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大学英语精读1课本学习知识翻译全.doc

收藏

编号:26556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09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19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大学 英语 精读 课本 学习 知识 翻译
资源描述:
-! Unit 1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 你也许是个智力一般的普通学生。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优等生。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你要是想取得更好的分数,也还是能做到的。是的,即使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优等生。其诀窍如下: 1.仔细安排你的时间。把你每周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列出来,然后制定一张时间表或时间分配图。先把用于吃饭、睡觉、开会、听课等这样一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填上,然后再选定合适的固定时间用于学习。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外作业。当然,学习不应把作息表上的空余时间全都占去,还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这张周作息表也许解决不了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会使你比较清楚地了解你是怎样使用你的时间的。此外,它还能让你安排好各种活动,既有足够的时间工作,也有足够的时间娱乐。 2.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学习。选定某个地方作为你的“学习区”。这可以是家里或者学校图书馆里的一张书桌或者一把椅子,但它应该是舒适的,而且不该有干扰。在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能够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 3.阅读之前先略读。这就是说,在你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把它从头至尾迅速浏览一遍。在预习材料时,你就对它的内容及其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在你正式开始阅读时,你就能辨认出不太重要的材料,并且可以略去某些章节不读。略读不仅使你的阅读速度提高一倍,还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上课时注意听讲意味着课后少花力气。要坐在能看得见、听得清的地方。要作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课的内容。 5.学习要有规律。课后要及早复习笔记。重温课堂上提到的要点,复习你仍然混淆不清的地方。阅读教科书上讲到这些内容的有关章节。如果你知道第二天老师要讲述的内容,那你就把这部分材料浏览一下。这有助于你听懂下一堂课。如果你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你就能更深刻地领会这些材料的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得更长久。定期复习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 6.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你掌握某一科目的程度。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因此,不必为个别的一次考试而过分担心。不错,考试是要评定分数的,但考试也让你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钻研,而且,考试还有助于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新知识。 