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3.2)--第七章 区域耕作制度耕作学.pdf

    • 资源ID:92783810       资源大小:3.28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2)--第七章 区域耕作制度耕作学.pdf

    1第七章区域耕作制度第一节 我国耕作制度区划p我我国国幅幅员员辽辽阔阔,自自然然资资源源环环境境与与社社会会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水水平平的的地地域域差差异异非非常常大大,由由此此形形成成了了多多种种多多样样和和特特征征各各异异的的耕耕作作制制度度类类型型。p 耕耕作作制制度度区区划划就就是是遵遵循循地地域域分分异异规规律律,按按区区际际差差异异性性和和区区内内相相似似性性原原则则,将将全全国国农农业业区区域域划划分分出出不不同同层层级级的的耕耕作作制制度度类类型型,便便于于因因地地制制宜宜推推进进耕耕作作制制度度调调整整优优化化。审图号:GB(2021)3172 号2n 熟制带:按照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积温及热量条件,将全国划为3个熟带:一熟带(0积温小于4400);二熟带(0积温大于44004700);三熟带(0 积温60006200 以上)。n 一级区(大区):在考虑熟制与作物类型情况下,综合考虑自然地理与行政区位、地貌、水旱作条件、主要作物类型及等因素,将全国划为11个耕作制度一级区。n 二级区(亚区):在每个一级区内综合考虑地貌、作物生产、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等差异性,将全国划为41个耕作制度二级区.区划分级与指标n 耕作制度一级区命名重点体现地理位置、地貌、作物特点或水旱作条件、熟制类型等,如“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一熟区”、“四川盆地水田旱地二熟区”;n 耕作制度二级区命名重点体现所在一级区内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农林牧产业特征的相对差异性。如东北平原二级区的“大小兴安岭林农区”、“三江平原农业区”。分区命名3分区概况 一一熟熟区区包包括括5 5个个一一级级区区、2 24 4个个二二级级亚亚区区,共共9 92 25 5个个县县(市市、区区),国国土土面面积积约约5 53 30 0万万k kmm2 2,占占全全国国土土地地面面积积的的6 64 4,是是我我国国主主要要的的林林区区、草草原原牧牧区区和和农农业业主主产产区区(东东北北)。西北地区:农农业业生生态态条条件件差差、生生态态脆脆弱弱;人人均均耕耕地地面面积积多多但但质质量量差差,以以旱旱地地农农业业为为主主;我我国国最最大大的的奶奶牛牛和和羊羊养养殖殖基基地地;特特色色农农业业有有优优势势。东北地区:我我国国粮粮 肉肉 蛋蛋 奶奶主主产产区区.一熟农作区2022-6-941、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一熟区 p 包括内蒙古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大部,土地总面积占全国9.5%,总人口约1亿,人均耕地0.3hm2,平原大部在150 m以下,丘岗缓坡耕地150300m,而山区多为5001000 m。以喜温作物一年一熟、旱作农业为主,粮食作物占比达到96.5%,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及高粱、谷子、春小麦,经济作物以甜菜、向日葵、亚麻为主。p 亚区:1.11.1大小兴安岭林农区大小兴安岭林农区1.21.2三江平原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区1.31.3松嫩平原农业区松嫩平原农业区1.41.4长白山地林农区长白山地林农区1.51.5辽东滨海农渔区辽东滨海农渔区2.长城沿线内蒙古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 p 包括内蒙古高原、东北西部和黄土高原,海拔3001500m,长城横贯其中。耕地主要分布于内蒙高原上平缓坡岗地与黄土丘陵,阴山山脉两侧、山西北部及陇中、宁中南、青东,以及雁北、陕北长城沿线。长城以北主要种植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谷糜、莜麦、胡麻、甜菜及地膜玉米;长城以南种植喜温作物玉米、高粱、谷子。p 亚区:2.12.1内蒙古草原农牧区内蒙古草原农牧区2.22.2辽吉西蒙东南冀北山地农牧区辽吉西蒙东南冀北山地农牧区2.32.3晋北后山坝上高原农牧区晋北后山坝上高原农牧区2.42.4河套银川平原农牧区河套银川平原农牧区2.52.5鄂尔多斯高原农牧区鄂尔多斯高原农牧区2.62.6阿拉善高原农业区阿拉善高原农业区2022-6-953.甘新绿洲喜温作物一熟区p 包括甘肃河西走廊灌区与新疆内陆灌区,以及周边荒漠、戈壁、沙漠以及山地草原与荒漠草原等。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19.0,人口3071万人;农区呈点片状分布于荒漠半荒漠中的绿洲,农田靠四周的高山雪水灌溉,集约化程度较高。作物以玉米、棉花为主,是瓜果类作物的生态适宜区。以一年一熟为主,有少部分二熟制(麦后填闲种植)。p 亚区:3.1 3.1 北疆准噶尔盆地农牧林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农牧林区3.2 3.2 南疆塔里木盆地农牧区南疆塔里木盆地农牧区3.3 3.3 河西走廊农牧区河西走廊农牧区4.青藏高原冷凉作物一熟区p 包括西藏、青海高原、川西高原及甘肃甘南自治州等,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但耕地垦殖率只有0.6%,草地面积占全国的45%。