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校本教材】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尤溪历史人物.doc

    • 资源ID:93368375       资源大小:10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校本教材】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尤溪历史人物.doc

    高一校本课程尤溪历史人物尤溪历史人物尤溪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开始置县,历属福州、剑州、南剑州、南剑路、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1949年7月5日和平解放,历属南平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尤溪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他们祖祖辈辈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智慧和力量。第一个进士林积林积(1021-1091年),字公济,尤溪县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池田乡中心村下白泉)人。宋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是尤溪县有史志记载的第一个进士。他一生历官40多年,从岭南到豫鲁,从闽赣到两广,足迹遍及四方。林积少年时,上京赴考,途经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住旅店时,发现客房床上有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有珍贵明珠数百颗。心想:这必是昨天住宿旅客遗失的。失落这么多贵重的珠宝,失主一定焦急万分,会返回寻讨的。他怕事情声张出去会遭人劫夺,就将锦囊收藏起来。并查问店家,得悉昨晚有个浔阳商人周仲津在此住过,就说:“周仲津是我的好友,可惜我来迟了,不能相会,他再来时,请您转告他到下一站找我。”次日临行,他在住房门上贴了留言:“某月某日剑浦林积住此”。他离店不久,周仲津果然赶回蔡州旅店。听到店家转告林积的留言,立即赶去,终于找到林积。林积听周仲津说的珠数和囊中珠数相符,就把一囊珍珠交还给他。林积初任循州判官时,承审一海盗案。上司提刑授意要从重惩办,还暗示办好了可以保举升迁。但是,林积经过反复侦讯,认为证据不足,便秉公执法,将58名受冤者宣告无罪而释放。事后,他坦然地对人说:“这样,虽然失去保举升迁机会,但保全了58个人的性命,我毫不感到遗憾!”他在安徽六合担任知县时,十分重视发展农桑、兴建水利。他倡导开凿了36口陂塘,用于灌溉、防涝防旱。他担任提举广南东西二路矿冶、市舶时,深入矿山,对银铜矿的开发,精心规划,指导改进冶炼技术,增加了产量,疏通了运销,使矿坑课、利也随着增加,官民双方获益。他管理市舶港口,善于调处涉外关系,招徕安抚外国商人,使贸易兴盛。他在河南(民国福建通志作淮南)任转运使时,注意清理漕运,并督促所管辖的常平司和发运司,做好物价管理与运输调度。当时的改革家、宰相王安石很器重林积。林积在泗州任内以政绩显著入觐朝廷,神宗皇帝亲口褒扬他“廉能”。宋哲宗元祐六年六月间,林积卒于河南任所,归葬尤溪县管前乡大罗岐。县城西门兜,后人建有昼锦坊纪念他。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朱熹一生活动中最突出的方面有:1.热心从事教育活动。在任官所到之处,都积极兴建、修复地方官学和书院,发展当地的教育,并常常亲监讲学。他的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就是在知南康军时、到白鹿洞书院讲学过程中拟订的。2编撰了大量的教材。他所编的教材范围广泛,包括理学的入门书籍近思录,蒙学教材小学、童蒙须知,儒学基本读物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包括大学章句、论语章句、孟子章句、中庸章句)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影响最广,它刊印后很快便风行天下,元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成为科举出题和答题的重要依据,成为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之久。3集理学之大成。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哲学观。一般认为理学的创始人是周敦颐,经过张载、二程(程颢、程颐),到朱熹集理学思想之大成。理学在中国统治达七百多年,明末清初一些启蒙思想家开始对理学进行批判,但这只是标志理学开始受到质疑,但仍然居于官方哲学的统治地位。 朱熹一生著述繁多,主要教育著述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学校贡举私议、读书之要、童蒙须知等。 二, 朱熹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朱熹承继张载,二程的思想,进而加工和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的教育作用论就是从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的.