还有另外一些能帮助你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这里只提到寥寥几种。你尝试过这几种方法之后,或许还会发现许多别的方法。跟同学们一起聊聊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分享你所发现的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习惯一定会提高你的学习成绩。 Unit 2 To Swim the English Channel at 58 一年多以前,我开始为今年九月横渡英吉利海峡进行训练。届时我将年满58岁。 朋友们以为我疯了。我妻子倒没觉得我疯,就是有点担心。人们一再问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 最近,印第安纳州的一位见习记者问了我这个问题,我说: "先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今年夏天你有些什么打算?"他回答说打算去超市打工。我无需再说什么,他明白了我的意思。 不管你是20岁还是58岁,都喜欢接受挑战,干些带有冒险意味的事儿;而为横渡英吉利海峡做准备,远比在超市打工有意义,尤其是当你有所选择的时候。 可我究竟为什么决定要在58岁时横渡英吉利海峡呢?也许我自己也很难作出满意的回答。 对游泳爱好者来说,英吉利海峡向来是莫大的挑战:是对能力、耐久力、运气以至勇敢精神的一种考验。正是这一挑战,每年吸引了100名左右的游泳爱好者,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一试身手。 有一点更增添了我的兴趣,那就是,我要是成功了,将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英吉利海峡畅游者。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超人。但我确实觉得自己至少有两个有利条件: 首先,我正在刻苦训练——现在每天游7.5英里。在此之前,我一直坚持适度的刻苦训练,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其次,我是个不屈不挠的人。我一旦确立了目标,便不会轻易放弃。横渡英吉利海峡早就是我的一个目标。我有一种预感,觉得自己会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决不会像几年前一个英吉利海峡的横渡者那样半途而废。他刻苦训练了两三年,做好了种种准备,甚至在赛前几星期就去英国,在英吉利海峡进行实地训练。重要的日子到来了,他开始向法国游去。才游了一个小时,他就从水里出来,爬上小船,说自己突然失去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意愿,这事对他不再有什么意义。 相反,有位姑娘在海面涌起急浪时,力图游完全程。由于海浪汹涌,海水冰凉,她游得很艰苦。这时她的教练在船上向她大声喊叫,认为她应该知难而退,弃水上船。她大声回应说:“是我在游,我会决定该什么时候上来的。”结果她成功了。 Unit 3 The Young and the Old 有人曾对一个男子说:"出去走走,开开眼界。"他回答说: "何必呢?人嘛,到处都一样。人总是呱呱落地,从婴儿长成儿童,再长大成人,然后逐渐变老,最后死去。人们活着的时候,有着同样的情感:有爱憎、哀乐之情,有安全、恐惧之感,有尊荣、羞辱之心,也能体察舒适与不适之变。这就是我不愿外出旅游的缘由。我待在家里可以知道天底下的各种事情。我就想一直待在家里。" 这人说的,既对又不对。人与人既相同又相异。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生命模式——出生,青春,年迈,死亡,但人生的这些阶段,在不同的文化群体里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再者,虽然所有的人都有着相同的情感,但这些情感的起因却不尽相同。此地能带来快乐的景况,换了他处未必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举例来说,在许多国家老年时期是个颐养天年的快乐时期。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敬重老年人。老年人说话时年轻人洗耳恭听,因为他们相信老年人自有其智慧。在这种社会里,老年人受到尊重,享有优待,心满意足。在朝鲜,老年人就受到敬重与爱戴。当他们年迈无法独自生活时,便与儿女或别的亲人共同生活。年满61岁是件大喜事。