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存档技术规范(T-CI 185—2023).pdf





《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存档技术规范(T-CI 185—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存档技术规范(T-CI 185—2023).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37.040.25 CCS J 01 团体标准 T/CI 1852023 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存档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scanning,identification and archiving of radiographic radiographs of pipe welds 2023-11-16 发布 2023-11-16 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 布 T/CI 18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1 5 技术流程.2 6 工业射
2、线底片数字化扫描.2 7 焊缝底片数据库.6 8 焊缝底片图像预处理.7 9 焊缝底片缺陷智能评定及复评.9 10 智能识别及复评结果的验证.9 11 同口底片识别.9 12 焊片信息管理系统.9 13 报告编写及成果入库.10 附录 A(规范性)焊缝缺陷自动化识别报告.11 附录 B(资料性)焊缝缺陷自动化识别信息汇总表.12 T/CI 18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
3、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湖南汇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泰安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中科智宇(寿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奥蓝仕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油国际管道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绍华、徐晴晴、徐鲁帅、姜垣良、刘海鹏、钱伟超、任庆滢、张如韵、郭振潇、陈丽文、魏昊天、黄嘉伟、刘嘉玥、谢 成、王东营、武 军、刘新凌、陈健飞、王 垚、陈思雅、梁 强、李 强、王谷
4、日、胡 栋、李 强、邢云凤、卜明哲、王 晨、杨 光、董 安、单 克、张辉宇。T/CI 1852023 1 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存档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入库及智能评定的基本规定、技术流程、焊缝底片数字化扫描、焊缝底片数据库、焊缝底片图像预处理、焊缝底片缺陷智能评定及复评、智能识别及复评结果的验证、同口底片识别、焊片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编写及成果入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射线底片数字化入库及智能评定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
5、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141.1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数字化系统的质量鉴定 第1部分:定义、像质参数的定量测量、标准参考底片和定性控制 GB/T 26141.2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数字化系统的质量鉴定 第2部分:最低要求 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 digital scanning of industrial radiographic negatives 通过一个光学探测器对底片中的小区域(像素、图相单元)的漫透射率进行探测,输出电信号并把电
6、讯号转换为一个数字化值(光密度数字化)。像素尺寸 pixel size 在被扫描的图像上,某一行(水平)或某一列(垂直)相邻像素中心到中心的几何距离。色彩深度 color intensity 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表示在位图或者视频帧缓冲区中储存1像素的颜色所用的位数。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颜色就越多。同口底片 the radiograph of same welding joint 包含同一道焊口信息的焊缝射线底片。焊缝缺陷识别系统 weld defect identification system 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可以识别传入焊缝射线底片上焊缝缺陷,并进行标注、报告输出的系统。4 总
7、体要求 应对未进行数字化扫描的焊缝射线底片开展底片数字化工作。宜根据管道施工环焊缝的风险情况决定是否实施焊缝底片缺陷智能识别及复评工作。焊缝智能化缺陷识别及复评工作宜结合管道内检测结果开展。应进行开挖验证确认焊缝底片缺陷智能识别及复评效果。T/CI 1852023 2 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评级为、级的底片、返修口、金口、短节(长度 1.5m 以下)两端的焊缝、弯头两端焊缝、穿跨越管道两端焊缝、地质灾害高风险管段的焊缝及内检测发现的焊缝异常底片。应对所扫描焊缝底片进行同口识别检测,实地考察疑似同口。企业应对所拥有焊缝底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焊缝底片数字化、焊缝底片缺陷评定,焊缝底片同口
8、识别等。5 技术流程 宜按照图1所示的技术流程,开展焊缝底片数字化、智能识别及复评工作。图1 焊缝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复评技术流程图 6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参考标准 底片数字化应按照GB/T 26141.1、GB/T 26141.2执行。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 T/CI 1852023 3 6.2.1 作业环境要求 应配备用于射线照相底片数字化加工的专用工作区。工作区内应清洁、整齐、无粉尘,不得有造成底片划伤的颗粒粉尘以及造成底片污染的地面积水或桌面污渍;工作区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温度应保持在4摄氏度与24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0%到60%之间,满足焊缝底片短
9、期存放的要求。6.2.2 底片质量要求 焊缝底片数字化加工前应对原始焊缝底片进行质量甄别,以避免原始焊缝底片由于暗室处理、底片使用和保存不当而造成的物理损伤或化学污损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被叠加到数字底片上,导致在数字底片观察或评定时由于无法识别而错误评判。存在有以下物理损伤或化学污损的底片除非在数字底片运用时能够由特殊处理方法被识别出,否则这些底片不允许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应用。主要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各种:a)射线照相底片处理时产生的缺陷,如条纹、水迹或化学污斑等;b)划痕、皱褶、脏物、静电痕迹、黑点或撕裂等;c)由于增感屏缺陷产生的伪显示;d)由于保存不当产生的卷曲、变形、黏连、乳剂层脱落等。6.