(一)"理与气"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又认为"然理终为主",他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生成,要有理也有气.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朱熹认为"理"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就是"道".这些关于"理"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气则为金木水火","五行阴阳七者滚合,便是生物底材料",也就是"器".但"理"和"气"是不可分离的.理是气的本体,气是理的体现.理和气的关系,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理"是先于物质而永恒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物质世界和人类是由"理"这个绝对精神派生的.这就明确表达了朱熹的观点:理在先,气在后;理为本,气为末;理生气.(二)"性即理"朱熹认为宇宙的本源只是一个理,人禀受理这就是人性,所以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性和理是一个东西:"性即太极之全体"(周子全书卷1).性即是"万物之原".二者的区别只是:理是"无人身的理性",而性是有躯壳和形象的精神.(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朱熹认为人是"理与气合"的产物,人禀受天理就有"天命之性",禀受气质则产生"气质之性"."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故天地之性是浑然至善,人所皆同的,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由于每人所禀受的气有昏明清浊的差异而定.朱熹认为"道心"与"人心"人人皆有."道心","人心"是一个心的两个方面."道心"是从纯粹的"天理"发出来的,是至善的."道心"常受形气的私情所蒙蔽."人心"来自人的形体,是从具体的"气质"发出来的,可善可不善."人心"对外界的反应产生过与不及的偏向,不容易适得其中,故危殆而不安.(四)"明明德"与"变化气质"朱熹认为,由于每人所禀受的气有昏明清浊的差异,"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愚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那些"资禀既偏,又有所蔽,须是痛加功夫,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消灭"气质之性"(人心),而是"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人心)中先验的"善性",克服其"恶性",进而按照"四德","四端"去做,便能使"人心"服从"道心",使"道心"支配,主宰"人心"."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三,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朱熹教育目的是要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他引荀子的话告诫学生说:"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关于"圣人"的规格,集中地表述在他手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五教之目".朱熹把"五伦"概括为"五教","圣人"必须掌握"五伦",即明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和宗法等级制度,他称之为"定本".朱熹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讲明这个封建"义理",应用于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日常生活中,以便巩固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秩序.朱熹规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总纲领.四,论教学任务(关于"小学"、"大学"教育)朱熹把人受教育的过程大略划分为两个阶段,十五岁以前受"小学"教育,十五岁以后受"大学"教育。他把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看成是统一的教育过程,看成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两个阶段。他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以事",大学是"教以理"。关于"小学"教育思想朱熹特别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他把小学教育比喻为"打坯模",要打好做圣贤的坯模。也就是说小学教育对人的成长来说像是一个初加工或半成品,若"小学"的坯模没有打好,没有做出样子来,以后弥补起来就极不容易。