照例要举行贺客满堂的盛大聚会。老人会收到各种礼物。 61岁生日甚至还有个特别的名字。所有别的生日都叫做sing il(出生之日),而61岁的生日则叫做huan gup(新生命的开始)。 61岁生日之所以有个特别的名称,是因为当人们进入人生的这一阶段时,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便有所变化。即使没有亲戚关系,年轻人也都要尊称他们为"爷爷"、"奶奶"。他们的生活处境相当不错,他们受到敬重与爱戴。人人都盼望这一时期的到来。 在美国,老年人的境遇则大不相同。大多数老年人都不与子女或亲戚同住。要是手头宽裕,他们就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买幢住房或一套公寓房。如果他们的身体不够健壮,不能单独生活,那他们便住进特设的养老院。在那儿,陌生人照料他们。对许多北美人来说,并无幸福的晚年可言。大多数北美人都想要保持年轻。他们努力保持体形,尽可能地像年轻人那样行事,他们甚至试着使用年轻人的词汇。他们不愿进入老年,因为他们得不到荣誉、尊敬和关心。再说,各行各业都不愿雇用老年人。因此,老年人通常总是孤居独处,他们没有多少事可做。对他们来说,晚年凄凉而又孤独。 由此可见,那个闭门不出的人错了。人们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因地而异。朝鲜和北美都有年轻人和老年人,但年轻时也许待在北美为好,老年时则待在朝鲜为好。 Unit 4 A New Toy 我八岁那年,我们家对门的邻居买了台电视机。电视机既小又昂贵,可那算不了什么。这玩意儿太奇妙了。大楼里人人都上五楼来,争睹这一当今世界的最新奇迹。有些人——运气好的人——还能多待一会,看完整档节目。那是在1948年。 不多久,好多人家都买了新电视机,可我们没有。我父母不喜欢电视,认为它对孩子没好处。我是个听话的乖孩子,没跟他们争吵。不过我的确偷看过电视——在朋友家里看。 到了1955年,电视机不再那么昂贵了,而且也大了许多。可我父母还是认为电视对我们没好处。我的几个妹妹不服气。她们说附近一带就我们家没电视机。她们的朋友个个都在谈论某些电视节目和演员,可她们插不上嘴。朋友们都笑话她们,为此她们感到非常委屈,十分苦恼。 有一天,小妹放学一回到家就哭了。她说她决不再去上学了,还说生活中没有电视机活着不值得。她不停地哭着,抽泣着。爸妈搬出的那老一套理由,反倒更令她伤心。他们说的话,一点也宽慰不了她。唉,他们有什么法子呢? 第二天上午,爸妈什么也没说,便出去买了台崭新的电视机。到了下午,屋顶上竖起了电视天线。苏珊放学回家,连奔带跑进了屋子。 "在哪儿?哪儿?"她嚷道。"我知道就在家里。"她气喘吁吁,两眼兴奋得闪闪发光。 "在客厅里,"母亲话音刚落,小妹就跑过去,打量、赞赏这个名为电视机的尤物。 后来我问她:"你是怎么知道家里有电视机的?" "电视天线呀。这一来我们家的房子看上去就跟别人家的一样了。" 她脸上漾起灿烂的微笑。 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只允许我们每晚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哦,是这样。而且我们非得做完了功课才能看电视。可是,过了一两年,电视的新鲜劲儿过了。电视就像鞋子和肥皂之类的日用品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父母对电视仍心存戒虑,说我们会荒废阅读;说我们会不想看书,因为看电视更为轻松;还说电视会往我们的脑子里灌满暴力。他们说了好多好多诸如此类的话——至少每天得说上一回。我可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觉得他们太守旧,脑子里的旧观念太多。 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争论电视的作用。没有谁能否认电视的力量,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非常强有力的影响。美国人平均一周看30小时的电视。其影响究竟是好是坏?这确实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影响力本来就难以估量,要评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就更难了。我认为好就好在很多人都很关心电视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也有能力加以改变。 最近我在报上读到一篇关于蒙希根岛上居民的文章。该岛离缅因州海岸18公里。岛上居民不使用电,他们再次做出决定,他们喜欢这样。