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物联网金融发展白皮书-2023.04.pdf

    • 资源ID:95793199       资源大小:2.95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物联网金融发展白皮书-2023.04.pdf

    IDC观点第一章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1.1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1.2 物联网行业应用现状第二章 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1 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现状与市场需求2.2 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逻辑及框架2.3 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破局要素第三章 平安银行物联网金融实践案例3.1 星云1.0:星云物联网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3.2 星云2.0:星云物联网致力于赋能企业数字化经营3.3 多方合力赋能企业经营及金融服务第四章 未来展望4.1 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朝着“五化”的方向发展4.2 生态融合与生态共生是未来物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4.3 数字孪生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金融服务效率与体验4.4 物联网金融将进一步推进产业智慧化发展0103040608091015232425303233333434CONTENTS目 录IDC观点1、物联网金融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和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今,物联网技术在数据获取及互联互通、资产的连接管理、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突出。金融机构通过搭建物联网技术资源整合平台,并以连接海量设备和多样应用为关键抓手,提供物联网设备管理、连接管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使能等功能,以此采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赋能金融机构风控模型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金融机构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力的接入和积累,以及模块化工具、应用工具、开发工具的集成,可以为场景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基础,助力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场景进行数字化改造,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资产实现数字化。2、搭建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构建“数据+资产”双驱动的智能飾控平台是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核心要素IDC认为,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数字化高效连接与智慧融资的产业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是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金融服务的关键。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作为跨行业跨应用的产业服务平台,不仅能以多维数据获取、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而且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亦能实现经营类资产的数字化感知和全面洞察,实现对经营类资产(或抵押资产)验真、资产上链和资产的追踪与监控等。同时,银行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连接管理能力、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逐渐建立支撑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数据应用系统、信贷决策平台等,以此提升银行经营管理与信贷业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深化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013、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五化”发展、生态融合共生、数字孪生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金融迈向成熟未来,物联网开放云平台将朝着“五化”方向发展,即:功能模块组件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应用使能开放化、云边协同一体化、安全防护立体化。相应的,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金融的成熟发展。同时,生态融合与生态共生的发展模式将全面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各方联合促进技术创新,共同探索商业模式,协同促进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亦能有效驱动金融机构全面且深度地为产业提供物联网金融服务。此外,数字孪生作为实现物理世界虚拟化的一种手氕,可以有效将物理空间中的生产、制造、运营等环节映射到数字空间中,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从产业场景连接到展示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有效提升物联网金融的服务效率与体验。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面向产业方的物联网开放云平台的建设,产业中的相关设备逐渐实现联网组网与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实物资产也能更容易实现数字化管理,有效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以及行业的智慧化发展。02第一章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031.1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都强调推动智能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物联网技术作为数字技术和数字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万物互联及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联网技术及相关应用也愈加成熟。