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docx

    • 资源ID:93517344       资源大小:38.8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docx

    1总贝lj为了推动“管网+互联网”智慧化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市政排水管网智慧化建设,包括设计、设备选 型、施工、试运行及运行管理和维护。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除应符合本技术标 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智慧化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作为统筹性的智慧城市的基础设 施,应联动各行业应用并建立起覆盖范围广、功能齐全的信息感知 网。1.1.3 降雨监测设备宜采用翻斗式雨量筒,量筒应具有防雨水滞留 涂层。1.1.4 降雨监测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环境温度:055;2相对湿度:5%RH95%RH;3 大气压力:550hPa-1060hPao1.1.5 降雨监测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强范围为04mmzmin,允许通过最大雨强8mmzmin;2测量误差不大于全量程的4%;3分辨率:0.2mm;具体可参考翻斗式雨量计GB<T11832o1.1.6 降雨监测设备应满足降雨量的在线监测与自动记录的技术要 求,测量数据应实现本地储存和及时上传,在未监测到有效数据时 采用休眠模式,在降雨过程应及时发送数据。1.1.7 雨量计的安装场地应平整,场地面积不宜小于4mx4m,场地 内植物高度不应超过200mm,仪器口部30。仰角范围内不得有障碍 物。1.1.8 雨量计应具有防堵、防虫、防尘措施;在无人维护情况下, 至少满足正常工作30天不被堵塞。4.3 水量监测4.3.1 水量监测设备包括流量计、液位计等,监测内容可针对排水 管道内非满管流、满管流以及管道过载、浅流、低流速等多种情况 的测量,以及泵站进水池液位、非压力井形式的出水池液位、按工 艺要求设置的调蓄池液位、排放口液位等。4.3.2 流量监测内容应包括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4.3.3 流量测量准确度等级宜应用1.5和2.5级,流量测量误差应不 大于5%。4.3.4 监测断面应设在雨水管道、沟渠顺直段长度应不小于15倍最 大水面宽,断面上游顺直段长度应不小于10倍最大水面宽,下游顺 直段长度应不小于5倍最大水面宽。4.3.5 水管道的监测断面宜设在雨水检查井的上游。4.3.6 应实现全过程监测,监测时间间隔不大于Imin。4.3.7 排水管道监测宜采用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超声波多普勒流 量计应选择流速传感器,(请考虑管道内需要监测水位吗,压力水位 计一般用在井内或水池)为避免监测盲区,可通过组合多个传感器 进行监测。4.3.8 水量监测设备宜配置预警值与报警值,通过网络推送预警或 报警信息。4.3.9 水量监测设备电池供电应保持较长时间数据采集需求,可本 地存储监测数据180天以上,并可自动上传上级信息平台如遇通讯 中断等状况,待通讯恢复可自动上传历史数据。4.4 水质监测4.4.1 pH、温度、电导率、CODa、NH3-N等水质监测指标方法可 参照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o4.4.2 水质监测设备应具备设备故障报警、水质超标报警、测量值 超限报警等功能。4.4.3 水质在线分析设备应根据测量原理、测量范围、响应时间、 安装方式、维护运行要求等不同需要进行选择,水质监测设备比对 监测应符合以下数据参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 规范(试行)HJ/T355与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 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相关要求。4.4.4 pH值自动分析方法与标准方法GB692分别测定实际水样pH 值,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绝对误差控制在±0.5pH值。4.4.5 温度值自动采样测量值与标准方法GB13195测量值分别测 定温度,变化幅度控制在±0.5 七。4.4.6 电导率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全量程的0.5 % ;2分辨率:ImV o4.5 监测站房安装要求4.5.1 监测站房专室专用。4.5.2 监测站房密闭,安装有冷暖空调和排风扇,空调具有来电自 启动功能。4.5.3 新建监测站房面积应不小于15m2,站房高度不低于2.8m, 各仪器设备安放合理,可方便进行维护维修。4.5.4 监测站房与采样点的距离不大于50m。4.5.5 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面积、空间高度、地面标高均符 合要求。4.5.6 监测站房内有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提供的电力负荷不小于 5kW,配置有稳压电源。4.5.7 监测站房就近引入0.4KV电源,进线应设置浪涌保护装置。4.5.8 监测站房电源设有总开关,每台仪器设有独立控制开关。4.5.9 监测站房内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能使用自来水清洗仪器 及有关装置。4.5.10 监测站房有完善规范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盗、防止人 为破坏以及消防设施。4.5.11 监测站房不位于通讯盲区,应能够实现数据传输。4.5.12 监测站房内、采样口等区域应有视频监控。4.6 井盖在线监测4.6.1 井盖在线监测内容包括:井盖定位、开启监测等。4.6.2 井盖监测设备应包括:井盖监测装置、无线通讯模块等。