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机动车文化-2017版教案课程.doc

收藏

编号:27150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47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30
  
12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机动车 文化 教案 课程
资源描述:
/ 《汽车文化》 教 案 教 学 计 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课程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从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角度观察,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条件。本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熟悉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及汽车品牌,熟悉汽车界的名车名人,理解汽车与社会的关系。难点是汽车基础知识中汽车结构方面的知识讲授。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方法,课余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小论文,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 本课程是学生初步接触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模型、实物讲解、实验手段及生产实习、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加强教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认真备课,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4.讲练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辅导。 5.授课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6.在学习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课件,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7.全面批改作业,及时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8.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进度 周 次 章 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4 模块一 汽车与生活 2 5-6 模块二 汽车发展历程 4 7-10 模块三 汽车结构与性能评价 8 11 模块四 现代汽车技术 2 12 模块五 汽车生产与管理 2 13 模块六 汽车后市场 2 14-16 模块七 著名汽车公司 6 17 模块八 汽车运动 2 18 模块九 汽车展会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考试 2 / 课 题 汽车与生活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了解中国汽车现状; 3、了解汽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熟悉汽车行驶安全常识。 方法能力目标 1、 能根据不同的分类形式区分汽车类型; 2、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汽车行驶安全常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 课 型 理论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 1 组织教学与导入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提问: 1)什么是汽车?请你给汽车下一个定义。 2)你认识哪些汽车?它们是怎么分类的?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5分钟 2 资讯 1886德国人卡尔本茨获得第一个内燃机汽车制造专利,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汽车时代。 项目一 汽车概述 一、汽车定义 1、中国的汽车定义: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叫做汽车。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此定义排除了摩托车、装甲车、坦克等,但拖拉机、电瓶车等均包括在内,现在人们通常说的汽车一般专指由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美国对汽车的定义是:由本身携带的动力驱动,装有驾驶操纵装置的、在固定轨道意外的道路或自然地域上运输客、货或牵引其他车辆的车辆。 3、日本人对汽车的定义是:不依靠架线和轨道、带有动力装置、能够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 4、德国人的定义是:汽车是使用液体燃料、用内燃机驱动、具有3个或3个以上轮子、用于载运成员或货物的车辆。 二、汽车的分类 1、按照汽车的用途分类可以分为乘用车、商用车。 2、按照动力装置分类可以分为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3、按照使用的燃料分类可以分为汽油车、柴油车、天然气汽车等。 4、按照驱动形式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前轮驱动、后轮驱动和全轮驱动等。 5、按照发动机各个总成的相对位置、布置形式,可将汽车分为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国际上通常将汽车车型归并为两大类:一类为乘用汽车,另一类为商用汽车。 三、汽车产品型号 1、中国汽车产品型号 汽车的产品型号由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组成。必要时附加企业自定代号。 2、车辆识别代码(VIN) 车辆识别代码VIN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表明车辆身份证的代码。VIN码由17位字符(包括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俗称17位码。车辆识别代号中含有车辆制造厂家、生产年代、车型、车身形式、发动机以及其他装置的信息。 四、乘用车的类型 乘用车可以分为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仓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其中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仓背乘用车俗称轿车。轿车是汽车产品中数量最大的一种,约占世界汽车总量的70%以上。 五、商用车的类型 乘用车以外的汽车统称为商用车,因此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三类,即货车、客车和半挂牵引车。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15分钟 3 计划 布置任务: 1、探讨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2、探讨汽车驾驶与行车安全需要注意的事项。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分成两组,依据布置的任务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顺序,并进行交流。 讨论法 10分钟 4 决策 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找出最优计划,并决策分组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法; 5分钟 5 实施 一组讲述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汽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项目二:汽车对世界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汽车是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100多年。汽车工业造就了很多其他相关产业。 项目三: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连接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仅直接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其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渗人到广泛的学科领域,带动大量的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诱发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出现,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和合纵连横的产业链。 