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调和点列(一).pdf

    • 资源ID:92212361       资源大小:724.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调和点列(一).pdf

    第第 2525 讲讲调和点列极点极线调和点列极点极线整理:整理:浙江金华代云龙浙江金华代云龙一、问题综述一、问题综述(一)概念明晰(系列概念)(一)概念明晰(系列概念):1.1.调和点列:调和点列:如图,在直线l上有两基点A,B,则在l上存在两点C,D到A,B两点的距离比值为定值,即ACAD211)。=,则称顺序点列A,C,B,D四点构成调和点列(易得调和关系BCBDABACAD同理,也可以C,D为基点,则顺序点列A,C,B,D四点仍构成调和点列。所以称A,B和C,D称为调和共轭。2.2.调和线束:调和线束:如图,若A,C,B,D构成调和点列,O为直线AB外任意一点,则直线OA,OC,OB,OD称为调和线束。若另一直线截调和线束,则截得的四点A,C,B,D仍构成调和点列。3.3.阿波罗尼斯圆:阿波罗尼斯圆:如图,A,B为平面中两定点,则满足AP(1)的点P的轨迹为圆O,A,B互为反BP演点。由调和点列定义可知,圆O与直线AB交点C,D满足A,C,B,D四点构成调和点列。5.5.极点极线:极点极线:如图,A,B互为阿圆O反演点,则过B作直线l垂直AB,则称A为l的极点,l为A的极线.6.6.极点极线推广(二次曲线的极点极线)极点极线推广(二次曲线的极点极线):(1).二次曲线Ax2 By2Cxy Dx Ey F 0极点P(x0,y0)对应的极线为Ax0 x By0y Cx0y y0 xx xy y D0 E0 F 0222x2 x0 x,y2 y0y,xy x0y y0 xx xy y(半代半不代),x 0,y 0222x2y2(2)圆锥曲线的三类极点极线(以椭圆为例):椭圆方程221ab极点P(x0,y0)在椭圆外,PA,PB为椭圆的切线,切点为A,B则极线为切点弦AB:x0 xy0y21;2ab极点P(x0,y0)在椭圆上,过点P作椭圆的切线l,则极线为切线l:x0 xy0y21;a2b极点P(x0,y0)在椭圆内,过点P作椭圆的弦AB,分别过A,B作椭圆切线,则切线交点轨迹为极线(3)圆锥曲线的焦点为极点,对应准线为极线.(二)重要性质(二)重要性质性质性质 1 1:调和点列的几种表示形式:调和点列的几种表示形式如图,若A,C,B,D四点构成调和点列,则有x0 xy0y21;a2bACAD211=OC2 OBOA AC AD AB AO ABOD ACBDBCBDABADAC性质性质 2 2:调和点列与极点极线:调和点列与极点极线如图,过极点P作任意直线,与椭圆及极线交点M,D,N则点M,D,N,P成调和点列(可由阿圆推广)性质性质 3 3:极点极线配极原则:极点极线配极原则若点A的极线通过另一点D,则D的极线也通过A一般称A、D互为共轭点推广:推广:如图,过极点P作两条任意直线,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N,HG,则MG,HN的交点必在极线上,反之也成立。二、典例分析二、典例分析类型类型 1 1:客观题中结论的直接运用:客观题中结论的直接运用例例 1 1(2013山东)过点作圆(x 1)2 y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直线AB的方程为()(3,1)A2x y 3 0B2x y 3 0C4x y 3 0D4x y 3 0解析:解析:直线AB是点对应的极线,则方程为31x 11 y 1,即2x y 3 0故选 A(3,1)2x0 x222例例 2 2(2010湖北)已知椭圆C:y 1的两个焦点F1,F2,点P(x0,y0)满足0 y01,则22PF1 PF2的取值范围为,直线x0 x y0y 1与椭圆C的公共点个数是2解析:解析:由题知,点P在椭圆内部且与原点不重合 则当P点在线段F1F2上除原点时,(|PF1|PF2|)min 2,当P在椭圆上时,(|PF1|PF2|)max 2a 2 2,则|PF1|PF2|的取值范围为2,2 2)点P(x0,y0)和直线x0 x y0y 1恰好是椭圆的一对极点和极线,因为点P在椭圆内,所以极线与椭圆相离,2故极线与椭圆公共点的个数为0点评:因客观题不需要严格证明,所以一些高观点的运用,往往能达到秒解的效果,从这两个高考题也可点评:因客观题不需要严格证明,所以一些高观点的运用,往往能达到秒解的效果,从这两个高考题也可看出,用普通方法也可解出结果,但用极点极线理论基本秒解,这就拉开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差距,达到看出,用普通方法也可解出结果,但用极点极线理论基本秒解,这就拉开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差距,达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类型类型 