在漫长的冬季,只有为数极少的人在那儿居住,他们过着没有电的生活——出于他们自己的抉择。他们认为电这玩意儿会使很多事情变得太容易,并会破坏他们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或许就此不再去镇上参加舞会。也许他们更乐于守在家里看电视。 Unit 5 Bookshoppers’ Pardise 你是个爱钻书本的书蠹也罢,或者只是去那儿买本书当礼品的也罢,在书店里消磨一段时间,那可能是再惬意不过的了。说不定你钻进书店,不过是为了找个躲过阵雨的场所。不论你进书店是何原因,一旦进去之后,你很快就会忘掉周围的一切。挑一本护封诱人的书籍,这种欲望很难抵挡,虽说不该按这种方法来选购书籍,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你买的那本书的内容相当乏味。(在书店里,)你很快就很专心地看起某本书来了,而通常直到很久以后你才意识到你在那里消磨的时间太多了,必须赶紧离开去赴某个已忘记的约会——当然是一本书也没买。 这种逃避日常生活现实的机会,我想,乃是书店主要的吸引人之处。能为你提供这样机会的场所,并不很多。音乐制品商店和书店倒很相似。你可以在这种地方尽情逛悠。如果店里服务周全的话,不会有店员走过来,朝你说句免不了的客套话:"先生,我可以为你效劳吗?"如果你不想买,就什么也别买。在书店里,店员应该一直呆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直到你已经浏览完以后才出来。这时候,而且只有这时候,他的服务才是需要的。当然啰,你也许想找到某个具体的图书陈列处,但是等他领你到了那儿,店员就该悄悄走开才是,似乎对能否卖掉一两本书并不感兴趣。 你必须小心,不要被书店里各种各样的书所吸引。很容易发生的事是,走进书店去找一本比如关于古钱币的书,结果出来时却买了一部最新的畅销小说,也许还有一本关于拓印的书——而你本来对其并不怎么感兴趣。然而,这卷专著里的插图偏偏又是那么精美,翻阅到的那部分论述恰恰又是那么有趣,于是你非把它买下不可。这种事儿可能是很危险的咧。除了积欠下一大笔钱款之外,你还从这一陈列专柜转悠到另一陈列专柜,浪费了不少时间。卖书人必须有耐心能长期忍受,而且还要待人宽容。 这儿有段故事,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个学医的学生需要用本教科书,但是因为书贵买不起。从图书馆他又没法借到,他唯一能找到的,就是他常去的那家书店里的那一本了。所以每天下午他都要上书店来,一次读上几个章节。然而有一天,他却失望地发现,那本书在他通常摆放的地方不见了。正当他要离开时,却注意到书店主在示意他过去。他向店主走去,心里揣测着要被人家责备一番了。使他惊奇的是,店主却指了指那本书,原来它被藏在了一个角落里。“是我放在那儿的,我怕有人会把这本书买了去,”说完了,就让那个喜出望外的大学生继续去啃他的教科书了。 Unit6 简: 你好,萨姆。近来怎么样? 萨姆:见到你真高兴,简。 简: 听说你在巴布森机械公司找了份新工作? 萨姆:对,是这样。我运气还真不赖。我大约是在半年前开始干的,他们还没解雇我呢。厂里情况怎么样? 简: 咳,差不多是老样子。 萨姆:你是说生产出的衬衫还是缺领子、少钮扣的? 简: 有时是光有领子钮扣没有衣片。你知道,这家厂并不是以效率出名的。 萨姆:哎,我听说厂里起了些变化。像放背景音乐啦,下午安排工间喝咖啡休息时间什么的。 简: 背景音乐?喔,是啊,是啊,我想是有吧。说来那玩意儿好处还真不少。就是机器声太吵,我们根本听不见。再说工间喝咖啡休息嘛,他们只给我们5分钟时间。要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奔跑,从工作台到咖啡机旁刚够我们跑上一个来回。 萨姆:真叫人难以相信。我知道霍布森先生是做好充分准备,要让厂子大大改变面貌的。 简: 唔,是有了点变化。过去我们在操作之余,只能看到四周黑乎乎、灰蒙蒙的墙。两三个星期前,来了个油漆工,在墙上画了好大一幅完完整整的衬衫——上面钮扣、袖子、领子样样齐全。我想厂方是想提醒我们在那儿该生产些什么东西。可你能想像吗?一件衬衫!我们整天看到的衬衫够多的了。还用得着让我们一抬起头,再看到墙壁上有件画着的衬衫吗? 萨姆:你是说,这件大衬衫并没有让你们大伙儿想要多生产几件? 简: 多几幅图片也许会让我们想多生产几件,可就凭墙上画着的这么一件大衬衫?没门!哎,对了,还有个变化。还记得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的大个子吉姆吗?他过去是干缝钮扣活的,半条流水线上的活都让他给耽搁了。嗨,他们把他从缝扣工提升为装袖工,还长了工资。这下他坐在流水线的最上首,把所有的活儿都给耽搁住了。你把这也叫做发展。 萨姆:唔,是发展:进一步退两步! 