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含答案).do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节光合作用(1)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 的有机物,并释放 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包括 转化和 转化两个方面,即把简单的 物制成了复杂的 物,把 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能。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和 ,原料是 和 ,产物是 和 。光合作用的意义: ,化学反应式: 。3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 (1)为什么要把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上下盖严?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 。(5)实验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 。 (6)实验通过检验出淀粉的
2、存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和 。4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把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用短颈漏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不久,试管内可以见到有 出现,这是金鱼藻进行 作用产生气体形成的,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该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由此可知该气体是 。题型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请在下列序号后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将下边的光合作用概念图补充完善。 ; ; ; ;循环。2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
3、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1)图中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 和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 和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题型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4)此实验的变量是 。 (5)右图是步骤(3)中用酒精处理的叶片,A是遮光部分,B是见光部
4、分。用清水冲洗叶片后,在上面清加碘液,其中变蓝色的是 。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能在光下产生 。2兴趣小组利用银边常春藤的叶片(中间绿色、周边白色)进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如图。 (1)适当升高温度,增强 或提高 。可以使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制造的淀粉更多,使染色后区分度更高。 (2)选择该叶片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 。题型三实验探究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丙内石灰水变浑浊。A B C D 甲 乙 丙2如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
5、作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夏季上午将此装置放到阳光下,气体分析仪能测到含量逐渐减少的气体是 ,该气体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合成有机物 C产生氧气 D释放能量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 A上、下表皮 B导管 C叶肉 D叶脉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人和动物的营养来源 B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来源 C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4在
6、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提供新鲜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5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需要水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光需要叶绿体释放氧气产生淀粉 A B C D7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 B C D8下列图中,甲装置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O2是否由绿色植
7、物释放;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甲 乙 丙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9某同学在光下的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漂洗后用碘液染色,叶呈蓝色,他应该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叶中含有淀粉 D缺乏对照组,什么结论也得不出10如图是某实验过程的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B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 C煮沸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酒精会变成绿色 D煮沸一段时间后,叶片会变成蓝色二、填空、简答题1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8、”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甲 乙 丙 丁(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 ,实验的变量是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应该是受“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的成分)”实验的启发,利用了淀粉 的特性。(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做出的。(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和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12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48
9、h,取出后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3h,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将该叶片放人某溶液中加热脱色。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 。(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h处理的目的是 。(3)滴上碘液后,叶片上 部位(用图中字母回答)变蓝色, 部位不变蓝色。(4)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第6节光合作用(2)1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按图示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清水,乙锥形瓶中盛等量的25%氧
10、氧化钠溶液),光照4h后,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来除去乙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1)实验中,甲组对乙组起 作用。(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 (填字母),说明它 (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4)该探究实验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 和 ,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在 下,利用 ,制造 ,并释放 的过程细胞内的 ,最终产生 ,同时 ,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11、的场所条件文字表达式实质物质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能量 能量,光能化学能 能量,化学能各种形式的能联系呼吸作用所 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 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 在有机物中的 。题型一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酒精、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玻璃钟罩等。请分析回答: 甲 乙 (1)甲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 ,目的是与乙装置进行 。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以免
12、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将甲、乙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入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体预测实验结果: A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B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 (4)科学实验证实,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请你用一个简要的式子把光合作用的过程表示出来: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如图),请分析回答:(1)实验前,将盆栽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将叶片A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
13、准备与没被遮盖的部分进行 。将叶片B沿着图中直线所示的位置切断主叶脉。 (3)将处理后的盆栽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摘取叶片A和叶片B,去掉黑纸片后,将叶片A和叶片B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 (4)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和叶片B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后,叶片A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5)叶片B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色,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题型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1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
14、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 。(2)孙悟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试管与台灯的距离/cm10203040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5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 ,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两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 。2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
15、子的呼吸作用 (填“加强”或“减弱”);幼苗的光合作用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题型三实验探究1把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你想一想: (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3)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 。 (4)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 。 (5)在肥力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 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明显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2用新鲜的大豆绿叶进行如图
16、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A氧气量多于A处B氧气量与B处相等C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D无二氧化碳和氧气一、选择题1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这一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无机盐 B二氧化碳 C水 D阳光2“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3下列各项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
17、氧气 D有机物和水4关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室内一直放置很多的花卉,可以产生氧气,对人体健康有益 B菜豆种子储存太久(比如五年)发芽率下降 C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呼吸作用与矿质营养的吸收无关5在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中,使柳树苗的重量大幅度增长的物质主要来自( ) A柳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量水分 B柳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 C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 D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6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二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下册 第三 第六 光合作用 课时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