4.6.3 盖监测设备及通讯模块外壳应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其中天 线部分应采用耐腐蚀性高分子复合材料。4.6.4 适用环境:1工作温度在-2060时应能够正常完成数据采集与上传, 防水及防尘等级应达到IP68;2对外界的机械碰撞防护等级达到IK07。4.6.5 定位功能:定位信息应包括井盖ID、终端ED、经纬度位置和报告时间等。4.6.6 井盖监测装置应符合如下要求:1开启监测:井盖状态监测终端24h实施监测井盖的倾角变 化,当出现任意方向的井盖倾角超出报警阈值时,在通信正常情况 下井盖监测装置应在30s内上传开盖报警信息给上级应用系统;2防误报:开启误报率应1 %;3告警消除:当告警条件消除时,井盖监控装置应自动进入待 机监控模式。1.1.1 在线监测1.1.2 监测布点1为全面有效反映市政排水管网中污水的实际情况,监测点位 布置须在全面掌握污水污染源排放相关的污水类型、工艺流程、排 放规律、管网走向等情况下参照HJ92-2002标准要求设置,点位设 立应具有代表性,做到不漏测、不少测;2采样点位应执行GB15562.1-1995标准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加 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排污口清障、疏通等以确保监测数据 有效;3测流段水流应平直、稳定、污水排放管道或渠道监测断面应 为规则的矩形、圆形、梯形等用暗管或暗渠排污须设置一段能满足 流量测量的明渠主管道监测点布置完毕后,进行不同级别支线监测 点布置支线上的监测点也遵循级别高的支线优先布置的原则;4采样点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如需变更时,由当地市政 管理部门重新确认;5经设置的采样点应建立采样点管理档案,包括采样点性质、 名称、位置和编号,流量和流速,排污规律和排污去向,采样频次 及污染因子等。1.1.3 监测因子城镇管网水质监测因子应按照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排放(控制) 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其他相关环境管理规定等 明确要求的污染控制项目确定;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排污单位 可根据本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污染源排放特征等条件,增加 监测耍目。、_1.1.4 监测频次1间歇排放时,pH水质自动分析仪、温度计和流量计数据数量 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的6倍CODa、NH3-N、TP、TN水质 自动分析仪对水样每lh为一个时间段,水质自动采样系统在该时段 进行时间等比例或流量等比例采样(依据现场实际排放量设置,确 保在排放时可采集到水样),采样结束后由水质自动分析仪测试该时 段的水样,其测定结果应计为该时段的水污染源排放平均浓度如果 某个采样周期内所采集样品量无法满足仪器分析之用,则对该时段 作无数据处理;2连续排放时,pH值、温度和流量至少每lOmin获得一个监 测数据CODa、NH3-N、TP、TN对水样每日从零点计时,每lh 为一个时间段,水质自动采样系统在该时段进行时间等比例或流量 等比例采样(如:每15min采一次样,lh内采集4次水样,保证 该时间段内采集样品量满足使用),水质自动分析仪测试该时段的水 样,其测定结果应计为该时段的水污染源连续排放平均浓度;间歇 排放时,数据数量不小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的6倍。1.1.5 分析方法1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中规 定的标准方法;若适用性满足要求,其他国家、行业标准方法也可 选用;尚无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可选用国际标准、区域标 准、知名技术组织或由有关科技书籍或期刊中公布的、设备制造商 规定的等其他方法,但须按照HJ168的要求进行方法确认和验证;2所选用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应低于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限 值;3除分析方法有规定的,污水分析前须摇匀取样,不能过滤或澄清。1.1.6 质量保证1水质监测项目数据处理和数据有效性应符合水污染源在 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相关 要求;2污水在线监测设备应根据测量原理、测量范围、响应时间、 安装方式、维护运行要求等不同需要进行选择,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应符合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355-2019)和城镇排水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CJT252-20H的相关内容。4.8数据采集与传输4.8.1 监测数据的采集应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仪完成,数据采集传输 仪应符合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HJ477相关规定。4.8.2 数据采集传输仪应至少具备下列通讯方式之一:1无线传输方式,通过GPRS、CDMA等无线方式与中心站 通讯,数据采集传输仪应能通过串行口与任何标准透明传输的无线 模块连接;2以太网方式,直接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与中心站通讯;3有线方式,通过光纤等线路与中心站通讯。4.8.3 站内各类监测设备采用数字通信接口时,应采用相同的接 口协议。4.8.4 监测数据的传输宜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完成。4.8.5 中心站可远程控制现场监测仪表即时采样和设置采样时间。4.8.6 数据采集误差应W%。