2 2:解答题中高观点分析:解答题中高观点分析记记 20102010 年江苏卷一题多解(硬解年江苏卷一题多解(硬解/整体代换整体代换/仿射变换仿射变换/调和点列调和点列/曲线系曲线系/极点极线)极点极线)x2y2例例 3 3(2010 江苏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1的左右顶点为 A,B,右顶点为95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 0,y1 0,y2 0.(1)设动点 P 满足PF2 PB2 4,求点 P 的轨迹;(2)设x1 2,x21,求点T的坐标;3(第 18 题图)(3)设t 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解析:方法一(高考标准答案解析:方法一(高考标准答案 1 1):直线AT:y mm(x 3),直线BT:y(x 3),设M(x1,y1),N(x2,y2),126my(x13)112联立AT与椭圆,则22xy1115 92403m2x 22403m240m3m26020m180 m得,即M(,),同理N(,)222280 m80 m20 m20 m40my 180 m2处理一(特殊处理一(特殊+验证)验证):当x1 x2(MN垂直x轴),解得m 2 10,MN方程为x 1,过定点D(1,0);40m20m2210m10m80 m20 m,及M,D,N三点共线,即M,N过定,kND2403m23m26040 m240 m21180 m220 m2当x1 x2,kMD点D(1,0)2403m22403m23m260 x 2280 m80 m20 m2,处理二(硬解直线方程)处理二(硬解直线方程):由得MN方程为:40m40m20my()2280 m80 m20 m2令y 0,解得x 1,即M,N过定点(1,0)方法二(多元未知数整体处理方法二(多元未知数整体处理 此法适用于过椭圆两顶点问题)此法适用于过椭圆两顶点问题):mm(x 3),直线BT:y(x 3),设M(x1,y1),N(x2,y2),126yy带入直线AT,BT消去m得12 2x13x23直线AT:y 9 x 3y x 3x2y25y91可得:x29 y2,即由椭圆,带入得y9 x 3595 x 35yx 3x 3x 3x239 x 39 x 3,即1,可变形(取倒)为112 22 225y15y2y1y2y1y2(+)/3 得:x11x21(对比直线两点式或与(1,0)斜率),即M,N过定点(1,0)y1y2方法三(伸缩(仿射)变换方法三(伸缩(仿射)变换+调和点列)调和点列):补充知识.(1)放射变换为另一专题(2)如图,在ABC中,三条高交于点F,高的垂足DE交AF于G,则A,G,F,H成调和点列,即AGAHGFFH本题证明:本题证明:x2y2如图,可将椭圆1伸缩变换为x2 y2 9,因为AMB ANB 90,则B为ATF高的交点,95由上述性质运用知A,D,B,E成调和点列,即定点D(1,0)方法四(二次曲线系)方法四(二次曲线系):补充:二次曲线系性质:若三个二次曲线系f1(x,y),f2(x,y),f3(x,y)过 4 个相同的点,则一定存在两实数ADAEa 312,设D(a,0),则,解得a 1,即M,N过DBBE3a6,,使得f1(x,y)f2(x,y)f3(x,y).(可根据六个单项式系数关系求解问题)本题证明:本题证明:如图,本题过A,M,B,N四点的二次曲线有x2y2抛物线1;95直线AM:12y mx3m 0和BN:6y mx3m 0;直线AB:y 0和直线MN:ax by c 0 x2y2所以y(ax by c)(12y mx3m)(6y mx3m)1,观察y与xy的系数有95c 18m 0,则c a,所以MN:by a(1 x),则M,N过定点D(1,0)a 18m 0方法五(极点极线)方法五(极点极线):补充:性质性质 3 3本题证明(利用性质本题证明(利用性质 3 3):如图,点T的轨迹方程为x 9,即1 x0 y1,又AM,BN交点在x 9上,由性质 2 知,95D(1,0)为极点,x 9为对应的极线,即AB,MN交点为D(1,0),即M,N过定点D(1,0)点评:点评:20102010 