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上册人教出版2017年度.doc

收藏

编号:258557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0.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年级 物理 实验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教案 上册 出版 年度
资源描述:
上 册 2017年9月 毛 俊 学 校 目 录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 实验二:测量平均速度……………………………………………4 实验三: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6 实验四:声音的特性………………………………………………7 实验五: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9 实验六:水的沸腾…………………………………………………11 实验七:光的直线传播……………………………………………13 实验八:光反射时的规律…………………………………………14 实验九: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6 实验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8 实验十一: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20 实验十二:测量物质的密度………………………………………22 【实验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器材】 刻度尺、三角板(2块)、铜丝、硬币 【实验步骤和记录】 注意事项: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课本的长(cm) 课本的宽(cm) 课本的厚(cm) 2、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替代测量法)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 ; 5分硬币直径为 。 3、测细铜丝的直径。 实验次数 1 2 3 线圈长度 L1= L2= L3= 线圈圈数 N1= N2= N3= 铜丝直径 D1= D2= D3= 平均值 注意: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 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 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 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积累法) (积累测微法) 【实验小结】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请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替代测量法”和“积累测量法” 【实验二】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仪器和器材】 刻度尺、斜面、卷尺(皮尺)、小车 【实验步骤和记录】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2)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3)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V=S/T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₁= T₁= V₁= S₂= T₂= V₂= 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小结】 1、实验中,如何减少误差?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要保持较小的角度? 3、先测出小车的运动时间,然后测出小车的运动路程,最后用公式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这种方法叫间接测量法 【实验三】 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实验目的】 认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实验器材】 音叉,音叉槌,支架(吊着一个轻质小球)带抽气机的玻璃罩,闹钟。 【实验步骤和记录】 实验一:声是怎样产生的。 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图1.54-1),表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实验二:声音怎样传播的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四】 声音的特性 【实验目的】 1、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2、知道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实验器材】 钢尺,硬纸片,音叉,音叉槌,乒乓球,细线。 【实验步骤和记录】 (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1-1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下表中。 实验次数 伸出桌子边的长度 钢尺振动的快慢 音调的高低 第一次 第二次 (二)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1、如图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或泡沫小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改变音叉发声的响度,再将发声的音叉快速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根据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推断音叉振幅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下表中。 实验次数 音叉发声的响度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音叉振动的幅度 第一次 第二次 【实验结论】 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实验五】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实验器材】 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 【步骤和记录】 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2、如图5-2、图5-3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温度/℃ 20 30 40 50 图5-3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图5-2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温度/℃ 20 30 40 50 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 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 海波的温度/℃ 海波的状态 时间/min 0 1 2 3 4 5 …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1、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热(放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2、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或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实验六】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叫沸点。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实验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小孔的纸板、钟表 【实验步骤和记录】 1、用实验装置6-1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观察现象。从90℃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它填入下表中, 2、然后在方格纸上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6-3。 时间/min 0 1 2 3 4 5 … 水的温度/℃ 温度/℃ 时间/T 90 95 100 105 图6-3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实验结论】 1、水在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上升,并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水在沸腾后,虽然继续给它加热,但是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实验七】 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目的】 1.观察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实验器材】 玻璃水槽,激光笔,染色后的水,蚊香2根。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方向。 2、点燃二根蚊香,1分钟后,将激光笔射向烟雾处,观察。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八】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器材】 平面镜、白纸板、激光笔、直尺、水彩笔、量角器 【实验步骤和方法】 1、按图2-1所示,装好 平面镜,使白纸板垂直 于镜面,并保持E、F 在同一平面上。 2、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D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如图2-2。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按上述实验设计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入下表中,如图2-3所示。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AO OD BO OE CO OF 3、比较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 【实验结论】 1、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入射光角等于反射角。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九】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器材】 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或铅笔)、直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 【实验步骤和方法】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 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 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 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如图3-1所示 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 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1-4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 物体的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比较 A B C 【实验结论】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实验十】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规律以及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具座(或直接利用水平桌面) 【实验步骤和方法】 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尽量远的 位置上,调整 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 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 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进行观察。怎样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像在什么位置(只需估测)?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按上述操作,把数据填入下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按照探究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竖直立在水平面上,用一支点燃的蜡烛作为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研究烛焰所成的像。在凸透镜的右侧用一块白色的硬纸作屏,承接烛焰的像。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并用刻度尺测出蜡烛到透镜、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把观测的结果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50.0 35.0 22.5 20.0 18.0 15.0 12.0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像的大小变化特点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成像的条件 成像性质 应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投影仪 U=f 不 成 像 0u 放大镜 【实验十一】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熟悉使用天平的步骤和规则。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铝块、铁块、矿泉水瓶和水 【实验步骤与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观察 天平的最大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 的最小刻度值。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空调平衡) 3、把长方形木块(铝块、铁块)放在左盘里,向右盘里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计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填入记录表中。每称量完一个物体,都要把砝码放回盒中。 5、用天平称出一矿泉水的质量: (1)先称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 (2)矿泉水瓶装水后,称出矿泉水瓶和水的总质量; (3)用矿泉水瓶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就得到一矿泉水瓶中水的质量; (4)将以上测量得到的质量数据分别填入记录表中,再把砝码放回盒中。 数据记录 被称物体名称 木块 铝块 铁块 空矿泉水瓶 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矿泉水瓶中的水 物体的质量m/g 【实验结论】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使用天平前,要有“两看”即“天平的称量”和“游码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 3、天平的使用可以归纳为“一看、二调、三平衡”。 【实验十二】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目的】 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熟悉天平的使用方法。 2、能利用密度公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实验步骤和方法】 1、用天平测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 名称 质量(m/g) 铁块 铝块 2、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并列出表来. 单 位 物 品 m/g V/cm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3、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4、测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3)用细棉线系好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上升的体积。 (4)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物理量 M石/g 水的体积V1/cm3 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 V石=( V2- V1)/ cm3 石块的密度ρ/(g cm-3) 数据 5、测食盐水的密度 (1)测出玻璃杯和食盐水的总质量。 (2)把一部分食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体积。 (3)测出剩余的食盐水和杯的总质量。 (4)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食盐水的密度。 物理量 食盐水的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杯的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m/g 盐水的体积 V / cm3 盐水的密度ρ/(g cm-3) 数据 【实验结论】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即密度不变)。 3、测量物质密度的步骤是:先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然后用排液法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最后利用公式ρ=M/V计算出密度。 25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上册人教出版2017年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85570.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