4.8.7 采集数据的存储格式应为TXT文件、CSV文件或数据库等 常用格式,使用加密文件的专用格式,应公开其格式并提供读取数 据的方法和软件。4.8.8 数据储存容量大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所有的数据输入端口全部使用时保存不少于12个月(按 每分钟记录一组数据计算)的历史数据(包括监测数据和报警等信 息);2 不小于 64M bytes0现场存储的数据可以通过磁盘、U盘、存储卡或专用软件导出。4.9 数据传输4.9.1 数据传输应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单元,保证连续、快速、可靠 地进行数据传输。4.9.2 与中心站的通讯协议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况数据格式应符合远动设备及系统第五部分传输规约 GB/T18657.3 的要求;2液位、流量、水质数据格式应符合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数 据传输规约SL427的要求;3系统雨量数据格式应符合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 的要求。4.9.3 通信方式应采用定时自报、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4.9.4 监测站与中心站之间数据传输应采用串行的通信方式。4.10 监测数据汇集与处理4.10.1 监测数据的汇集应通过中心站的监测数据接收平台完成。4.10.2 监测数据接收平台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能实时接收2种通信信道上报的采集信息,定时接收各站点 通信设备工作状态信息;2向站点发指令,主动查询、召测数据;3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合理性检查、纠错,并按要素分 类进行存储;4对异常数据提醒的功能,能根据用户设定的报警指标,产生 报警信息;5对系统运行的异常事件产生报警;6向上级主管部门自动转发汇集的各类信息;7对站点进行远程工作设定和工作参数修改等,包括校时、加 报时段的变更和开机、关机等;8具有远程下载站点固态存储数据的功能;9具有良好的电源管理和通信管理功能。对接收的监测数据,应按照下列情况进行数据有效性审核:1监测结果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时,应采用手工监测方法与在 线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对比监测,用手工监测结果作为验证在线监 测数据的依据;手工监测方法应采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或规范规定 的方法;2监测值出现急剧升高、急剧下降或连续不变时,该数据进行 统计时不能随意剔除,需要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来识别,再做处理;3在监测仪器或设备校验期间的数据做无效数据处理,不参加 统计,但对该时段数据做标记,作为监测仪器或设备检查和校准的 依据予以保留;4水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判定应符合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HJ/T356相关规定;5未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自动监测数据无效,不得作为业务 应用的依据。缺失数据应按照下列方式处理:1缺失的监测数据应采用召测方式进行补遗;2对由于通信中断引起的数据缺失,应通过中心站下达补发报 文获取,或通过现场设备进行直接读取。数据报警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斟酌在理统一写还是分布到 每一种监测领域):1液位、流量、水质监测指标浓度、系统雨量等监测值超过设 定值,应进行超限报警;2监测数据延迟超过1个采集周期,监测设备操作超时,应进 行超时报警;3监测仪表或设备工作异常,通信设备故障,应进行故障报警。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Drainage Pipeline以市政排水管网为载体,通过搭载各类设备实现水质在线监测、 流速流量监测、管道视频监控、管道泄漏监测、信息交互、管网信 息登记等功能,通过建设智慧管网数据中心平台及时获取管网水体 信息,将可参考信息上传云端存储形成大数据,对数据进行历史分 析、模式识别、建模分析等相关操作,实现排污企业监测、报警动 态管控、信息融合、模型支撑为一体的排水运行决策支持系统。2.1.2 测漏光缆 Leak cable测漏光纤为感温光缆,采用特殊设计的快速导热型光缆,经过 特殊设计的光缆结构,既能快速传递外界热量,又可有效保护光缆 内部的光纤,尤其适合管道下敷式监测应用。2.1.3 监测点 Monitoring point能够取得足够代表性水样的地点。2.1.4 监测基站 Monitoring station在城镇排水管网监测点附近,用于安装和保护在线监测自动分 析仪、数据采集远程通讯设备及其他附属设备的场所。2.1.5 水环境在线监测仪器 On-li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for water environment指在排水管网内安装的用于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 在线自动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 波液位计;电磁流量计;SS悬浮物分析仪、浊度在线分析仪、电导5施工安装5.1 一般规定5.1.1 市政排水管网施工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252、移 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T5132.通信建设工程安全 生产操作规范YD5201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等中对施工的相关要求。5.1.2 市政排水管网设备安装调试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安 装调试后的设备及系统的功能及性能应达到设计要求。