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广东地区天文学习知识竞赛低年组考试内容辅导资料.doc

收藏

编号:260327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32.56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广东 地区 天文 学习 知识竞赛 低年组 考试内容 辅导资料
资源描述:
,. 天文知识竞赛低年组考试内容辅导资料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地理科 编写 一、天文学有关的基本常识和 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介绍 EP哈勃,美国天文学家。  哈勃发现仙女座大星云的12颗造父变星,根据周光关系,推算出它们位于银河系以外,是与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成为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 哈勃提出河外星系形态分类法,称为“哈勃分类”。 哈勃提出星系距离越远,红移越大,也就是说,越远的星系正以越快的速度飞驰而去,这被称为“哈勃定律”。  2、张衡 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科学论断。 3、郭守敬 郭守敬,中国古代杰出的八大科学家一。郭守敬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其中最有创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郭守敬制订了一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 4、徐光启 徐光启是我国明末著名的科学家,是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人。编译《崇祯历书》。这本系统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巨著,包括了欧洲古典天文学理论、仪器、计算和测量方法等。在编历中,他还注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介绍和西方观测仪器的引进等工作。 5、发现地球辐射带的范艾伦 发现地球辐射带的范艾伦J.A.范艾伦,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领导和组织了多次的宇宙线强度测量。 6、发现“新宇宙”的教授--伽利略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仿造出了两架仪器,天文望远镜,用它观察了月球。发现木星的4颗卫星。 7、天王星的发现者--威廉赫歇耳 1781年太阳系的第七颗大行星——天王星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 8、从和尚到天文学家-- 一行 在我国盛唐时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天文学家一行。一行是一位高僧,本名张遂。 9、《大明历》的创制者--祖冲之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创制了《大明历》 10、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11、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 12、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 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3、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 梅西耶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天文观测领域,他一共发现了近10颗彗星和100多颗云雾状天体。  14、星云 我们有时将星系、各种星团及宇宙空间中各种类型的尘埃和气体都称为星云。但严格地说,星云应该是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而不是一组恒星。本世纪初,云雾状天体也被称为星云。但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其实是离地球远比那些星云遥远的庞大恒星系。 15、岁差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转动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且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16、天体的自行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这些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行星,也就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古人观测天空,只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发现这五颗星的位置总在变化,这说明它们在天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走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行星的公转),因此称它们为“行”星。而对于另一类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看上去总是固定不变(当然,这得排除地球自转、公转造成的星星们看上去“变动”),所以称它们为“恒”星。  17、星云与河外星系 宇宙窨空间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星座介绍部分涉及到的是星云类型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星云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亮星云”其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才“发”光的。假如一片星云附近有一颗恒星,那这个星云就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现出光亮来,这就象月亮反射太阳光一样,这样亮的星云我们称之为反射星云;还有一类星云,在它们中间有一... 18、时间 实际上,时间单位首先从天文观测来确定的,“1平太阳日或1天(1昼夜)”是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为基准来计量的,一个平太阳日的1/86400为1秒;后来发现地球自转不均匀,1960年国际度量衡大会把时间基准改为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即规定为1900年地球公转周期(回归年)的1/31556925.9747为1秒;随着精确、稳定的原子钟制成,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规定国际单位制原子时的时间单位“秒(长)是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进所对应辐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19、北斗星 众多恒星中,人们最熟悉的应数北斗星了。北斗星一共有七颗,它们就像一把大勺一样终年挂在北天极附近,北半球的人一年四季都能看见它们。  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星座划分法,北斗七星属大熊座,七颗星都是大熊座中较亮的星,α,β,γ,δ,ε,ξ和η。我国古代科学家并不使用星座,而是把星空划分成三垣和二十八宿,北斗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七颗星和我们的距离并不相等,它们在天球上的投影才构成了这个斗勺的形状。