根据IDC最新预测数据,2026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有望达到1.1万亿美元,五年(2022-2026)复合增长率(CAGR)10.7%。其中,中国企业级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13.2%。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数据获取及互联互通、资产的连接管理、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价值越来越突出。管理服务 咨询服务运维服务 实施服务应用:物联网行业应用平台:设备管理、连接管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使能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边缘基础设施等连接:蜂窝、LPWAN、Wi-Fi、BLE、固网、卫星等物:设备、芯片、模组、资产等物联网安全图1 物联网技术概览来源:IDC,202204首先,在数据的采集方面,通过在多产业、多场景接入与部署各种类型的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如:智能传感器、RFID、智能工业设备等),采集各生产运营场景中的设备数据,并将这些物联网数据汇聚于终端或云端,进而实现产业场景数据的整合。在数据的共享及互联互通方面,主要是以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为基础,平台可帮助连接设备,收集、共享和管理海量数据,以及向企业的后端系统或第三方提供决策支持(如图1)。其次,物联网技术在资产连接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如图2),主要以蜂窝、LPWAN、Wi-Fi、卫星等形式实现“物”与“网”的连接。根据IDC数据,到2021年底,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达到57.42亿。其中,从连接类型看,有线和Wi-Fi连接量达到30.28亿,占比最高。蜂窝连接是第二大连接类型,连接量达到15.27亿。从行业看,消费者、政府和工业(制造和资源能源)是连接量占比最高的行业,消费者、专业服务、教育、工业等行业增速较快。IDC预测,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年复合增速17.8%,到2025年总连接量将达到102.7亿,并将占到亚太(除日本)总连接量的84%。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单位:百万302520151050合计:4,526.9合计:1,0273.1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有线网络&Wi-Fi 蜂窝网络 低功耗连接 其他无线通信 增长率(%)2,494.23,028.13,399.43,800.12,250.41,865.14,257.34,680.82,854.92,711.82,535.42,272.42,000.31,466.01,527.4 1,171.61,136.4885.6图2 2020-2025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及增长率来源:IDC,202205图3 2022年物联网在主要行业的应用支出规模来源:IDC,2022¥250,000.00¥200,000.00¥150,000.00¥100,000.00¥50,000.00¥0.00302520151050批发公共事业运输通信地方政府证券和投资服务零售资源产业专业服务流程制造消费者服务传媒保险医疗保健提供商联邦/中央政府教育离散制造建筑银行无线连接 硬件 服务 软件单位:百万另外,在物联网技术与AI等技术结合方面,物联网硬件设备可以快速感知场景数据,AI系统也能对多种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同时,匹配不同业务流程,可以大大提升生产运行效率。此外,物联网技术与AI技术的融合也可对产业链中的采购、销售、供应等进行分析、预测和优化。最后,在物联网技术安全发展现状方面,IoT(物联网技术)让各行各业的应用可以获得来源更广、数量更大的数据。而在物联网技术行业应用过程中,物联网的安全管理亦是其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设备认证和授权,通过对设备进行认证和授权,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设备才能连接到网络,并且只有受信任的设备才能接收信号。二是数据加密,物联网设备需要采用高阶的数据加密技术,该技术可以确保物联网设备处理的数据安全,并保护它们不被窃取或篡改。1.2 物联网行业应用现状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物流、零售、政府、能源电力、工业、制造业、农业、医疗健康、社区安防、交通管理、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中,制造业、政府、零售/批发及公共事业依然是物联网需求较为显著的行业。2022年物联网在主要行业的应用支出规模如下(如图3)。06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诸多行业开始借助于物联网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行业的智慧化发展。IDC预测,到2026年,四大行业以智慧工厂为代表的制造行业、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政府行业、以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的零售行业、以智慧电网为代表的公共事业行业,将占中国企业级物联网市场支出的60%以上。此外,智慧楼宇(服务行业)、智慧物流(交通行业)、智慧医院(医疗行业)也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但同时,在物联网技术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涌现出如下问题:技术碎片化和应用碎片化,物联网产品多样、通信协议不一,应用场景复杂、各类标准不一且差异较大,物联网技术/设备投入成本较大,中小微企业部署程度低,物联网产业链间的紧密协作、生态共享程度较低等。为了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更深、更广、更易地应用。行业亟需推出解决技术和企业需求的、更强大的资源整合平台,并以连接海量设备和多样应用为抓手,提供物联网设备管理、连接管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使能等功能,将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更便捷和更高效的方式,交付给最终用户或合作伙伴;同时通过平台的标准化管理手氕,以解决物联网应用碎片化、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有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经营。07第二章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082.1 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现状与市场需求当前,中小微企业市场数量持续增多,截至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881万家,比上年增长8.5%。同时,中小微企业类型多样,其所覆盖的行业较全且分散。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给我国的消费、投资、工业生产等方面带来了较大冲击,导致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加大。