年江苏高考题被公认为史上最难高考之一,又一次把葛军老师推向风口浪尖,此题官方解答年江苏高考题被公认为史上最难高考之一,又一次把葛军老师推向风口浪尖,此题官方解答为常规解法,看似简洁,其实其中计算量很大,据说当年没有考生在考场上将此题拿到满分,难度可想而为常规解法,看似简洁,其实其中计算量很大,据说当年没有考生在考场上将此题拿到满分,难度可想而知,但通过高观点(仿射变换知,但通过高观点(仿射变换/调和点列调和点列/二次曲线系二次曲线系/极点极线)分析,我们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极点极线)分析,我们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直(直接是结论的考察)接是结论的考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渗透高观点下的解题思路十分必要,特别是对尖子生的培养。,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渗透高观点下的解题思路十分必要,特别是对尖子生的培养。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x2y21.已知点P为2x y 4上一动点 过点P作椭圆切点分别A、B,当点P运动时,1的两条切线,43直线AB过定点,该定点的坐标是2(2014辽宁)已知点A(2,3)在抛物线C:y2 2px的准线上,过点A的直线与C在第一象限相切于点B,记C的焦点F,则直线BF的斜率为()A3.(2011希望杯)从直线l:12B23C34D43xy1上的任意一点P作圆O:x2 y2 8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B,则弦84AB长度的最小值为x2y24.(2009安徽)已知点P(x0,y0)在椭圆22(上,x0 acos,y0 bsin,0,1 a b 0)2ab直线l2与直线l1:x0 xy0y21垂直,O为坐标原点,直线OP的倾斜角为,直线l2的倾斜角为a2bx2y2(I)证明:点P是椭圆22(与直线l1的唯一交点;1 a b 0)ab(II)证明:tan,tan,tan构成等比数列.5.(2011四川)椭圆有两顶点A(1,0)、B(1,0),过其焦点F(0,1)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C、D两点,并与x轴交于点P直线AC与直线BD交于点Q(1)当|CD|32时,求直线l 的方程;2x2y26.(2008安徽)设椭圆C:221(a b 0)过点M(2,1),且左焦点为F1(2,0)ab(1)求椭圆C的方程;(2)当过点P(4,1)的动直线l 与椭圆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取点Q,满足|AP|QB|AQ|PB|,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解析:设点P的坐标是,则切点弦AB的方程为(m,2m 4)(3x 8y)m 1216y,令3x 8y 1216y 0,可得x 2,y mx(2m 4)y1,化简得4333,故直线AB过定点(2,)442解析:由题知,p 2p 4,则抛物线方程为y2 8x,设过点A作直线与抛物线C相切与另一2点D,则经过这两个切点的连线BD就是点A对应的极线,其方程是3y 4x2 y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则焦点F在点A的极线上,B、F、D三点共线 kBF kBD48x。由于点A334,故选 D33.解析:设P(82m,m),易知P的极线方程为my (8 2m)x 8,即m(2x y)8x 8可得弦AB必过1,2,易得圆O:x2 y2 8上,过1,2的最短的弦长为2 r2 d2max 2 34.分析:()由题知,P(x0,y0)与直线l1是椭圆的一对极点极线,则直线l1与椭圆相切,点P为切点,5.解析:(2)此题可以用常规方法和曲线系法,具体内容请参考上一讲,本专题研究一下其极点极线性质,0 yy2+mx=1,即对椭圆 x21,若以点P为极点,则其对应的极线过点Q,设P(m,0),其极线方程为22x=111,故可设点Q的坐标为(,yQ),所以OPOQ=(m,0)(,yQ)=1,即OPOQ为定值 1mmmc2 2x2y21 1226.解析:(1)由题意得221,解得a 4,b 2,所求椭圆方程为142bac2 a2b2(2)解法:已知PBPAQBQA,说明点P,Q关于椭圆调和共轭,根据定理3,点Q在点P对应的极线上,此极线方程为4x1 y1,化简得2x y 2 0故点Q总在直线2x y 2 042

    注意事项

    本文(调和点列(一).pdf)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