5.1.3 市政排水管网的现场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过程应有书面记录。5.1.4 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仪器安装前应对管道水质进行检测, 根据实际废水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质自动分析仪工作量程,具体设置 方法参照HJ355o5.1.5 各仪器应落地或壁挂式安装,有必要的防震措施,保证设备 安装牢固稳定在仪器周围应留有足够空间,方便仪器维护此处未提 及的要求参照仪器相应说明书相关内容,应满足GB50093的相关 要求。5.2 材料进场检查5.2.1 外观检查:1检查仪器设备内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碰伤、浸湿、 时先II玄 必土 士术广 洋2检查仪器设备及附件外表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3做好外观检查记录,并拍照留据。5.2.2 数量检查:1以供货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的规格型号、 配置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2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仪器说明书、操作规程、检 修手册、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3做好数量验收记录,写明验收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箱号、 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5.3仪器安装要求测漏光纤安装要求:1将探测光缆敷设于管道底部以达到理想的监测效果;2光缆沿管道方向平行敷设于沙石层;3预埋数量,2条。532在线监测仪器安装要求:1根据管道井的口径大小,因地制宜的安装在线监测仪器仪表 探头采取用钢缆垂放、特定支架支撑、检查井壁挂等方式,便于安 装和维护现场水质自动分析仪的安装还应满足GB50093的相关要 求;2物联网增强摄像机的安装,要鉴于管道内水位情况,安装到 竖井的位置或者安装在管道顶部;3传感器和其他设备之间通过电缆连接,电缆应沿管道内壁或 支撑杆引出水面;4电缆要跟钢缆或支架或管道壁固定带有通气导管的通信电缆, 不得将其弯折,应使通气导管开口方向朝下,防止水及异物进入通 气管,或者堵塞通气管;5多参数分析仪和液位计主机应安装在清洁、干燥、通风好、 无震动的位置,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安装方式为壁挂式安装,外部 罩有防护箱。6 COD分析仪、氨氮分析仪安装:1)仪表的进样口、排液口保持通畅并做好废液的收集处理;2)选择靠近样品源的位置安装仪器,尽可能地减小水样分析延迟;3)将该类仪器安装在分析小屋内,温度能够控制在20±10 以内,最高不结露湿度小于90%;4)安装地点应该杜绝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气体;5)仪器既可以安装在墙壁上,也可安装于仪器支架上运行 无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均要求把仪器用螺丝进行紧固, 固定安装以后,仪器在工作过程中无法随意移动。7液位计及流量计安装:1)工作人员安装时要充分了解仪表的原理和安装要求,超 声波应与被测量液体呈垂直方向,防止池壁或其他物质 干扰;2)液位计探头与被测液面有一定的距离,不同型号要求的 距离不同;3)管道流量计安装处的管道及周围应留有足够的长度及空 间以满足管道流量计的计量检定和手工比对。8 pH分析仪、浊度、溶解氧等探头仪器安装:1)传感器应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安装在容易产生气泡的地方,以保证测量的水质具有代表性,同时应有利于 定期对传感器维护和清理;2)浸没式传感器探头一般最小浸没深度为30cm。9视频监控设备安装:1)安装方式视管道内水位情况,安装在管道的竖井位置;2)安装方式采用钢丝绳吊装或固定于竖井侧壁。5.4 电气安装5.4.1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应就近取用市政电力电缆。5.4.2 电缆连接至仪器仪表时宜采用穿保护管埋地敷设的方式,埋 深在冻土层以下电缆与其他管线的安全间距应满足GB50217电力 工程电缆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5.4.3 两端应有明显标识,电缆线路的施工应满足GB50168的相关 要求。5.5 采样取水系统安装要求5.5.1 采样取水系统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并应将水样无变质地输 送至监测站房供水质自动分析仪取样分析或采样器采样保存。5.5.2 采样取水系统的吸水泵应置于水流缓流部位,其水流应为层流 态,抽吸处的水体不应呈气溶胶状,取水泵泵体不应影响水质参数, 取水泵应质量可靠,耐腐蚀,易维护,使用寿命长。553采样取水系统应设过滤设施,使用潜水泵时,应在过滤网罩外 部再包裹一层不锈钢过滤网,防止杂物和粗颗粒悬浮物损坏采样泵。5.5.4 采水单元设计和实施应根据现场情况具体措施并根据输送水 样流量确定潜水泵的功率。5.5.5 采样取水系统的设备和设施应设置防冻和防腐措施。5.5.6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采样取水系统的管路应具有自动清洗功 能,宜采用加臭氧、二氧化氯或加氯等冲洗方式,并应缩短采样取 水系统与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之间输送管路的长度。5.5.7 水质自动采样系统应符合HJ/T372相关要求。5.6 网络系统5.6.1 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在进行网络部署时应综合考虑各类管网的 特点,并应对有特殊要求的管网进行隔离部署。