它们的中文名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 20、银河 夏秋两季晴朗无月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你会发现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犹如奔腾咆哮的大河,从北到南横跨整个天空,蔚为壮观,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天河,学名为银河。 21、.银河系 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恒星和银河一起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把它叫做银河系。  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中间最厚的部分约3000~6500光年。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万光年。  22、北极星 我们身处北半球的人,在观察星空的周日旋转时,会发现北边半空中有一颗比较亮的星是永远不动的,这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是小熊座中最亮的星,小熊座α星,亮度为2等。顾名思义,北极星的位置应该是正好在北天极,即地球自转轴朝北的延长线上。实际上,它距离这一点还有1度远,因为周围没有其它亮星,小熊座α星就得到了北极星的桂冠。一年四季,从黄昏到黎明,北极星始终几乎不动地挂在北天极,成为北半球人们在夜间辨认南北的方向盘。  对星空不太熟悉的人,可能还不容易一下子就找到北极星。我们可以通过大家十分熟悉的北斗七星来寻找。找到北斗七星以后,将斗勺外边沿两颗星连起来,并且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远,找到北极星 23、三垣二十八宿 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星空划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大天官。中官分为太微垣(上垣)、紫微垣(中垣)、和天市垣(下垣),共三垣。东西南北四官又叫四象,分别称做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和南方朱雀。每一象中又分为七个星宿,东方苍龙之象中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北方玄武之象中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宿;西方白虎之象中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等七宿;南方朱雀之象中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等七宿,一共是二十八星宿。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垣二十八宿,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不断地完善起来的,最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记载,到唐代的《... 24、黄道十二宫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8:00 黄道是什么?地球一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而我们从地球上来看,就是太阳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在众多的星座中间转了一圈。我们将太阳在星座中走过的路径,即太阳在天球上视运动的轨道,叫做黄道。为了便于观测和研究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运动,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将黄道平均分为十二段,这十二段就叫做“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的起点是春分点,每隔30是一宫。黄道十二宫大致与黄道上的十二个主要星座相对应,十二宫的名字就借用这十二个星座的名称,它们分别是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    2000多年以前,刚刚创... 25、恒星 满天的繁星,除了少数几颗是行星之外,绝大多数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态物质组成的,能自己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我们的太阳是这些恒星当中既不太大也不太小,既不太亮也不太暗的一个极普通的成员。恒星叫“恒”,实际上并非永恒不动,只是因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看不出它的位置的变化,因此得名。 二、近两年发生的较为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上天文方面的新闻 1、叶泉志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穗七中星”是第1个获得苏梅克近地天体奖的亚洲人 2、神七飞天,嫦娥探月工程 3、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4、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本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它搭载着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并安全返回。“神舟 五号”飞船的飞行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继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6、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将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15小时32分,两名航天员完 成了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于10月17日4时33分平安返回。“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进入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的新阶段。 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预定于10月31日变轨奔向月球。“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低空探测迈向深空探测新阶段。 8、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二、小学和初中地理、物理或科学课教材中涉及到的与天文有关的内容; 两分两至: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太阳视运动轨迹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3゜26 三、北半球常见星座的辨认; 1、星座 星座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星空划分方法,全天被分为88个星座,包括北半天球和南半天球所有的恒星都被划分到这88个星座中。88个星座是在古希腊的星空划分法上发展而来的。古希腊人把星空划分成48个星座,把每个星座中的亮星连接成各种人物、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象,并且把它们都与古老的希腊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把神话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赋予它们。 2、认星的好帮手——星图 在熟悉星图之前,应该对星等有所了解。我们都知道,星的亮暗程度并不一样,有的亮些,有的暗些。天文学家用“星等”来表示每颗星的明亮程度。最亮的星为1等星,肉眼勉强可见的为6等星,中间依次还有2等、3等、4等和5等。星等每差一等,亮度相差2.512倍,即1等星的亮度是2等星的2.512倍,2等星亮度是3等星的2.512倍,依次类推。