在此背景下,政府开始加大推动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力度。2022年4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 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总量、结构、成本以及制度设计方面,突出定向政策,同时明确了六大方面21项任务,要求银行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拓宽融资服务场景,创新优化融资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内的23条举措。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由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程度低,数字化经营及数字化管理水平亦较低,中小微企业难以触及更多的数字化资源,极大地影响了其渠道扩展和产品创新。同时,中小微企业也普遍存在与产业互联互通程度低、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经营资产难以识别与度量以及信用体系缺失等问题,导致银行机构难以获取和建立目标产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多维数据,无法通过数字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氕高效开展小微金融服务,致使金融服务范围较局限,金融服务效率较低下,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局限性。此外,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业务属性上具有资金需求急、周转快、行业差异性大等特点,但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致使其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对于银行方来说,在深入实体产业开展金融服务时,往往需要更为有效的业务理解手氕。例如,银行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产业中物理资源的数量、物理状态、价值信息等数据,并对之进行监控,辨认产业中物理资源的权属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等,实现对产业资源统一的标识和管理。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为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与多样的金融服务。092.2 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逻辑及框架银保监发布的 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提到,银行机构应积极推动运用物联网、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手氕,实现动产押品的智能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如今,金融机构已纷纷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金融业务,促进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是,金融机构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和服务范围较为有限。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力与创新性服务模式,更精准、更有效地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企业数字化经营能力,并解决其融资问题,缓解其经营压力,是金融机构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据IDC调研数据显示(如图4),大多数国内银行已经启动物联网金融业务,并面向某一行业开展物联网金融服务,且有明显进展;其在开展物联网金融业务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扩展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水平,并与场景深度融合,获取多维数据,从而提高风控水平。表1 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市场痛点提炼金融机构无法通过数字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氕高效开展小微金融服务。难以获取和建立目标产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多维数据。金融服务范围较局限,金融服务效率较低下。中小微企业难以触及更多的数字化资源,影响渠道扩展和产品创新。与产业互联互通程度低、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经营资产难以识别等。具有资金需求急、周转快、行业差异性大等特点。10较为成熟,正在深入布局物联网金融服务生态 7一年内刚刚启动 36%已经启动一年以上且有明确进展 57%图4 银行布局物联网金融现状来源:IDC,2022物联网金融方向调研(本次调研N=30家;调研对象是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调研群体是经理及以上级别,负责和了解物联网金融服务业务线或技术线管理人员,且了解该行物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服务需求。)那么,如何通过物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更有效且安全地服务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其中的关键在于了解未来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策略,探索物联网技术可为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发展机会,并制定出与中小微企业市场需求相吻合的金融服务策略。就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策略而言,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中小微企业往往缺少捕捉客户需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而较难面对来自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挑战。同时,对于大部分数字优先的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如何规划企业的数字化路径以及新技术的认知和使用成本过高。基于此,IDC认为,未来的中小微企业是一个生态系统和技术先行的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够扩大其生存和市场适应能力,推动生产力、竞争力和业务的持续增长。未来发展较好的中小微企业一定是借助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技术能力,并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不断实践-学习-迭代的方法实现持续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新型组织。