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基题目.doc

    • 资源ID:93023426       资源大小:14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基题目.doc

    墩墩冲鸭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1)为中心,(2)为主宰,通过(3)“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的有机整体。2、气的运动形式可以归纳为(4)四种基本运动形式。3、气的运动称为(5);气的运动产生宇宙的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6)。4、以阴阳三分法表示事物的阴阳属性,其中是将一阴分为:(7)、(8)、厥阴。5、“益火补土”的“火”所指的是(9);“水火既济”的“水火”所指的脏是(10)6、营卫之气中,其浊者为(11),清者为(12)。7、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脾藏(13),肝藏(14),肺藏(15)。8、与津液代谢最密切的三脏是(16)。9、肝开窍于(17)、在体合(18)、其华在(19)。10、根据尚书·洪范对五行特性的概括,金曰(20),火曰(21)。11、宗气积聚之处,称为(22);测知宗气盛衰的部位,称为(23)。12、气逆最常见于肺、(24)和(25)等脏腑。13、气机失调中,气不能外达而郁闭于内,称为(26)。14、素问·灵兰秘典轮:“大肠者,(27)之官,(28)出焉”。15、头为(29)之府,脑为(30)之府。16、经脉系统由(31)、(32)及其(33)组成。17、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 (34)和(35)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18、燥邪最易伤的脏是(36),最易伤的物质是(37)。19、怒则气(38),恐则气(39)。20、痰饮中,较稠浊的称为(40),较清稀的称为(41)。21、阳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42)的(43)证。22、中医治未病,包括(44)和(45)两方面内容。23、在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中,手之三阴,从(46)走(47)。24、反治法包括寒因寒用、(48)、(49)、(50)。25、奇经八脉中,“阴脉之海”是指(51),“五脏六腑之海”是指(52)。26、六淫中,最易产生疼痛的外邪是(53);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外邪是(54)。27、(55)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56)是发病的重要条件。28、实,指(57),是以(58)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29、血主要具有(59)和(60)两方面的功能。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的是( ) A. 诸病源候论 B.脉经 C.伤寒杂病论 D.难经2、金元四大家中,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的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震亨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4、五脏分阴阳,肾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5、按中医学的五行学说,肾的所不胜是( ) A.脾 B.心 C.肺 D.肝6、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 ) A.气滞 B.气逆 C.气脱 D.气陷7、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8、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 A.皮肤 B.孔窍 C.肌肉 D.关节9、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10、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哪两种物质的盛衰有关( ) A.精与气 B.精与液 C.精与血 D.气与血11、“太仓”所指的是( ) A. 大肠 B.胃 C.小肠 D.脾12、与人的视、听、言、动密切相关的气是( )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13、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 A.先天禀赋的强弱 B.后天之精的充养 C.肾阴肾阳的协调 D.肾中精气的充盈14、“心主血脉”的内涵在于( ) A.统摄血液 B.调节血量 C.促进血行 D.行血生血15、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 A.脉 B.脑 C.髓 D.胆16、“肾为气之根”的基本含义是( )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 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 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 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7、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 )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18、与人体之气的生成尤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 A.肾、心、肝、小肠 B.肺、脾、大肠、心 C.肾、脾、胃、肺 D.肾、心、肺、胃19、“夺汗者无血”的生理基础是( )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 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20、六腑中与情志有关的脏腑是( ) A.大肠 B.小肠 C.胆 D.膀胱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千金要方2、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忧 E.恐胜喜3、血液运行必备的条件是( ) A.营气充沛 B.津液滑利 C.血流充盈 D.脉道通畅 E.心气推动4、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可以见到的病症主要有( ) A.自汗 B.多尿 C.遗精 D.不孕 E.便血5、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 ) A.汗 B.呼气 C.尿 D.粪 E.呕吐物6、与女子胞关系密切的脏腑有(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7、汗孔又称“玄府”,又可称为( ) A.魄门 B.鬼门 C.净府 D.气门 E.腠理8、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A.水液代谢 B.呼吸运动 C.阴阳互资 D.精血同源 E.藏泄互用9、在气的升降运动中相互协调的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10、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 ) A.心与脾 B.心与肾 C.心与肝 D.肝与脾 E.肺与肾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何谓辨证论治? 2、肺朝百脉的含义是什么? 3、“六腑以通为用”的含义是什么? 4、试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津液的输布过程。2、试述脾与胃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1)五脏(2)心(3)经络2、(4)升降出入3、(5)气机 (6)气化4、(7)少阴 (8)太阴 (可互置)5、(9)肾阳 (10)心肾6、(11)卫 (12)营7、(13)意 (14)魂 (15)魄8、(16)肺脾肾9、(17)目 (18)筋 (19)爪10、(20)从革 (21)炎上11、(22)(上)气海 (23)虚里12、(24)胃 (25)肝 (可互置)13、(26)气闭14、(27)传导 (28)变化15、(29)精明 (30)元神16、(31)十二经脉 (32)奇经八脉 (33)经别17、(34)生理功能 (35)心理状态18、(36)肺 (37)津液19、(38)上 (39)下20、(40)痰 (41)饮21、(42)阳盛而阴未虚 (43)实热22、(44)未病先防 (45)既病防变 (可互置)23、(46)胸 (47)手24、(48)热因热用 (49)塞因塞用 (50)通因通用 (可互置)25、(51)任脉 (52)冲脉26、(53)寒邪 (54)风邪27、(55)正气不足 (56)邪气28、(57)邪气盛 (58)邪气亢盛29、(59)濡养 (60)化神 (可互置)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C 2、B 3、A 4、C 5、A 6、C 7、B 8、D 9、B 10、C 11、B 12、C 13、D 14、D 15、A 16、C 17、B 18、C 19、B 20、C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ABCD 2、ACE 3、CDE 4、ABCE 5、ABCD6、ABCE 7、BD 8、ABC 9、AD 10、ACD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1分),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2分)。