具体的影响包括: 1、 引起了生产管理的碧昂 2、 形成了公路网 3、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 开脱了汽车服务贸易市场 5、 产生了一系列新生事物 汽车发展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 1、 过大的资源消耗 2、 严重的环境污染 3、 频繁的交通事故 4、 繁杂的社会问题 汽车工业正确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 1、 从汽车设计方面考虑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 二组讲述汽车驾驶与行车安全的注意事项 一、驾驶新车注意事项 1、在最初行驶的500公里内切忌紧急刹车,紧急刹车将会使磨合中的系统受到冲击,大大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如却有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应尽力踏下离合器踏板,以减少对发动机的冲击。    2、在2000公里内不要使发动机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2小时,新车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会造成机件加速磨损,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寿命。    3、新车不易高速行驶在最初1000公里内车速不宜超过最高时速的60%,2000公里内车速不宜超过最高时速的80%。    4、新车在最初1000公里内不宜满载,一般不要超过额定负荷的80%。    5、最好不要让新手驾驶,忌粗暴驾驶。 二、交通标志与法规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其中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道路施工安全标志6种。 三、驾驶车辆应注意问题 1、驾驶车辆注意事项 2、夜晚行车须知 项目教学法; 实物演示 20分钟 6 检查 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指导、总结。 项目教学法; 实物操作 5分钟 7 评价 1、本组同学对展示同学作出评价; 2、其他组同学对这组的阐述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法;成果展示、学生讲述 10分钟 8 总结 本节课着重介绍汽车的类型和汽车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通过汽车驾驶和行车安全,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汽车与生活的联系。 讲授法 5分钟 9 作业 1、继续完善本次课的工作页; 2、预习下一节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汽车名人。 讲授法、练习法 15分钟 / 课 题 汽车发展历程(一)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 了解人类对车辆的探索; 2、了解汽车的诞生历程与演变过程; 3、了解汽车名人。 方法能力目标 1、能将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汽车名人有机的联系起来; 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总结和联系的良好学习习惯。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汽车的诞生历程与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汽车名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 课 型 理论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 1 组织教学与导入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提问: 1)什么是交通标志?它有哪些类型? 2)驾驶新车要注意哪些事项?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5分钟 2 资讯 项目一 人类对车辆的探索 一、古代的人力车、畜力车 1、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至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皇帝又号称轩辕世。 2、中世纪的欧洲,大量的发展了双周四轮马车,这种马车安置有转向盘。车身方面出现了活动车门和封闭式结构,并且在车身和车轴之间,实现了弹簧连接,是乘坐之人感觉极为舒适。 3、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是我国伟大的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齿轮的车辆。 4、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才有所改观。 二、蒸汽机汽车 1770年,法国人古诺研制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三轮车。 缺点:蒸汽汽车非常笨重,对路面的破坏很大,且煤的消耗量过大。早期的蒸汽机车在一次加水后只能够行使32km~48km。在开动之前,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而且热效率很低。 三、内燃机的发明 1、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Otto)制成了第一台使用的四行程发动机,这是一台单缸卧式、2.95kW、等容燃烧的煤气机,压缩比为2.5,采用曲柄连杆机构,热效率达12%~14%,转速250r/m。1878年,这台发动机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达到极高的评价,后来人们将四行程循环称为奥托循环。 2、1879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支撑了完全依靠压缩点火燃烧,以柴油为燃料,等压加热,功率为13.25k/w,热效率达38%的柴油机。 四、第一辆汽车 1、戴姆勒于1883年发明了液体燃料汽油机。 2、本茨于1886年在曼海姆制成了装有汽油机的三轮车。 3、1886年1月29日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辆汽车诞生日”,而戴姆勒与本茨则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发明者。 4、世界上第一个试车者和女驾驶员:贝尔塔林格尔(本茨的妻子)。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15分钟 3 计划 布置任务: 1、探索汽车外形演变过程。 2、探讨各国汽车名人为汽车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分成两组,依据布置的任务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顺序,并进行交流。 讨论法 10分钟 4 决策 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找出最优计划,并决策分组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法; 5分钟 5 实施 一组讲述汽车外形演变过程 汽车外形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马车型、箱型、流线型、船型、楔形等阶段。 1、马车型外形 早期的汽车都是三轮车或者四轮马车上装配一个汽油发动起,这时的汽车都是“敞篷”的。当时车辆的外形相当简陋,没有车身和底盘,车灯就挂在座椅旁边,与马车的车身没有本质的区别。 2、箱型外形 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这种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格低廉而受欢迎,并以产量高而著称于世。 3、流线型外形 随着车速的提高以及各类轿车竞赛,减少空气动阻力成为20世纪30年代轿车车身造型的主要任务。德国工程师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类车的代名词。1934年1月,克莱斯勒公司的第一辆“气流”轿车公之于世。 4、船型轿车 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与1949年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的福特V8型轿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融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至今该车型仍是世界上汽车的最基本造型之一。 5、鱼型轿车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像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成为“鱼型汽车”。195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别克轿车首先采用,不久即在世界上流行起来。 6、楔形轿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楔形。就是将车身整体向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贝克公司首先推出了楔形汽车。 二组讲述各国汽车名人为汽车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一、欧洲汽车名人 1.