就物联网金融的发展机会而言,根据IDC调研数据显示,物联网技术可为金融机构提供的发展机会如图5所示(包括但不限于):首先,由于物联网的强连接属性,金融机构通过物联网设备在产业中的部署,可以实现产业中物理资源的连接、采集和共享(如农业中的农作物种类和面积、牧业中的牛羊数量等),从而提高金融机构获取产业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产业部署,有助于金融机构拓展其服务边界和生态网络,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性。其次,基于物联网技术在资产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作用(如资产识别、状态跟踪等),通过相关数据的共享,不仅可以更全面洞察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消除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金融服务低效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而且也能有效摆脱金融机构对于实物抵押物的依赖,实时洞察资产状况,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另外,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对资产的数字化管理赋能,通过资产在产业链中的价值穿透,亦能促进场景数据的连接与共享,深化“物的信用”体系,减弱金融机构对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依赖,提高金融机构全域风控管理水平。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以“搭建开放平台”“部署先进工具”“构建共赢体系”为基础,以更好地实现相关战略的落地。11促进物理资源的连接、采集与共享,拓展金融商业服务网络摆脱金融机构对于抵押物的依赖,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消除信息不对称痛点,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场景数据连接与共享,提高金融机构风控管理水平深化“物的信用”在金融领域中的创新发展以终端设备的生态布局,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可及性促进资产数字化,更全面洞察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提高风控5.6%8.9%8.9%14.4%15.0%19.4%27.8%0.0%5.0%10.0%15.0%20.0%25.0%30.0%图5 物联网技术可为金融机构提供的发展机会示意图来源:IDC,2022物联网金融方向调研就物联网金融的推进逻辑而言,IDC认为,在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逻辑是围绕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经营难点,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搭建开放平台及部署先进工具,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从而聚合更多类型的中小微企业,获取更多维度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较全面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其次,基于物联网技术在资产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作用(如资产识别、状态跟踪等),通过相关数据的共享,不仅可以更全面洞察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消除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金融服务低效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而且也能有效摆脱金融机构对于实物抵押物的依赖,实时洞察资产状况,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另外,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对资产的数字化管理赋能,通过资产在产业链中的价值穿透,亦能促进场景数据的连接与共享,深化“物的信用”体系,减弱金融机构对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依赖,提高金融机构全域风控管理水平。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以“搭建开放平台”“部署先进工具”“构建共赢体系”为基础,以更好地实现相关战略的落地。12金融机构通过生态系统的建设逻辑,不仅能覆盖更大范围的产业族群,触达更多过去覆盖不到的长尾客群,而且也能为金融机构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展金融服范围。同时,也能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使金融机构更加有效地赋能企业数字化经营。深入来说,物联网技术具有环境感知和监控的技术优势,因此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获取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数据,为其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支撑。而为了更深层次发挥物联网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价值,则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如图6)。促进经济 服务实体 金融普惠战略数字化赋能能力支撑接入物联网科技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经营管理,及数字金融对接生产管理 采购管理 供应链管理 经营预测 物资管理 运营管理工具赋能模块化工具应用工具开发工具数据赋能数据安全AI数据数据共享/整合资产经营类资产数字化资产上链资产监控模型行业模型风控模型业务模型场景/产业场景数字化场景感知产业洞察4G/5G/网络管理 接口管理 协议管理 认证授权 身份管理摄像头 车载终端 工业网关 GPS 生物识别 仓库天线 工业二维码 条形码技术传感器 设备手环 RFID 卫星遥感 电子围栏 嵌入式系统 开发API 图6 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逻辑及框架来源:IDC,202213一是搭建开放的物联网云平台,整合科技资源。金融机构需以开放战略为基础,搭建开放的物联网云平台,整合物联网设备、芯片、模组等科技资源(如摄像头、传感器、设备手环、RFID等),并以接口管理、认证授权、协议管理、身份管理等方式,在开放平台中接入更多类型的生态参与方(如:第三方物联网设备和IoT网关/模组等物联网技术提供方、供应链生态服务商、数字化生态服务商等),从而更好地深入产业,为产业提供更加精细化管理服务。二是集成先进工具,打造多元化服务能力。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力的接入和积累,以及模块化工具、应用工具、开发工具的集成,更高效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设备管理、连接管理、数据管理、应用管理等一站式生产经营服务,为场景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能力。