朱熹还从儿童心理特点上分析"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心智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对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教化能够与心智发展相吻合(即"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就会达到一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语)的效果,这时养成的一切品质都是很稳固的,"若固有之者"。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教事"、"学事"。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教儿童只是教他如何去做,不必教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便是和儿童讲道理,也要求浅近具体,"教小儿只说个义理大概,只眼前事"。小学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具体、明确;教法应尽量生动形象。朱熹认为,为了养成儿童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实行一定的强制性是必要的,只有到了一定时期以后,才能"积久成熟,自成方圆"。关于大学的教育思想十五岁以后是"大学"教育阶段"大学"教育的任务是"穷其理""以理教"。"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是发明此事之理"。(朱子语类卷七)"大学"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因其所已知者推而致之以及其所未知者,而及其至也"。(小学辑说)是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学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去推测未知的事物。朱熹认为大学主要是要去读书,"读书穷理"。而且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靠自觉,认为学习的成败在于学习者的自觉性。大学阶段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朱熹对他的学生说:"书要你自己去读,理要自己去究索,老师只是做得个引路的人,做得个证明的人,有疑难一同商量"。所以朱熹认为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穷理。六,关于道德修养的主张(一)立志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 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患不进."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二)主敬第一,所谓主敬,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第二,所谓主敬,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第三,所谓主敬,是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 怎样做敬的工夫呢朱熹答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三)存养孟子讲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 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心"存养起来,使它都安顿在义理上.(四)省察所谓"省察"的工夫,就是要求学生对人欲之私意在"将发之际"和"已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 朱熹的"省察"工夫,即"求放心"的工夫.七,关于教学思想(一)教学思想的基础朱熹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他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是他认识论的概括,也是他教学思想的基础.(二)朱子读书法1,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遵循教材的客观顺序与学生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课程或进度.所谓渐进,是不求速的意思.2,熟读精思所谓熟读,就是要把书本读得烂熟.所谓精思,即是反复寻绎文义.3,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涵泳,即是客观的态度,还古书的本来面目,并不执着旧见,接受简明平正的说解,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异.4,切己体察所谓切己体察,即是读书时,使书中道理与自己经验或生活结合起来,并以书中道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5,着紧用力所谓着紧用力,即是以刚毅勇猛的精神去读书,以坚持到底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读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6,居敬持志所谓居敬,即是收放心,严肃认真与精神专一的态度.