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B15_T 2849.3-2023 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docx

    • 资源ID:95939736       资源大小:324.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_T 2849.3-2023 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docx

    ICS 07.060CCS A 47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2849.32023防雷技术规范第 3 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Part 3: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for environment quality2023-08-03 发布2023-09-03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5/T 2849.32023目次前言 . II引言 . III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术语和定义 . 14基本规定 . 25防雷装置设计 . 36防雷装置施工 . 5附录 A(资料性)各旗(县、区)年平均雷暴日数 . 7附录 B(规范性)外部防雷装置和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 . 9附录 C(资料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区的划分 . 12IDB15/T 2849.3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15/T 2849防雷技术规范的第3部分。DB15/T 284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电梯;第 2 部分:玻璃幕墙;第 3 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第 4 部分:旅游景区蒙古包。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生态环境监测站、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昊泽、王汉堃、博格、孙冰、南利平、王乐乐、徐佳阳、石茹琳。IIDB15/T 2849.32023引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多样,造就了众多行业。不同行业的建(构)筑物、设备、场所以及附属设施所遭受雷电灾害的影响也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有所不同。DB15/T 2849防雷技术规范分别针对这些不同需求,规定具体的防雷技术要求,DB15/T 2849拟由以下十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电梯。目的在于为电梯设备及其配电、控制系统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2 部分:玻璃幕墙。目的在于为玻璃幕墙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3 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目的在于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4 部分:旅游景区蒙古包。目的在于为旅游景区蒙古包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5 部分:白酒生产设施。目的在于为白酒生产设施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技术指南。第 6 部分:大型游乐场所。目的在于为大型游乐场所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7 部分:设施农业智能温室。目的在于为农业设施智能温室的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8 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目的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站(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提供技术指南。第 9 部分:民用机场。目的在于为民用机场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指南。第 10 部分:露天煤矿。目的在于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露天煤矿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指南。III注: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每年次/(km ·a)。DB15/T 2849.32023防雷技术规范第 3 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雷电防护的基本规定、防雷装置设计以及防雷装置施工。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雷电防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7047-2022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 总则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 40621、GB 50057、GB 50343、GB 5068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for environment quality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对空气、水质、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进行连续或定时采样、处理、分析及数据传输的监测站。雷暴日thunderstorm day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称为一个雷暴日。来源:GB 50689-2011,2.0.2地闪密度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ensity𝑁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地闪次数。2来源:GB/T 40621-2021,3.21  4)地处雷击点密度大于 2.78 个/(km ·a)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2)地处雷击点密度大于 1.51 个/(km ·a)且小于或等于 2.78 个/(km ·a)的环境质量自动监  2)地处雷击点密度小于或等于 1.51 个/(km ·a)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DB15/T 2849.32023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布线、浪涌保护器等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5,有修改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 (LEB)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来源:GB 50057-2010,2.0.19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来源:GB 50343-2012,2.0.15浪涌保护器(SPD)  surge protective device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又称电涌保护器。来源:GB 50343-2012,2.0.164基本规定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雷电防护。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应根据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重要性以及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分为以下三个防雷等级:a)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等级为一级:1)  历史上遭受过雷击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2)  建于山顶、水边、金属矿区或空旷高地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3)  地处平均雷暴日大于 40 d/a 的旗(县、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2b)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等级为二级:1)  地处平均雷暴日大于 25 d/a 且小于或等于 40 d/a 的旗(县、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22测站。