亲自算一算你就会发现,1等星的亮度恰好是6等星的100倍。  通过精确的测量,天文学家发现大多数星星的星等并不是整数,还有极少数的星等比1等还亮,这时候就用带小数点的数和负数来表示。比如著名的织女星为0等,牛郎星0.8等,天狼星-1.4等, 3、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星空 我们已经知道,一年当中各个季节,我们所看见的星空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有四季星空之说。那么,你是否还知道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各个地方所看见的星空,也是各不相同的呢?比如,著名的1987A是好几百年以来人们看得最清楚的一颗超新星,但它位于南天的大麦云中,居住在南半球的人们可以一饱眼福,我们身处北半球的人就根本看不见它。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北半球终年可见的蔚为壮观的北斗七星,在南半球却不可能一睹它的芳容。甚至于我国南方冬季能看见的著名亮星老人星,到了北方就总也见不着。  4、夜空中的星座 在晴朗的夜晚,如果你有机会在远郊的旷野中仰望那争相映辉的满天星斗,它们似乎是那样地眼花缭乱、杂乱无章。你也许会发愁:如何去认识它们呢?    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也许就是把这些星星一组组、一群群地分割开来,然后给每一组群,甚至每一颗星星都起上名字或者编上号码。而如果能把每一组、每一群的星星再用一些假想的线条连成一些能发人联想的图形,也许就更容易记了。  其实,聪明的古人早已想到了这种办法,而且早已把星空划分成了许多区域,这就是所谓的星座,而且还为许多星座和星星起好了各种希奇古怪的名字。然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由于各自历史渊源的不同,对星空的划分和给星星的起名也都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特色... 5、奇妙的地转星旋 晴朗的夜晚,抬头仰望,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就像是一颗颗镶嵌在黑丝绒上的银钉。满天的繁星,除了少数几颗是行星之外,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在天空中组成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美丽图案。壮丽的星空,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多少美丽的遐想。    众所周知,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又从西方落下的自然现象。因为这种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人的视觉效果,所以天文学上把太阳的这种运动叫做周日视运动。月亮的周日视运动大家也很熟悉,所不同的是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变化比较大,平均每天比前一天晚升起50分钟。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满天的繁星也不是每天都固定在星...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造成了天体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的周日变化和周年变化。各星座出没地平的方位和运行路线会因时因地而异,但各星座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同地理纬度地区的人在不同季节内所见星空区域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半球中纬地区,以下是北半球中纬地区常见星座。 春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狮子座、牧夫座和室女座等星座。 夏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天蝎座、人马座等星座。 秋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有飞马座、仙女座、英仙座、仙王座和仙后座等星座。 冬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有猎户座、大犬座、小犬座、金牛座、双子座和御夫座等星座。 四、天球的基本概念; 以地球球心为中心,且具有很大半径的假想圆球。想象中,所有天体都附着在天球上。 天球是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圆球。 天体和观察者间的距离与观测者随地球在空间移动的距离相比要大得多,人的肉眼分辨不出天体的远近,所以看上去天体似乎都离我们一样远,仿佛散布在以观测者为中心的一个圆球的球面上(站心天球)。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天体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这个圆球就称为天球。 天赤道与天极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来实现。最常用而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是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赤经与赤纬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 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垢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了十二等份(每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 五、天体周日视运动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天体视运动(apparent motion of celestial bodies) 地面观测者直观观测到的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对太阳系内的天体来说,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这些天体本身的空间运动也是形成天体视运动的重要原因。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天体于一恒星日内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赤道平行的小圆转过一周。这个圆称为天体的周日平行圈。这种直观的运动称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周日视运动是一切天体最显著的视运动。在用天体照相仪对北极天区所拍得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极附近恒星的周日视运动轨迹。 天体在作周日视运动时,经过天球上一些特殊的圈(包括大圆和小圆)或点,这些现象在天体测量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天: 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称为中天。经过包括天极和天顶的那半个子午圈时,天体到达最高位置,称为上中天;经过包括天极和天底的那半个子午圈时,天体到达最低位置,称为下中天。 出没: 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地平圈时称为出没,也称升落。天体从地平圈下升到地平圈上称为出,反之称为没。永不下落和永不上升的天体没有出没现象。 由于地球公转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日期内天体周日视运动的轨迹是有变化的。对太阳系的天体,特别对太阳和月球来说,它们的赤道坐标在短时期内有显著变化,它 们的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变化较快,尤其是每天的出没时刻和方位以及中天的时刻和高度都会有显著的变化。