卡尔本茨 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中文又称卡尔本茨),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不用马拉的三轮车。奔驰汽车公司获得“汽车制造专利权”,正是这一日子,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 1893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先进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尽管该车性能先进,但由于价格高达3875马克,因而很少有人购买得起,成为公司的滞销品。这种在技术上为奔驰带来了极高荣誉的汽车,在经济上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好处。 2.戈特利布戴姆勒 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年),德国人,发明了高速内燃机、摩托车和四轮内燃机汽车。他既是汽车之父,又是摩托车之父,他还是三叉星商标的最早设计者。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戴姆勒于1883年8月发明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1885年戴姆勒将立式汽油机安装在一辆两轮车子上,这就是世界第一辆摩托车。 3.费迪南德波尔舍 费迪南德波尔舍(1875—1951年)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波尔舍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成功的设计了甲壳虫型汽车,促进了汽车的大众化;他所设计的赛车体现了高超的汽车设计水平。波尔舍被誉为“汽车设计大师”。1999年底,波尔舍获得了世界名著的《财富》杂志评选的“20世纪最佳汽车工程师”的殊荣。 1939年,波尔舍的甲壳虫性汽车投产,累计生产2000多万辆,实现了为大众制造汽车的理想。 4.安德烈雪铁龙 安德烈雪铁龙(1878—1953年),法国人,是雪铁龙汽车的创始人,是发动机前置前驱动的发明者,他十分重视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管理。 5.恩佐法拉利 恩佐法拉利(1898—1988年),意大利人,是著名的赛车手,是法拉利汽车的创始人,神奇的法拉利赛车名闻世界。他被誉为“赛车之父”、“20世纪汽车英才”。 二、美国汽车名人 1.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1863—1947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推出了经济的福特T型车,创造了用流水线装配汽车的方式,导致了汽车在美国和世界的普及,这是世界汽车工业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举。福特被誉为“汽车大王”。 2.威廉杜兰特 威廉杜兰特(1861-1947年)是名震全球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经过两次为通用汽车公司创业,给后人留下了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雏形。 3.阿尔弗莱德斯隆 阿尔弗莱德斯隆(1875—1966年)在通用汽车公司处于困境时,励精图治,为公司构造起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挽救、发展了通用汽车公司。因此,斯隆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董事长”之称。 4.沃尔特克莱斯勒 沃尔特克莱斯勒(1875—1940年)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创建和发展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三、亚洲汽车名人 1.丰田喜一郎 丰田喜一郎(1894—1952年)是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是日本“国产汽车之父”,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奠基人。 2.饶斌 饶斌(1931—1987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也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他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项目教学法; 实物演示 20分钟 6 检查 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指导、总结。 项目教学法; 实物操作 5分钟 7 评价 1、本组同学对展示同学作出评价; 2、其他组同学对这组的阐述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法;成果展示、学生讲述 10分钟 8 总结 本节课着重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外形演变过程,通过对汽车名人的介绍加强学生对汽车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汽车知识的求知欲。 讲授法 5分钟 9 作业 1、继续完善本次课的工作页; 2、预习下一节汽车乃至汽车工业的发展。 讲授法、练习法 15分钟 课 题 汽车发展历程(二)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2、熟悉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 方法能力目标 1、能将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汽车名人有机的联系起来; 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总结和联系的良好学习习惯。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汽车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汽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 课 型 理论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 1 组织教学与导入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提问: 1)汽车的外型是如何演变的? 2)你知道哪些汽车名人?请列举不同国家的汽车名人。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5分钟 2 资讯 项目四 汽车的发展和完善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促进汽车初期发展方面做出贡献最多的却是法国人。 汽车发展过程中,各种创造、发明层出不穷,为汽车的日益完善,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以下十大技术革新成就尤为突出。 1.充气轮胎 1895年,法国的米其林兄弟就制造出了用于汽车的充气轮胎。 2.自动起动装置 1912年,美国工程师凯特琳成功的设计出第一个自动起动装置,并将其安装在当年生产的凯迪拉克轿车上,直到今天仍在被广泛的使用。 3.自动变速箱 1907年,斯特尔森利利用行星齿轮原理制造了第一个液压变速器。1912年,哥伦比亚电磁场制造了第一个电磁控制的自动变速器。1934年,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推出了一种半自动化的变速器,他采用行星齿轮变速,配合离合器是汽车开动。 4.鼓式制动器 1914年开始出现轮内鼓式制动。1919年,法国海斯柏诺—索扎公司职称用脚板统一控制的四轮鼓式制动,并有变速器驱动一个机械伺服机构来增加制动力,使制动效果大为改善。1921年,美国的杜森伯格公司又推出液压助力器,由一个主液压缸来放大制动力。 5.全钢车身 1900年,全金属车身的专利由美国人获得。 6.安全玻璃 1909年,福特为其“T”型车的买主提供了可选择风挡玻璃的汽车。到20世纪20年代末,风挡玻璃成为汽车的标准装备。 7.轴瓦 轴瓦的出现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革新。 8.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1970年,美国空气清洁法的实施,加快了汽车排气净化装置的研制的进程。 9.汽车安全措施 直到20世界60年代,安全带才被大量生产。3点式安全带在1985年被德国专利发明注册处评选为跨世纪8大发明之一。1990年代初,另一种被动的汽车安全装置—安全气囊面世。 10.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垫在技术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15分钟 3 计划 布置任务: 1、探索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认识中国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分成两组,依据布置的任务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顺序,并进行交流。 讨论法 10分钟 4 决策 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找出最优计划,并决策分组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法; 5分钟 5 实施 一组讲述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汽车工业的形成 具有现代汽车雏形的汽车虽然是欧洲人发明的,然而美国在汽车的推广和生产方面从一开始就超过了欧洲。 