所谓持志,即是树立一个具体目标,或根据一个特殊问题去书中搜集及整理相关资料.朱子读书法是千百年来人们读书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循序渐进"含有"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含有"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含有"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含有"结合实际"的原则,"着紧用力"含有"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八,教学原则方法朱熹中庸上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做教学过程,并认为"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在教学过程中,他提出了几项教学原则和方法 。1.自动和适时的启发朱熹很重视学习的自动性问题,他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依他的看法,做学问主要*自己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或寻求真理。既然这样,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师友之功,但能示于始,而正之于终尔"。他还说了自己的经验,"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在学生开始学习时给予引导指点;在一个阶段学习完结时,检查学生学习是否正确,是否有成效,给予适当的评价、证明和裁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同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启发。他在论语"不愤不启"一章注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又说:"此五所谓时雨之化。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己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小雨,忽然得这些小雨来,生意岂可御也"。不愤不悱,很难教导;待其愤悱,就豁然贯通了。朱熹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等待学生自发地出现主动性,而是*教师积极主动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他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使无疑者有疑,便有疑者无疑,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见解。2.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所谓"勇猛奋发",是指在学习开始时,动员全部精力,以勇猛奋发的精神去学习,应如兵士在开始战时,抱有进无退、有死无生的决心一样。他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他又把学习比做炼丹、煎药、推车。开始用猛火炼丹,"方好微微火养教成就。""譬如煎药,先猛火煎,数百沸大滚,直涌坌出来,然后却可以慢火养之"。"如推车子,初推却用些力;车既行后,自家却赖他以生"。这就是说,开始学习时,应动员全部精力,以勇猛奋发的态度去做学问,才能克服客观的困难和主观的惰性。但朱熹以"猛火"之后,再用"微火养之"譬喻,并不等于说以后的学习可以松懈下来,所以他又提出了"温故时习"的原则。依朱熹的看法,"时习"是重要的。他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这就是说,如果不学习,就不能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如果不随时复习或练习,就不能巩固其所获得的知 识技能;如果不随时复习或练习,就不能收到复习的功效。他又说:"学贯时习,须是心心念念在上,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所谓"时习",即随事、随时、随处都复习、练习其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不间断的 "温故"的过程。他说,"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须是温故方能知新,若不温故便要求知新,则新不可得而知,亦不可得而求矣"。他认为温故是知新的基础。 "温故"能便其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技能,并应用无穷。他认为那种只知机械地重复旧闻而不能触类旁通的人,是不能当教师的。所以他说:"温故又要知,唯温故而不知新,故不足以为人师"。