c)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等级为三级:1)  地处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 25 d/a 的旗(县、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22DB15/T 2849.32023各旗(县、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见附录 A 中表 A.1,雷击点密度应按照 GB/T 37047-2022 中 4.7的方法计算得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在建设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设计、施工宜与站房的建设或改造同步进行。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确保站内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5防雷装置设计接闪器5.1.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设计要求如下:a)  防雷等级为一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架设的接闪杆的滚球半径为 45 m,接闪带或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10 m×10 m 或 12 m×8 m;b)  防雷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架设的接闪杆的滚球半径为 60 m,接闪带或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20 m×20 m 或 24 m×16 m。5.1.2单独建设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宜采用独立接闪杆,伸出屋面的采样管、气象监测设备以及站房均应位于独立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独立接闪杆与站房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3 m。5.1.3建设于建筑物屋面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宜采用接闪带与接闪杆相结合的方式,接闪杆安装于建筑物屋面,伸出屋面的采样管、气象监测设备以及站房屋面的护栏应位于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接闪杆、接闪带及站房屋面的金属护栏应与建筑物屋面的外部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5.1.4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采用固定式或简易式站房时,宜采用接闪带或接闪网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小型式站房时,宜选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独立接闪杆与站房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3 m;采用水上固定平台站时,宜采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独立接闪杆与水上固定平台站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3 m。5.1.5建设于建筑物屋面或地面的噪声自动监测点宜采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独立接闪杆与噪声自动监测点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3 m;设置于墙面的噪声自动监测点宜采用接闪带加接闪短针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5.1.6接闪杆、接闪带和接闪网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1 的相关规定。引下线5.2.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沿站房均匀对称布置不少于两根专设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要求如下:a)  防雷等级为一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专设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 18 m;b)  防雷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其专设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 25 m。5.2.2建设于建筑物屋面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利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作为引下线。当无法利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时,也可采用明敷引下线的方式。5.2.3单独建设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可采用明敷引下线的方式。5.2.4明敷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1 的相关规定。接地装置5.3.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以下规定:a)  采用接闪杆(不包括独立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作为接闪器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3防雷等级LPZ0 与 LPZ1 边界后续防护区的边界特殊重要的设备电源接口处级试验级试验级试验In/kAIn/kAIn/kA一级80405二级60305三级50203DB15/T 2849.32023b)  站房内包含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 ;c)  采用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应以最小值为准;d)  独立接闪杆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5.3.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接地装置宜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敷设人工接地体以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当与建筑物内设备共用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以最小值为准。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和最小尺寸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2 的相关规定。5.3.3当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位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且人工接地体无法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时,可采用向外延伸接地极、降阻剂、换土等形式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电源浪涌保护器5.4.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合理设计各防雷区的浪涌保护器(SPD),其有效保护水平应小于该防雷区内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区的划分可按照附录 C 进行确定。5.4.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在 LPZ0 区与 LPZ1 区的交界处设置级试验的 SPD 作为第一级保护,在后续防护区的交界处设置级试验的 SPD 作为第二级保护;防雷等级为一级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宜在特殊重要设备的电源接口处增设级试验的 SPD 作为第三级保护。5.4.3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中的电源 SPD 的标称放电电流(In)参数宜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不同防雷等级下电源 SPD 的 In 选择值5.4.4在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房内安装多级 SPD 时,应确保电压开关型 SPD 至限压型 SPD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0 m、限压型 SPD 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5 m,如长度确实无法达到要求,应在 SPD 之间增设退耦元件。5.4.5电源 SPD 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导体长度不应大于 0.5 m,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5.4.6电源 SPD 连接线的材料及截面规格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3 的相关规定。信号浪涌保护器5.5.1进入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各类信号线均应在终端处线间或对地加装信号 SPD。