但对于恒星来说,这种影响是极其微小的。 太阳的视运动  太阳除参与因地球自转引起的周日视运动外,还存在因地球公转引起的在恒星背景上的相对运动,即周年视运动。太阳因周年视运动在黄道上自西向东每天移动约1。在一年的不同日期内,太阳的赤经、赤纬的变化,引起昼夜长度的变化。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两天,即春分和秋分, 太阳由东点出,西点没,昼夜相等。从春分起,太阳的出没方位逐渐北移,夏至日到达最北点。在这段时间内,太阳出的时刻逐日提早,而没的时刻逐日延迟。同时 中天高度越来越高,白昼变长,黑夜缩短。夏至那天中天高度最高,白天最长。夏至以后,太阳的出没方位逐渐南移,中天高度逐渐下降。秋分以后,太阳的出没位 置已在东、西点以南,昼短夜长。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冬至日为止。这时,太阳的出没位置到达最南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以后,太阳的出没点重新北移,到春 分点时昼夜又相等,完成一年一周的运动。由于纬度不同,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纬度越高,夏季白天越长,冬季白天越短。极圈以北开始出现“白夜”和“黑昼”。在地球北极,则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太阳不再每天东升西落。南半球的情况和北半球完全相同,只是冬和夏、春和秋,恰好相反。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六、太阳系天体的一般概念; 1、太阳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天体,这样的天体叫做恒星。太阳是天空中千千万万颗恒星中的普通一员,只不过因为它距离地球比其它恒星都近得多,所以我们看起来它又大又亮。  太阳距离地球大约是1.5亿千米。半人马座比邻星是除太阳之外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它到地球的距离是40万亿多千米。太阳的直径大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达5500C。太阳中心的温度起码在1500万摄氏度以上。炼钢炉里的温仅仅2000多摄氏度,电弧炉可达5000摄氏度,还赶不上太阳表面的温度呢!熔点多高的物质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早就化为气体了。 2、月球 平时,人们都把月球叫月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旋转不停。月球本身不发光,明亮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的周期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月球朝向太阳的一面是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暗的。当它的亮面对着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侧面对着地球时是弦月,背面对着地球时,就是新月,即朔。  月球距离地球38.4万千米,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本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美国发射的“阿波罗”号系列宇宙飞船,多次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进行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宝贵信息,使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3、地球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4、人造卫星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有了姐妹兄弟,并且,短短几十年中,人造卫星越来越多,它们都像月球一样,围绕着地球在不停运动,形成了一个人造卫星大家庭。 说起人造卫星,许多人都会想到它们一定都是一些与月球一样的球体。其实不然,人造卫星的外形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它们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体,有的是锥体,有的像车轴,还有的像一只大鸟,当然也有球形的,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个球形的。然而,无论人造卫星的形状以及它们的大小和重量相差多大,它们的结构大致都是相似的。 5、陨星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陨落到地球上都叫陨星,根据陨星的成分,又可将陨星分为陨石和陨铁。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陨星都很多,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很小,对地球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根据科学家的计算,重达几千克的陨星每年会有1500多个.. 6、彗星 彗星即民间所称的扫帚星,它们是太阳系小天体中形态独特的一类。科学家估计,太阳系中的彗星很多,至少几十亿颗。但是它们绝大部分时间都“躲藏”在远离太阳的地方,而远离太阳时它们又小又暗,人们根本无法发现它们,只有当它们运动到太阳附近时才能发现。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彗星共有近2000颗。这些彗星中的大多数都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见,光凭肉眼就能看见的亮彗星占极少数,还不到10%。  彗星也都围绕太阳运动,但是它们的运行轨道与众不同,有的是椭圆,有的是抛物线,还有的是双曲线。即使是椭圆轨道,也都是一些偏心率很大,拉得又扁又长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彗星有彗核、彗尾。 7、流星 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着许多体积很小的尘埃和固体颗粒,叫做流星体。流星体在空间运行时并不发光。当它们运行到地球附近时,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分子剧烈摩擦、生热、燃烧、发光,才成为流星。火流星是流星中既壮观又较为罕见的一种。质量较大的流星体在大气中燃烧坠落时往往会形成一个明亮的火球,后面还拖着一条明.亮的尾巴。 太阳系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8颗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原有67颗,冥王星的卫星被剔除)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具有固体外壳。 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 这些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以椭圆轨道公转,虽然除了水星的十分接近于圆。行星轨道中或多或少在同一平面内(称为黄道面并以地球公转轨道面为基准)。黄道面与太阳赤道仅有7度的倾斜。它们绕轨道运动的方向一致(从太阳北极上看是逆时针方向)。除金星和天王星外自转方向也如此。 七、月相及有关内容; 若我们在一个月里不停地对月球作出观测,我们可见月球的盈亏变化。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这时我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也叫做“朔”,即农历的初一。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我们看到一钩弯月,农历初二、三的月牙叫娥眉月,到初七、八,我们所看到 的就是半个月亮了,叫做上弦月(凸边向西)。农历十五、十六的月亮为满月,也叫 “望”。