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中转储备库改扩建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doc





《粮食中转储备库改扩建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中转储备库改扩建项目脚手架施工方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编制依据:1XXXX粮食中转储备库改扩建工程总承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年版)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5.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4 版,2003.9)6.简明施工计算手册(1999.7)7.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1999.7)二、分项工程概况:XXXX粮食中转储备库改扩建工程总承包工程位于江苏XX市金阊新城312国道南侧虎林路西侧,总建筑面积33383.68m2。建设单位为XX市粮食购销公司(XX城投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代建)其中:大米车间建筑面积为1885
2、.3m2 ;建筑层数局部为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为最高为18.3米,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成品库工程建筑面积为1652.2m2 ;建筑层数为局部为一层;建筑高度为6.3米,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立筒仓建筑面积为2060.24m2 ;建筑高度为37.6米,工作塔建筑面积1025.37 m2。建筑层数6层,建筑高度39.8米,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筒体框架结构。此建筑采用滑模施工,严格按照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另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楼房仓建筑面积为8181.2m2 ;建筑层数为3层,建筑高度为19.3米,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门卫建筑面积35.7 m2 ;建筑层数1层,建筑高度3.9米
3、。业务楼建筑面积300.2m2 ;建筑层数2层,总高度7.5米。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器材楼建筑面积557.6 m2 ;建筑层数2层,总高度8.5米。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综合楼建筑面积2042.34m2 ;建筑层数3层,总高度11.5米。建筑结构框架结构。汽车发油棚建筑面积118m2。烘干房建筑面积844.17 m2 ;建筑层数1层,总高度14.8米。钢结构。油泵房、小包装车间建筑面积:1170 m2 ;建筑层数2层,总高度10.3米。1号-3号平房仓:1号平房仓建筑面积为1480.55m2 ;2号平房仓建筑面积1627.43m2 ;建筑层数1层。3号平房仓建筑面积为1774.31 m2 。其他:(
4、1)建设部“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通知”。(2)企业ISO9001:2000 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3)企业项目管理手册。三、施工安排:1.脚手架工程概况:本工程1号-3号平房仓、油泵房、小包装车间、烘干房、汽车发油棚、综合楼、汽车发油棚、器材楼、综合楼、业务楼、门卫、楼房仓、大米车间成品库其中,使用单立管外双排落地脚手架(局部采用三排单立管落地脚手架。外墙脚手架的搭设在基槽回填完成后进行搭设)。2施工部署: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达到 “杜绝死亡、重伤及消防、机械事故,年轻伤频率控制在5以内” 安全生产目
5、标的必然保障,也是我项目部创建“XX市安全文明工地”的根本要求。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以现场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组 长: 现场经理 负责协调工作副组长:工程部经理 现场施工总指挥技术部经理 技术总指导组 员:木工工长 现场施工协调混凝土工长 现场施工协调安全总监 现场施工质量总监督、质量验收安全员 现场施工指挥、质量检查2) 设计总体思路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脚手架施工及使用划分为三个阶段:独立基础的栋号楼,可以等到主体结构施工至首层结构0.00以上时结构施工阶段部分采用双排脚手架(如檐口挑板尺寸大于0.5m设三排),立杆的纵距1.50米,
6、立杆的横距1.05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50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待地下防水和土方回填完毕后,拆除临时脚手架,沿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用于结构和装修施工,同时兼作安全防护的外双(三)排脚手架。3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1)地基处理:基槽回填土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素土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分层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回填土。土方回填完后表面用C15混凝土进行硬化,厚度为5cm,基础上、底座下设置通长脚手板垫板,长度不少于两跨,厚度不小于50m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并在四周距脚手架外立杆50cm 处设排水沟和积水坑,排水沟用砂浆硬化。2)纵向水平杆的
7、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应符合下列规定:a.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b.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c.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d.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如下图: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脚手板使用木脚手板,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3)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如下图所示,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 (2)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1/2;(3) 木脚手板,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三排脚手架部位,主要是该栋号楼的檐口挑板过大,而靠近墙补加的竖向立杆,其技术参数同双排的要求。 4)脚手板的
9、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2)作业层脚手板采用竹片脚手板,厚度不小于5cm,宽2325cm,长度不小于3.5m 的硬木板,两端设直径为4mm 的镀锌钢丝箍两道。在作业层下部加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层不超过两层。(3)首层满铺一层脚手板,以上每隔6 层也需要满铺一层脚手板,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竹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4)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塔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
10、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5)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如下图: (6)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立杆底座垫木平行于墙面放置,采用4000mm 长硬木板。5)立杆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
11、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如下图: (3)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如下图: (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本规范的表三采用。(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b.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c.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距