中小微企业借助于平台中的物联网技术及相关工具,可以在其经营场景下实现数字化改造。同时,平台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组件,通过资产的上链、共享与监控,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经营资产实现数字化。三是获取多元数据,构建多元模型。金融机构通过物联网设备在多产业、多场景的部署,并借助于物联网平台,可以高效获取多元产业场景或业务场景数据。同时,在数据的共享与整合、AI数据及数据安全等数据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利用平台中所沉淀的中小微企业经营数据以及在平台中所接入的第三方数据,可面向具体行业及场景构建行业模型或业务模型,从而加强在产业场景感知以及业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四是赋能生产经营,实现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基于平台在数据、模型、工具、资产等方面的积累以及对场景的深入理解,可以为中小微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物资管理、运营管理、经营预测等提供数据基础,从而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经营。同时,通过中小微型企业最终用户、各类合作伙伴的数据资源沉淀,亦可全面获取最终用户的多维数据及其经营状况,以更好地实现金融创新,拓展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性。真正做到金融普惠、服务实体、促进经济的顶层目标。142.3 物联网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破局要素a)搭建物联网开放云平台IDC认为,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数字化高效连接与智慧融资的产业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是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金融服务的关键。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服务用户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联网行业用户,围绕自身业务需求,依托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构建全面的设备(资产)的连接、管理和应用,将传统设备实现智能联网,并实现以数据为支撑的管理和运维;二是物联网设备生产企业,依托物联网开放云平台实现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和管理,为最终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例如,最终用户可以借助于该开放平台对生产设备运行、生产环境状态及指标进行及时查看,从而实现从“卖单次产品”向“卖可持续服务”转型;三是面向物联网产业的开发者或创新企业,主要依托物联网开放云平台对接多元化的创新产品,补全其物联网连接、管理、数据分析中的短板能力,为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如图7)。行业赋能汽车制造行业赋能化工行业赋能智慧城市行业赋能智能家居行业赋能 针对行业特点进行优化 建立行业专属的“物模型”将平台与客户业务系统进行集成技术赋能强化共性能力支撑提供广泛拓展空间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增强规模应用效益垂直平台水平平台物联网云平台设备管理、连接管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使能、云边协同、安全可靠公有云 混合云 私有云图7 物联网云平台应用及价值示意图来源:IDC,202215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作为跨行业跨应用的产业互联操作平台,能以多维数据的获取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企业信用评级效率,提升其开展金融业务的风控水平。此外,通过平台技术的赋能,可以增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效益,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为物联网技术提供广泛的产业拓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卫星连接方面,根据IDC预测,到2027年,80%的G2000企业将需要利用卫星来填补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及高风险地区的网络覆盖缺口,这为金融服务更广泛且全面地渗透于实体经济提供了基础。IDC认为,成为领先型企业的关键原则之一是不断寻找新的创新来源。而这往往需要通过构建开放的、跨行业生态系统的数据共享模式,以及一组随需而变的合作伙伴,以此共同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可信的行业生态系统模型共享的数据与洞察共享的应用共享的运营与经验数字化资本化物理化图8 IDC可信的行业生态系统模型来源:IDC,2023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亦可通过开放API或SDK等方式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打通,有效整合物联网设备资源,并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实现与客户业务系统或渠道系统进行集成。同时,平台通过共享数据、应用程序或洞察,更利于构建更加智慧的行业生态系统,从而打通产业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等,助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其经营难、经营贵问题。以银行为例,银行通过开放数据与服务,利用与合作伙伴共享的数据与洞察、应用与运营经验,打造更加丰富且可信的物联网开放生态(如图8),以实现不同种类参与者的“一站式”接入,从而让各类参与者充分获取丰富的生态资源,共同服务于最终用户。此外,随着物联网开放云平台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开放标准的完善,不仅能解决物联网技术碎片化和应用的碎片化、物联网产品多样、通信协议不一、各类标准不一等问题,而且通过平台标准化的打造,也能加速物联网技术及相关设备在产业中的规模化应用。16b)强化基于物联网的“数据+资产”能力 IDC认为,物联网金融深入服务于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不仅需要多维数据支撑,还需要深入洞察企业经营资产,并依托于数据与资产的全面穿透,构建智能风控方案,以更安全且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银保监会发布的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 中,亦明确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在风控管理能力、风控体系建设、风险模型管理等方面重点加强建设。IDC预测,到2026年,通过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AIoT)所搜集并分析的另类数据进行跨行业中小微型企业(MSMEs)贷款覆盖率将达到70%。