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课件:2.2 化学能与电能.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课件:2.2 化学能与电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课件:2.2 化学能与电能.ppt(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章,从前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因蛀牙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不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富有,她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原来这种病态与车祸有关:“车祸假牙病症”。两颗假牙为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唾液中的电解质接触,会产生电流从而刺激神经使格林太太头痛。那么,为何会产生电流呢?,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
2、工作原理及应用。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4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新知预习1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_的一种_能源,又称电力。2一次能源:直接从_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_、_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3原电池是指_能转变为_的装置。,最小,二次,自然界,加工,转换,化学,电能,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必须有一个自发的_。(2)有两个电极,电极材料由_或由金属和其他导电的材料组成。(3)两电极必须_适当的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之间用_连接或直接接触而形成闭合回路。5在原电池中,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_,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_反应;氧化性较强的
3、物质作为_,从外电路_电子,发生_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浸在,导线,负极,氧化,正极,得到,还原,6普通锌锰干电池电池组成为:_做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_做正极;石墨周围填充ZnCl2、NH4Cl和淀粉糊作电解质,同时填有MnO2黑色粉末作电极剂,负极电极反应_。7铅酸可充电电池(1)电池组成为:_作负极;_作正极;浓硫酸作电解质溶液。(2)电极反应(放电)负极:_;正极:_;电池总反应为_。,锌片,碳棒,Zn=Zn22e,Pb,PbO2,8氢氧燃料电池(1)氢氧燃料电池是以_为燃料,_为氧化剂,铂作电极。(2)电极反应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负极:
4、_;正极:_;,氢气,氧气,酸式氢氧燃料电池:以H2SO4溶液为电解质;负极:_;正极:_。(3)以上两种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都是:_。,自主探究1怎样判断一个装置是否是原电池?提示:有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一个相对较活泼,一个不活泼。可同为金属,也可一种是金属另一种是非金属。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闭合回路。,2怎样判断一个原电池的正负极?怎样书写电极式?提示:两极更易失电子一极为负极,另一极便为正极。书写方法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1)写出总化学反应方程式;(2)根据总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
5、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参与的反应;总的化学反应式是正负电极反应相加的结果,反过来也可以相减,得电极反应,电极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的规律。,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思维导图,1电能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温馨提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教材点拨,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
6、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温馨提示:火力发电存在的弊端:煤是不可再生资源;能量经多次转化,利用率降低;煤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3化学电池原电池(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观察现象。(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由于锌和铜的活动性不同,锌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锌片:Z
7、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的反应:Zn2H=Zn2H2,(6)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样,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断发生,负极不断地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不断地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这样闭合回路中不断有电子产生,也就形成了电流,于是,化学能就转变为电能。,反应类型。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的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温馨提示:(1)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8、正极:2H2e=H2(还原反应);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铜片,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5)原电池是指产生的电流大,可以对外做功的装置,若产生的电流极其微弱,不能对外做功,这样的原电池无法被利用。(6)水果电池实验探究,实验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500 mL烧杯。实验方案:a.Cu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橙汁;b.CuFe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苹果汁;c.Fe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柠檬汁。,实验操作:用导线分别将三种方案中的金属片连接到金属夹上,分别将各组金属片插入到盛有果汁的三个500 mL的烧杯中,用发光二
9、极管两端分别接触三种方案中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夹。实验现象:三种方案中二极管均发光。实验结论: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2014经典习题选萃)(1)“储存”在物质内部的化学能可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几种装置,其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典例透析,(2)对于所构成的装置,某同学与其所在的学习小组交流后提出了以下几种预测,其中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中铜片是负极,中铜片是正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比慢,【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2)【答案】(1)A(2)C,1(2014临沂一中高一期中)下
10、图是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变式训练,原电池以及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思维导图,1原电池的判定(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2)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主要“四看”: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动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教材点拨,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2)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
11、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4)根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5)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温馨提示:利用金属的活泼性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的注意事项一般是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但也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镁铝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镁作负极,铝作正极;若电解质是氢氧化钠,则镁作正极,铝作负极。铜铝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铝作负极,铜作正极;若插入浓硝酸中,铝作正极,铜作负
12、极。,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时,常见书写方法为:H2O2(H2SO4)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HH2O2(KOH)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2)正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或氧化性强弱判断哪种微粒得电子。其次确定该微粒得电子后变成哪种形式。如H2O2(H2SO4)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H2O2(KOH)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4原电池反应式的书写两电极反应式,得失电子数相等时,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原电池反应式。,温馨提示:在正极上,若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离子被还原,无论该离子是强电解质提供的,还是弱电解质提供
13、的,一律写离子符号;而在原电池反应中,要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只有易溶的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原理:由于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且有电流产生,因而反应速率加快。实例: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进行。,(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原理:一般,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实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B。(3)用于金属的防护原理: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 必修 化学课件 2.2 化学能 电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