海拔大部分为23005000m,作物分布高限达4700m(青稞),是我国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农区,耕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东部横断山脉三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河谷以及青海湖周围与柴达木盆地。只能种青棵、春小麦、碗豆、油菜等喜凉作物,一年一熟。p 亚区:4.1 4.1 青北甘南高原农牧区青北甘南高原农牧区4.2 4.2 藏北青南高原牧区藏北青南高原牧区4.3 4.3 藏南高原谷地农牧区藏南高原谷地农牧区2022-6-965.黄土高原易旱喜温作物一熟二熟区p 包括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区域,海拔3002600m,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青海等,总人口达1.12亿。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山间盆地和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地上及豫西丘陵山地。种植作物玉米、谷糜、高粱及小麦为主,以及胡麻、向日葵、油菜等,是我国重要的杂粮、杂豆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一年一熟为主体,南部地区可以两年三熟和一年二熟,在冬小麦收获后复种玉米、大豆、谷子糜子等。p 亚区:5.1 5.1 黄土高原中部沟谷农林牧区黄土高原中部沟谷农林牧区5.2 5.2 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农林牧区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农林牧区5.3 5.3 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农林区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农林区5.4 5.4 汾渭谷地二熟农业区汾渭谷地二熟农业区5.5 5.5 豫西晋东丘陵山地二熟农林区豫西晋东丘陵山地二熟农林区二熟耕作区主要包括二熟耕作区主要包括3 3个一级区、个一级区、1111个二个二级亚区(另外还有与一熟、三熟交错的级亚区(另外还有与一熟、三熟交错的3 3个个亚区亚区),国土占全国),国土占全国2020,耕地,耕地占占43.743.7。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全国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全国的48.2%48.2%,菜地,菜地占全国的占全国的54.5%54.5%,灌溉农业,灌溉农业约约4040。大牲畜占全国的大牲畜占全国的45.945.9,牛占全国的,牛占全国的47.747.7,猪占全国的,猪占全国的53.953.9,奶牛占全奶牛占全国国40.940.9,羊占全国的,羊占全国的4444。二熟农作区2022-6-976、黄淮海平原丘陵二熟区p 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京、津、冀、鲁、豫大部,苏北、皖北等地,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18%,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棉油与猪牛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是主体种植模式,部分有冬小麦-夏大豆(夏甘薯、夏谷子)(夏甘薯、夏谷子)。小麦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占全国的60%,大豆和玉米面积和产量仅次于东北;蔬菜、花生、棉花等养殖业生产规模都居于全国前列。灌溉农田比重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p 亚区:6.16.1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农业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农业区6.26.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6.36.3山东丘陵农林渔区山东丘陵农林渔区6.46.4黄淮平原农业区黄淮平原农业区7.西南山地丘陵水田旱地二熟区p 包括秦巴山地、渝鄂黔湘浅山区、川滇黔高原山地区、云贵高原与贵州高原,95%的面积是丘陵、山地和高原,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只占5%。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有部分紫色土和石灰性土壤。水田约占1/3、以二熟为主,复种方式以油菜水稻、小麦水稻、烤烟晚稻、蔬菜水稻;旱地占2/3、二熟或一熟,种植模式有小麦玉米、油菜玉米、小麦马铃薯及小麦/玉米(甘薯、大豆、马铃薯)等套种形式。p 亚区:7.17.1秦巴山林农区秦巴山林农区7.27.2渝鄂黔湘浅山农林区渝鄂黔湘浅山农林区7.37.3贵州高原农林牧区贵州高原农林牧区7.47.4川滇黔高原山地农林牧区川滇黔高原山地农林牧区7.57.5云南高原农林牧区云南高原农林牧区2022-6-988.四川盆地水田旱地二熟区p 包括四川盆地底部和周边低山丘陵,由西部海拔200500m的成都平原、川中海拔300750m的丘陵、台地及川东和周边的丘陵和海拔6001000m的低山组成。该区平原60%、丘陵山区40%,水田、旱地各半,以二熟制为主,水田有水稻小麦、水稻油菜两熟;旱地有小麦甘薯、小麦玉米等两熟;少部分农田有油菜(蔬菜)-早稻-晚稻、小麦/玉米/甘薯(大豆)三熟。