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程5-3.pdf
第三节第三节 常用注射给药法常用注射给药法 一、注射原则一、注射原则 1.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2.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4.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5.5.排除空气排除空气 6.6.检查回血检查回血 7.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8.8.减轻病人的不适与疼痛减轻病人的不适与疼痛 二、常用注射给药法二、常用注射给药法 (一)皮内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 1.1.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 真皮之间的方法。真皮之间的方法。 2.2.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常用前臂中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常用前臂中 段内侧;预防接种也可选段内侧;预防接种也可选 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在上臂三角肌下缘。 3.3.目的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目的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 防注射或作为局部麻醉的防注射或作为局部麻醉的 起始步骤。起始步骤。 (二)皮下注射法(二)皮下注射法 1.1.定义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的方法。的方法。 2.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大腿前侧、外侧大腿前侧、外侧 两侧腹壁两侧腹壁 3.3.目的常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或目的常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或 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 内或静脉注射吸收为慢的情况。内或静脉注射吸收为慢的情况。 (三)肌内注射法(三)肌内注射法 1.1.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 内的方法。内的方法。 2.2.部位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部位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3.3.目的目的 ((1 1)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采用)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采用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 ((2 2)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疗)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疗 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 ((3 3)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 不适于皮下注射。不适于皮下注射。 (四)静脉注射法(四)静脉注射法 1.1.定义为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定义为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2.部位四肢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部位四肢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 股静脉。股静脉。 3.3.目的目的 ((1 1)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在治疗急)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在治疗急 重症时。重症时。 ((2 2)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 只适宜经静脉给药。只适宜经静脉给药。 ((3 3)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检查。)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检查。 (五)动脉注射法(五)动脉注射法 1.1.定义是将药液加压注入动脉的定义是将药液加压注入动脉的 方法。方法。 2.2.部位股动脉、颈总动脉、锁骨部位股动脉、颈总动脉、锁骨 下动脉、桡动脉。下动脉、桡动脉。 3.3.目的目的 ((1 1)抢救重度休克)抢救重度休克 ((2 2)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 ((3 3)用于区域性化疗)用于区域性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