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陈情表》教案范文五篇.docx

    • 资源ID:94274197       资源大小:27.25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陈情表》教案范文五篇.docx

    陈情表教案范文合集五篇陈情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明确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消失的重要词语,充实文言仓库,提高文言文阅读力量。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在叙事中表达的至真至诚的苦情、亲情、忠情。 3、激发学生孝亲意识,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体会于层层叙事中表达的衷情,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检测】 1、给以下加点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 ) 悯( )臣孤弱 夙遭闵( )凶 终鲜( )兄弟 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衿( )育 宠命优渥( ) 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 除臣洗( )马 逮( )奉圣朝 过蒙拔擢( ) 门衰祚( )薄 更( )相为命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常在床蓐( ) 零丁孤苦( ) 四十有四( )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位蜀汉旧臣,幼年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和祖母相依为命。蜀国灭亡后,新帝晋武帝屡次征召他为官,可这时祖母已是96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假如赴朝为官他就没有方法孝敬祖母,同学们你们说他该怎么办?他写了一篇表文婉言辞谢,据说晋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他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给。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表文。 (二)预习检查,解读文题 1、检查预习 小组自查,抽查局部学生,让他们介绍、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体例,解释“夙、凶、薄、息、寻、除、拔”等字的意义。 2、提问解题: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为何陈情? 小组抢答陈述 李密( 224 -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闻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闻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当尚书郎,屡次出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初读感知,明确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四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总结:第一段 孤苦无依母孙相扶(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尽孝责无旁贷。) 其次段 朝廷恩遇进退两难(进,无以报答祖母哺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第三段感谢君恩 感念母恩(感谢朝廷知遇之恩,感谢祖母抚养之情。) 第四段先孝后忠忠孝两全(愿乞终养,报答祖母哺育之情;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 (四)诵读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学生谈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动听凄切、真挚动人。 幻灯展现诵读提示: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小组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揣摩情感,感受节奏、重读、语气的运用,最终推选一名同学进展诵读PK 3、诵读PK 每组派一名同学选读文本,评比最正确诵读选手。 4、反复诵读,体会在文章中陈了什么情? 教师补充: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由于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为由,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背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学生的答复可以不拘泥于孝情和忠情,可谈孤苦之情、感恩之情、两难之情、恐惊之情,对旧朝的忠心,对司马氏政权的戒心,等等。 5、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完毕文本学习。 (五)拓展延长,抒写孝情 过渡: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怜悯心,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动听地说明心愿,层层陈情,同学们认为哪种情感最为重要。围围着“忠”“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谢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播放组图,配音讲解。 2、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六)作业 1、整理课文中的成语。 2、反复诵读,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 【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久是友情,深深向往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视的却经常是亲情、孝情。盼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板书设计】 陈情表教案陈情表教案忠 陈情 孝 (先尽忠,后尽孝) 陈情表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诵读把握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识内容的根底上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谈论或者抒情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3).积存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保卫危浅、朝不虑夕等。 2、力量目标 (1)品尝在表达中蕴含的真实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鉴赏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构造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精确和生动形象。 3、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统治者的抵抗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实情感。 2.体会本文用词的精练、精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融情于事的奇妙手法。 四、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高二年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近文言文的力量。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要求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参考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本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点拨法。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存字词;学生在质疑争论时,教师在必要时进展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的苦情、孝情、和因进退两难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2、诵读法。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在表达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3、质疑争论法。学生自由质疑,争论,培育思索提问的学习习惯, 培育自学力量 六、课前预备 1、学生的.学习预备:工具书,课内资料 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长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里多媒体翻开 学生分组坐好 七、课时安排: 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写作背景和文体。 2研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存字词,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读背诵。 (一)预习检查、总结怀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了解了学生的怀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现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解释,标划要点,教师再补充。 1、 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陈述的意思,“情”,课下解释中没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情:状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2.及背景?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著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陈情表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动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拟,但就在诸葛亮之后缺乏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纠错、强调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其次段:感谢,恳切; 第三段:真挚,恳切;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盼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答复后,投影: 李密( 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闻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闻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当尚书郎,屡次出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先自诉家庭的凄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头就落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气氛之中。 三、讲析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 2、由学生梳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学问点,并记录朗读。(结合创新方案) 3、教师组织学生逐句口译本段文字。 4、再读第一段 5、思索文章一开头,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答复:总摄作用 学生争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书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6、学生对比试背第一段。 