油菜、柑桔、桑蚕产量居全国首位。p 亚区:8.1 8.1盆西平原农林区盆西平原农林区 8.2 8.2盆东丘陵山地林农区盆东丘陵山地林农区三熟耕作区包括三熟耕作区包括3 3个一级区个一级区、6 6个个二级亚区二级亚区,共,共809809个县(市、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个县(市、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的1616,人口人口近近4 4亿,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亿,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面积最少。最少。水田和水浇地占水田和水浇地占65.9%65.9%。种植制度以三熟种植制度以三熟为主为主,但近年来早稻面,但近年来早稻面积持续下降,二熟制普遍。积持续下降,二熟制普遍。农业农业投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最高投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畜牧业畜牧业养殖规模小,但养殖水平高养殖规模小,但养殖水平高。三熟农作区l 9.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旱地三熟二熟区l 10.江南丘陵山地水田旱地三熟区l 11.华南丘陵平原水田旱地三熟区2022-6-999.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旱地二熟三熟区p 包括长江中下游沿江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大别山区、宁镇丘陵等,包括河南、安徽和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湖南、湖北和江西大部。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6%,,是我国农业最精华的地区之一,复种指数200%多。水田面积占70%80%,可以双季稻三熟制:油菜(大麦、绿肥)双季稻等,近年早稻持续下降,两熟制普遍:油菜(蔬菜)-中稻、玉米(大豆)晚稻等。p 亚区:9.19.1鄂豫皖低山平原农林区鄂豫皖低山平原农林区9.29.2江淮平原农业区江淮平原农业区9.39.3沿江平原农业区沿江平原农业区9.49.4两湖平原农林区两湖平原农林区10.江南丘陵山地水田旱地三熟区p 位于我国东南部的南岭山脉与浙闽丘陵山地,包括浙江、福建中北部、赣南、湘南、粤北、滇南山地,约90%是300500m的丘陵与7001400m的山区,间以众多河谷或盆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谷地以及低丘缓坡地。水田:东部双季稻三熟,海拔600m以上麦稻两熟,海拔800m以上为单季稻一熟;沿海丘陵有冬作早稻秋甘薯、大豆晚稻等。旱地一年二熟:小麦甘薯、马铃薯玉米、玉米大豆等,也有套作两熟、三熟:小麦/花生、小麦/玉米/甘薯等。p 亚区:10.110.1浙闽沿海丘陵山地农林渔区浙闽沿海丘陵山地农林渔区10.210.2南岭丘陵山地农林区南岭丘陵山地农林区2022-6-91011.华南丘陵平原水田旱地三熟区p 位于我国最南部,包括粤桂大部、台湾、海南岛以及西双版钠等地区,山地、丘陵、台地、河谷和沿海平原、岛屿都有,以山地丘陵占多数,人均耕地不足1亩。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樟州平原经济发达,北部丘陵山区、海南岛以及西双版纳等地经济落后。水田约占2/3、旱地占1/3,是典型的一年三熟地区。水田:蔬菜(马铃薯、甜玉米、油菜)-稻-稻,以及小麦-花生-稻、大豆-稻-薯等;旱地:玉米-花生-甘薯、花生-豆类-甘蔗、菜菜菜连作等。南部可种热带作物,冬季可种甘薯、玉米、花生等喜温作物。p 亚区:11.111.1华南低平原农林渔区华南低平原农林渔区11.211.2华南西双版纳山地丘陵农林牧区华南西双版纳山地丘陵农林牧区第二节 区域耕作制度2022-6-911n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市,平原、山地、河海面积都大。耕地面积4.5亿亩,集中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大兴安岭、长白山、辽宁丘陵是农林混合区。n气候温凉半湿润一年一熟,玉米、水稻、大豆雨养农业为主,水田和灌溉农田不足35%;土壤耕作以垄作为主体;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n种植制度单一,轮作模式构建困难;水稻发展过快,湿地减少和地下水超采严重;黑土地退化,用养结合、农牧结合不够;热量资源不足,作物布局有“越界种植”2022-6-912n扩大粮改饲、粮改豆、饲草种植,构建作物轮作与农牧结合耕作制度;强化耕层建设与地力培育,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解决秸秆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进规模化、机械化、精准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发展灌溉与控制地下水超采并重,建立适水种植与节水农作制。p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中部、河南、山东,大部分地区平原,人口3.7亿,占全国27,耕地3.8亿亩,占全国20。