5.5.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各类设备的信号 SPD 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输出功率、接口形式等要求进行选择,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Uc 应大于设备工作电压的 1.2 倍,且插入损耗不应大于 0.5 dB。5.5.3信号 SPD 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导体长度不应大于 0.5 m,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等电位连接5.6.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站房宜采用 M 型等电位连接。5.6.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应设在 LPZ0B 区与 LPZ1 区的交界处,总配电箱和作为第一级保护的电源 SPD 附近,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处不得少于两处。4焊接材料搭接长度焊接方法扁钢与扁钢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三面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焊接圆钢与扁钢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焊接扁钢与钢管紧贴 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应用扁钢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焊接扁钢与角钢紧贴角钢外侧两面上下两侧施焊,应用扁钢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角钢焊接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熔接接头将连接的导体完全包在接头里放热焊接(热剂焊)DB15/T 2849.320235.6.3交流配电箱、光缆金属加强芯和线缆金属外层均应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等电位连接线应短直。5.6.4站房内所用的金属设备外壳、管道、金属支撑构件等金属物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 。5.6.5等电位连接的材料及截面规格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3 的相关规定。屏蔽与综合布线5.7.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供电制式应采用 TN-S 系统或 TN-C-S 系统;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供电制式应采用 TN-C-S 系统。5.7.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站房外严禁架空引入电力线缆和通信线缆,无金属外护层的电缆宜穿钢管引入,钢管两端应做接地处理。5.7.3电力线缆与通信线缆宜分槽敷设,线缆桥架间应做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 ;同槽敷设时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以及信号线缆与电力线缆的间距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3.4 的相关规定。5.7.4当通信线缆选用光纤时,所有的金属接头、金属护层、金属挡潮层和金属加强芯等,应在进入站房处进行接地。5.7.5各类线缆应远离接闪杆等可能遭受直击雷的位置,不得沿建筑物的墙角屋檐布线。6防雷装置施工一般规定6.1.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装置的施工应符合 GB 50343 和 GB 50601 的相关规定,防雷装置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附录 B 的相关规定。6.1.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装置之间、防雷装置与伸出屋面的采样管和气象监测设备之间、防雷装置与金属构件之间以及防雷装置与所属主体建筑物屋面的防雷装置之间采用焊接时,应对焊接处做清洁和防腐处理,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和焊接方法见表 2。表2不同材质防雷装置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接闪器6.2.1当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采用接闪带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时,接闪带宜采用热镀锌圆钢,圆钢直56.6.2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地线不应少于 2 根,截面积不应小于 50  mm ,且厚度不6.6.3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站房采用 M 型等电位连接时,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 25 mm 的铜箔或多股铜DB15/T 2849.32023径不应小于 8 mm(当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采用热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带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 mm)。接闪带的安装应平正顺直,宜采用固定支架固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 150 mm,转角处的夹角应大于 90°,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 10 倍。6.2.2当单独建设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采用独立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时,独立接闪杆与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间隔距离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2.1 的相关规定。6.2.3当建设于建筑物屋面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采用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的措施时,应在屋面施工时配合土建浇灌好混凝土底座,底座内敷设双向钢筋网,钢筋网应与屋面、墙体或梁内钢筋焊接。在底座内预埋地脚螺栓或底脚板和铁脚的焊接件,地脚螺栓和铁脚最少应有 2 根与底座内钢筋连接。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安装接闪杆,连接引下线,每只接闪杆与引下线的连接点不宜少于两处。引下线6.3.1明敷引下线应平直,弯曲处的夹角应大于 90°,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的 10 倍。6.3.2暗敷引下线宜采用射钉、S 形卡子或圆钢卡子分段固定,圆钢不应小于 10 mm。6.3.3引下线不应安装在排水槽、下水管及其他宜遭受腐蚀的场所,并应与门窗保持一定距离。接地装置6.4.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应优先利用站房或所处建筑物基础内的结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并在低于地面 0.8 m 处从基础内主钢筋外引接地预埋件。6.4.2当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采用人工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  垂直接地体及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宜为 5 m,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应大于 0.5 m,距离墙及基础不宜小于 1 m;b)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c)  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d)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接地体应选用更大截面积的热镀锌扁钢或更大直径的圆钢。电涌保护器(SPD)6.5.1SPD 应安装牢靠,SPD 连接导线应短直。6.5.2SPD 连接导线长度之和不宜超过 0.5 m,当施工时导线长度难以控制在 0.5 m 以内时,可以适当增大连接导线的线径或采用凯文接线法。6.5.3连接导线的绝缘层应符合以下要求:a)  相线采用红、黄、绿色;b)  中性线采用浅蓝色或黑色;c)  保护线采用绿/黄双色线。等电位连接6.6.1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应设置在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站房内电源进线柜或总配电柜附近,并装在等电位端子箱内。2应小于 3 mm。2芯导体在防静电地板下做等电位接地网格。6.6.4等电位连接网格的连接可采用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连接、圆抱箍或熔接的方式。