5.6.2 对于智慧管网系统有保密要求或不允许共享信息的设备数据, 应单独通过指定的网络传输,或者汇聚到指定的信息存储中心;对 于智慧管网系统中无保密要求的设备数据信息,可直接汇集到建设 方的智能网关,由智能网关将数据回传到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 数据共享。6试运行与验收6.1 在完成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之后,需要对水质监测 仪、水量监测仪、气体检测分析仪、井盖监测等进行调试,并联网 上报数据。6.2 水质、水量在线监测仪器试运行与验收规则参照HJ/T353和 HJ/T354中相关内容。6.4 井盖在线监测设备试运行与验收规则。6.5 市政管网水在线监测系统的验收。6.5.1 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已进行了调试与试运行,并提供调 试与试运行报告。652对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对比自动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及上 位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其在线监测值与手工监测数据比对应 满足HJ/356的要求。7质量保证与系统运行7.1 质量保证7.1.1 技术档案:技术档案的内容应包括:1仪器的生产厂家、系统的安装单位和竣工验收记录;2监测仪器校准、零点和量程漂移、重复性实验、实际水样比 对和质控样试验的例行记录;3监测(监控)仪器的运行调试报告、例行检查、维护保养记录;4检测机构的检定或校验记录;5仪器设备的检修、易耗品的定期更换记录;6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维护规范;7系统相关技术资料,软件系统操作、开发手册等资料。日常校验:1运行维护人员每七天对水质采样系统,标准溶液和试剂,废 液,仪器运转状态,监测站房进行一次系统检查,保证运行正常;2运行维护人员每月应对每个监测基站所有自动分析仪至少进 行一次实际水样比对试验和质控样试验,进行一次现场校验,可自 动校准或手工校准;3实际水样比对实验所用的检测分析方法符合污染源自动监 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样品采集和保存严格执行HJ“ 91-2002 的有关规定,并按HJ494的有关要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 保证;4每季应进行现重复性、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试验试验结果满 足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具体操作和要求详见相关文件HJ/T355;5每年对自动分析仪器进行一次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数据的有效性判别,参照HJ/T356。7.L4质控制度应参照HJ355中所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建立相关文件 应包含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基本情况、质控制度、作业指导 书及记录。7.2 系统运行7.2.1 每天远程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检查数据传输系统是否正常, 如发现数据有持续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监测点进行检查。7.2.2 每72小时自动进行氨氮、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 动监测仪的零点和量程校正。7.23 每周一至二次对监测系统进行现场维护,现场维护内容包括:1检查各台自动分析仪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 判断运行是否正常;2检查泵取水情况,检查内部管路是否通畅,仪器自动清洗装 置是否运行正常,检查各自动分析仪的进样水管和排水管是否清洁, 必要时进行清洗定期清洗水泵和过滤网;3检查站房内电路系统、通讯系统是否正常;4对于用电极法测量的仪器,检查标准溶液和电极填充液,进 行电极探头的清洗;5检查各仪器标准溶液和试剂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按相关要 求定期更换标准溶液和分析试剂;6观察数据采集传输仪运行情况,并检查连接处有无损坏,对 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对比自动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及上位机接 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7监测站房内温度、湿度是否达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724每月现场维护内容:1 pH水质自动分析用酸液清洗一次电极,检查pH电极是否 钝化,必要时进行更换,对采样系统进行一次维护;2检查超声波流量计高度是否发生变化,流量计,超声波感应 器是否有污浊、堵塞;3检查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自动 分析仪是否需要保养、清洗;4检查监测小房内空调的运行情况是否良好。725操作人员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时,应作好巡检记录,巡检记 录应包含该系统运行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工作 等必检项目和记录,以及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和 校准、维护保养、维修记录。7.2.6 仪器废液应送相关单位妥善处理。