汽车工业的形成,汽车大王—美国人亨利福特功不可没。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T型车首次采用大批量生产部件在流水线上组装汽车,为汽车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界带来了伟大的变革,推动了一个新工业时代的到来,被称为汽车发展里程碑。T型车成为普通民众的交通工具,将人类带入汽车时代。 自1908年10月1日第一辆T型车交货以来,直至1927年夏天T型车成为历史,共售出1500多万辆。福特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永久性汽车市场,带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福特生产T型车的经验不仅为美国,甚至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在汽车大规模生产的组装模式上出现了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全能厂模式和以通用公司为代表的通过专业化协作,有一些汽车制造企业联合起来,建立集中管理和销售体系的模式。以后的事实表明,后者优于先者,并为世界上许多企业效仿。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是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涉及面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取决于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汽车工业应用这些技术进步的能力、世界汽车市场的容量、能源和材料的供应、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国家政策和意外变化等。 欧洲汽车工业的大发展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逐步由美国移向欧洲。 在这一时期汽车工业保持了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世界汽车保有量激增,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心由美国转移到西欧。汽车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增加,汽车品种进一步增多。在政府的督促和支持下,汽车工业界对汽车造成的安全问题、污染问题制定了许多对策,并使汽车在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者是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了东京制造厂,三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 196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仅仅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产量就奇迹般的达到30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 20世纪70年代世界发生两次石油危机,日本却以小型轿车油耗低的特点博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三年时间里日本汽车出口量翻了一番。 日本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西欧、美国,主要是他们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和先进工艺的广泛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丰田生产方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组讲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一、早期我国汽车的生产 我国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是1901年,如今这辆车仍停放在北京颐和园的“德和园”。 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4T载货汽车。8月21日,1万辆崭新的解放牌汽车在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上亮相。“国产”二字的问世,宣告了“万国”汽车开始成为历史。 1958年5月21日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轿车——东风牌轿车被送到了北京中南海。 1957年,一汽稳步发展,一些省市也开始制造汽车。从这时开始,中国的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构造体系,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4个比较有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1960年时,中国汽车总产量已从1955年的61辆提高到32 574辆。 1970年,在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和国家再次下放企业到地方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不但产品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结构也以中型载货车为主,“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工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注重了微型车、轻型车和重型车的产品开发,先后建立了一个微型车生产基地,两个装配点,和四个轻型车生产基地,并集中投资建成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神龙、天津夏利等具备15万辆以上规模的轿车生产点。 到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汽车产量和品种上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轿车市场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生产能力比70年代末增长了近10倍,全国汽车年产量1992年首次超过100万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年产量以每年23%左右的速度增长,轿车市场的年销量增长了4倍多。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开始走出国门。奇瑞、华晨、长城等一批国内汽车企业在海内外市场收获颇丰 。 项目教学法; 实物演示 20分钟 6 检查 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指导、总结。 项目教学法; 实物操作 5分钟 7 评价 1、本组同学对展示同学作出评价; 2、其他组同学对这组的阐述进行评价。 项目教学法;成果展示、学生讲述 10分钟 8 总结 本节课着重介绍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通过比较使学生们认识中外汽车工业的发展的历程和差距。 讲授法 5分钟 9 作业 1、继续完善本次课的工作页; 2、预习下一节汽车的总体结构和行驶原理。 讲授法、练习法 15分钟 / 课 题 汽车行驶原理与发动机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 熟悉汽车的总体结构和行驶原理;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方法能力目标 1、能将汽车的各部分基本结构和人体机能联系起来; 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总结和联系的良好学习习惯。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汽车的总体结构和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 课 型 理论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 1 组织教学与导入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提问: 1)依据你对汽车的了解,说一下汽车的构造。 2)汽车的驱动力来自哪里?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5分钟 2 资讯 项目一 汽车的总体结构和行驶原理 一、汽车的基本组成 1、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其主要作用是使燃料燃烧,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输出,以驱动汽车行驶,或供车上的机电设备使用。 2、底盘——汽车的骨架,用来支撑车身和安装所有部件,同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还要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正常行驶。 3、车身与车身附件——车身的作用主要用来覆盖、包装和保护汽车的零部件,提供装载货物的空间,以及对驾驶员和成员提供舒适的称作环境。车身附件是安装于车身之上的附属设备,如座椅、空调、风窗刮水器、玻璃升降器、音响、通信设备等。 