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收藏

编号:271568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9.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30
  
17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西师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教学 方针 教案 课程
资源描述:
#+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读写 第1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至万以上数的读法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3.理解读数中的相关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 (3)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教师可以抽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百十(一)个 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1)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看完图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点评:通过引入生活中真实数据信息来激发学生迫切希望读出这些大数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 (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3)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适时板书完善表格) 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这里需特别强调“……”表示的具体意思。 [点评: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万级以上计数单位这个知识点形成的过程。] 2.数位和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1)认识数位。 借助已经填好的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介绍什么是数位。完善数位顺序表: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明确这里的“……”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并熟记。 从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十位是什么位? ①认识数位分级。 教师介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教师适时完善表格)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②观察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引导总结: 个级、万级、亿级都有四个数位;每个数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 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 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二)学习万级数的读法 教师:刚才通过对数位顺序表的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么多新知识,现在我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原来的读数知识来正确读出下面资料上的大数呢?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学生尝试读数。 自己独立试读或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读数情况。) 全班汇报,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可质疑并完善答案。 2.尝试方法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2)抽学生读出教科书例1中的大数。(关注学生错误读法中的错误原因并及时纠错。) (3)学生再次正确读出例1中3个大数,并把正确的读法写在书上。 [点评: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让 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质疑的学习过程,形成万以上数的正确读数方法。] (4)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尝试,抽学生回答,全班总结。 62和620000读作:六十二和六十二万。这两个“62”所在数级不同,所以读法就不同。 309和3090000读作:三百零九和三百零九万。虽然都有“309”,但后一个“309”是万级的数,所以读完后要加“万”字。580和5800000读作:五百八十和五百八十万。 (5)全班总结方法。 抽学生归纳,全班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要正确读数,一定要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级。 先把大数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点评:引导学生在观察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特点以及万以上数的读法进行讨论交流,同时经过教师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初步领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万以上数的读数方法。] 三、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一第1题的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自我纠错。(对错题说明错因。)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2,3题(做在书上)。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汇报。 (3)学生自我纠错(对错题说明错因)。 五、反思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完善。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及时纠错。) 第2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2,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 2.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能力。 3.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2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忘记了。 课件出示: 78125 24578660 17560000 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完善答案。(关注学生纠错过程。) 2.你们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引导小结: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3.复习数位顺序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位顺序表。 [点评: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在学生回忆过程中及时弥补知识 漏洞,为后面的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新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多位数都能准确读出来,下面再看这几个数,它和上面的数又有什么不一样?它的正确读法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例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快速写出例2中的3个大数) 1.学生尝试读。 (1)学生看黑板上的数据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读,教师巡视。 (2)学生看书上提示,修正自己的答案,把例2补充完整。 2.小组交流。组长关注组员的答案,组内修正答案,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请小组汇报组内统一的答案,关注这样读的理由。再请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4.小结读法。 从高位读起;亿级读完加“亿”字,“万”级读完加“万”字;亿级和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 5.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 (1)学生尝试归纳。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教师适当板书。 [点评: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讨出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数方法,让学生经历大胆思考,小组交流质疑,全班交流,不断完善修正答案等过程,最后探索出万以上数的正确、有效的读数方法。] 6.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页例2的“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小组交流,修正组内答案。 (3)错题汇报,关注学生错因分析。 7.回头总结,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三、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8位同学各自拿着课前准备的其中一张数字卡片上黑板 前排成一排,抽下面同学读出这个大数。(如果读错了,再请同学纠正,关注错因分析。) (2)再让9个同学各自拿着一张数字卡片排成一排,抽学生读。 (3)小组游戏,抽出数字卡片读数。 2.课件出示练习题单。 (1)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2)70385600的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中3表示3个( )。 (3)选择。①320600000读作( )。 A.三亿二千零六十万B.三亿二千六十万 C.三亿二千零六十万零 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 )。 A.计数单位 B.数位 C.七位数 (4)用数字3个0和4,5,7,9按下面要求写出七位数。 一个零都不读。( ) 只读一个零。( ) 要读三个零。( ) ①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教师巡视。 ②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③全班交流。 ④学生纠错,交流错因。 3.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修正答案; (3)小组内修正答案; (4)各小组错题汇报,关注错因分析。 [点评:设计不同的题型和有层次的练习,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自我评价。 第3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例3,第6页课堂活动,练习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万以上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写出万以上的数。 2.让学生经历万以上数的写数方法的过程,利用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迁移到万以上数的写数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迁移到万以上数的写数方法,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 2.特别是各级中间、末尾有0的大数的写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位数写数卡片若干张。 学生准备:课前按要求预习例3,学生完成在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收获交流 教师: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探究什么新内容吗? 抽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 1.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1)同桌交流(按照预习的4个要求,互相交流自己的内容)。 教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同桌先交流一下,看能否有新的收获? 同桌交流,一人说,另一人听,再交换说。 教师巡视,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同桌代表展示,刚才在同桌那里有哪些新收获?(教师有意识地抽一两个学生回答。) [点评: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课前根据教科书内容布置预习要求,让学生经历独立学习、同桌互学等环节,使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全班交流,探究新知识 1.优秀同桌全班展示,交流收获。 教师:通过刚才的同桌交流,你们又有了新的收获,下面请优秀同桌给大家展示一下。(教师根据巡视情况,有意识地请表现优秀的同桌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如何根据读数写出相应的数?”举例说明。 (1)优秀同桌举例交流。 如:从高位写,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 写作:432551 教师:你们有不同的看法吗?也可以随便读一个数,让他们把相应的数写在黑板上,检验一下他们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随意说一个大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数。全班验证对错。 3.探究各级末尾或中间有0的大数的写法。 (1)教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疑问吗?学生提问。(如果没有提出,教师可以把这个难点提出来。)教师:看来你们都没问题了,那我就考考大家。 教师随意说出一个数,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相应的数。(教师有意识地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黑板写。) 教师:四千零三万零二百零七 九亿零五千零三百 学生独立在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全班验证黑板上的答案。 学生判断,分析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总结中间有0的数的写数方法: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小结写数方法。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认为怎样准确写多位数? 引导学生回答: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写完后还可以画出分级线检查验证。 5.修正例题的补充。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收获了写数的方法。请你用今天的方法检查一下昨天预习时补充的例题是否正确。 (1)学生自己修正,教师巡视。(重点观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修改情况。(重点交流预习时的错因。) [点评: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在此环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收获,引导学生通过全班交流、同学质疑、自我纠错等环节,获得万以上数的写数 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方法运用,巩固提升 1.课件展示。 一万零两百 八十万三千零九 五千万零四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如五千万零四,引导学生明白: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直到写够 为止,万级上“五千”就写“5000”,个级是“零四”,就写“0004”,即50000004。 2.课堂活动。 (1)教师抽取一张大数卡片,请一位学生读出卡片上的大数。请另外一名学生背对卡片,在黑板上写出刚才读出的大数,台下学生及时评价。 (2)交换同学,把准备的大数卡片读完。(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 3.课堂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一的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捕捉错误信息。 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各小组汇报错题情况,关注错因分析。 四、反思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自我评价。 第4课时 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例4,练习一第8~11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利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万以上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预习交流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总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收获交流 教师: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探究什么新内容吗? 抽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1.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1)同桌交流(按照预习的4个要求,互相交流自己的内容)。 教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同桌先交流一下,看能否有新的收获? 学生同桌交流,一人说,另一人听,再交换说。(教师巡视,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同桌展示,刚才在同桌那里有哪些新收获?(教师有意识地抽一两个同学。) [点评: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看书容易明白。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经历独立阅读学习、同桌交流互学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二、全班交流,探究新知识 教师:通过刚才的同桌交流,你们又有了新的收获,下面请优秀同桌给大家展示一下。(教师根据刚才巡视情况,有意识请表现优秀的同桌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位数不同的数如何比较大小?位数相同的数如何比较大小?举例说明。 1.全班交流,探究比较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交流第一个问题“位数不同如何比较大小?” 举例说明。 优秀同桌两人举例得出结论: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教师:听了刚才的汇报,你们有问题想问他们吗? 学生质疑。 (2)教师:位数不同,我们有了比较方法,那位数相同又怎样比较呢? 抽学生汇报。(教师有意识地抽优秀同学回答。) 学生举例汇报得出结论:先比较最高位,再依次比较出大小。 其他学生质疑。 (3)小结比较方法。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对于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形成方法。根据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小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验证课前预习填写例4的补充答案是否正确。 [点评: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本环节通过学生在形成同桌共识的基础上,再全班自信展示、同学质疑、自我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信交流、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三、方法运用,巩固提高 1.