就这样,我了解到自己在衬衫厂的咨询工作,并没有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 不过,说实话,我并不感到意外。你知道,我在巴布森机械公司当工业顾问的同时,还在西北大学上夜校,学习企业管理工程。是公司为我出的学费,我很满意。 现在我对当"顾问"的内涵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我过去一向认为,当顾问就是进入工厂,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然后再敦促厂方按这些建议去做。 现在我认识到,这样做咨询工作不会收到任何成效。我在企业管理工程课上学到,我首先得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在衬衫厂,我应该听听管理人员,也就是两位业主的意见,然后再和他们一起去征询工人们的意见。他们认为有些什么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有些什么建议? 而我却试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业主。那些建议既不是他们的,也不是工人的。如果工人和厂方都能认真参与问题的解决,那么变革不仅可能,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怎么说,尽管这段经历在很多方面让人苦恼,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教训。 我正在考虑把那张100美金的支票退还给霍布森先生。至于那盒衬衫,5件倒有4件一点都不合身,而唯一合身的那一件,又缺了右边的袖管。 Unit 7 If Only 我在一家"7时-11时"便民连锁店工作,已有两年。我想,在我们经理所说的搞好"顾客关系"方面,我的表现也算得上是相当成功的了。我坚信,一个友好的微笑和一声脱口而出的"先生"、"女士"和"谢谢您",就足以让我应付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安慰缺乏耐心或难缠的顾客到为找错零钱而道歉。我原本相信,凭着和颜悦色的巧言应对、能捋平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各种矛盾疙瘩,但是我的这一信念,被前几天晚上所遇到的一位老妇人,砸得个粉粉碎。 老妇人一进店门,立即和灯光辉闪、货架排列齐整的明亮店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举足维艰,每跨一步似乎都很痛苦;她慢悠悠地推开玻璃门,沿着最靠近店门的过道,一瘸一拐地往前走。她干咳着,每次呼吸都气喘吁吁。在一个气温只有华氏40度的夜晚,她只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印花连衣裙,一件薄薄的、小得连扣都扣不起来的羊毛衫和一双黑色的塑料拖鞋,拖鞋的后帮已经剪掉,露出了长满老茧的脚后跟。青筋暴突的腿上,既没穿长袜,也未套短袜。 老妇人在店堂里转悠了好几分钟,然后在搁放蔬菜罐装食品的一排排架前收住脚步。她拣起一罐玉米,用一种紧张得出奇的目光,盯着那上面的标签左看右看。在这一刻,我决定以一名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的雇员出场了,问她有什么需要效劳的。当我站到她身边时,我觉得要保持微笑就难了:她眼眶发红的双眼部分地被略带黄兮兮的眼屎遮住了;她的两手积满了一层层的污垢;衣服上散发出的一阵阵汗臭味,像一层厚厚的云雾扑鼻而来。 "我需要点食物,"她小声嘟哝,算是在回应我那句响亮的"能为您效劳吗?" "太太,您是在找玉米食品吧?" "我需要点食物,"她重复了一句。"随便什么。" "嗯,这罐玉米九角五分,"我用一种最乐意效力的语气说。"要不,如果您喜欢的话,来一份我们今天的特价面包。" "我没钱买,"她说。 有那么一刹那,我真想说,"把玉米拿去吧。"但雇员守则却涌入了我的脑海:保持礼貌,但不要让顾客占你的便宜。要让他们知道,店是在你经管之下的。片刻间,我甚至心存这样的念头: 这是对我的某种考验吧;这个老太婆嘛,没准是公司总部派了测试我的忠诚来的。我恪尽职守地回应道:"很抱歉,太太,这儿的任何物品我都不能免费赠送的。" 老妇人的脸似乎更往内萎陷了些(如果还有往内萎缩余地的话),她把罐装玉米放回货架时,双手在不住哆嗦。她拖着脚,经过我身边,一路朝店门那儿走去,那一身破烂、肮脏的衣衫,勉强将她那弯曲的背部遮盖住。 她刚离开一会儿功夫,我赶紧拿起那罐玉米冲出店门,但是已不见其人踪影。在余下的那段上班时间里,老妇人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心头。