4、电气设备——包括电源、灯光照明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仪表、传感与报警装置、自动检测装置等。 二、汽车的行驶原理 汽车行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行驶条件: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1、驱动条件:汽车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汽车的驱动力由发动机产生,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经过汽车传动系统传给车轮,使车轮产生转动。 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和加速阻力。 当驱动力大于行驶阻力时,汽车加速行驶;当驱动力等于行驶阻力时,汽车匀速行驶;当驱动力小于行驶阻力时,汽车减速行驶。 2、附着条件:驱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 附着力表示轮胎与路面附着情况。车轮与路面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由附着作用决定的阻碍车轮打滑的路面反力的最大值就是附着力。附着力的大小是车重与路面附着系数的乘积。 f良好的、干燥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其峰值可达0.9; f砾石路>f土路>f压紧的雪路>f结冰的路面; f冰路的峰值只有0.1,车轮滑动时才0.07。 三、发动机常用术语 内燃机根据其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燃气轮机暂时还没有用于汽车。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的方式又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用于现代汽车上的发动机就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简称发动机。 (1)上止点。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时,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轴心最远的位置。 (2)下止点。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运动时,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位置。 (3)冲程/行程。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 (4)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经过的容积 (5)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 (6)排量。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15分钟 3 计划 布置任务: 1、探讨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组成。 2、探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分成两组,依据布置的任务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顺序,并进行交流。 讨论法 10分钟 4 决策 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找出最优计划,并决策分组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法; 5分钟 5 实施 一组讲述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组成 一、发动机的类型 1、根据所燃用燃料的不同分为汽油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和其他燃料发动机三种。 2、根据冷却方式不同,发动机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水冷式是用水做冷却介质,风冷式是用空气作冷却介质。 3、发动机还有单缸与多缸之分。仅有一个气缸的称为单缸发动机,两个以上气缸的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四缸、六缸、八缸或十二缸。 二、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气系统、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组成。 1、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连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2、配气机构: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组成。 3、进排气系统:进气系统提供给气缸足够的洁净空气,而排气系统则以最低的排气阻力和噪声将废气排到大气中。其主要部件有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消声器以及三元催化转换器等。 4、燃油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汽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5、润滑系统: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统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6、冷却系统: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常由冷却水管、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7、点火系统: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统。点火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 8、启动系统: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的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启动。完成启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启动系统。 二组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一、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在进气道里,充满混合气(汽油与空气按比例混合而成的可燃性气体)。在进气行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气缸内的压力降低,造成一定的真空度。这样进气管道内的可燃混合气便经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当曲轴转过180,活塞从上止点运动到下止点时,进气行程完成。 (2)压缩行程。为使吸入气功内的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减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这一过程即为压缩行程。在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均关闭,曲轴通过连杆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终了,混合气被压缩到活塞上方很小的空间,即燃烧室内,此时,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都较高。 (3)作功行程。在压缩行程将要结束时,安装在燃烧室上方的火花塞便在点火系的作用下产生火花,此火花将燃烧室内的压缩混合气点燃,混合气便迅速燃烧。由于此时进、排气门仍是关闭的,混合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缸内燃气的温度和压力进一步迅速升高。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活塞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能。该机械能一部分用于发动机本身运转,大部分用于对外作功。 (4)排气行程。当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先靠废弃自身的压力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再转向上止点运动时,即将废气强制推出气缸,废气经排气门,排气道进入大气。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行程结束。于是排气门关闭,进气门打开,开始下一个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经过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在这一循环里,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两次,经过四个行程,相应地曲轴旋转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机动车文化-2017版教案课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715056.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