课件依次出示练习一第8~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答案,其余小组质疑。(关注错因分析。) 2.课件出示练习一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交流选择的理由。 小组内交流,形成组内答案。抽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关注选择理由。 师生总结: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位,那十万位上的数字是1~9,最小是1,最大是9。这样逐一排除第1、2、4个答案,只选择第3个答案。 3.课件出示第8页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交流,相互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小组内交流。抽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其余小组质疑。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都肯定。 四、反思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自我评价。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第1课时 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例2,第10页课堂活动,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学习例1 前面我们对万以上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听教师说一段话,请你把这段话中的数据快速地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看图介绍中国的相关数据。 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我国人口众多,2010年人口总数已超过1300000000人。学生听,写出相应的数据。同时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答案:①9600000 1300000000②960万13亿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后面那种答案,教师可以直接板书出后面的答案。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写数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表示的都是同一个数,大小相等; 不同点:第①种方式全用数字表示大数,0很多,既容易写错,也 不方便;第②种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这些大数,既简单又不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用“亿”和“万”作单位表示大数的简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3.尝试练习。 (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抽学生独立回答。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260000吨。79260000=( )万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是15000000℃。15000000=( )万人的脑细胞约有14000000000个。1400000000=( )亿2010年,我国布的年产量是80000000000m。80000000000=( )亿 (2)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总结方法。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并写上“万”。 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并写上“亿”。 4.完成书上例1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同桌互查。 (3)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回答: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5.引出并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 友情提示:改写时,不要漏写了“万”或“亿”字。[点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提炼出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次体会所学知识与现 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从而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二、方法运用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引导学生用算式“26万+32万=58万”更方便。友情提示:在算式上一定不要把“万”字省略了。 2.课堂活动。 (1)第1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学生有不同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小组全班汇报组内错题情况。 3.练习二的第1、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同桌互查,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组内错题情况并分析错因。 4.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4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完成情况。 三、反思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2)掌握这个知识点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醒同学注意? 引导学生注意:整万数和整亿数的改写,改写前后的数一样大;改写后,亿字和万字不能省略。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2课时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例3、例4,第12页课堂活动,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新知识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大数的卡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真实的大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请认真倾听下面一段话,并指出哪些数是精确数。 课件出示:王小聪的学校有1580名学生,他的身高在170cm左右,在一场科技创新活动中他得到了54000元的奖金,同时他爸爸妈妈这个月辛勤工作一共得到5000多元工资,一家人很开心。 (1)抽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2.引出新课。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精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每个人的头发根数、我国人口的总数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求近似数。 [点评: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悉的学习题材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识 (一)探究例3 1.请同学们独立看教科书第11页例3的内容,看能否找到求近似数的方法。 (1)学生独立看书。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2.全班交流。 (1)同学们都经历了独立看书和讨论交流的过程,现在请各小组推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质疑补充。 3.师生总结方法。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加上“万”字;千位上的数等于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加上“万”字。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 4.讨论:求近似数时,什么情况该“舍”?什么情况该“入”?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千位上的数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尾数加上“万”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入”,就是向前一位进1,加上“万”字。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亿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加上“亿”字;千万位上的数等于5或者大于5,就向亿位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加上“亿”字。 [点评: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在此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独立看书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自我修正、方法总结等过程,形成知识方法。] 5.方法运用。 教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对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完成教科书第11页例3的 “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查,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小组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质疑并完善答案。 (4)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答案并汇报错因。 (二)自学例4 (1)学生独立完成例4。 (2)全班汇报,教师适当板书:207980-140753≈21万-14万,21万-14万=7万(m2)。 (3)追问“21万”和“14万”的来历。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说出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并说出思考过程。 (2)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判断质疑。(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机会,关注纠错过程。) 2.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要求把大数的近似数写在大数的下面。 (2)同桌互查。 (3)组内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4)小组全班汇报。 3.课件展示。 练习二第5、6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其余学生评价,关注错因分析。 [点评:新课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在学生已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修正自己答案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你对同学的友情提示是什么? (3)自我评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7~10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4)小组成员督促错误同学修正自己的答案。 数字编码 第1课时 数字编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1,练习三第1、2、4题。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体会到邮政编码就是一种数字编码。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一些数字编码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当地的邮政编码,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以及编码的由来;了解车牌号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知道数字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你们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编码,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2)教师也收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课件依次出示。) (3)这些数字编码是怎样来的?有什么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字编码的相关问题。 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二、探究新知识 (一)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获取信息。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1)根据这幅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邮政编码由6个数字组成,邮政编码401320中,“40”表示重庆市,“13”表示巴南区,“20”表示鱼洞镇投递所。 (2)你在课前调查的当地邮政编码是多少?各个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 (3)及时练习。 课件出示其他部分省市邮政编码,引导学生观察。 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 北京市100000成都市610000沈阳市110000 上海市200000石家庄市050000大连市116000 天津市300000太原市030000鞍山市114000 重庆市400000长治县047100抚顺市113000 万州区404100长春市130000哈尔滨市150000 云阳县404500吉林市132000齐齐哈尔市161000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成长的省级城市或熟悉的几个市、区县、镇的邮政编码,引导学生观察。) 通过以上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后引导其发现规律:所有的邮政编码都是6位数,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邮政工作人员利用它可以借助机器来识别并分拣信件,这样信件传递的速度就更快。 [点评:该部分设计是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践需要的关系。] (二)认识身份证编码(练习三第4题) 1.师生游戏。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教师读一个,教师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是哪个地方的人,相信吗? 试试看。学生读身份证号,教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2)谁知道教师是怎么猜到的? 引导总结:身份证号码编排有一定的规律。 2.身份证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具体意思。 身份证号码一共是18位数,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 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8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末位加了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代表男性。 3.及时练习。 (1)学生拿出自己课前调查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每人的出生年月日。 (2)猜一猜。 李平的身份证号码是350104200005193227,根据这个身份证号码,你认为李平的出生年月是( )年( )月( )日,李平的性别是( )。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抽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2)从熟悉的电话号码了解信息。 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看题后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抽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2)用数字编出自己家居住的小区门牌号。 学生独立编码,再全班交流。 (3)交流车牌号码,谈谈自己从中了解的信息。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2课时 数字编码(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2,第16页课堂活动,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探究学生学籍号的编排方法,初步学会怎样编数字编码。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在学校调查自己的学籍号,并了解学籍号的编排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学习委员到学校教导处把我们班每个人的学籍号发到了我们手上,并向教导处的教师了解学籍号的编排方法。下面请学习委员介绍自己的学籍号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具体意思。(学习委员介绍自己的学籍号。) 1.学生说出自己学籍号具体表示的意思。 (1)抽学生独立说。 (2)同桌互说。 2.引出课题。 看来数字编码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学籍号中,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板书课题:数字编码(二)。 二、探究例2 刚才了解了我们学校学生学籍号编排规律,下面我们来看看希望小学学籍号又是怎样编排的。 1.课件出示例2的部分信息。 希望小学给每个学生编学籍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学生,用“2”表示女学生。 如:2011年入学的第10班的24号学生是男学生,他的学号是1110241。 (1)从120219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质疑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这是2012年入学的第2班的19号女同学。 (2)这个班有45人,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学生尝试编学籍号,教师巡视。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正确答案:1202451。 (3)按照例题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学号代表的信息。全班交流。 三、方法运用 1.课堂活动第1题。 分组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1)各组合作,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小组在全班汇报。 2.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看来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我们再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1)抽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数学书的条形码,银行卡卡号,借书卡卡号等。 3.练习三第3题。 教师:看来借书卡号中也用到数字编码,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借书卡号又是怎样编号的。 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宏达小学学生借书卡的卡号由8位数字(依次为4位入学年份,2位班级,2位学号)编成。如:2012年入学的3班的18号学生,卡号是20120318。 (1)从20100541这个借书卡卡号中,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715682.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