我年轻,身强力壮,沾沾自喜。她年迈,体弱多病,心情绝望。我真心希望我当时能表现得像个活人而不是"机器人",但意识到我们保持自身良好本性的力量是多么的脆弱,又令我感到悲哀。 Unit 8 An English Christmas 12月25日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因此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然而,很多人感到,圣诞节的商业化削弱了它的宗教意味。 随着圣诞节的临近,各大商店在天黑后仍长时间开门营业,店堂里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人都在选购馈赠亲友的圣诞礼物。 人们用彩色纸带、冬青树叶和槲寄生树叶,还有亲友们寄来的漂亮贺卡,将家里装饰一番。屋角处还会有棵圣诞树,树枝上点缀着彩灯、玻璃球之类闪闪发亮的装饰物,有时还挂着各色礼物。 据说,圣诞老人——也叫"圣塔克劳斯"——在圣诞夜要来送礼物,不过只送给听话的孩子。哪个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礼物,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所有礼物全装在一个大袋子里。圣诞之夜,趁孩子们睡着的时候,他顺着烟囱悄悄下来,把礼物留在他们的床边。圣诞夜终于到来了。孩子们临睡之前常常挂只大长统袜,或是挂只枕套,以便接受礼物。"现在马上去睡觉,"母亲说,"你们不睡着他是不会来的。"可是孩子们兴奋得很,根本睡不着,甚至没有一点睡意。他们只好装睡,希望看一眼圣诞老人。殊不知在此同时,父母正在隔壁房间里,忙着把各种礼物塞在袜子或枕套里,等确信孩子们都真的睡着了,便像小偷那样蹑手蹑脚地溜进他们的卧室,把礼物放在床边。 第二天早上就是圣诞节。孩子醒来便高声欢呼:"他来过了!"随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所有的礼物包。大人们就没有那么兴奋,要把自己的礼物留到早餐时才打开。早餐后,许多人去教堂;但是孩子们要玩他们的新玩具,做母亲的可能要忙着准备圣诞大餐。这顿大餐包括作为主菜的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以及色拉、面包、蔬菜;最具特色的是各色甜点,如水果馅饼、布丁和冰淇淋。 午餐后,不少家庭收听女王对英联邦国家的广播演说。晚上,是一顿丰盛的茶点,茶点中常有一只圣诞大蛋糕,蛋糕上的糖霜甜如糖果,滑爽似布丁;用过茶点,全家人可能会围坐在壁炉旁一边吃干果、糖果和水果,一边聊天或看电视,或玩集体游戏。 人人都希望在圣诞节快快活活,充满良好的祝愿。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很喜欢圣诞节,他在《圣诞颂歌》等书中描述了圣诞节的欢乐与温馨:客厅内干柴燃起熊熊炉火时的一幅幅场景,而屋外12月的白雪给整个大地披上一层素装。这就是为什么今日人们常要念叨"美好的传统圣诞节",为什么好多人期盼着过个"白色"圣诞节。可惜很少有此佳景,因为在12月难得下雪。 圣诞节期间,戏院发挥其作用,为儿童上演专场节目。马戏团也是父母们可能领孩子们光顾的去处,以此作为节日的特别余兴。经过耐心训练的狮子、老虎会作高空腾越,就连大象、马这类性情比较温顺的动物也能露一手惊人的绝招。 因此,孩子们往往计算着离圣诞节还有多少星期,还有多少时日。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爱享受圣诞节的欢乐。 Unit 9 Fresh Air Will Kill You 烟雾曾是洛杉矶的一大景观,如今却在全国各地——从蒙大拿州的比尤特到纽约市——随处可见;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受污染的空气,现在要他们呼吸点别的什么玩意儿,反倒十分困难了。 前些日子我在做巡回演讲,其中有一站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该城地处海拔7000英里以上。 我一下飞机就闻到某种特别的怪味。 "那是股什么味儿?"我问那个来机场接我的人。 "我可没闻到什么啊,"他说。 "肯定有股我不熟悉的怪味儿,"我说。 "哦,你准是在说新鲜空气吧。不少来这儿的人以前从没呼吸过新鲜空气。" "那玩意儿用来干嘛的?"我狐疑地问。 "不干嘛。你就像呼吸任何别的空气那样呼吸好了。据说对肺有好处。" "这说法我从没听说过,"我说。"如果这也算是空气,那我的眼睛怎么没在淌眼泪呢?" "新鲜空气不会让你眼睛流眼泪的,它的好处就在于此。可以省掉你不少面巾纸。" 