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程(T-CSTM 00826—2023).pdf





《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程(T-CSTM 00826—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程(T-CSTM 00826—2023).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25.200 CCS G 93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826-2023 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for pressure vessels 2023-11-17 发布 2024-02-17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T/CSTM 008262023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通用规定.2 5 感应加热设备要求.3 6 感应加热工艺要求.4 7 焊后热处理文件.7 附录 A(资料性)感应电缆间距的调节方式.9 附录 B(
2、资料性)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10 T/CSTM 008262023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特种设备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55)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特种设备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55)归口。T/CSTM 008262023 1 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热处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感应加热设备要求、感应加热工艺
3、要求和焊后热处理文件等。本文件适用于承压设备消氢(DHT)、焊后热处理(PWHT)、稳定化热处理、固溶热处理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火电等行业的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热处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应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375 焊接术语 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 5959.1 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的安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1132006 电气绝缘结构(EIS)热分级 GB/T 30583201
4、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 T/CSTM 00546-2021 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3375、GB/T 7232 和 GB/T 30583201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感应加热 induction heating 利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效应对工件实现加热的过程。3.2 居里温度 curie temperature 磁性材料中自发磁化强度降到零时的温度,是铁磁性或亚铁磁性物质转变成顺磁性物质的临界点。3.3 消氢 dehydrogenation heat treatment DHT 将焊接接头加热至 150250,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使
5、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迅速逸出,降低焊T/CSTM 008262023 缝及热影响区的含氢量,来防止产生延迟裂纹。3.4 焊后热处理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PWHT 为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将焊件均匀加热到金属的相变点以下足够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均匀冷却的过程。3.5 稳定化热处理 stabilizing heat treatment 提高含钛或含铌的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热处理方法。3.6 固溶处理 solution heat treatment 工件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以上并保温,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4 一般
6、规定 4.1 感应加热热处理除应符合本文件外,还应符合产品标准、设计文件与合同的要求。4.2 感应加热热处理人员 4.2.1 感应加热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和热处理操作人员。4.2.2 感应加热热处理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能阅读、理解和执行热处理工艺文件,如调节程序、安装热电偶、温度测量计量仪表维护等。4.2.3 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的职责为:a)负责编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等技术文件,进行技术交底;b)指导、监督感应加热热处理人员的工作,对热处理过程及温度曲线结果进行评价;c)收集、汇总、整理热处理的资料。4.2.4 热处理实施单位的职责为:a)监督热处理操作人员按焊
7、后热处理工艺规程进行加热设备的安装,加热过程的操作等;b)了解热处理工序及工艺要求,掌握热处理记录表格填写要求,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填写热处理记录;c)热处理后进行自检。4.2.5 居里温度应满足如下规定:a)居里温度是指磁性材料中自发磁化强度降到零时的温度,是铁磁性或亚铁磁性物质转变成顺磁性物质的临界点;b)热处理温度低于居里温度,通过磁滞热效应和涡流热效应进行加热;c)热处理温度高于居里温度,通过涡流热效应进行加热。4.3 感应加热的使用环境 T/CSTM 008262023 3 感应加热的使用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a)海拔高度:不超过 3000 米;b)大气环境温度:-2040(4060降