论治,又称为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1分)。2、肺朝百脉,又称百脉朝肺(1分),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2分),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2分)。3、“六腑以通为用”,就是指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传化水谷,以传导通利为正常。(1分)如饮食入胃,经胃初步消化后下传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精微,食物残渣下传大肠,在大肠内燥化为粪便,下传肛门排出体外(2分);另一部分多余水液则下注膀胱,经肾气化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其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助消化,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这说明了六腑以“通”为其特点。(2分)4、起于手太阴肺经,传至手阳明大肠经,传至足阳明胃经,传至足太阴脾经(1分),传至手少阴心经,传至手太阳小肠经,传至足太阳膀胱经,传至足少阴肾经(1分),传至手厥阴心包经,传至手少阳三焦经,传至足少阳胆经,传至足厥阴肝经(1分),再传回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貫,如环无端(2分)。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津液的输布凭借脾、肺、肾、肝和三焦的作用,完成在体内的输布。(2分)脾对津液的输布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将胃、小肠、大肠吸收的津液凭借其升清之力,“上归于肺”(1分) 二是“脾气散精”,直接将津液布散于全身,濡养脏腑组织。(1分)肺为水之上源,有促进水液输布与排泄的作用。肺凭借着宣发、肃降和气化活动实现这一功能:其一,在肺气的宣发作用下,将脾转输而来的津液布散于人体上部及体表,部分水液经卫气的作用,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另有部分津液化为水气,从口鼻呼出。(1分)其二,在肺气的肃降作用下,将津液经水道下输于肾及人体下部。(1分)肾对津液的输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作用,即肾阳的蒸腾气化,对津液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中之清者吸收后复归于肺,重新参与体内津液的循行输布,剩余的浊者化为尿液,下注于膀胱。(1分) 二是间接作用,即肾阳通过对脾、肺、肝、胃、小肠、大肠等脏腑发挥推动和温煦作用,促进人体对津液的吸收和输布。(1分)可见肾在津液的输布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肝主疏泄气机,津液的输布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行则津布。(1分)三焦是津液在体内输布、运行的通道,具有运行津液的功能。三焦气化正常,水道通利,津液就能畅通协调地在体内布散。(1分)2、脾与胃的关系,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3分)水谷纳运相得: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也为胃的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及能量。两者密切合作,才能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及精微、津液的吸收转输。(2分)气机升降相因:脾胃居中,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脾气升则肾气、肝气皆升,胃气降则心气、肺气皆降,故为脏腑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2分)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方面,脾气上升,将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上输布,自然有助于胃气之通降;胃气通降,将受纳之水谷、初步消化之食糜及食物残渣通降下行,也有助于脾气之升运。脾胃之气升降相因,既保证了饮食纳运功能的正常进行,又维护着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1分)阴阳燥湿相济:脾与胃相对而言,脾为阴脏,以阳气温煦推动用事,脾阳健则能运化升清,故性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以阴气凉润通降用事,胃阴足则能受纳腐熟,故性喜润而恶燥。(2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风邪易袭阳(1)位,湿邪易袭阴(2)位。 2、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3)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4)的概括。 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5),二是辨证论治(6)4.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7)。气运动的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8)四种5、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9)和相互排斥(10)。6、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11)及其运动变化(12)7、“阴中之阴”指肾(13),“阴中之至阴”指脾(14) 8、三因制宜是因时、因人(15)和因地(16)制宜9、根据尚书·洪范对五行特性的概括,木曰曲直(17),水曰润下(18)。10、脾胃(19)为生气之源;肺(20)为生气之主11、六腑生理特点是受盛(21)和传化水谷(22)12、营气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23)和营养全身(24)两个方面。13、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25)过度和房劳(26)过度三个方面14、胆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排泄胆汁(27)和主决断(28)。15、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29)和腐熟水谷(30),1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31)和泌别清浊(32)。17、部位之三焦(“孤腑”)的总体生理功能是通行诸气(33)和运行水液(34)。18、“上焦如雾,中焦如沤(35),下焦如渎(36)。”19、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37)、君相安位(38)来阐发。20、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当以“经为主干(39),络为分支(40)”为准则。21、督脉为“阳脉之海”(41):冲脉(42)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22、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44)和获得性(45)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46)和心理活动(47)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23、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48)和传染性(49)的外感病邪。24、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具体内容:;悲则气消(50);惊则气乱(51);25、预防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52)和既病防变(53)两个方面。26、发病的机理,在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正气)(54)是决定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55)是发病的重要条件。27、一般说来,邪正盛衰是虚实病证(56)的机理,阴阳失调是寒热病证(57)及动静失常病症的病机。28、气的(上升不足)(58)或(下降太过)(59)时,称作气陷29、根据体质的阴阳分类法,理想的体质是阴阳平和(60)质。