银行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连接管理能力、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逐渐建立支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应用系统等平台,以此提升物联网金融服务经营管理与业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为以往业务成本和风险溢价过高的长尾客户提供金融服务。22%38%8%6%5%10%11%大健康产业电力能源车队光伏产业农业/牧业物流制造业工厂图9 物联网金融行业应用调研示意图来源:IDC,2022物联网金融方向调研17首先,在多维数据获取方面:据IDC调研数据显示(如图9),目前物联网金融应用比较广泛的产业依次是制造业工厂、物流、农业/牧业、光伏产业、大健康产业、电力能源、车队。这些产业的共性在于:都比较适合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或布局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促进产业链中各业务场景数据获取和场景监测。除了通过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上的设备采集及管理数据外,银行还可通过打造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并支持接入多渠道、多产品、多模式的系统架构,从而实现渠道数据、产品数据、场景数据、终端数据等的整合与共享,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及产业创新和业务发展。例如,平台可通过开放API、业务合作授权等方式实现业务互联与数据互通。3.3%16.7%16.7%16.7%20.6%26.1%0.0%5.0%10.0%15.0%20.0%25.0%30.0%布局多类型物联网终端,实现对场景资源的全方面感知与理解关注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提供面向全场景中小微群体的金融解决方案与场景深度结合,洞察场景,以满足中小微企业客户多元需求共享数据和洞察,驱动业务创新,提高风控管理水平搭建物联网开放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线上化转型打造 API 开放平台,赋能中小微场景金融服务图10 银行开展物联网金融业务所需要素示意图来源:IDC,2022物联网金融方向调研其次,在产业资产数字化方面:根据IDC调研数据显示(如图10),布局多类型物联网终端,实现对场景资源的全方面感知与理解是银行开展物联网金融服务所需的主要要素之一。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获取能力和评价能力,也是物联网金融科技创新需要着重关注的方向。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可以助力银行从浅层的交易流水的获取,走向深层的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刻画。比如,银行通过将卫星遥感、OCR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经营资产的数字化建设中,通过卫星遥感等方式扩大数据覆盖面,由点及面,帮助银行高效、直观地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从而实现经营类资产的数字化感知和全面洞察。同时,银行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亦可实现对经营类资产(或抵押资产)验真、资产上链和资产的追踪与监控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场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动产定位管理、融资租赁物风险管控、供应链金融中资产管理以及特定不动产的监测管理等实体经济融资中存在的痛点领域。18网商银行推出的“大山雀系统”,充分借助于金融科技,创新性地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识别作物生长情况和种植面积,实现对农户经营资产的数字化建设和评估,使之形成信用资产。农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明确自己的土地资产,网商银行通过卫星遥感等识别土地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准确率达93%,通过验证后,农业用户便可高效且便捷地获得相关金融贷款服务。另外,在智能飾控模型构建方面:银行借助于物联网开放生态平台,获得多维数据和数字化资产,包括在平台上获取中小微企业所沉淀的业务数据、关系数据、经营资产数据等。同时,引入个人征信、工商、社保等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算法,实现数据之间的交叉验证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全面洞察。此外,以多维、可信数据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画像模型和信用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风控模型,赋能智能风控、征信风控和反欺诈风控,以此弱化以往金融服务中依赖于主体信用的服务模式,同时深化“物的信用”和“生产信用”在金融领域中的创新发展,提高金融机构风控管理水平。19c)面向中小微企业场景搭建多元金融服务 2022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 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拓宽融资服务场景,创新优化融资模式。物联网金融作为金融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创新路径,能进一步支持银行拓展和深化融资场景及服务。银行通过物联网设备在产业中进行相关场景的部署,能有效获取场景中的人、财、物数据(如:物流中的货物状态数据、配送数据、货物资产数据等),盘活场景资源,同时借助于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亦能实现线上平台物资、生产等管理渠道和线下物理场景的数据打通。这种方式有利于银行精准和高效获取中小微客户,深挖其需求,并针对不同场景需求,设计与其生产经营相匹配的信贷产品,实现信贷产品场景化,并通过线上化信贷产品运营,满足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此外,还有利于银行强化数据应用能力和资产数字化能力建设,扩宽融资服务场景,提升物联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其在各产业中的渗透率,解决以往因中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及企业资质不足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同时,在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互融合的应用中,基于场景的模块化建设以及数据的多维度建设,更利于构建面向行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型和相关业务模型,从而描绘全产业“空间”,实现产业的深度感知,并在此过程中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其经营难问题,完成“技术、管理与金融”三位一体相互结合、赋能实体经济的使命。表2 “物的信用”与“生产信用”说明类别物的信用生产信用定义指物品或资产以及其价值所具有的信任程度和可信度的信用。经济生活中通过生产与交易活动所形成的信用。作用在贷款过程中,借款人抵押的房屋或车辆就是一种物的信用,可以作为参考来评估货物的质量、价值和真实性。