朱熹种既强调学习要勇猛奋发,又主张持之以恒;既重视时习温故,又不忽视探索新知的思想,对我们仍是有启发意义的。3.教人有序不可取等朱熹承了张载的思想,也提出"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原则。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序,而不可说等。"又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他很注意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又说, "于显处平易处见得,则幽底自在里许。且于切近处加功"。还说:"据某看学问之道只在眼前日用底便是,初无深幽妙"。这就是说,学习必须从低处到高处,从平易处到幽微处,从眼前日用底到深深远幽妙底。低处、平易处、眼前日用底是基础。怎样循序渐进?朱嘉说:"学不可躐,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亦身着"。他又说:"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下学是上达的基础,学问要做下学 的工夫,打了基础,才有上达的可能。他说,"圣贤教人,下学上达,循循有序,故从事间者,博而有要,约而不孤,无忘意凌躐之弊。今之言学者类多反此,故其高者沦于空幻,卑者溺于闻见,伥伥然未知其将安所归宿也"。朱熹认为,不先从事于下学而妄想上达,就是躐等,便沦于空幻;专从事于下学而不想上达,虽未躐等,但沉溺于闻见。前者是"不循序而跟进",后者是"虽循序而不进",都是不好的,只会浪费精力而不能达到目的。他认为只有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力学习,则自有进步。4、笃行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他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某行而已"。他的意思是说,知而不行,其知为空知,行而不知,其行为冥行。所以知行应该是并进的,不可偏重或偏废。如果从发生的时间上说,致知在先,力行在后;但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上说,致知为轻,力行为重。所以他说:"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行为重"。他还提出了"知行相须"的观点。他说:"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他以这种常见的事例,深刻地表述了知行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如此,他还进而提出知识是*实践来加以检验的思想,他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益明,非前日之意味"。在他看来,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认识更明。他这种躬行践履对于句识还需检验的思想,是深刻的。5.博学与专精结合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所谓博学是指什么呢?他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已治人之方,皆所当学"。"为学修己治人,有多少事在。如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无非自己本分内事"。他还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朱熹是重视博学的,他以盖房子为例,重视"阔开基,广开址厂以为博学就是打好宽厚坚实的基础。他还说过:"孟子日: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语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须是先博然后至约,如何便要先约得?人若先以简易存心,不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将来便入异端去"。没有广博的基础就难以专精,仅只有一般性广博的知识而不专精,那也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所以他强调治学"贯专而不贵博。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无所得。总起来说,朱熹教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己接触到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原则的一些基本问题,学习的自动性、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教与学、博与约等等;也涉及到教学的目的性、积极性、良好开端性、巩固性、量力性、实践性、广博性、专精性等等。他对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做了一番归纳、整理、总结、改造工夫,使之系统化了。其中很多是发人深思的见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遗产。 