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





《2019版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模块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2018衡阳高二检测)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 16 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答案 D解析 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2(2017衢州高二检测)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
2、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 ”这项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设立陪审法庭C成立“四百人会议”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答案 D解析 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扩大了有产阶级的势力,贵族的力量受到了打击,故 D 项正确。3观察下图,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平民B平民、君主C贵族、奴隶D贵族、君主答案 A解析 要注意图中的“斗争与改革”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中的“斗争”指的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就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过程,雅典的三次改革也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所推动的,所以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只
3、能是“贵族、平民”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 A。24(2017德阳高二检测)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ABCD答案 C解析 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贵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正确;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但一个人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法家思想盛行,故错误;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正确,C 符合题意。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
4、“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本题选 D。6(2017北京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 。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答案 A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秦国比其他六国更胜一筹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
5、功,因此秦军实力更强,故 A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7(2017济南高二检测)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重者”得出3C 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本题选 C。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D阶级斗争答案 B解析 北魏统一北方后,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民族融合推动了改革的进行;孝文帝
6、改革又进一步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故本题选 B。9(2017平凉高二检测)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答案 C解析 依据“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等信息分析可知,孝文帝通过改元姓提高北魏皇族的正统性与社会地位,故本题选 C;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10(2017成都高二检测)下表中两
7、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言论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苏辙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A.青苗法B保甲法C均输法D市易法答案 A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 “兼并之家以邀倍息” “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 A 正确。11卡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一观点( )A宣扬了圣经在宗教信仰中的至高地位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C有利于
8、鼓励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4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卡尔文的“先定论” ,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获得事业的成功,实质是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辩护,这有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本题选 C。12(2017绵阳高二检测)宗教改革领袖卡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这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 )A反对教皇B信仰得救C上帝永恒D圣经至上答案 B解析 由“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可知对上帝有着永恒的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故本题选 B。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13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另一方面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
9、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这说明( )A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奴成为无产阶级B农村阶级分化客观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C资本主义农业在农村已居于绝对主导地位D农奴制改革造成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信息“分化出少数富农” “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 “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等可知,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说法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全面体现。14(2017聊城高二检测)1861 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
10、想和需要的 ”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B农民仍然很穷困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答案 C解析 农民获取份地的同时要支付大量赎金,这是人民所不希望的,因而 C 最符合题意。15(2017海淀高二检测)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 “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 。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5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 明治维新前夕,以“尊王攘夷”反对幕府统治,
11、明治维新开始后,又借助天皇进行政权建设,目的都是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故 A 正确。16(2018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本土的宗教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答案 B解析 明治维新在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故 B 项正确。17(2017吉林高二检测)1873 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推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模块 综合 检测 人民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