。为改善市区的环境卫生,使居民有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环卫站实行定点定人分片全日包干的责任制。对市区主要街道每日清扫、保洁各一次。#城现有街道180000m2,公厕20座,日产垃圾220t。市环卫站现有环卫工人760人,各类环卫车辆超过30辆。垃圾收运方式主要是靠人工收集,由垃圾运输车运至市郊临时堆场堆放,无垃圾转运站。目前收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没有实现密闭化,对外暴露,沿途抛洒;(2)垃圾收集点布置混乱;(3)设施欠缺较多,环境较差;(4)垃圾没有压缩,车辆亏载严重。2.3.2 垃圾收运系统发展规划从提高垃圾收集转运的效率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拟在城区设置5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根据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的要求,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转运站负责临近区域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除此之外,在集镇设置6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收集各集镇垃圾。由于目前垃圾收运设施较为简陋,为增加垃圾收集的服务范围,提高生活垃圾收运率,需新增必要的垃圾收运设施。结合#实际情况,拟采用如下收运体系:设置垃圾收集点收集垃圾,利用人力三轮收运车将收集点垃圾转运至转运站,在转运站压缩后利用运输车运至填埋场。2.3.3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垃圾产量相应逐年增加。由于缺少满足卫生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目前垃圾处理方式是:垃圾运到郊区简易堆放。大量生活垃圾未经处理裸露堆放,既侵占了大量土地,又对土壤,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孳生蚊蝇,传播疾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同时,#城区的垃圾收集、运输、环卫设施等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垃圾收集布点混乱,垃圾运输车辆不足,设施欠缺较多,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没有实现密闭化,沿途跑冒滴漏,影响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因此,#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无法满足市区居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垃圾处理问题严重,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刻不容缓。2.3.4 生活垃圾处理发展2.3.4.1 垃圾处理原则20世纪7080年代,欧洲等地区的发达国家面临着我们当今面临的同一个问题: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急剧增加,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新的填埋场的选址越来越困难;混合收集后的垃圾堆肥经处理后,产品质量差,许多堆肥厂因此关闭;焚烧处理成本高,烟气处理不慎将产生二次污染。因此,这些发达国家提出了“资源循环”口号,将被动的垃圾“末端治理”转向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处理、处置资源化方向发展,倡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有限,近10年内还不可能在较大范围实现“资源化”。为此,我国总结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控制政策,在垃圾尚未解决出路的情况下,以“无害化”为主,但同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缩短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渡的时间段,加速源头减量控制和资源化利用进程,使“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既在各个阶段各有侧重,又能同步推进。2.3.4.2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比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有多种,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资源化综合处理法。不论采取何种处理处置方式,其目的都是使生活垃圾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1)卫生填埋它是垃圾的最终处置场所,将与垃圾处理过程长期共存。卫生填埋技术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各国在卫生填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发出成套技术及设备。目前,卫生填埋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与其它方法比较,卫生填埋法特点在于:优点是,投资少,运行费用较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即不受垃圾大量增长而影响处理垃圾;资源再用可能,包括开发沼气回收能源,将填埋和造地相结合,使稳定后的填埋场作为土地资源回收利用。卫生填埋的缺点是,选址困难,且往往场址距离城市中心较远,增加运输费用;垃圾无害化时间长,若管理不善,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沥液处理至今仍是个难点。(2)焚烧焚烧技术开始于19世纪末,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的特点是:无害化、减量化程度高(重量可减少70,体积亦可减少90以上);处理周期短;回收热能或发电;对场址要求较低,所需占地面积较小。焚烧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投资运行费用高;对处理垃圾的热值有要求;二次污染严重,如烟气、飞灰、炉渣,二噁英等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构成不断变化,垃圾热值不断上升,结合焚烧技术上的特点,当前焚烧处理已成为世界生活垃圾处理发展的潮流。固体废物焚烧发电已有几十年历史,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已达到工业化规模的程度,目前世界上已有数千座垃圾焚烧厂在运行,处理能力由数十t到数千t。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在像日本等经济发达而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受到欢迎,并且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3)堆肥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应用堆肥技术处理垃圾。堆肥法处理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堆肥工艺按供氧状况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方式具有不同特点。厌氧堆肥是在不供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堆积起来进行厌氧发酵,制成有机肥料,并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投资少、能耗少,一般广大农村使用较多。不足之处在于:腐熟及无害化所需时间长,大规模处理有困难;占地广,臭味大;无害化效果不彻底。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使有机物分解、稳定化的过程。好氧堆肥工艺也有多种,但其过程一般包括前处理、一次发酵、后处理、二次发酵、精分选、产品包装成型等。而且随着技术研究的发展,一般采用机械化设备。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在抑制垃圾填埋处理量的同时,大力提倡和推广高温堆肥法。其优点是:堆肥周期短;臭味污染小,无害化效果好。其不足之处在于:成本较高;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对堆肥垃圾有一定要求。