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4、33和29%,油料产量占全国45%p 气候温暖半湿润,灌溉农田以小麦-玉米两熟为主,旱地一年一熟;灌溉农业为主,灌溉农田比重达到80%以上,水田面积约5%;土壤耕作制度以旋耕(小麦)+免耕(夏玉米)为主;机械化程度较高;2022-6-913n农业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大范围地下水超采;种植结构不合理,高水高肥高产模式造成环境污染和产能浪费;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量巨大,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困难多。(a)浅层地下水 (b)深层地下水n构建节水农作制度,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实现区域麦玉两熟周年均衡增产与水肥高效;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生产及秸秆还田;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2022-6-914n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7省(市),耕地占全国的18%,河网密布、经济发达;粮食产量约占全国25%、稻谷产量占50%。n 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麦-稻两熟和双季稻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70%)可以三熟,目前两熟多;旱地(30%)三熟、两熟、一熟兼有。作物种植多样性突出,菜用和鲜食作物发展快;集约化程度高,复种指数比全国平均高40个百分点n早稻面积下降,三熟变两熟,复种指数降低;水网密集、化肥农药用量多,面源污染威胁大;水田多,规模化经营、全程机械化面临瓶颈;气象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任务重。2022-6-915n推进全程机械化,适度恢复双季稻生产稳;开发冬闲田,增加油菜、绿肥等冬种作物面积;构建环境友好型耕作制度,增强农田生态功能;优化种植结构及品种结构,提高稻麦品质与效益。n 绿洲灌溉集约耕作制:以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伊犁谷地为主的典型绿洲灌溉农作区。干旱雨养耕作制:以陕西、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及宁南山区、渭北旱塬区等为主的典型雨养农作区,覆、集水抗旱型耕作制应用普遍。游牧定牧耕作制:以内蒙、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荒漠及山地荒漠草原为主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区,草原游牧耕作制逐步向定牧耕作制发展。n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土地占全国32%、草地占20%、耕地占15%,制种玉米、棉花、瓜果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2022-6-916n干旱缺水,基础设施差,农牧业灾害抵御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农牧结合、种养循没有形成,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造成土壤质量下降。n绿洲灌区调整农业结构,从“主粮型”向多元高效型发展,控制化肥、农药及农业退水引起的面源污染,推种养复合型模式和循环农业发展。雨养农业区提高抗旱减灾能力,推行保护性耕作制,有效控制污染和水土流失,充分挖掘特色优势作物的丰产优质潜力,发展多功能农业。草原牧区优化畜牧业生产模式,通过划区轮牧和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保障草地生产力的恢复和持续提高,建立草畜平衡和经济高效的草地畜牧业。2022-6-917n 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地66.5%,水田32.1%,水浇地1.3%,耕作制度复杂多样;作物类型丰富,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及油菜、烤烟、茶叶、柑橘、中药材为主,其中薯类、油菜和烟草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7%、34%和63%。稻田以油菜-水稻、小麦-水稻、烤烟-晚稻两熟制为主,部分冬水田-水稻一熟制。旱地以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三熟和小麦-玉米、油菜-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玉米等复种两熟为主,高寒地区一年一熟。n川渝盆地丘陵区和云贵高原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4省市,山地丘陵比例接近90%,农业生产立体性强。n季节性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气象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稳定性差;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冬水田、望天田、旱坡地面积大,中低产田土比例高;适合山地丘陵作业的农业机械缺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休闲撂荒面积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2022-6-918n 构建稳产高产及避旱减灾的多熟耕作制度,强化农田基本建设与种植模式优化。