明朝靖边将领詹荣詹荣(1500-1551年),字仁甫,号角山,生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祖籍尤溪县四十九都高士村石龟厝(现新阳镇高士村)。明史&S226;詹荣传载:“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是因为詹荣曾祖父詹旺因从军携妻北上到山海关,并定居此地。据尤溪县詹氏家谱载:詹旺编入军籍后,取名夷才,生有两子:长子詹通,生子既詹荣;次子詹达,战死沙场。詹荣自少聪颖才华。博通经史,擅长书法,尤精篆书,嘉靖四年中顺天乡试举人,翌年登进士任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奉命总理山西大同储粮。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那时,边境经常发生骚乱,总兵杨信用鲁迷国留在甘州的90多名贡使作人质,并让人质与敌作战,使人质死了十分之一。詹荣认为:“贡使是作为双方友好的使者,怎么能把贡使作为人质用于作战呢?这样不仅有失于人心,而且还表示我们中国的软弱。”詹荣奏请朝廷罢免杨信的官职,释放贡使,并且把战死的贡使尸体送归鲁迷国。鲁迷国人十分感激。明嘉靖二十五年,詹荣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当时,鞑靼酋长俺答常举兵侵犯边境掠夺扰民。因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和,朝廷任命詹荣接任赵锦的职务。詹荣与总兵周尚文并肩作战,在黑山阳大破鞑靼军。詹荣也以军功擢升为右副都御史。不久,鞑靼军又大举来犯,参军张凤等阵殁。詹荣与总兵赵尚文、总督翁万达分别领兵合围鞑靼军,给鞑靼军以重创,迫使鞑靼军向境处逃遁。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代府奉国将军充灼放纵部下抢掠扰民,詹荣执法如山,奏请朝廷革去充灼等一批违法乱纪军官的职务。充灼等不满,勾结外部武装企图攻占大同。詹荣命总兵周尚文率军剿灭叛军,将充灼等人捕获正法。詹荣在大同任职前后达20多年,对大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他认为大同边境民族矛盾复杂,总是战事不断,而大同地形又无险可守。为了确保大同一带边境长治久安,明嘉靖二十七年,詹荣向朝迁提出8条巩固边防的建议。建议的主要内容有:划出大同一年的车马费充作军费;在大同一带开山口,筑堡台,斩崖削坡,发展交通运输,以利军事需要;在东路修筑边防土墙138里,碉堡7座,墩台154座;在大同南线边境560多里范围内修建31座兵营,屯军垦荒(边防一线可开垦良田数十万亩),广积粮,作长期抗敌的准备;士兵春、夏两季农作,秋、冬两季集中兵力剿灭寇匪。詹荣的8条建议都被朝廷采纳,并付诸实施。据明史·翟鹏传载:当时曾将修筑边防长城“得地一万四千九百余顷”,“以地募军”,“每军给地五十亩,”共“得军一千五百名,事半功倍,省费数十万计。”这些被招募者,免除租赋、徭役外,春夏农耕,秋冬戍守,为巩固大同的边防,解决大同卫所军的军需起了重大作用。当年,外寇武装入侵时,詹荣与总兵周尚文领兵抵御,在弥陀山大破敌军,并斩杀部落酋长一名。同年冬,詹荣应召回兵部,任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端去职后,由詹荣负责兵部工作,他向朝廷上奏边境防务的10件大事。不久,翁万达任兵部尚书后,又因母亲去世奔丧,再次由詹荣负责兵部事务。詹荣以身体不好为理由要求辞职养病。明世祖以为詹荣是以有病为借口进行要挟,十分气愤,撤去詹荣的职务,让他闲住。明嘉靖三十年,詹荣在京城寓所病逝。詹荣留下两部重要著作山海关志八卷和河东运司志十七卷。山海关志作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作者对山海关边地险要及古今战守之事都有详细记叙。人们认为:詹荣当大同巡抚、翁万达为总督,周尚文为总兵,共同镇守大同边境是最好的搭配。因为这三个人都有才略,所以外敌多次入侵都不能得逞。后来的继任者都不如他们,致使外寇年年入侵,百姓遭秧。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詹荣的孙子詹延为顺天通判。他上疏朝廷,要求正确评价詹荣的功绩。朝廷追赠詹荣为工部尚书衔,给予抚恤。山海关的百姓为了纪念詹荣,特在西街建“尚书坊”以旌表詹荣的功勋。尤溪土皇帝-卢兴邦一、身 世卢兴邦原名文梁,字正栋,官字光国 , 生于清光绪六年农历九月十三(公元一八八0 年十月十六日) ,卒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二(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世居尤溪县团结 乡七尺村朱源里,民国十一年迁居今新阳镇双里村。早年失怙,只有一个胞妹 。 卢 出 身 贫寒 ,不识字,靠祖传的一片竹林和造土纸挑运到城关贩卖为生。卢中等身材,右口角长一黑痣,后左口角复生一黑痣,两痣均有撮须毛,左颈部及右手背有大块的白癜风病斑,说话时多笑,坐着时两肩不断上下耸动。他信佛教,尤其迷信“卢公祖师”,生性嗜赌,喜食腐臭肥猪肉和烟熏老鼠干,抽旱烟卢有妻、妾三人,发妻王氏早死,生一女,名久使,买一子名士梯,字胜武;继妻林氏,生一女,名香珠,买一子名士禄,字胜斌;妾陈氏,生四子一女,长子士能,字胜雄,次子士铨,字胜威,三子士治,字胜泽,四子士利,字胜哲;女名宝珠。二、为匪卢好赌,每每土纸辫组城关卖掉后,即到赌场行赌,不但把卖纸所得钱输光,而且将乡亲寄买油盐的钱也输了,因此负债累累,不得已,将其祖先遗下的一片竹林典当给同村地主黄名扬黄蓄意要谋占此片竹林,典当到期时却设词不让取赎。卢兴邦只好忍气吞声而罢赎,但迫于无米下锅,不得已又再上黄家的门,表示愿将那片竹林卖断,求补断价。