7.2.7 应实现市政排水管网监控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智慧管网 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的优化方案,及时对软件系统、硬件设施、 发布系统进行可靠性审查和升级,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7.2.8 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重新 评估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对管理平台进行适当权限配置,实 现功能、数据、操作的隔离,实现运营与系统维护隔离,保证数据 安全。7.2.9 应对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部件的系统安全运行状态、 信息(包括有害内容)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检查,对发现的系统运行 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法。7.2.10 制定紧急处置预案,对事件发现、响应、处置、恢复,应根 据应急处置预案快速处理;对各种事件和处理结果详细记载,并进行档案化管理。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 率在线分析仪、溶解氧在线分析仪、水温测量仪、水质自动采样器 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2.1.6 物联网 Internet ofthings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 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 务系统。2.1.7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 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的技术系统。2.1.8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简称 SCADA)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现 场的运行设备进行控制,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 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2.1.9 水质自动采样器 Automatic water sampler由智能控制器、采样泵、采样瓶和分瓶装置等组成,可以设定 程序按照时间、流量或外部出发命令采集单独样品或复合样品的水 样采集器。2.1.10 数据采集远程通讯设备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安装在监测基站,可对水质、水量自动分析仪输出的信号进行 自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远程通讯和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的设备。2.1.11 数据采集传输仪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instrument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与监控中心数据通讯传输功能的工控机、嵌入式可编程自动控制(PAC)或 可编程控制器(PLC)等。2.1.12 定时通讯方式 Timing communication mode由监控中心的计算机采用固定时间方式发出命令,由远程通讯 设备响应,建立数据通讯的方式。2.1.13 远程控制 Remote control设在监控中心的数据采集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出命 令,由现场数据采集远程通讯设备接收,并通过电气设备控制自动 分析仪和其他设备的操作。2.1.14 数据有效性 Data validity指从在线监测系统中所获得的数据经审核符合质量保证和质 量控制要求,在质量上能与标准方法可比。2.2符号AC:CPU:DC:交流电 中央处理器 直流电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FAT:FEC:GIS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出厂测试 前端计算机LAN:MCC:局域网 主控中心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O&M:RTU:RS232/485 :SC AD A:UPS:平均修复时间操作及维护远程终端单元 串行通讯接口 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 不间断电源3.1 系统构成3.1.1 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设备、数据采集 传输仪、附属配套设施及管理平台。3.1.2 在线监测设备由各类功能的在线监测设备组成,如水质在 线监测设备、管道测漏光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视频在线监测设 备、井盖防盗设备、流速监测仪、流量计和液位计等。3.1.3 据采集传输仪,如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等。3.1.4 附属配套设施为满足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的正常 使用需要而配套建设的各种服务性设施,如监测基站、监控中心硬 件设施等。3.1.5 管理平台即软件管理系统,主要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管理、 控制、运行监控、数据传输等。3.2 监测内容市政排水管网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雨水重点监测、污水重点 监测。雨水重点监测内容:流量、流速、液位、管道运行工况、井盖 防盗、初期雨水水质等;污水重点监测内容:水质、渗漏、流量、流速、液位、管道运 行工况、井盖防盗等。