构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多熟耕作制度,提升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程度。构建适应农业休闲旅游的多功能耕作制度,发展生态高效、景观优美的农业生产模式。n 热带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水稻、蔬菜、瓜果、薯类、糖料作物、麻类作物、饮料作物、香料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以及冬季蔬菜供应基地。稻田耕作制以冬季作物-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模式为主,冬季作物主要有蔬菜、绿肥、马铃薯、甜玉米;丘陵旱地立体混合种植耕作制普遍,作物组成以各种热带作物和水果为主,在树木幼龄期间作花生、大豆、甘薯等作物。n以广东、广西及海南为主体,包括周边福建东南部、云南西南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占21.5%,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全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重要的粮、油、糖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2022-6-919n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降,稳定水稻生产面积和提高水稻单产;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致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冬季耕地休闲抛荒多,光温资源浪费严重;耕地用多养少、长期连作,耕地质量下降和土壤生态环境恶化n开发冬季农业,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以双季稻为基础的高效多熟模式;控制面源污染,构建用养结合的环境友好型耕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种植,提高灾害抵御能力2022-6-920第三节 耕作制度发展趋势 推进规模化经营,提升推进规模化经营,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全程机械化,有效实现全程机械化,有效降低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投入;精准作业,提高化肥、精准作业,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效率农药、灌溉水等效率一、发展适应规模化与全程机械化的集约高效耕作制度2022-6-921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产出破坏资源环境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产出破坏资源环境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保障产地环境质量。染和保障产地环境质量。二、发展适应资源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新型耕作制度 拓展农业功能和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一、二、拓展农业功能和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产业融合;提升农田生态景观服务功能,挖掘农业文化、休闲提升农田生态景观服务功能,挖掘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功能旅游功能。三、发展适应与农业产业融合的多功能耕作制度2022-6-922四、探索典型区域轮作休耕耕作制度构建途径与模式缓解资源压力与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生产缓解资源压力与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环境容量相配套的农业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环境容量相配套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生产新格局;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的有效治理方式,让更多的耕地休养生息。地区的有效治理方式,让更多的耕地休养生息。五、发展固碳减排与防灾减灾的气候智慧型耕作制度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的目标,农业领域的固碳减排任务同须共同努力的目标,农业领域的固碳减排任务同样巨大。样巨大。气候智慧型耕作制度:通过结构调整、模式优化、通过结构调整、模式优化、技术集成及管理制度创新,增强对气候变化及灾技术集成及管理制度创新,增强对气候变化及灾害影响的适应能力,增强固碳减排能力,建立高害影响的适应能力,增强固碳减排能力,建立高产、高效、弹性、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产、高效、弹性、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3.2)--第七章 区域耕作制度耕作学.pdf)为本站会员(刘静)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