黄名扬又以赎期已过,不能取赎为由,拒补断价这样,卢兴邦有口难言,有苦无处诉,气愤之下破口大骂:“象你这个恶财主,我固然无法奈何你,只有土匪有法对付你,喂狠喂虎你甘心。”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底,卢兴邦骂黄名扬之后不上十来天,即到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春节期间,黄家突被德化土匪抢劫。事后黄名扬就一口咬定是卢兴邦勾引匪徒所致,于是即到县衙指控卢引匪行劫。县官听信黄名扬一面之词,即派衙役抓卢。因卢兴邦事先得到常买其纸的店主通风而潜逃外乡未被抓获,县官未能抓到卢兴邦,便把其族弟卢文淳(别号光熙,结义后叫兴明)逮捕入牢。卢兴邦虽未被差役捉到,但县官下令缉捕卢便躲到德化县杨梅乡和尤溪县中仙乡的交界处洪村陈卓家做工。后陈卓响应当时反县官的民军首领苏益的号召,上天花寨聚义。陈卓是天花寨西营统领,卢兴邦在其部先当一名伙夫,后当一个小头目,头尾三年时间。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北洋军阀督军李厚基部攻破天花寨,苏益跑往福州三保街,同乡的地主王炽实出卖了他,被李厚基捕杀苏益被杀后,群营无首,其部下散在各乡里为非作歹,抢掠百姓。同年冬,北洋军阀李厚基派贾文祥当安(溪)、德(化)、永(泰)、大(田)四个县剿匪司令贾一面企图以武力进剿,一面设圈套诱捕他们贾部团长朱进才佯称其母八十寿辰,大摆酒席宴请各民军头目,并密令在席间逮捕他们。当时被诱捕的有三百多人,翌日,解往德化县城,全被枪杀。这是德化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血案林斯美、陈国光、卢兴邦等几个头目,适逢外出或闻风外逃,方免被杀。后卢兴邦携带毛瑟枪逃回尤溪。卢兴邦回尤后,就与其表兄詹荣策在坂面的大告村一带以深山密林为据点,聚众为匪。他们不仅到处拦路抢劫,向富户派款要粮,而且遇上少数北洋军下乡征粮,即用所佩柴刀,佯装砍柴,乘其不备,将其砍倒,夺其枪枝,武装自己队伍由十数人扩大到百余人之众。卢文淳因卢兴邦而株连坐牢,后经其胞兄黄渭清(过继给黄姓)保释出狱后,又由于卢兴邦在大咨一带猖狂活动,被县衙重捕入狱。卢文淳得到再次保释出狱后,认定长此以往绝不能安生,于是便携带其弟卢文才(结义后名叫卢兴荣)一起投奔卢兴邦。卢文淳入伙后,提议卢兴邦拉拢股匪苏龙光(南平首蒲人)合伙。苏认为扩大组织必须有一批骨干为核心,遂倡议结义十人为兄弟,为取“兴盛”之意,以“兴”字为辈份。他们公推卢文梁为头兄,改名卢兴邦,卢文淳为次,改名卢兴明,卢文才改名卢兴荣,詹荣策改名詹兴功,卢文灶改名卢兴芳,张吓八改名张兴隆,叶乞食仔改名叶兴金,王牛道改名王兴平,张光清改名张兴相,苏龙光改名苏兴文。他们在双鲤深坑喝鸡血酒对天宣誓,结为“十兴同盟”。后卢兴邦带领结义兄弟,杀死地主黄名扬。从此,“卢兴邦”名声,随其匪势日焰越传越远。三、烧杀卢兴邦杀了黄名扬之后,将据点设在七尺、双鲤交界的大深山一清坑、五谷坑一带。为筹集资金,与东营林子龙部(卢自称西营)共打龙坪(池田乡龙上村)富户肖应碗,东营损失惨重,残部投归西营,卢兴邦匪势更盛。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北洋军阀派兵进剿卢兴邦,并强迫清坑周围的七尺,双鲤、葛竹、中心、秀溪等村群众助剿。葛竹村民伐木比较卖力,伐到卢的匪窝,拿走卢的棉被等用品。北兵退走后,卢立即进行报复,倾巢而出,洗劫葛竹村,烧民房五十四座,杀民命27条,随即又劫杀秀溪村,烧民房二十四座,杀死村民十几人。城关居民严芳国不忍卢部的暴行,不愿随卢当土匪,卢就把他倒吊起来,点几根大蜡烛插在严的腋下将他活活烧死。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尤溪九都的梅仙、梅营村民因拒绝卢兴邦派款,卢便恼羞成怒,派卢兴明、王兴平带五营兵马共六百多人,分两路抄双梅,见人就杀,遇屋即烧。梅仙、梅营从九日晨开始被烧杀,时续二天一夜,计烧房子六十五座;被杀的男女老少二百多人,投河毙命的一百多人,损失无法计算。真是:鸡犬争遁,哭声震天,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同年,北洋军阀与孙中山作战,把北兵调出尤溪。卢兴邦在尤溪县境活动更加猖撅,大汾(属今池田乡)村陈英聘任北军队长,并率队反卢,卢便派匪兵前去烧杀。全村四十八座房子被烧了四十六座,黄樟(中心村)十五座房子被烧了十四座。在大汾,上白前、双鲤三个村被杀害有一百多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省方调派北军张清汝率领沈永福、田顺昌两个团来尤进剿卢兴邦。卢部化整为零,流窜乡间,北军剿了数月毫无结呆民国九年农历正月初三午夜,卢部张兴隆、詹兴功率匪兵二百余人,窜入水东村,把靠近大埔一带的房屋二十座全烧光,打死打伤村民十八人。田姓一家十人,被打死打伤七人,连最小的乳儿也难以幸免。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卢兴邦派张兴隆到大田县朱坂村索派巨款,因村民无力支付,被卢部焚毁房屋七十八座,杀害村民三十几人,小孩不及逃避,也遭惨杀。是时适秋收之后,大火连续三天,口粮全被付之一炬,村民被迫外出乞讨的上百人。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农历八月初十,卢兴邦派其营长詹尤民率匪徒二百多人到大田县奇韬派饷,由于村民反抗,一个下午就被烧了民房一百一十八座,奇韬成了火海,劫后一片废墟。卢兴邦怂恿亲信卓光升杀害中心村民于占元时,先剥光于的衣裤全身涂满蜂蜜,把他绑在野外树下,让蚂蚁活活地叮死,然后再让鸟兽啄食尸体。以上仅是卢部烧杀罪行之一斑。