四、作业: 1、 完成创新方案练习 2、 背诵第一段 3、 预习其次、三段课文 五、板书设计 陈情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抽背)。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简单引起别人的怜悯。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怜悯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看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故意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其次、三段 1、学生齐读其次段、梳理学问点(结合创新方案) 2、思索争论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达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答复)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动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怜悯。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背诵其次段,齐背 4、过渡第三段 假如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或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其次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由于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读并译第三段,梳理学问点(结合创新方案) 5、思索、争论 (1)李密最担忧晋武帝疑心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白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可多诵读本段,体会句读 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详细分析。 6、背诵第三段 7、作业: 背诵二、三段,预备默写 四、板书设计: 陈情表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其次段:明写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三课时 一、导入(先默写其次、三段) 二、新课 1、读第四段梳理学问(结合创新方案) 2、诵读思索: 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响呢? 3、板书 解决忠孝两全冲突,提出愿乞终养恳求。 4、背诵本段 三、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尊敬之情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顾联通;(本文前后照顾的句子许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答复)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相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告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四、总结本课文言、文化学问: 1、一词多义:(略)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知,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5、修辞方式:比方,婉曲,对偶 6、文化学问: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创新方案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2、文脉畅达,照顾联通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4、陈辞婉曲,屈伸相宜 陈情表教案 篇4 一、题解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受,家中的孤苦状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白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缘由,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谢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 二、课文分析 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传一种主见,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承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我们推举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此,而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看,觉得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现真实的感情。 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行分别。所以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时候只有密来侍侯照顾。刘与李密这不行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还补充特别的详细状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别不得的。最终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父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古文观止批注) 其次, 说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开头,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晰不行,把真实状况摆开不行。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特为尤其!”也就更有力气。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耳,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转折,空出办法:“但以刘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余,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冲突的心情;既消退了对方的疑心,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亮。 三、鉴赏要点 1、 规律严密 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归祖母刘氏抚养。曾拜蜀的重臣谯周为教师,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为郎。晋泰始初,始被征召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后刘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马,出为温县令,官至汉中太守。 严密的规律,真实的理由在曲折推动中得到清晰的表现,而陈述又是那样委婉,衷曲又是那样令人怜悯,文章章法又显得摇曳多姿。丽泽文说曾指出:“文章贵曲折斡旋。” 2、 章法多变 说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达,曲令释精微,辨析透彻,都得依据说的对象和文章所在表达的内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讲究顿挫、跌宕、抑扬、迂回等等。就不单是形式上一种技巧,或只是章法的变化了,它有更恰当、更委婉的说理作用。 四、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 陈情表教案 篇5 一、自主复习 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 二、自我检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指出句式)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臣以供给无主,辞不赴命 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告知不许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过蒙拔擢,宠幸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日薄西山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听臣微志 谨拜表以闻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 2、出自这篇文章的典故: 三、虚词练习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 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不知木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是吾师也 A B C D 2以下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4以下四句中“之”字用法一样的是 ( ) 惟其言而莫之违 援琴撞之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A B C D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一样。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一样。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一样。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一样。 6“而”字用法集训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 某所,而母立于兹 ( ) 虚词练习答案 1.【解析】 为“这”;表示推断,“是”;为“对,正确”。 【答案】 B 2.【解析】 D与题干中“于”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 “比”。 【答案】 D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谈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谈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教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削减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莫非能很快制止这些谈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损害的人必定许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谈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3.【解析】 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答案】 B 4.【解析】 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是助词“的”。 【答案】 D 5.【解析】 D“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答案】 D 【参考译文】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欢乐,由于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刚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四周的人恳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6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设”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其次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注意事项

    本文(《陈情表》教案范文五篇.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