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育教案全册.doc

收藏

编号:260014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77.74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14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教育
资源描述:
-!  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上 册 第 一 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 校: 班 级:   打 造 精 品 教 案,努 力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益 。 单 元 备 课 科目: 科学 第 一 单元 学 情 分 析 单元 主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 元 知 识 体 系 分 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由认识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及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四部分组成。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是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察觉到它,因此本单元大多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呈现,使学生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单 元 目 标 1.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 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5、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6、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7、 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均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8、 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滥用科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9、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单元 重难 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 1、认识空气的性质 2、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3、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 1、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2、理解风的成因 3、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措施: 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生活2、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4、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观察、动手、综合分析能力 单元教学 方法 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 课 时 划 分 空气的性质——1课时; 热空气和冷空气——1课时; 空气中有什么——1课时; 空气是生命之源——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共计5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1、 空气的性质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能用多种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了解空气的压缩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 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能用观察、比较、试验、概括等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情感 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教学 方法 讲解,演示,实验,操作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复 备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复 备 课 堂 练 习 1. 空气具有( )、( )、( )、( )等性质。 2. 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有:( )、( )、( )、( ); 不同点有:( )、( )、( )、( )。 3. 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 );喷气式飞机运用了空气的( )推进飞机飞行。 4. 日常生活中,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地方有( )、( )。 5. 空气具有(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 )。 作 业 设 计 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教 学 反 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2、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能力 目标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情感 目标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 方法 讲解,演示,实验,操作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探讨新知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复 备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降 复 备 课 堂 练 习 1. 冷空气( )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 )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 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 )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 )方。 3. 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 )的原理发明了( );1783年,法国人利用( )的原理成功制造出( )。 4. 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程度不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 )就形成了风。 5. 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 作 业 设 计 回家做一个热气球。 教 学 反 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 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情感 目标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教学 方法 讲解,演示,实验,操作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复 备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 氮气 复 备 课 堂 练 习 1.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 ),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的主要是( )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 )( )等。 2.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 )。 3. 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 )。 4. 二氧化碳的性质①.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②.灭火。 5.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作 业 设 计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了解氮气的作用。 教 学 反 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2)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能力 目标 (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情感 目标 (1)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2)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 方法 讲解,演示,实验,操作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复 备 课 堂 练 习 1.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会危害( )和( )。 2.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甚至造成( )。 3. 燃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 ),燃烧塑料会产生( ),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4.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和( )。 5. 森林有( )、“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 )等美誉。 6. 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作 业 设 计 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1、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教 学 反 思 岱岳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四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上 册 第 二 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 校: 班 级: 二0一二年九月 打 造 精 品 教 案,努 力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益 。 单 元 备 课 科目: 科学 第 二 单元 学 情 分 析 单元 主题 冷和热 单 元 知 识 体 系 分 析 第二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迭,使孩子们对“火热”、“冰冷”、“清凉”、“和暖”这些不同的气温都有过切身的感受。而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本单元就将带领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了解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单 元 目 标 1、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4、 物体的特征,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5、物质的变化,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6、能的表现形式,热现象。 7、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8、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9、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0、 对待科学学习,敢于大胆想象。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单元 重难 点及解决策略 1、物质的变化,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单元教学 方法 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 课 时 划 分 1、冷热与温度——1课时 2、热的传递——1课时 3、加热和冷却——2课时 4、吸热和散热——2课时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1、 冷热与温度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 知道温度的概念; (2)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能力 目标 (1)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情感 目标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 学 重、难点 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 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育教案全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00145.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