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初级中学物理学习基础知识材料资料大全.doc

收藏

编号:268012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49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1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初级 低级 中学物理 学习 基础知识 材料 资料 大全
资源描述:
*.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二、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 1、国际单位:米( m )、 2、单位换算:1km=1000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 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2).认. 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 尺的位置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且紧靠。 (4).看. 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5).读. 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 纪录: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了解】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任何的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也可以消除。 5、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 1、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1h=3600s. 1s=103m s=106μs=109ns 2、停表的使用规则:【了解】 (1).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止计时,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 (2).停表有两个圆盘,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注意:大盘指针转一圈 可能为30s或60s) 四、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替代法、平移法、比例法等 五、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正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速度: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在150C的空气中,声速v声=340m/s(气温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 乐 定义:声音的高低 音 音调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的 影响因素:频率,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 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也叫音量或声量) 要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素 响度 影响因素: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单位:分贝(dB)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叫音品) 影响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 3、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 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4、控制噪声、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在声源处减弱 具体的方法(措施) 在传播过程减 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用途:(1)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照明)(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光能的利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 (4)光纤通信 (5)红外线遥控 (6)利用光速测距 (7)隧道工程激光导引 (8)激光进行医疗 (9)紫外线杀菌消毒等。 二、【了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 人造光源: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火把等。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是人为假想的实际不存在)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合3.0105(km/s)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略小但也认为是3.0108米/秒(m/s))。 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3、 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路可逆。 5、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等大); (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对称);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 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成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4、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空气中的角总是较大) 3、(光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五、会聚作用:凸透镜,凹面镜。 发散作用:凹透镜,凸面镜 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表格 物距u 像距v 正立 /倒立 放大 /缩小 实像 /虚像 同侧 /异侧 应用 u>2f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 u=f v=∞ 不成像 uu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小结: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U↓,V↑,像变大) 成虚像时(做放大镜用时)物距增大,像距增 大,像变大; 七、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 ② ③ F F 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如下图) ① ② ③ F F 八、眼睛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老花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用凸透镜来矫正。 九、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10、 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透明的物体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 11、 白色的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 (1)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C,纯水沸腾时的温度 摄氏温标: 为1000C。 (2)单位:摄氏度150C读作:15摄氏度;—150C读作:零下15摄氏度。 温度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仪器:温度计 使用时,让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常见温度计:寒暑表(—300C~500C),实验室用温计 (—200C~1100C),体温表(计)(350C ~420C)使用时,先甩一甩。 三种常见的物态是:固态、液态、气态。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有制冷作用) (1)汽化 影响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吸热) 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液化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放热) 方法:压缩体积 或 降低温度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熔化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熔化 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吸热) 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冰、盐、石墨、石英、钻石、水晶、海波,各种金属 非晶体:松香、石蜡、蜡烛、玻璃、沥青、塑料等。 物态变化 (4)凝固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4)凝固 晶体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 (放热) 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5)升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吸热) 作用:制冷 (6)凝华 (放热)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3、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4、补充:物态变化三维图 ⑴晶体的熔化图像 [2]晶体的凝固图像 AB:固体,BC: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液体;[2}EF :液体,FG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GH:固体。 ⑵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熔化时,固态与液态没有严格的界限,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不存在熔点。非晶体凝固时,固态与液态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放热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不存在凝固点。 5、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 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 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 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 ⑥【了解】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就形成冰雹。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或 1kg=103g=106mg 4、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生活中常用:台称、案称、杆称、电子称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与方法: (1).放.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移. 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3).调.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方法为:螺母反指针。 (4).称. 左物右码 。物品放在左盘,再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试加砝码。再调节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 (5).读. 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示数值。 (6).收. 测量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符号(ρ) 2、公式:ρ=m/v, 变形公式:m=ρv, v=m/ρ 3、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 103g 1kg/m3=1 =110-3 g/cm3 106cm3 4、单位换算 10-3 kg 1g/cm3= 1 =1103kg/m3 10-6 m3 1g/cm3 > 1kg/m3 5、纯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6、密度的理解: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特性)。 注意:(密度的可变性) ⑴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蒸气、水和冰的密度不同。 ⑵外部条件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变化。如物体受热膨胀,密度就会减小; 7、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在ρ一定时,m与v成正比,即 在m一定时,v与ρ成反比,即 在v一定时,m与ρ成正比,即 四、⑴固体密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ρ=m/v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 其他技巧: 其中m①弹簧测力计测物重G=mg,再求得;②量筒测出物体在水中漂浮时的V排水,根据G物= F浮,则mg=ρ水gV排,间接求得。 其中V可用①量筒或量杯用排水法测出体积,遇到密度小于水的物质时要用针压法或助沉法,使物体浸没水中;②刻度尺间接测出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⑵液体的密度的测量: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2; 计算表达:ρ= 五、【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密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弹性、沿展性、光泽性、吸音性等。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六、【了解】新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1nm=10-9m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有:锗、硅、砷化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大小还可受光、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因此可制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元件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 (3)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每一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要一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改变。) (5)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表示出来。方法:(三定两标) 定作用点、定方向、定大小、标箭头、标符号。 (6)测量:弹簧测力计,主要部分:弹簧、指针、刻度板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校零”。 (2).测量时,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垂直。 (4).计数时,纪录:数据+单位(N)。 (7)弹力: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力。应用:弹簧测力计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8)重力 公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 (9) 增大物体稳定性的方法:降低重心 、增大物体底部的支承面积。 (10)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三个方面:(1)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叫受力物体,另外一个叫施力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体之间发生了(例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碰撞、摩擦)作用才会产生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11) 种类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摩 静摩擦: 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物体之间的摩擦。 擦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力 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以滑动代替滚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以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使用气垫、运用磁悬浮) (10)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1)同向,大小为相加,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反向,大小为相减,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二)简单的机械 (1)定义: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2)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叫做平衡。 (3)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最长力臂:支点和作用点的连线,此时最省力。 杆(4)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撬棒、开瓶器、铡刀、剪刀 (5)分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缝纫机踏脚板、筷子、镊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天平 定滑轮 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定滑轮 作用:F=G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滑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轮 (2)动滑轮 作用:F=G ,能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 (3)滑轮组 由n股绳子承担物重,拉力就为物重的n分之一(除动滑轮的重和绳重和摩擦力)(F=G) 如不除动滑轮的重力则为F=(G物+G轮) 重物上升高度为h,绳子在拉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nh 第7章 运动和力 1、 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选定的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通常取地面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看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3、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被我们选定的参照物可假定为静止。 4、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只是相对参照物而言。)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5、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6、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7、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公式:v= 推出公式:s=v t , t= 单位:米/秒(m/s) 千米/小时(km/h) 1000m 1 5 1km/h= = m/s= m/s 3600s 3.6 18 8、单位换算 1/1000m 1m/s= =3.6km/h 1/3600h 1m/s > 1km/h 9、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理解:原来运动的就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的状态。) 10、力不是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1、惯性 (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利用:投篮球、投标枪、踢足球、跳远助跑、泼水浇花、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 防止:跑道终点留有空地、汽车上使用安全带 12、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的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时物体受的合力为零) 1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同一物体,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同一直线。 1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异与同: 异: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5、 [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一、压力: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直接放在水平面上:F=G 大小 物体直接放在斜面上:F≠G F<G 物体被压在竖直的平面上,F与G无关,F=F压 注意:压力不是重力,也不一定由重力产生的,是由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接触表面 1 .压强: (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P=F/S 推导公式:F=PS,S=F/P 二、压强 (3)单位:牛每平米(N/m2)帕斯卡(Pa) 1 N/m2 =1pa (4)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2.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小S;S不变, 增大F;增大F同时减小S。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S不变, 减小F;减小F同时增大S 1.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 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 二.液体的压强: 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公式:P=gh(h---(深度),液面到研究点的距离,是由上而下量的。) 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原理: 液体静止时,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连通器装入同一种液体) (3)应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 2.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的实验 3. 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 4.利用大气压的现象:吸盘,吸管, 钢笔吸墨水,抽水机 三.大气压强: 5.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PO=1.013X105 Pa=76cm汞柱=760mm汞柱 6.大气压的变化:高度(低---气压高 高---气压低,.) 【了解】 天气(晴天---高,阴天---低) 季节(冬天---高,夏天---低)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减小而降低 8.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气压计 一定容积的密闭空间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 气压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气压增大 一定体积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1.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3. 浮力的作用点: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上 一.浮力: 4.计算方法: 1平衡法: F浮=G物 2.称重法:F浮=G-F , 3.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 5.影响浮力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体积,密度,质量,形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都无关。 二、物体的沉浮条件: F浮>G, 物体上浮,直到漂浮在液面上 物<液 上浮和漂浮 (1) F浮液 下沉 三、 浮力的应用: 1、潜水艇: 用改变自身重量(重力)来实现浮沉. 潜水艇在上浮与下沉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2、热气球:充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升降. 3、浮筒:利用浮筒受的浮力不变,排出筒内的水,减小浮筒自身的重力,把物体提升。 4、轮船:把钢铁制成空心,使它排开水的重量等于它自身的重力而漂浮在水面上。 4、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由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 压强大,产生了压强差,从而提供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了解】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的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原子” 2、【了解】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阿伏伽德罗首先提出的。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10-10m=0.1nm 3、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4、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象 5、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与酒精混合实验,证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会收缩的液膜,能吊起钩码的铅柱,不听话的活塞,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6、分子的热运动: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影响的因素:温度 核外电子(带负电) 7、物体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中子(不带电) 夸克 8、 【了解】汤姆孙(生)发现核外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查得威克发现中子。 核子:质子与中子的统称。 卢瑟福做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行星模型” 托勒玫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了解】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1 l.y(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 (环绕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 (环绕太阳)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 (飞出太阳系) 第十一、十二章 简单的电路与 欧姆定律 (1)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电路: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开(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1、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注意分析:局部短路)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电 定义:组成电路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组成的电路。 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均相等。I=I1=I2 路 连 串联 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 +U2 接 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方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串联电路,分压作用) 式 定义:组成电路的元件并列地连接组成的电路。 并联 电流: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U1=U2 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并联电路,分流作用) 2、 (1)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 (2)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流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I)(4)单位:安培(A) 换算:1A=103mA=106A (5) 测量:电流表。使用规则: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校零“。 ②.使用时,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接线柱接法要正确,要“正入负出”。 ④选择合适的量程。 ⑤.最大量程试触法。 3、 (1)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 (2) 单位:伏特(V)换算:1kV=103V=106mV 压 (3) 测量:电压表 。使用规则: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校零“。 ②..使用时,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接线柱接法要正确,要”正入负出“。 ④ .选择合适的量程。 (U) ⑤.最大量程试触法。 一定有 不一定有 (4) 电源 电压 电流 一定有 一定有 (5)常见电压: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压220V 4、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单位:欧姆(Ώ))换算:1M Ώ =103 kΏ =106 Ώ 电 影响导体的电阻的因素:(1)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2)跟导电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级中学物理学习基础知识材料资料大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80127.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