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比较参考表 表2-3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国内有相当经验较可靠,国外属成熟技术较可靠,在我国有实践经验操作安全性较好,沼气导排要通畅较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较好适用条件无严格要求,但含水率不宜过高垃圾的低位热值大于3767kJ/kg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大于40管理水平一般很高较高选址难易度较困难,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防止地下水、地表水污染,一般远离市区,运输距离较长较容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运输距离较短较容易,需避开居民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运输距离较短占地面积/(m2/t)50090060100110150建设工期/月91230361218产品市场有沼气回收的卫生填埋场,沼气可用于发电等热能或电能可供社会使用,需有政策支持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困难,需有配套政策和措施主要环保问题渗沥液处理难度大烟气与飞灰处理难度大好氧堆肥对恶臭治理较难能源化意义可回收沼气发电焚烧余热可发电采用厌氧发酵工艺沼气收集后可用以发电资源利用封场后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焚烧残渣可综合利用堆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并回收部分物质稳定化时间2050a2h左右1560d最终处置填埋本身是一种最终处置方法焚烧残渣必须进行处置,占原垃圾量的1030不可堆肥物必须进行处置,占进厂量的3040地表水污染有可能,但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处理厂区无污染,但残渣填埋时可能产生污染可能性较少,不可堆肥物填埋时可能产生污染地下水污染有可能,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可能性较少可能性较少大气污染有,可用导气、覆盖等措施控制应加强对酸性气体和二噁英的控制和治理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土壤污染基本在填埋场区无必须控制堆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pH主要环保措施场底防渗、每日覆盖、填埋气导排、渗沥液处理等烟气治理、噪声控制、残渣处置、恶臭防治等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染治理、残渣处置等处理成本1)601509020060180技术特点操作简单,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减量化效果好技术成熟、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主要风险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渗漏或渗沥液处理不达标垃圾燃烧不稳定,烟气治理不达标因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不佳而影响产品质量注:1单位:元/t,不计征地费;(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比较比较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所能达到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由于三种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各有所长,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及生活垃圾的性质差异,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也难以统一,哪种方式最好并非绝对的,应该因地制宜。表2-3列出了我国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3种常用处理技术比较。2.3.4.3国内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我国城市垃圾规范化处理起步较晚。近几年垃圾无害化处理呈加速发展趋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设部、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2000年5月29日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成2000120号)将卫生填埋界定为“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并指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我国垃圾处理的实践表明,垃圾卫生填埋以其抗冲击力负荷强、处理量大、单位投资小、处理彻底等优点,是其它处理方式剩余物的最终处理办法,为我国城市广泛采用,而且从基础研究、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填埋技术在我国垃圾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比例达90以上。2.3.5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居民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创造一个优美、整洁、卫生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出路势在必行。根据前述#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垃圾产量、性质、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各种处理处置方法的优缺点,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为:近期卫生填埋,远期可考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卫生填埋相结合。2.3.6 拟建垃圾收运设施满足转运垃圾需要,在城区建设5座垃圾转运站,其中3座50t/d,2座100t/d,配套5t转运车辆4辆,8t转运车辆3辆,备用转运箱若干。同时统筹考虑在安铺镇建设3座50t/d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在*镇、新民镇和营仔镇各建设1座50t/d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并配套转运车辆8辆。集镇转运设施由各镇财政投资建设,其投资不计入本项目。每座转运站占地0.7亩,建筑面积250m2 。二层,框架结构,一层为转运车间,二层为管理间、工具间和厕所。转运站主要设备如下:8t或5t运输车1辆,8t或5t压缩转运箱2个,液压站1个或2个,吊1个或2个。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3.1项目建设必要性3.1.1 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需要卫生填埋作为城市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手段,是垃圾处理处置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管城市采用何种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其残渣都需要进行最终处置。3.1.2 填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及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大幅上升。现状垃圾以堆场形式处置,对渗沥液、填埋气等缺乏标准、规范、卫生的工程设施,导致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隐患,不符合环保要求。#无其余标准卫生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填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及环境保护的需要。3.1.3完善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需要垃圾卫生填埋场抵抗垃圾特性和垃圾数量的冲击负荷能力非常强,应对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能力大。例如,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其他垃圾处理设施(现状无,将来可能实施)无法正常运转,则期间填埋场仍能承担全量的垃圾处理处置任务。因此,填埋场是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1.4 城市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简易垃圾堆场形式,其垃圾处理能力、硬件设施标准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垃圾产量和收集率将大大提高。而现有村镇垃圾堆场设施简陋,基本无污染防护措施,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省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家利用国债资金积极支持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有力措施,支持了环境保护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国家加大了对传统的、以政府投资和经营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式的改革力度,向以多元化投资、多种形式建设和经营,污染者付费的方式过渡,为城市环

    注意事项

    本文(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