6.6.5等电位连接导线的绝缘层应采用绿/黄双色。6盟市旗县名雷暴日数(d/a)旗县名雷暴日数(d/a)呼和浩特市市辖区32.6和林格尔县32.1托克托县29.0清水河县38.0武川县38.3土默特左旗37.2包头市市辖区27.0土默特右旗30.5白云鄂博25.8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28.0固阳县29.5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1.3阿荣旗20.9满洲里市24.2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27.3扎兰屯市27.6额尔古纳市25.0新巴尔虎右旗17.4陈巴尔虎旗26.8新巴尔虎左旗20.4鄂温克族自治旗22.9牙克石市27.8鄂伦春自治旗31.5根河市28.7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6.8科尔沁右翼前旗32.3阿尔山市30.4科尔沁右翼中旗26.4突泉县27.3扎赉特旗29.7通辽市科尔沁区26.6奈曼旗29.2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32.1开鲁县25.9科尔沁左翼中旗24.8库伦旗28.4科尔沁左翼后旗27.5赤峰市松山区26.1巴林右旗30.5宁城县33.3克什克腾旗35.9林西县34.1翁牛特旗28.7阿鲁科尔沁旗25.5咯喇沁旗35.4巴林左旗31.5敖汉旗30.3DB15/T 2849.32023A                    A附录A(资料性)各旗(县、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各旗(县、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见表A.1。表A.1   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区)年平均雷暴日数7盟市旗县名雷暴日数(d/a)旗县名雷暴日数(d/a)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27.0东乌珠穆沁旗27.0二连浩特市19.8西乌珠穆沁旗29.0多伦县38.3太卜寺旗34.3阿巴嘎旗26.4镶黄旗30.9苏尼特左旗22.6正镶白旗31.8苏尼特右旗23.9正蓝旗34.4乌兰察布市集宁区36.1凉城县37.9丰镇市38.5察哈尔右翼前旗32.6卓资县36.1察哈尔右翼中旗37.2化德县33.2察哈尔右翼后旗34.2商都县30.7四子王旗32.9兴和县37.6鄂尔多斯市东胜区32.7鄂托克旗23.0达拉特旗31.1杭锦旗20.9准格尔旗32.5乌审旗25.8鄂托克前旗20.9伊金霍洛旗30.7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5.0乌拉特中旗22.4五原县20.6乌拉特后旗17.2磴口县16.1杭锦后旗16.9乌拉特前旗23.1乌海市海勃湾区17.8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7.2额济纳旗6.8阿拉善左旗14.7注:本表数据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雷暴日数据的起止年份为 1984 年-2013 年。DB15/T 2849.32023表A.1 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续)8材料结构最小截面 mm2备注 j铜,镀锡铜 a单根扁铜50厚度 2 mm单根圆铜 g50直径 8 mm铜绞线50每股线直径 1.7 mm单根圆铜 c、d176直径 15 mm铝单根扁铝70厚度 3 mm单根圆铝50直径 8 mm铝绞线50每股线直径 1.7 mm铝合金单根扁形导体50厚度 2.5 mm单根圆形导体50直径 8 mm绞线50每股线直径 1.7 mm单根圆形导体 c176直径 15 mm外表面镀铜的单根圆形导体50直径 8 mm,径向镀铜厚度至少 70 m,铜纯度 99.9%热浸镀锌钢 b单根扁钢50厚度 2.5 mm单根圆钢 i50直径 8 mm绞线50每股线直径 1.7 mm单根圆钢 c、d176直径 15 mm不锈钢 e单根扁钢 f50h厚度 2 mm单根圆钢 f50h直径 8 mm绞线70每股线直径 1.7 mm单根圆钢 c、d176直径 15 mm外表面镀铜的钢单根圆钢(直径 8 mm)50镀铜厚度至少 70 m,铜纯度 99.9%单根扁钢(厚 2.5 mm)a热浸或电镀锡的锡层最小厚度为1 m;b                                                                                                                                                                                                                          2                                                                            2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 22.7 g/m 、扁钢至少 32.4 g/m ;c 仅应用于接闪杆。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 10 mm、最长 1 m 的接闪杆,并增加固定;d 仅应用于入地之处;e 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16%,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8%,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 0.08%;f                                                                                                                                                                                                                                                                                                                                          2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 10mm 的 78mm (单根2圆钢)和最小厚度 3 mm 的 75 mm (单根扁钢);g                                                                                                                                         2                                                                                                   2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50 mm (直径 8 mm)可减为 28 mm (直径 6 mm),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的间距;h                                                                                                                                                          2                                                2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 mm 加大至 75 mm ;i                                                                                                                                                                                                                2                                               2                                                   2避免在单位能量 10 MJ/下熔化的最小截面是铜为 16 mm 、铝为 25 mm 、钢为 50 mm 、不锈钢为250 mm ;j 截面积允许误差为-3%。DB15/T 2849.32023B                    B附录B(规范性)外部防雷装置和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B.1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见表 B.1 。表B.1   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9材料结构最小尺寸备注垂直接地体直径mm水平接地体mm2接地板mm铜、镀锡铜铜绞线50每股直径 1.7 mm单根圆铜1550单根扁铜50厚度 2 mm铜管20壁厚 2 mm整块铜板500×500厚度 2 mm网格铜板600×600各网格边截面 25 mm×2 mm,网格网边总长度不少于 4.8 m热镀锌钢圆钢1478钢管20壁厚 2 mm扁钢90厚度 3 mm钢板500×500厚度 3 mm网格钢板600×600各网格边截面 30 mm×3 mm,网格网边总长度不少于 4.8 m型钢裸钢钢绞线70每股直径 1.7 mm圆钢78扁钢75厚度 3 mm外表面镀铜的钢圆钢1450

    注意事项

    本文(DB15_T 2849.3-2023 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docx)为本站会员(馒头)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