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院内培训PPT课件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指南解读.pptx

    • 资源ID:92646688       资源大小:14.20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院内培训PPT课件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指南解读.pptx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共识指南院内培训PPT课件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目录 CONTENTS一 二 三 四热射病概述热射病诊治专家共识热射病的治疗与预防共识指南院内培训PPT课件p热射病概述相关背景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二、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三、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 四、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五、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 120: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概述关于热射病权威解答 六、如何预防热射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夏季天气炎热,湿度较高,中暑的发生几率将显著提高。中暑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即是中暑中最严重的情况。p概述中暑和热射病的关系中暑分类热射病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轻症中暑先兆中暑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目录 CONTENTS一 二 三 四热射病概述热射病诊治专家共识热射病的治疗与预防共识指南院内培训PPT课件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1 前言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热射病的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治疗方案实施不正确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及其救治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热射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核心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其中,诊断要点和救治要点的掌握比率最低,仅为30.9%和13.3%。因此提高急诊一线救治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培训和宣教,是早期识别和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鉴于临床实践需求,依据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中国国情,在2019年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成人急诊临床实践特点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于提高我国急诊热射病诊治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成立共识筹划工作组后,检索文献并筛选,提出推荐意见,最终确定共识。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2 制定过程与推荐依据 本共识是由来自全国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所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制定,2021年8月各方达成了共识,完成第4轮讨论,10月份定稿。专家成员对推荐意见逐一进行了表决,在最终轮投票进行表决时达成一致。推荐强度和循证证据等级见表 1、表 2。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3 热射病病理生理 热射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庞大而复杂,近年来,“双通道机制”被多数学者逐渐认同。第一通道即热暴露使核心温度升高造成的直接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第二通道则是热暴露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免疫功能紊乱,这种病理过程被定义为热射病“类脓毒症反应”,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目前认为热射病就是源于热暴露导致的直接细胞损害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脏器损害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过程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 热射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分为经典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4。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而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官兵、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5。诊断标准6如下:病史信息: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高强度运动。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核心温度超过40;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功能障碍(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本共识建议以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的标准。如果在急诊诊治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第一时间测量直肠温度,而采取其他测量体内温度的方法,测出的体内温度应换算为直肠温度。通常情况下,直肠温度较腋温高0.81.0(表 3)。直肠温度与其他温度的换算关系及操作方法可参阅文献7。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推荐意见1: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对于发热原因不明、曾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除外脑卒中的可能)时,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经典型热射病。当患者有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高强度体力运动经历,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劳力型热射病。推荐意见2:建议在热射病急诊诊治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测量直肠温度的方法。如果无条件测量直肠温度而采取其他测量方式,需换算成直肠温度。通常情况下,直肠温度较腋温高0.81.0。推荐意见3:建议采取以下诊断标准:(1)病史信息: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高强度运动;(2)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核心温度超过40;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DIC。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2 热射病的易感因素 4.2.1 经典型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的易感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1)个体因素:基础疾病: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等;年龄:如老年人、婴幼儿;防暑意识不足:如因节俭选择不开空调、泡温泉或蒸桑拿时间过久等;脱水:老年人体内水分含量低,易脱水;超重或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或 18.5;户外劳作:如外出干农活等;药物影响: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特殊人群:如孕产妇、卧床需要他人照顾的人群。(2)环境因素:居住环境:通风不足或条件差;强烈的太阳辐射:连续数日高温天气、突然升温 510 等。