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开题报告书模板 (105).docx

    • 资源ID:89745280       资源大小:15.8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开题报告书模板 (105).docx

    水稻两迁害虫上灯行为节律研究水稻两迁害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农业害虫,尤其是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更是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研究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种群动态及其迁飞特性,可以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及其所传病毒病流行的监测与预警提供科学依据。1.粘虫上灯行为节律研究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威胁我们国家及亚洲、澳洲其他国家粮食作物生产安全(Sharma and Davies, 1983),其发生危害具有大面积爆发的特性,世代多发更具危害性、造成作物损失量增加、历时较长的损伤特点(叶志华,1993; Jianget al., 2011)。要实现粘虫测报系统就必须有完善而长期的种群动态监测体系。监测途径主要有标记回收、高空网捕、雷达监测、灯光诱捕等。由于灯光诱捕动态与实际种群动态发生趋势相一致,所以灯光诱捕是监测种群动态的一项关键方法(刘立春等,1993)。灯光诱捕也是粘虫的一种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应用范围广既简单又对保护环境还成本低。从1970年开始,粘虫的灯诱物理防治手段成果显著,如黑光灯诱杀,双波灯诱杀等。这项技术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并推动灯光诱捕技术的生产与应用。当昆虫大量迁飞时,探照灯诱虫装置可以引诱空中的虫群作eng, et al., 2003),探照灯诱虫装置的这一优点已被使用到虫情监测中。2.棉铃虫上灯行为节律研究棉铃虫H. armigera具有兼性迁飞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危害我国农业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属夜蛾科,是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小麦、玉米等。蛾类昆虫普遍具有趋光性,棉铃虫也不例外,因此采用灯光诱捕。光波的强弱也会影响棉铃虫的上灯行为。近紫外光又称黑光波长300390 nm,昆虫所感知到的光波是250975 nm。在夜晚飞行的昆虫对灯光的趋性是因为光亮程度高于复眼生理情况时,飞蛾受到引诱从黑暗的区域飞到灯周围。当夜蛾近旁环境的明亮程度,低于复眼在灯光刺激下观察环境所需要的亮度时,能使夜蛾到达灯周后发生扑灯反应(陈宁生,1979)。灯光诱集不但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治理方法属于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为预测预报提供一项技术手段。灯光诱捕可以缓解危害,还可以抑制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各种病原物。携带的病原物可能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该方法减低了危害率有一举多得的作用。迁飞性的昆虫在聚集降落时,设置在降落地周围的诱虫灯下,棉铃虫种群数量会有一个明显的突增(Nieminen et al., 2000)。观察种群动态是否存在突增,可以迁飞事件进行判断(程登发等,2005)。3.小地老虎上灯行为节律研究小地老虎A. ypsilon具有大规模迁飞性、暴食性、突发性、群聚性,其行为致使害虫在某一区域突然暴发并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小地老虎主要以幼虫咬断作物幼苗根茎危害,取食嫩叶、幼茎,且能咬食种芽,为害果穗,取食块茎等。幼虫随龄期的增加剪苗率也随之增高,取食量大(王长政,1990;丁慧淑,1992)。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北方的低洼内涝或灌区发生比较严重(洪晓月,2007);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适宜生存温度为1525(洪晓月,2007)。小地老虎种群飞行能力强可间断飞行3465小时,距离长达15002500 km(贾佩华等,1992)。利用蛾类昆虫的趋光性对小地老虎进行灯光诱集,成为目前监测的一种手段。不同昆虫种类对不同光波光谱的感知程度不同。小地老虎受宽谱光源引诱效果显著,宽谱诱虫光源是指320680 nm波长紫外光与可见光的光谱光源区间内。探照灯性能更优于普通诱虫灯。4.稻飞虱上灯行为节律研究虽然有研究表明:稻飞虱迁飞季节内,每次大规模迁入过程都与当时大气环流背景、温度、降水、气流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沈慧梅等,2011)。本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白背飞虱的迁飞过境种群在特大高峰期和一般上灯日逐时灯诱百分比体现了晨峰型上灯行为节律,高峰日逐时灯诱百分比突出了暮峰型上灯行为节律。可见,稻飞虱迁飞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除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很可能也与迁飞行为节律等生物学特性有关。研究表明稻飞虱迁飞种群降落规律的不确定性,为每年稻飞虱迁飞为害发生预测带来不确定性。以上研究结果只是4年的稻飞虱发生期样本数据的调查分析,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尤其是在褐飞虱迁飞种群大发生年开展系统的逐时灯诱数据分析)更具有代表性,应该在今后的调查中继续这项工作,并结合大田罩网试验以开展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迁飞种群起飞和降落的行为节律研究,最终服务于稻飞虱迁飞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预测与预警。蔡磊(2016)研究运用逐时自动灯诱装置对2012-2015年稻飞虱迁飞种群的上灯行为节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连续四年的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迁飞过境种群上灯虫量的年际间差异较大;灰飞虱迁飞种群的上灯虫量则无明显的年际间差异,且其上灯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初至6月底这段时间内,而此期正值小麦成熟收割期,灰飞虱灯诱个体多为当地迁出种群。2013年逐时一灯诱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特大高峰日逐时灯诱百分比突出了晨幕双峰型中的晨峰型上灯行为节律。可见,稻飞虱迁飞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除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很可能也与迁飞行为节律等生物学特性有关。运用了本课题组自主研制的实验装置,其中稻飞虱迁飞种群上灯行为节律研究运用了自动分时段逐时灯诱装置(专利授权号ZL 2011 2 0265335.8 ),每晚6:00时一早晨6: 00点期间分12个收集袋自动逐时收集上灯的稻飞虱雌、雄成虫,可对稻飞虱迁飞种群的上灯行为节律进行系统研究;稻飞虱定向实验研究运用了一种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专利授权号ZL 2014 2 0642817.4 ),可对飞虱等小型昆虫定向实现模拟飞行。5.稻纵卷叶螟上灯行为节律研究齐会会(2014)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2012 年和 2013 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发现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 3代和第 4 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 01:0003:00 和 03:0005:00 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 19:3021:00 和 21:0022:30 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 500 m 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 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行了 3 h,05:0006: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长,飞行了 10 h。在进行迁入虫源分析时,以具体到某一天的扑灯高峰时间为起始时间逆推至黄昏的起飞时刻,得出的虫源地分布可能会更加准确。得出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探照灯比传统诱虫灯得到的扑灯信息更全面,明确稻纵卷叶螟的扑灯节律可以为轨迹模拟,提供更加准确的轨迹分析时间参数。通过对众多学者研究证实,水稻两迁害虫迁飞成虫的起飞有明显的日节律,呈现弱光双峰型,即日出前的朦影时分和日落后的昏影时分起飞,其中又以日落后起飞较多。有关水稻两迁害虫迁飞成虫的降落行为节律少有研究报道。以往的研究人多是在水稻两迁害虫迁飞高峰期,通过观察者连续12小时不休息,分时段从诱虫灯人工取虫、分类鉴定和计数,以明确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种群的上灯行为节律,但无法确定昆虫在迁飞高峰期和整个发生期所体现的夜间迁飞特性是否一致。因此探究水稻两迁害虫上灯节律,可以明确水稻两迁害虫的上灯最佳时段,同时结合对诱虫量的监测,为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撑,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未来的水稻两迁害虫种群爆发进行预测预报。

    注意事项

    本文(开题报告书模板 (105).docx)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