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doc

    • 资源ID:2554287       资源大小:50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doc

    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复兴儒学。思考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1)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世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将精神寄托于来世。(2)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其教义迎合了百姓的精神追求和寄托。(3)道教形成,并且在民间广泛传播。思维点拨理解“三教合一”(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概念阐释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2思想主张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3影响(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思维点拨程朱理学四个特点(1)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3)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4)对儒家学说有集大成的作用。误区警示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3影响: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考探究我们如何认识宋明理学所起的作用?(1)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思维点拨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主题一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探究:(1)史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答案(1)观点:唯心主义观点。核心:“致良知”。(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要点剖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续表主题二一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孟子字义疏注二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之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谭嗣同仁学三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难道真正毫无关系吗?文天祥的正气歌不正是宋明理学吗?封建时代的正派人士、资产阶级某些革命家们在监狱苦刑中以宋明理学自恃自乐,难道是偶然的吗?探究:(1)据史料一、二,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评价宋明理学的?他们如此评价的原因是什么?(2)据史料三,你认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答案(1)评价: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原因:明清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反封建思想兴起,特别是清末资产阶级兴起,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礼教。(2)作者认为,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要点剖析】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消极方面: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积极方面: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本课小结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2018山东泰安一中学情检测)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中“尊孔孟,排异端”是指韩愈以儒家卫道者身份捍卫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说明当时佛道二教对社会影响大,冲击儒学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当时佛道对儒学冲击,并非三教合一,A项错误;B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知识点二程朱理学2(2018河北唐山一中月考)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的本原理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的,C项正确。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原的角度而非矛盾对立转换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人的本性出发是孔孟等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018山西太原五中月考)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即理也 D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朱熹由山石中有贝壳而进行理论思索,体现了格物致知的主张,故选A项。“发明本心”和“心即理也”都是陆九渊的观点主张,故排除B、C两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故排除D项。4(2018山东济宁一中阶段检测)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各种“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故B项正确。研究天人关系,属于董仲舒思想,故排除A项;认识自然发展规律,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C项;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只符合“齐家平天下”的功能论,故排除D项。知识点三陆王心学5(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 B陆九渊心学C朱熹理学 D佛理禅宗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该学者主张“理在心中,不假外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心学的特点,故B项正确。6(2018青海西宁四中月考)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A格物致知 B内心反省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意在强调内心反省,B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意在强调融会贯通而明“理”,排除A项;心外无物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观点,强调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D项。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doc)为本站会员(荣***)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