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2.2 劳力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的易感因素8主要分为三大类:(1)个体因素:潜在疾病:体能训练前存在急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发热、腹泻等;体能与训练强度不匹配:难以完成训练任务;睡眠不足:体能训练前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脱水:训练中补水不足;超重或肥胖;缺乏热习服:未在相同的热环境下进行适应训练(热习服指对于热环境不适应的人在反复热刺激作用下逐渐适应热环境下的一定强度的运动直到高等强度的运动)。(2)环境因素:热负荷过重:热指数(热指数指高温时,当相对湿度增加后,人体真正感受到的温度会超过实际温度,也就是体感温度)。热指数大于33容易发生中暑,可能发生热射病;热指数大于40容易发生热射病;热指数大于51十分容易发生热射病;强烈的太阳辐射:太阳直接辐射(相关数据取自当地气象局)。(3)组织因素:与体能不相适应的体力作业或工作:安排的体能任务过重;休息周期不足:作业或工作中途休息时间不足;水分补充不足:作业或工作中饮水过少;作业或工作时间选择不当:不应选择每天较热的时间段作业,如12:0014:00;出现轻症中暑症状未引起重视:仍继续作业。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3 热射病的鉴别诊断 多数热射病患者以意识状态改变伴高热为首发症状,同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在急诊诊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的情况。赵金宝等9的研究显示,在发病现场,初步诊断中仅有12.3%的患者诊断为中暑或热射病,未诊断者大部分以症状性描述(如高热、恶心、呕吐等,未给出临床诊断或疑似诊断者列为“仅症状性描述”)为主(64.5%),其次是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24.3%)。结合急诊救治现状,延误诊断的原因主要归为3类9:一是急诊医务人员没有详细全面询问病史,作出错误诊断;二是发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线救护人员未能早期识别;三是尽管多数有典型临床表现,但急诊医务人员临床经验少,对疾病特点的把握不够清楚。抢救时限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及预后,因此须加强培训和宣教,提高一线救治人员及急诊救治人员的熟练水平,以期做到早期识别,及时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3.1 以发热伴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要点 急诊常见的以发热伴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脑出血、脑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内分泌疾病危象、恶性综合征等,需要与其鉴别(表 4)。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3.2 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要点急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脓毒血症、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需要与其鉴别(表 5)。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4.3.3 特殊情况下热射病鉴别诊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马拉松比赛、大型运动会,常出现劳力型热射病。若相关人员出现不适,急诊人员应警惕热射病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表 6)。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推荐意见4:热射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在急诊诊治过程中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急诊医务人员应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做到早期识别,及时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推荐意见5:在马拉松比赛、大型运动会、大规模军事演练及训练情况下,若参与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情况,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劳力型热射病的可能,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5 急诊热射病的治疗5.1 总体原则“十早一禁”原则是热射病治疗的首要原则,本指南建议相关救治人员在救治全程始终贯彻此原则。其包括: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凝抗凝、早抗炎、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推荐意见6:急(接)诊医师在救治热射病患者的过程中应贯彻“十早一禁”原则。其包括: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凝抗凝、早抗炎、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5.2 现场急救 急诊医务人员应快速识别,立刻采取现场处置措施32-33(图 1),其中现场处置六步法包括(表 7):(1)立即脱离热环境;(2)快速测量体温;(3)积极有效降温;(4)快速液体复苏;(5)气道保护与氧疗;(6)控制抽搐。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推荐意见7: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热射病的首要治疗措施。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包括:(1)水浴或冰水擦浴;(2)电子冰毯、冰帽;(3)快速液体复苏;(4)不提倡药物降温。推荐意见8:在热射病救治现场,应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在现场第1小时输液量为30 mL/kg或总量1 5002 000 mL,维持患者尿量为100200 mL/h。推荐意见9:抽搐、躁动不仅干扰降温治疗,而且使产热和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现场控制抽搐、躁动非常关键。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抽搐控制不理想时,可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58 mg/kg,肌内注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5.3 转运后送热射病患者后送前应反复评估体温、意识、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有无呼吸道梗阻、心律失常等情况是否适合转运。以下4种情况35,须及时后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救治(图 2):(1)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2)训练中出现昏迷,即使很快清醒也要立即送医院诊治;(3)对于热损伤症状比较严重,经过现场处置无法及时缓解,或发生热痉挛肌肉抽搐伴疼痛、意识不清、体温持续居高不下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院检查救治;(4)当患者已初步判定为热射病,经现场救治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转运过程中应做到:密切监测体温,如有条件应测量直肠温度,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持续有效降温,不能因转运后送而延误降温治疗。尽量在30 min内将直肠温度降至39.0以下,2 h内降至38.5以下6。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推荐意见10:对于确诊热射病或疑似患者,在现场处理后应尽快组织转运后送至就近有救治经验的医院,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救治。常见的转运后送指征:(1)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2)训练中出现昏迷,即使很快清醒也要立即送医院诊治;(3)对于热损伤症状比较严重,经过现场处置无法及时缓解,或发生热痉挛肌肉抽搐伴疼痛、意识不清、体温持续居高不下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院检查救治;(4)当患者已初步判定为热射病,经现场救治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推荐意见11:热射病转运途中的管理尤为重要,转运过程中应做到:(1)密切监测体温,如有条件应测量直肠温度,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2)持续有效降温,不能因转运后送而延误降温治疗。