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体系手册.doc





《两化融合体系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体系手册.doc(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两化融合管 理 手 册文件编号: F&DM05 版 本: B/0 制定部门: 总 经 办 生效日期: 2021-07-03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受控文件、妥善保管,未经批准,不得复印修订记录日 期页次版次修 订 内 容审 核批 准202319-9-30ALLA/0新版制定肖 晓肖奋2019-9-30/A/1更改两化融合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职责肖 晓肖奋2020-7-31/A/2修改附录4:两化融合职能分配表中的信息部的职责。肖 晓肖奋2021-7-3ALLB/0增加T/AIITRE 100032020标准要求。肖 晓肖奋 目 录章节内 容页码0概述10.
2、1手册管理10.2发布令20.3公司简介30.4管理者代表任命书41目的及范围52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和定义5-74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74.1总则7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环境7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为关注焦点7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8-135领导作用135.1最高管理者135.2两化融合方针135.3管理者代表145.4职责与协调沟通14-166策划16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16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166.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17-187支持187.1总则18-197.2资金投入19-207.3人才保障207.4设备设施20-217.5信息资源21 7.
3、6信息安全21-228实施与运行228.1总则228.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22-238.3技术实现23-248.4数据开发利用24-258.5匹配与规范25-268.6运行控制269评测269.1总则26-279.2评估与诊断279.3监视与测量27-289.4内部审核289.5考核28-299.6管理评审29-3010改进3010.1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3010.2持续改进30附录1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31-32附录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33附录3两化融合职责34-38附录4两化融合职能分配表39-41410.概述0.1手册管理本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本手册
4、适用于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公司与两化融合相关的部门及员工;本手册分为“受控文件”和“不受控”两类;“受控”版本是现行有效版本,随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修订。“不受控”版本是参考版本,一般不作修订,主要用于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公司宣传介绍。奋达科技每年通过管理评审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确定本手册是否需要进行修订;本手册版本依据A、B、每换一版,版本号依次增加。每修订一次,修订状态号增加1。 0.2发布令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依据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及T/AIITRE 10003-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
5、分级要求标准制定的,是奋达科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本手册对奋达科技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范围以及两化融合方针、目标作出了规定,阐述了两化融合管理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在两化融合各类管理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准则,如有与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冲突的其它文件,以本手册为准。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同时代表奋达科技在两化融合管理的承诺。本手册自2021年7月3日起发布,并于2021年7月3日正式生效实施,奋达科技及两化融合相关基层单位所有员工必须遵照执行。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 准: 日 期: 年 月 日0.3公司简介奋达科技成立于1993年,是中
6、国移动音频技术、智能电声产品、直发器、卷发器、风筒等美容美发,可穿戴智能手环,智能体温计,智能心率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基于无线、电声、智能可穿戴,智能体温计,智能心率表,直发器、卷发器、风筒等美容美发,软件、精密制造几大核心能力,以及消费者和客户需求,奋达科技持续创新,致力于持续成为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垂直整合的科技企业。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快速成长型企业,奋达一直致力于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实现享受科技创新成果的梦想。奋达科技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 002681。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洲石路奋达科技园,占地170,000平米。奋达是当地社区的一部分,
7、是中国的一个良好企业公民,也是世界产业链中一个积极而又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建设者。奋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积极关心和关爱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奋达的远景目标是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稳定繁荣的全球优秀企业。在创新和研发对社会有益技术和产品的同时,始终承担起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愿景:行业的标杆、企业的楷模、人才的圣地、社会的奋达。使命:为顾客提供绿色、优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让人类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价值观:尊重、诚信、创新,成就客户、成就企业、成就员工。行动指南:至爱人类和地球,与环境共生存。公司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20多个国家注册了奋达商标,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
8、誉度。公司于2000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了3C、CE、CB、UL、FCC、SAA、CTK、ETL等安规认证。公司名称: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洲石路奋达科技园电 话:0755-27353888 传 真:0755-27486663邮 编:518108网 址: 0.4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 肖晓 先生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代表,并授权予以下职责和权限:1、 按照
9、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2、 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3、 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4、 统筹信息通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能力。5、 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能力。6、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7、 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 准: 日 期: 年 月 日1.目的及范围1.1目的本手册依据信
10、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23001-2017)、T/AIITRE 10003-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和本公司两化融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编制而成,旨在规定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本手册描述了奋达科技为达到两化融合所采用的管理框架,其直接的目的是:1.1.1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本公司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1.1.2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的能力。1.2范围本手册的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是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相关人员和部门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法规。本公司两化融