10、2.3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加工系统要求 6.2.3.1 底片扫描仪 用于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加工的底片扫描仪应为工业专用扫描仪,其性能参数至少满足以下要求:a)应能够扫描受检部件最大尺寸的射线底片,一般应不小于 325 mmX433 mm;b)扫描仪的光学密度至少为 D=0.04.5,最大应可达到 D=4.7:光学密度测量精度应能识别 0.02的光学密度差;c)光学分辨率应达到 50um;d)灰阶显示应具有丰富的动态范围;e)扫描像素应能够达到 50 mm-500 mm,并可按不同的像素要求进行调节。6.2.3.2 扫描软件 实现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加工的扫描软件应与所使用的扫描仪配套,并能够真实
11、地反映和调节扫描仪的性能参数,其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可调节和设置的参数及相关的工具:a)像素位深;b)光学密度范围;c)像素间距;d)扫描模式;e)图像存储格式。6.2.4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加工要求 从事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加工的人员在进行底片数字化加工时,应佩戴棉质细沙手套,以防止徒手操作后汗渍沾污底片或戒指、手链等饰品损伤射线底片。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应标准化,以便能使这方法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方便的重复。设备维修以及系统重新安装、持续数字化加工开始及结束时应对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系统及要求 宜使用工业射线检测工业胶片的专用数字化系统或高强度观片灯,实施射线底片数字化,并将其转化
12、为JPG、TIF、DCOM等格式的单个文件。射线照相底片数字化系统分成3个级别,具体如表1所示,工业底片数字化影像分辨率要求应按照表2执行。T/CI 1852023 4 表1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系统质量级别 参数 DS级 DB级 DA级 密度范围 Dr 0.54.5D 0.5D4.0D 0.5D3.5D 以位表述的数字分辨力 12bit 10bit 10bit 在 Dr 内密度对比灵敏度DCS 0.02 0.02 0.02 表2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系统最小空间分辨率 射线能量 级别DS 级别 DB 级别DA KeV 像素m MTF20%Lp/mm 像素m MTF20%Lp/mm 像素m MTF
13、20%Lp/mm 100 15 16.7 50 5 70 3.6 100200 30 8.3 70 3.6 85 3 200450 Se-75,Yb-169 60 4.2 85 3 100 2.5 Ir-192 100 2.5 125 2 150 1.7 Co-60,1MeV 200 1.25 250 1 250 1 工业射线底片编号要求 数字化后的工业射线底片编号可按照特定的焊口编号-1-2等编制。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文件要求 底片数字化文件色彩深度、光学分辨率、黑度应满足后续缺陷智能识别分析系统的最低要求。其中,色彩深度宜达到8bit/16bit灰阶(256灰阶层/65536灰阶层);光学分
14、辨率宜预设范围为每英寸300点300dpi,最大可达到2400dpi;焊缝黑度应能达到2.5以上,最大黑度能达到4.5。工业射线底片使用要求 扫描操作中若遇到有质量问题的工业射线底片,应其表面的异物进行清理和重新扫描数字化,并清除工业射线底片两边存在的伪缺欠及非工业射线底片信息,尽可能保持底片原始信息完整性。工业射线底片扫描成果 数字化扫描成果应对工业射线底片的整体质量、缺失等数据进行总结。工业射线底片数据库 应按照第七章给出的要求建立工业射线底片数据库。数字化扫描 6.9.1 准备 6.9.1.1 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工作开始前,应制定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操作规
15、程版本号;b)适用范围;c)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d)操作人员资格要求;e)数字化系统描述:1)数字化系统的制造商和型号;2)图像显示器的显示尺寸;3)扫描装置的最大胶片扫描尺寸;4)数字化系统的像素尺寸范围;5)图像显示器的分辨率范围;6)显示器显示的亮度;T/CI 1852023 5 7)系统性能验证的周期;8)数据贮存的方式。f)图像质量要求:像素尺寸、数字化分辨率、像质计丝号、扫描过程中产生的伪像;g)储存影像格式;h)操作实施要求;i)扫描质量级别;j)编制者、审核者和批准者;k)编制日期。6.9.1.2 在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之前,应确保数字化扫描操作人员、数字化系统性能等
16、符合操作规程要求。6.9.2 数字化图像质量检查 6.9.2.1 使用软件直接检查数字化图像质量:图像每英寸长度内的像素点数(dpi)、数字分辨率、像质计丝号、图像有效评定区黑度、图像尺寸偏差、扫描过程中产生的伪像。6.9.2.2 数字化图像的检查时机:a)每天扫描的第一张数字化图像;b)影响图像质量的数字化系统进行任何调整后;c)扫描系统重新启动后的第一张数字化图像;d)每天扫描的最后一张数字化图像。6.9.2.3 图像质量检查应形成相应的记录,记录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操作规程编号,数字化图像编号,使用软件型号,图像质量,检查结果,检查时间,检查人员。6.9.2.4 射线照相底片黑度超出 0.
17、5-4.5 范围时,不应进行数字化扫描。6.9.3 扫描 6.9.3.1 射线底片数字化实施单位应安排专业数字化扫描人员操作底片扫描仪。专业技术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指纹、汗渍在底片上留下痕迹,避免底片弯折、褶皱,损坏原始底片。6.9.3.2 底片数字化实施单位应安排具备 RT级以上持证、经验丰富的专业评片人员,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定期抽查和核对。6.9.3.3 底片数字化扫描人员每天应抽取第一张和最后一张数字化底片与原射线底片进行比对,每张数字化图像要检查三处((有效评定区域的左、中、右三个区域))黑度值是否与原片相符。并抽查第一张和最后一张数字化图像扫描过程中产生的伪像。质量符合要求,才可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道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扫描、识别及存档技术规范T-CI 1852023 管道 焊缝 射线 底片 数字化 扫描 识别 存档 技术规范 CI 185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