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2、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C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心肺肾 4、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C A.心肝脾肺三焦 B.心肝脾肾三焦 C.肺脾肾肝三焦 D.心肝肺肾三焦 5、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A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6、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B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7、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AA手足阳明经 B手足太阴经 C手足太阳经 D手足少阴经8、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9、.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D A.寒邪伤于肌表 B.寒邪入中经脉 C.寒邪自内而生 D.寒邪直中脏腑10、七情太过首先伤及:B A.肝气 B.心神 C、肺津 D、肾精11、劳则:D A.气上 B.气下 C.气收 D.气耗 12、“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A A.致病广泛 B.病势缠绵 C.阻滞气机 D.阻碍气血 13、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14、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B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1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D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16、在亡阴、亡阳时,下列何种物质的耗损是一个关键:D A.精 B.血 C.津 D.气 17、真寒假热证的治疗是( B )A热者寒之 B热因热用 C寒者热之 D寒因寒用18、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D) 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通因通用 D.热者寒之1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20、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B A.单独祛邪 B.单独扶正 C.先扶正后祛邪 D.扶正兼祛邪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ABCDE 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扶正与祛邪 D.调整阴阳 E.三因制宜2、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ABE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3、下列属于土行的是:BDE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甘 E.长夏、湿、中、歌、哕4、“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BE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E.单纯一脏有病5、卫气的功能有:ABCD A.温分肉 B.肥腠理 C.司开合 D.充皮肤 E.生津液6、中医学称肺为:ACD A.娇脏 B.生之本 C.水之上源 D.华盖 E.气之海7、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CD A.肺 B.脾 C.肾 D.膀胱 E.三焦8、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E A.繁衍生命 B.濡养 C.化血 D.化气 E.化神9、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CE 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督脉10、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BCDE A调节机能平衡 B感应传导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沟通表里上下 E联系脏腑器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作用。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画:治理调节呼吸运动:肺气的宜发与肃降作用协调,维持通畅均匀的呼吸,使体内外气体得常交换。调理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调节津液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2、血的生成和运行与哪几脏有关?各起何作用?答案:血的生成:与脾胃、肾、肝、心、肺有关。脾胃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肺气、心阳有化赤作用;肾有藏精作用,肝有藏血作用,精血相互转化。(2)血的运行:与心、肺、肝、脾有关。心主血脉,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肺朝百脉,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脾主统血,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维持血行正常;肝又主藏血,能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3、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4、简述六淫的概念及其共同致病特点?答: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1分)。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1分)。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0.5分)。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0.5分)。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1分)。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心与肾的关系?答: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心与肾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失调,称为“心肾不交”。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水火既济: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肾阴阳、水火、上下之间必须相互交通,即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神安,神清则精固。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寓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若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生理平衡失调则为心肾不交,表现为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见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及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此外,心肾阴阳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或肾病变时,亦相互影响。肾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心阴虚,亦能下汲肾阴,而致心肾阴虚。2、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答: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治的常用治法有: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2);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2);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2);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2)。