11、合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23001-2017)的全部内容,不做删减。本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洲石路奋达科技园的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型能力建设相关的两化融合管理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T/AI
12、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T/AIITRE 10003-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T/AIITRE 20001-2020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T/AIITRE 20002-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3.术语和定义3.1手册引用 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和T/AI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中的术语和定义。 3.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用于建立两化融合方针、新型能力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
13、现两化融合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3.3范围:组织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来管理的活动、设施及决策的范围,可包括多个边界。3.4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它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为了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3.5边界: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3.6两化融合方针: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有关两化融合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3.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管理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人员。3.8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负责按照GB/T 23001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
14、合管理体系,同时保持最高管理者对体系运行情况的了解的执行者。3.9新型能力: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注:新型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企业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3.10技术: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技能、方法、手段、工具、知识或规则的结合。注:如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等。3.11业务流程:企业(或企业一部分)在追求制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合。3.12组织结构:人员
15、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3.13业务流程职责: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以及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相关任职者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注:相关任职者包括企业所有职能与层次中与该业务流程相关的人员。3.14信息资源: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真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等总和。3.15两化融合:企业在两化融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16、的过程。3.16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3.17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证据的文件。3.18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两化融合绩效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循环过程。3.19内部审核: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考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执行程度的系统、独立、文件化的过程。3.20两化融合评审:基于数据和其它信息,确定组织的两化融合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3.21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3数字化转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
17、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 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3.24竞争合作优势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advantage组织相较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可持续性优势,以及通过与其合作伙伴基于关系形成的群体性优势。3.25价值效益 value and effectiveness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所创造且可度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及效益结果。3.26 价值流 value stream 用于驱动价值效益
18、需求、目标等在有关活动间进行传递的逻辑关系。3.27 新型能力体系enhanced capability system按照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要求建立的,由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新型能力(见T/AIITRE 100012020,3.3)构成的能力组合。 3.28 能力单元 capability unit用于实现价值效益(3.1),不必或不可再分、能够独立运转的能力载体,由过程维、要素维和管理维共同定义。4. 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4.1总则公司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按照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
19、理体系。在信息化和工业化历史进程同步推进的环境下,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公司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将其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公司发展战略全局。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发展战略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发展战略包括竞争合作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模式三个子视角。公司围绕发展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到公司的现有战略及其延续性,对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增强竞争合作优势的可持续性和战略柔性,逐步从过去的单纯竞争向多重竞合关系转变,以有效应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市场竞争合作环境。公司构
20、建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合作优势,应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a) 强化技术应用,广泛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管理技术并实现其融合创新应用,以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服务);b) 强化模式创新,通过推动跨部门、跨组织(企业)、跨产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变革,以形成支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c) 强化数据驱动,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据为驱动协同推进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和数字新业务培育壮大,以实现创新驱动和业态转变。公司打破传统的基于技术专业化职能分工形成的垂直业务体系,以用户日益动态和个性化的需求为牵引,构建新型业务架构,根据竞争合作优势和业务架构设计端到端的
21、业务场景,以形成支撑柔性战略的灵活业务。公司从目标、内容、资源等方面统筹考虑,系统开展业务场景设计,包括但不限于:a)分析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业务场景需求以及可度量、可实现的业务目标;b)准确界定业务构成、业务过程及面向各利益相关者的交付物;c)充分定义实现业务场景所需的人财物、数据、技术等资源。公司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变革趋势,改变传统工业化时期基于技术创新的长周期性获得稳定预期市场收益的价值模式,构建基于资源共享和能力赋能实现业务快速迭代和协同发展的开放价值生态,以最大化获取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公司从价值创造模式、价值分享模式等方面考虑,系统开展价值模式的分析与设计,包括但不限于: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融合 体系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