我环顾四周,一切都显得水晶般地清澈。这倒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的东道主觉察出了这点,便设法拿话来宽慰我。"请不要为此担心。试验业已证明,你尽可日夜呼吸新鲜空气,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你说这话无非是不想让我离开罢了,"我说。"住惯了大城市的人,要他们长时间呼吸新鲜空气,谁都受不了的。这玩意消受不了。" "嗳,要是新鲜空气真让你烦心的话,你干吗不用手帕捂住鼻子,用嘴来呼吸?" "对呀,我来试试。如果早知道我来的地方只有新鲜空气,我就会带一只口罩来了。" 我们开着车,沉默无语。过了刻把钟,他问:"这会儿你觉得怎么样?" "我想还可以吧,不过我倒是很想能再打个喷嚏。" "我们这儿的人不常打喷嚏,"那人并不讳言。"你们那儿的人常打喷嚏吗?" "时时刻刻都在打。有些日子你就是光打喷嚏不干别的。" "你们很喜欢打喷嚏啰?" "那倒未必,可要是不打喷嚏你不就没命了嘛。我问你,这一带怎么会没有空气污染的呢?" "弗拉格斯塔夫似乎引不起工业界的兴趣。我想我们确实太落伍了。我们只有在印第安人发信号相互传递信息时,才会有点烟雾。可是一阵风似乎就将它吹散了。新鲜空气搞得我头昏眼花。 "附近难道没有烧柴油的公共汽车,好让我钻进去呼吸一两个小时?" "这时候可没有公共汽车。也许我可以给你找辆卡车。" 我们找到一位卡车司机,塞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于是他便让我把头贴近卡车排气管吸了半小时。我立刻恢复了元气,能够发表演讲了。 我离开弗拉格斯塔夫时的那股快活劲儿,没有谁能同我相比。我下一站是洛杉矶;我一下飞机,便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满是烟雾的空气,我的双眼开始流眼泪,我开始打喷嚏,于是我觉得自己脱胎换骨变了个人似的。 Unit 10 The Hitchhiker 昨天深夜,约翰亨德森驱车回家,他刚出了一趟令人筋疲力尽的公差。为了在半夜之前赶到家,他把参观公司新总部的事儿也往后推迟了,而此刻他却难以保持清醒。他打开收音机,想把注意力集中在新闻上——是关于一则抢劫案什么的——可他的眼皮老是不由自主地要合上。他妻子待在代顿的家里,长途旅行时,他真希望有她在自己身旁做伴。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路旁有个人想搭车。他不假思索地减慢车速,让车停下来。那个年轻人在雨中已淋得浑身湿透,看上去怪可怜的,约翰不禁为他感到难过。"上车吧,"他说。 约翰想起了自己从前没车时不得不从学校搭便车回家的情景。一连几个小时坐在路旁等着别人让他搭车,他实在忍受不了。 搭车者一上了车,约翰顿生后悔之意。年轻人有张奇特的脸,两道目光锐利逼人。他的衣服又旧又脏,长长的头发也该剪剪了。搭车者点着一支烟,说他要去伍兹威尔,但当约翰问到别的问题时,年轻人却避而不谈任何有关他个人的情况,并改变了话题。 约翰身上开始冒冷汗,他情绪紧张,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钱包,想到了带在身边的所有钱财。他竭力想回忆刚才播音员说的那起抢劫案。别犯傻了,他对自己说。别胡思乱想!这家伙不是罪犯。再说惊慌又管什么用? 约翰三个月前就戒了烟,可这会儿他忍不住想抽一支。他向他的乘客要了一支烟,但他却不得不等自己的双手停止颤抖后才点上了烟。到了下一个小镇,约翰把车停下,说:"我实在是睁不开眼了,看来我得想办法找家旅馆,在这儿过夜了。"他神情紧张地向搭车者道歉,说不能送他去伍兹威尔了。 年轻人慢慢把手伸向口袋。"这一下要亮招了,"约翰想,"我在劫难逃。"就在那一刻,他考虑大声呼救,但搭车人掏出来的既不是枪也不是刀子,而是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并要把这些钱给约翰。"哦,不,我不要钱。你只管下车得了,行吗?" 年轻人显得有点困惑,执意要塞钱给约翰——500美金,"你瞧,我父亲是石油大王约翰贝尔斯福特,"他说。"谢谢你送了我这么远的一段路程。" 直到搭车者从视野中消失,约翰才猛踩油门,开车向镇外疾驰而去。他急着想赶回家。玛莎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有这种事的!他暗自这么思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英语精读1课本学习知识翻译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55605.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