12、离不应小于100mm。d.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c.双管立杆中副立杆的高度不应低于3步,钢管长度不应小于6m。6)连墙件的设置: 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a.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高层,并不应大于4m(2步)。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
13、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b.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式规定: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斜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度60度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
14、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7)门洞的设置: 简图如下: a.单,双排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型式(图6.5.1),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度60之间。门洞桁架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 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h=1.8m时,纵距不应大于1.5m; h=2.0m时,纵距不应大于1.2m; b.双排脚手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双排脚手架门洞处的空间,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的图示节间设置一根斜腹
15、杆;斜腹杆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当必须接长使用时,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构造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本工程落地式脚手架选用上图B型,挑空两根立杆,跨越两步三跨,大小为4.5m4.0m(宽高)。出入口再搭设3.0m4.5m5.4出斜腹杆的端部,以保证立柱悬空处的整体性。门洞两侧分别增加两根斜腹杆,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在15cm 以内。当
16、斜腹杆在一跨内跨越两个步距时,应在相交的大横杆处增设一根小横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采用通长杆件,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详见附图)8)剪刀撑与横向斜撑设置: 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的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度60度之间;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b.高度在24m以下的d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c.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
17、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d.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本规范第3.5条的规定; e.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撑的固定应符合规范第5.2条第2款的规定; b.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 c.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型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9)模板支架的设置: a.模板支架立杆的构
18、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应采用可靠措施固定。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b.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1)外墙脚手架的防护措施:外墙脚手架的防护外墙脚手架满挂全封闭密目安全网,密目网采用1.8m6.0m 规格,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内侧。作业层安全网应高于平台1.2m,并在作业层下部挂一道
19、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3.0m 左右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6步设隔层平网,施工层随层设网。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 和1.2m 处设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0 高的挡脚板。外墙脚手架外侧设置水平兜网,首层距地4m设置一道挑出长度46m。以上每四层设置一道水平兜网,外挑长度不小于3m。2)结构临边防护措施:在结构出入阳台的门窗洞口处设置封闭式防护栏杆,使用材料采用482.6 钢管。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间距不大于1.5m,竖向每隔0.6m 设一道通长大横杆,每隔一根立杆设一道三脚架。沿钢管长度方向刷红白间隔的油漆、挂醒目标志牌;护身栏杆满挂密目安全网,白天设警示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3)楼
20、梯间防护措施:楼梯的侧边利用脚手架做安全防护,架子立管从楼梯井内搭设,侧边沿楼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 高的护身栏,侧边底部设18cm 高的挡脚板。4)防雷避电措施:本工程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标准。工程采用避雷针与大横杆连通、接地线与整栋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每栋楼各设置4根避雷针,避雷针采用12镀锌钢筋制作,高度1.5m,设置在脚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接地线采用404 的镀锌扁钢,将立杆分别与建筑物楼层内的避雷系统连成一体。接地线的连接牢靠,与立杆连接采用2 道螺栓卡箍连接,螺钉加弹
21、簧垫圈以防止松动,并保证接触面积不小于10mm2,并将表面的油漆及氧化层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接地线与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的设置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个(本工程小型栋号楼按照东西向各设置2个、各教学楼各按3个的原则设置,设置由项目机电部完成),位置尽量避免人员经常走动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遭机械破坏。两者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大于2 倍的扁钢宽度。焊完后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电阻,要求冲击电阻不大于10,同时注意检查与其他金属物或埋地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3m,以避免发生击穿事故。四、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1
22、)落地式脚手架的平面布置图:2)搭设顺序:落地式双排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场地平整、夯实混凝土 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 纵向扫地杆 立杆 横向扫地杆 小横杆 大横杆(栅格) 剪刀撑 连墙杆 铺脚手板 搭防护栏杆 绑扎安全网 1)施工工艺:场地平整定位定距: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距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白灰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准确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在搭设首层脚手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至连墙件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 中转 储备 扩建 项目 脚手架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