1、“益火补土”的“火”所指的是肾阳(1);“水火既济”的“水火”所指的脏是心肾(2)2、素问·灵兰秘典轮:“大肠者,传导(3)之官,变化(4)出焉”3、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5)和主一身之气(6)两方面。4、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7),一为运化水液(8)。5、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9)和水液代谢(10)6、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11),二是辩证论治(12。7、六腑的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13),实而不能满”(14)8、气与血的关系,通常概括为“气为血之帅(15),血为气之母”(16 )9、阳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17)的实热病证(1810、怒则气上(19)、喜则气缓(20)11、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21),后半夜为阴中之阳(22)12、阴阳互藏(23)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交感(24)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13、事物与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25)和推演络绎法(26)。14、营气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27)和营养全身(28)两个方面。15、脾气主升,具体表现为升清(29)和升举内脏(30)两方面生理作用。16、脾:在液为涎(31);与长夏(32)之气相通应。 17、女子胞(子宫)有主持月经(33)和孕育胎儿(34)的作用。18、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35)与主津(36)19、脾与胃的关系,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37)、阴阳燥湿相济(38)等三个方面。20、;素体津亏血耗者,受邪后多从燥化(39);素体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40)。21、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41)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42)的病证22、阴偏胜,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43)的实寒证(44)。23、预防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45)和既病防变(46)两个方面。24、血虚,是指血液不足(47),血的濡养(48)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25、根据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足厥阴肝经上连足少阳胆(49)经,下接手太阴肺(50)经。26根据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关系,实是指邪气(51)盛而正气(52)未衰。27、痰可分为有形(53)之痰和无形(54)之痰。28、头为精明(55)之府,脑为元神(56)之府。29、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57)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30、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基础(58),气为动力(59) ,神为主宰 (60)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与“内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A脾 B肝 C心 D肺2、“大实有羸状”的证候属于( B)A实中夹虚证 B真实假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3、人体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指( B )A.肺和大肠 B.脾和胃 C.心和肾 D.肺和肝4、六淫病邪伤人具有相兼性,唯一能全兼五气的是( A )A.风邪 B.寒邪 C. 火(热)邪 D. 湿邪5、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治疗应( D )A先扶正后祛邪 B扶正兼祛邪 C祛邪兼扶正 D先祛邪后扶正6、19、真寒假热证的治疗是( B)A热者寒之 B热因热用 C寒者热之 D寒因寒用7、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 C) A.气滞 B.气逆 C.气脱 D.气陷8、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哪两种物质的盛衰有关( C ) A.精与气 B.精与液 C.精与血 D.气与血9、“太仓”所指的是( B ) A. 大肠 B.胃 C.小肠 D.脾10.、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A ) A.脉 B.脑 C.髓 D.胆11、“夺汗者无血”的生理基础是( B)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 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12、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D) A.血液的营养 B.津液的滋润 C.水谷精微的充养 D.肾中精气的充盈 13、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A )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脾气的健运 C.肾阳的蒸腾气化 D.肝血的充足 1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C )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主宣发和肃降 D.肺朝百脉 15、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16、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17、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18、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19、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20、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体质因素 D.情志因素 E.生活工作环境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有( BCDE )A传染性 B外感性 C季节性 D相兼性 E地域性3、火邪的致病特点( BCDE )A. 善行数变 B.易生风动血 C.易致疮痈 D. 易伤津耗气 E.其性燔灼炎上4、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可以见到的病症主要有( ABCE ) A.自汗 B.多尿 C.遗精 D.不孕 E.便血5、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 ABCD ) A.汗 B.呼气 C.尿 D.粪 E.呕吐物6、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CE )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忧 E.恐胜喜7、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ACE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8、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ABCE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9、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BC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10、易伤津液的病邪有(CDE )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E.暑邪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经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具有四大功能:沟通联系作用:沟通脏腑与体表、脏腑与官窍以及脏腑之间,经脉之间的联系作用;运输渗灌气血作用;感应传导作用;调节各脏腑

    注意事项

    本文(中基题目.doc)为本站会员(侯**)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