满月过后,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背离地球,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又只 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做下弦月(凸边向东)。再过一周,月亮又将回到朔的位置。 月球不会发光的;我们可看到月球,全因月球把太阳光反射。月球有不同的「月相」,原因是月球在不同的轨道位置时也有不同的光照面。请看上图。 假设太阳光从左边照过来,面向太阳的一面被太阳照耀,形成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则是黑夜。当月球在A的位置时,即初一的时候,在地球的视线范围内,我们根 本看不到月球被光照亮的一面,所以初一时是看不见月光的。当月球走到B的位置时,即初七、初八的时候,在地球的视线范围内,我们则可看到月球上一半的照光 面,因此在初七、初八时,我们可见一个半月。同样道理,当月球走到C的位置时,即农历十五的时候,我们便可看见满月。 在满月时,月球是在地球后面的;但是,月球甚少会在满月时给地球遮挡,原因是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有一个5的夹角(见下图)。因此,在满月时,月球可以在地球轨道较高或较低的位置,避过地球的遮挡。 八、日食和月食的简单概念;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 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 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 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 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九、流星的基本概念;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如果没有燃尽就是陨星)。通常所说的流星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俗称贼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雨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 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 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 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 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 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十、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6m)。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6),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3000多颗。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12.6等(在天文学上写作-12.6m);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是-26.7m;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24m的天体。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视星等。. 视星等 晴朗的夜晚,点点繁星,有明有暗。天文学家用“视星等”来区分它们的明亮程度。整个天空肉眼能见到的大约有6000多颗恒星。将肉眼可见的星分为6等。肉眼刚能看到的定为6等星,比6等亮一些的为5等,依次类推,亮星为1等,更亮的为0等以至负的星等。例如,太阳是-26.8等,满月的亮度是-12.6等,金星最亮时可达-4.4等。星等差1等,其亮度差2.512倍。1等星的亮度恰好是6等星的100倍。  视星等的大小并不能说明恒星的真实发光能力。因为恒星与我们的距离相差悬殊。有些星相当亮,可以比太阳亮5万倍,但由于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看上去并不怎么亮。距离越远的恒星,看起来就越暗, 太 阳的亮度为-26.7等星,满月为-12.7等星,金星最亮时为-4.4等星。全天最亮的恒星棗天狼星为-1.46等星,老人星为-0.72等星,织女星 为0.03等星,牛郎星为0.77等星。 十一、天体的大小和距离尺度,天文学常用距离单位的定义和换算; 天体的大小和距离 光年. "年"字结尾,却是距离单位.物理意义为光走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比如一颗恒星离我们30光年,也就是说以光的速度从地球出发,要走30年才到.那么当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这个恒星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它30年前的情况. 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时间中行走的距离,即约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更正式的定义为:在一儒略年的时间中(即365.25日,而每日相等于86400秒),在自由空间以及距离任何引力场或磁场无限远的地方,一光子所行走的距离。因为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准确),所以一光年就等于 9,460,730,472,580,800米。 (或5,786,101,150,000英里。 或5,108,385,784,330,890海里 或约等于9.46 10^15 m = 9.46 拍米。 ) (注:1千米(公里) = 0.6214英里  =0.540海里)   光年一般是用来量度很大的距离,如太阳系跟另一恒星的距离。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光由太阳到达地球需时约八分钟(即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为八“光分”)。   已知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为半人马座比邻星,它相距4.22光年。   我们所处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有七万光年。   假设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将需要多于十万年的时间。但这只是对于(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实际只有数分钟。这是由于特殊相对论中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   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与天文学中其它常用单位的换算:   一秒差距等于3.26光年。   一光年等于63,240天文单位。 十二、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概念 根据物镜的结构不同,天文望远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以透镜作为物镜的,称为折射望远镜;用反射镜作为物镜的,称为反射望远镜;既包含透镜,又有反射镜 的,称为折反射望远镜。往往有的天文爱好者买了一块透镜,以为这就解决了望远镜的物镜问题。其实,一块透镜成像会产生象差,现在,正规的折射天文望远镜的 物镜大都由2~4块透镜组成。相比之下,折射天文望远镜用途较广,使用方便,比较适合做天文普及工作。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分类:反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地区天文学习知识竞赛低年组考试内容辅导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03278.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