四、收编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春,卢兴邦认为当时南北政府对立,广东是革命势力,大可投靠。于是派周应墓赴广州同国民党军政府联系,并接受孙中山的委派,为福建省三民主义宣传员,受编为粤军第三师第九旅第九团,卢任团长,这是卢兴邦被收编的开始。同年,孙中山派粤军许崇智、孙本戎两支部队入闽,攻打连城、永安北洋军阀李厚墓部。当许部与北军相峙于沙县、永安间,其胜负未决之际,孙命卢驰往助许,击败李厚基一部后,孙中山提升卢兴邦为粤军第五师第五旅旅长。于是卢便随同粤军转战德化、安海等地。由于李厚墓不断增兵,许、卢与李部作战失利,许、孙退回广东,而卢则返回尤溪。民国九年(一九一二年),卢兴郑受广东军政府委为留闽第一旅旅长。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秋,许崇智又率部入闽,逐走督军兼福建省长李厚墓农历八月十五,卢兴邦乘应平部攻打尤溪县城,双方相持四十天。农历九月二十四,李的部下田顺昌出城投降,卢缴获一个炮兵营的武装,于是被许崇智委为东路讨贼军第三路司令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初,许崇智率部回师援粤,何应钦保升卢部为东路军讨贼留闽第一师,辖两旅六营及炮兵营、独立营各一营,部队驻扎在尤溪、大田两县境,师部设在尤溪县城。在此期间卢部下今各乡、镇移棺清葬,革除陋习;并倡办师范、中学、小学、图书馆,做了一些发展文教事业有益工作。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北伐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率部由广东省潮汕入闽,委卢为闽北指挥官,讨伐北洋军阀督办周荫人。卢部与何配合,协同作战。卢兴邦派第一旅部卢兴明,经尤溪十二都、南平土坚及沙县一带,进攻南平、建阪等县;命卢兴荣的第二旅从尤溪口,挺进樟湖坂,在闽江上游截击周荫人的马克常、孔昭同二个团所押送的军械、响银百余艘帆船。卢兴邦与何应钦会师于南平时,卢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独立师,卢兴邦任师长兼闽北绥靖委员。在此期间,卢兴邦大肆扩张势力,召集旧部,从原来的二旅六团,扩充为三旅六团,三个补充团,一个特务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分驻闽北各县。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初,卢部番号改为陆军第十四师,同年冬,又改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师,何应钦把从北洋军阀接收下来的福州洪山桥兵工厂和造币厂移交给卢兴邦。随后,卢把该厂的机器设备搬回尤溪谙下(现团结乡谙头村),大量修、翻造机枪、步枪,制造子弹和手榴弹,加强装备。至此,卢兴邦统治的地盘有南平、顺昌、将乐、沙县、永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尤溪、大田、清流、连城、归化、古田、屏南二十二个县,还在南平设立“福建临时军务处”和“福建临时政务处”,上述各县的县长,均由卢兴邦委派,卢成为闽北的土皇帝。民国十九年一(公元一九三o年)一月六日,卢部由于绑架了福建省政府的六个委员,省府派国民革命军五十六师刘和鼎部,攻打卢部,卢被打败。蒋介石乘机对卢兴邦予以缩编处分,降为“省防第三旅兼闽西剿共前敌指挥”,缩编成三个团暨一独立团,地盘只有永安、沙县、大田、尤溪四个县,旅部设在永安卢兴邦受此挫折后,灰心丧气,把军务交由卢兴荣代摄,自己“告老”回到双鲤。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闽赣边区红军声势日益浩大。为了反共需要,由陈肇英(省党部书记)出面向蒋介石保荐,恢复卢部新二师番号,师长卢兴邦,副师长卢兴荣。在沙县续办第五期教导团,成立新兵训练处,强征壮丁一千五百名,训练三个月,编为第九团(309团),并委其子卢胜斌为团长。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蒋介石电召卢兴荣到南昌行营接见,责其回尤率部进击十九路军,并将已被红军消灭了的原五十二师番号由卢部接充,并委卢兴荣为师长,你永涵为副师长,开赴闽西北“剿共”。卢兴邦挂着“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驻南昌行辕参议”头衔到死。五、勒索卢部由土匪摇身一变成为蒋介石的正规师之后,烧杀抢掠,奸淫勒索,为非作歹鱼肉乡里,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为所欲为,由残害尤溪县人民扩大到陷闽北人民于水深火热之甲。如:尤溪秀溪村一次就被勒索银元一万元;建欧南雅口一次被卢兴明索去银元五万元;沙县达坑村土堡被烧后,还被勒索钗元五万元特别是建阳水吉一次被卢兴明勒索银元十三万元。卢部勒索的手段是十分残酷的,勒索不遂时,便使用酷刑。如城关居民罗阿九,卢派他款二百块银元,罗因家贫无力支付,讲了几句反抗话,便被卢抓去,割下他的阴茎,塞在他的咀里致死。卢兴邦仗势向农民占山夺田的手段也是世上少见的,他看中了哪家的一片好田,就写个条子或寄个口信通知业主,限某月某日带田契到卢家办卖田手续。田主即使答应卖田,田价也比市价少一半:

    注意事项

    本文(【校本教材】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尤溪历史人物.doc)为本站会员(s****6)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