生产经营的效益所产生的信用,对于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如图11,在物流产业中,某银行通过构建基于人、路、车、油、站等物流生产要素的IoT平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物流产业中的人、路、货、车的定位及轨迹监测、司机安全、货物温度、装载率、货物流向等场景,并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获取及场景洞察服务,以及基于各场景衍生出的数字化产品(如冷链管家、流向管家、追货管家、安全管家等),为产业中的各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同时,以各数字化产品及相关数据沉淀为基础,亦可为相关中小微企业提供物联保险、动产融资、货车保险、资产服务等金融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WMS,TMS)基于IoT的全链条数字化升级IoT服务位置、轨迹、司机安全、货物温度、装载率、震动、货物流向交易服务订单管理、运力管理、资产服务、货车保险安全管家 冷链管家 流向管家 退货管家物联保险 数字货仓/动产融资 基于人、路、车、油、站等物流生产要素的IoT平台图11 物联网金融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模型来源:IDC,202221未来,物联网金融场景化、产业化建设需要以生态化思维,以数字化技术及工具的整合与布局,搭建面向各个产业的物联网金融服务生态闭环,推动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融合。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经营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银行整合多维数据要素、多元产业资源,并促进数据、资产等产业资源的共享、流通、融合,从而洞察各产业中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并打造出不依赖于核心企业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22第三章平安银行物联网金融实践案例 233.1 星云1.0:星云物联网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化优先战略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平安银行积极拥抱并践行数字化转型,将“科技引领”作为战略转型的驱动力,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依托物联网、AI、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率先启动“星云物联计划”,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平安银行于2019年启动“星云物联计划”,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氕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该平台的建设瞄准于市场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面向农业、牧业、工业、物流、光伏、车队等主要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部署物联网监测设备,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星云物联网平台”,从而获取企业的经营数据或运营数据,赋能于银行授信融资,以此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更广泛深入地赋能于更多产业,解决其融资问题,平安银行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射“平安1号”与“平安2号”两颗物联网卫星、以及“平安3号”遥感卫星,逐步构建起“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布局,有效穿透产业场景,消除信息不对称痛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止2022年末,“星云物联计划”已在智慧车联、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基建、智慧物流等六大产业领域落地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21,000户,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2,000万台。自“星云物联计划”落地以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超6,500亿元;基于碳排放监测技术和农业物联网技术,该计划还在“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做出了创新实践,积极探寻可持续发展范式。243.2 星云2.0:星云物联网致力于赋能企业数字化经营a)构建星云物联网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及数字金融对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诸多企业纷纷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数字化转型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存在缺技术、缺工具、缺平台等难题。为了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场景对物联网设备的接入需求,更规范、标准地管理物联网设备,并全面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中小微企业经营难、经营贵、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平安银行推出了“星云IoTlOS”。星云IoTlOS致力于打造一个跨行业、跨应用的产业互联操作平台,依托星云开放联盟及数字口袋,携手合作伙伴为海量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支持,赋能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采购及数字金融对接。星云IoTlOS可以有效实现物联网设备统一聚合与管理,例如:通过开放API、SDK、云云打通等方式,集成第三方物联网设备和IoT网关/模组等物联网技术提供方、方案提供商、产业互联方、硬件制造商以及供应链生态服务商和数字化服务商,并面向产业中未联网的传统设备,提供低成本IoT方案,实现设备联网与接入服务。借助于星云IoTlOS不仅有助于实现跨平台、跨厂商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互通与统一管理;而且最终用户也可以借助星云IoTlOS对生产设备运行、生产环境状态及指标进行及时查看,并完成采购、生产、运营等管理操作;同时,银行借助操作系统中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亦可为其生产经营过程提供生产经营贷款及供应链采购贷款。25中小微实体企业数字化管理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支持开放合作开放合作SaaS开通生产数据上云数字化生

    注意事项

    本文(2023物联网金融发展白皮书-2023.04.pdf)为本站会员(530650****qq.com)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