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5.4 急诊院内治疗5.4.1 急诊院内治疗总体原则急诊热射病救治需遵循两大原则:(1)首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转运、搬动、有创检查或操作;(2)完成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多学科协诊,尽快送入重症监护室(表 8)。推荐意见12:急诊热射病院内救治两大原则:(1)首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转运、搬动、有创检查或操作;(2)完成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多学科协诊,尽快送入重症监护室。推荐意见13:热射病经过急诊救治之后,症状轻者经积极有效处理后多可恢复正常,但仍需留观4872 h。若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热射病患者,规范的救治流程(现场快速识别、迅速降温、快速分流、院内协作救治)结合降温补液,可为批量救治提供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51。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6 预防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重点是抓热射病防治措施落实,要做到思想重视,行动落实,措施到位。对于医务保障人员,应进行热射病的日常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热射病的应急处置能力,把防治热射病的重心放在平时,放在预防。国内研究显示52,部队官兵在训练或战争中劳力型热射病发病率可达43.6%,严重制约了部队战斗力。Rav-Acha等53回顾了19922002年以色列防卫部队的中暑死亡士兵病例,提出科学的训练可有效减少劳力型热射病的病死率,应将防治的主战场前移至训练场。随行保障的医务人员应在训练的前、中、后期合理配置卫勤力量,做好环境、物品的准备。而针对经典型热射病,相关易感人群缺乏对热射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应进行预防宣教,提高群众对经典型热射病的认知水平。其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表 9)。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热射病防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安宫牛黄丸、复方麝香注射液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痉、镇静醒神之效;现代药理学证实中药具有抗内毒素血症、抗氧化、清楚自由基、缓解感染危象、缩短高热时间、抑制脑损伤、降低器官衰竭等作用。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热射病属于中医暑热、暑厥、暑风范畴,因受病因、患者个体化差异、症候要素及进展,临床症状表现不尽相同。中医辩证分型为暑热、中暑闭症、暑风虚症、暑昏脱症等。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暑养阴、祛风解痉、补脱醒神等。临症常用降温、刮痧、针刺、放血、辩证施药等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治疗。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p专家共识基本内容 推荐意见14: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意见15:中医药在热射病防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目录 CONTENTS一 二 三 四热射病概述热射病诊治专家共识热射病的治疗与预防共识指南院内培训PPT课件 步骤一、立即脱离热环境 热射病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参训者立即停止训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步骤二、快速测量体温建议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果现场不具备测量核心温度(直肠温度)的条件,也可测量体表温度以做参考。注意,如果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或持续监测体温。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步骤三、积极有效降温由于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首要治疗措施。如果初始降温延迟30分钟,即便后期降温达到目标,损害也不会停止。建议降温目标为核心温度在30分钟内迅速降至39.0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当核心温度降至38.5时即停止降温措施或降低降温强度,维持直肠温度在 37.0-38.5,以免体温过低。若体温再次升高,应重新启动降温措施。目前在现场可供选择的降温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蒸发降温:如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风扇吹,抑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冷水浸泡:用大型容器(如浴桶、油布、水池)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这可能是现场最高效的降温方式。冰敷降温:头戴冰帽或头枕冰枕;或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注意保护阴囊)、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体内降温:包括冰盐水灌胃或直肠灌洗,如无冰盐水可用室温盐水替代。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步骤四、快速液体复苏 应在现场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如有条件也可建立骨髓腔液路,输注液体首选含钠液体(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建议现场第1小时输液量为30毫升/公斤体重或总量1500-2000毫升(如已启动冷盐水降温,其量应纳入总量管理),之后根据患者反应(如血压、脉搏和尿量等)调整输液速度,维持非肾衰竭患者尿量为100-200毫升/小时,同时避免液体过负荷。应避免早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以免导致血钠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加重神经损伤。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步骤五、气道保护与氧疗 应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喂水。如已发生呕吐,应尽快清理口腔分泌物。对于大多数需要气道保护的热射病患者,应尽早留置气管插管;若现场无插管条件,应先用手法维持气道开放或置入口咽/鼻咽通气道,尽快呼叫救援团队。如条件允许,现场救治过程中应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首选鼻导管吸氧方式,目标是维持SpO290%。若鼻导管吸氧未能达标,应给予面罩吸氧。步骤六、控制抽搐抽搐、躁动不仅干扰降温治疗,而且使产热和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现场控制抽搐、躁动非常关键,可给予镇静药物使患者保持镇静,防止舌咬伤等意外伤。躁动不安的患者可用地西泮10-20毫克,静脉注射,在2-3分钟内推完,如静脉注射困难也可立即肌内注射。首次用药后如抽搐不能控制,则在20分钟后再静脉注射10毫克,24小时总量不超过50毫克。抽搐控制不理想时,可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5-8毫克/公斤体重,肌内注射。现场处理后应尽快送至就近的有经验的医院进行后续处理。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效持续的降温。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避免中暑的重要一步也是第一步:脱离中暑环境。一旦发现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搬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01搬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02量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03擦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快速补液。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p中暑或热射病的救治04补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分享完毕 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本文(院内培训PPT课件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指南解读.pptx)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