8、功率使用);c)最大相对湿度:95%,不结露;d)无导电尘埃、化学腐蚀气体及爆炸危险的场所。5 感应加热设备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安全 感应加热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 GB/T 5959.1 的有关规定。5.1.2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装配完整、正确,紧固件连接应牢固,不得松动;b)柜门关闭后应平整,开闭应灵活;c)通风口有防尘膜,IP23 以上;d)各种仪表、标牌、标记等文字正确、清晰、整洁,数字显示和指针指示应清楚,便于观察。5.2 感应电源 感应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a)输出功率和频率能自动谐振跟踪(恒温闭环功能);b)温度测量和温度升降速率控制功能,能够进
9、行温度自动记录,并进行全过程自动控制;c)具备内置输出回路(包括感应器/感应电缆、延长电缆/铜排)绝缘电阻在线监测功能(即输出回路漏电检测功能),可设置绝缘电阻报警/保护值,当设备检测到绝缘电阻低于报警值时,设备应立即切断输出,停止加热,并进行声光报警和报警信息显示,在排除故障后电源才可使用;d)工作频率快速自动跟踪技术;e)负载开路、短路、谐振过流、直流过压、谐振过压、过温、缺相、单元平衡、电抗超限保护功能等异常状态声光报警功能;f)电流衰减退磁功能,不应在焊件上留下剩磁。5.3 感应器 5.3.1 铜管感应器 铜管感应器应符合下列规定:a)铜管感应器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无砂眼、裂纹、褶皱、起
10、层和起泡;b)铜管感应器绕制成型后,匝间距离应均匀并符合图样要求;c)铜管感应器应根据其使用要求绝缘。5.3.2 感应电缆 感应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a)感应电缆可采用空冷耐高温合金电缆或水冷加热电缆。空冷耐高温合金电缆正常工况可长时间T/CSTM 008262023 耐温 500,水冷加热电缆的保温隔热毯外表温度不得高于 200;b)感应电缆绝缘等级应不低于 GB/T 201132006 中的 F 级。5.4 热电偶 热电偶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局部热处理的温度、仪器的型号、温度测量与温度控制精度选择热电偶,热电偶的直径与长度应根据焊件的大小、加热宽度、固定方法选用;b)宜采用合金丝编织屏蔽
11、套的热电偶或 K 型热电偶,采用 K 型热电偶时,加热范围内的热电偶线外应增加合金丝编织的屏蔽套。5.5 温度记录 温度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a)以在焊件上直接测量为准;b)热处理工件均温区所示体积范围内任一点温度,都应在规定范围内;c)在热处理过程中,测量温度应连续自动显示、记录、储存、打印,记录图(表)上能够区分每个测温点的温度与时间;d)常规记录仪安装的记录纸,应与记录仪分度号标尺相匹配;e)数字温度控制系统的显示温度应以自动记录仪的温度显示为准进行校准。5.6 保温毯/棉 中频感应加热保温毯/棉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温毯/棉应有较好的隔热效果,起到隔热和保护感应电缆的作用;b)保温毯/棉
12、不得含有对工件有害的元素与杂质。宜采用硅酸铝纤维及其制品、高硅氧布等。绝热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订货技术条件要求。6 感应加热工艺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承压设备制造单位应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足够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每台(件)焊件编制焊后热处理工艺,应掌握以下基本情况:a)焊件用钢材、焊缝金属的焊接性能和对焊后热处理的适应性;b)焊件的实际回火温度和焊后热处理条件;c)焊件设计文件规定、服役要求与建造工艺过程;d)焊后热处理环境,焊后热处理方法、设备、装置特点及程序。6.1.2 用于焊件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中,应包括焊后热处理工艺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6.1.
13、3 焊后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熟悉并掌握焊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和感应加热设备操作方法。6.2 焊后热处理厚度(PWHT)T/CSTM 008262023 5 6.2.1 等厚度全焊透对接接头PWHT为其焊缝厚度(余高不计),此时PWHT与母材厚度相同。6.2.2 不同厚度两相邻对接受压元件相焊时,PWHT取其较薄一侧母材厚度。6.2.3 其他PWHT规定见 GB/T 305832014。6.3 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范参数 6.3.1 焊后热处理规范参数见 GB/T 305832014 中表 1。当碳钢和某些低合金钢制焊件焊后热处理温度低于 GB/T 305832014 中表
14、1 的最低保温温度时,最短保温时间按 GB/T 305832014 中表 2 的规定确定。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得低于 GB/T 305832014 中表 1 或表 2 的最低保温温度。6.3.1.1 Fe-1 类、Fe-3 类的钢制焊件,低于 GB/T 305832014 中表 1 的最低保温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可按GB/T 305832014中表2的规定延长保温时间;Fe-9B类的钢制焊件保温温度不得超过635,当低于 GB/T 305832014 中表 1 的最低保温温度(最多允许降低 55)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可按 GB/T 305832014 中表 2 的规定延长保温时间。6.3.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承压设备感应加热焊后热处理规程T-CSTM 008262023 设备 感应 加热 热处理 规程 CSTM 00826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