3.3 其他规定3.3.1 在满足业务功能要求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市政排水管网系 统各类仪器、机箱、配套管线、电力和监控设施等应进行集约化整 合设置,宜为远期安装预留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3.3.2 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机箱及监测基站的设计和其它道路设施等 应统筹设计,风格、造型、色彩等应与道路环境景观整体协调,体 现城市特色。333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经济性,应规 划先行,并应遵循技术标准化、信息一体化、智慧化的建设原则。3.3.4 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现有排水管网的智慧化改造,应根据实际需求,明确可 利用的基础设施资源;2对新建的市政排水管网,应根据在线监测需求,对接相关 基础设施规划,明确相应规模与建设要求。335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对智慧城市的有关规定。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应有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 支撑,保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传播内容 的合法性,确保各种数据信息及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满足 GB/T22239的相关规定。4在线监测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是通过在排水管渠及其附属建筑物内安装 特殊监测设备,实现实时、连续地对液位、流速、流量、水质、气 体浓度、雨污水管道泄漏情况、井盖状态等指标进行测定。4.1.2 水管网在线监测应具有确定的监测目标,如排水防涝、模型 构建、智慧排水或海绵城市建设监控等,结合对应的排水分区(或 汇水区、服务区等),遵循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原则制定方案, 方案中应该明确监测对象、监测指标、监测布点方式、监测频次、 监测方式等相关内容。4.1.3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应采用完善、可靠的通信网络,重要 排水管网宜采用通信结构。4.1.4 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的环境条件、电源条件、电气特性应 符合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578的相关规定。4.1.5 设备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 范GB50343的相关规定。4.1.6 液位监测、雨污水管道监测应符合城镇排水系统电气自动 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120-2018相关规定。4.1.7 流量监测、水质监测应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 范HJ/T92相关规定。4.1.8 系统雨量监测应符合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相关规定。4.1.9 在线监测设备的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 级(IP代码)GB/T4208的有关规定,可能会被水淹没的设备防护 等级应为IP68室外安装设备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5O;4.1.10 各类监测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25000h, 可靠度应大于0.99;设备可靠性试验应符合可靠性试验GB/T5080 相关规定。4.1.11 在检查井等密闭空间内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监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当无法采用市电供电 时,密闭空间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应采用防爆型电池供电,室外安 装的在线监测设备宜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4.1.12 在线监测设备应具备掉电保护功能,在外部电源发生中断时, 应能保证已有监测数据不丢失。4.1.13 浸入水中的传感器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4.1.14 监测设备的观察、操作和维护应具有安全保障措施。4.1.15 在线监测系统应保证传输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宜采用无 线网络通讯方式,在易于接入有线网络或无信号覆盖的区域,可采 用有线网络方式。4.1.16 监测设备避雷措施基本要求应符合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 规范SL61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相关规定。4.1.17 监测设备安装应按照使用手册规定进行安装操作,并在符合 使用条件规定的范围内应用。4.2 降雨监测4.2.1 降雨监测是防涝应急抢险、智慧排水分析、海绵城市效果评 价的重要依据,作为源头监测内容可包括实时降雨量、累计降雨量 等。4.2.2 降雨监测布点应依据现有气象部门布点,结合监测目标,确 定降雨监测点位选取。

    注意事项

    本文(市政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