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葛海丽《古代送别诗鉴赏》 .pdf

    • 资源ID:38676390       资源大小:65.8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葛海丽《古代送别诗鉴赏》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古代送别诗鉴赏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概述: 课题 送别诗阅读指导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第二专题) 课时 1 课时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能力 :阅读送别诗歌,掌握送别诗的基本常识,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激趣导入真题归纳探讨深入习题演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认识,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学重点:辨析送别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内涵,积累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规律教学难点:合作研究高考的考查点,有效答题。三、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讨论、习题演练等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演示学案五、设计思想1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理解古诗内容, 掌握鉴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2、学生学习往往有从积累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思考到领悟的过程,所以,先让学生接触更多送别诗再形成送别诗审美特征的概括,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喜欢这首送别诗, 而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送别诗的艺术魅力,在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深入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领悟送别诗的丰富内涵。六、学情分析在必修课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接触了一部分诗歌, 对古典诗词形成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补,集思广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学生较少接触选修课的学习,对于所选科目有一定兴趣,但没有经验,缺乏技能与方法,所以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又要授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快乐,取得成效。对于送别诗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对送别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七、教学过程环节 课前准备 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小组长,各组人员在课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利用网络或工具书查阅资料收集尽可能多的送别诗歌2、 思考这些送别诗体现的主题思想并把成果展示在班级墙报“学习园地”中,和大家共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指名背诵古诗(李白赠汪伦 )和(高适别董大)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请同学们说说这两首诗都是写什么内容?(送别场景)(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唐诗导入,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二、理解送别诗歌的基本常识1、高考真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 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 明人陆时雍 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 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 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思考:什么是送别诗?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 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3、你还知道有哪些送别诗?你还记得其中的名句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载体。 ”传统文化打在民族精神烙印上的那种坚韧难移的延续性,理应得到发扬光大。背诵古诗词,如同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美好情操的塑造和高尚品格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整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关于送别诗,学生初高中都学了很多,有很多都能熟读成诵。背诵古诗,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 )4、掌握送别诗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送别诗有那些特征。(多媒体展示)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 好去莫回头。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思考:送别诗有什么特征?师要求:按课前分成的四个学习小组,进行深层次探讨,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发言,和大家分享你们探讨的成果。(老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从意象方面看:(1)时间:傍晚、月夜;(2)地点: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景物:物象杨柳、秋、夕阳、日暮、酒、春草、寒蝉、兰舟、古道、西风、画角、鹧鸪、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寒鸦等。从内容方面看:(1) 别时情景的渲染;(2)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 依依不舍的留恋;(4) 坦陈心志的告白;(5) 情深意长的勉励等。从感情色彩方面看:(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2)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表现手法:比喻、反衬、虚实结合、渲染/ 白描、从对方着笔、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等。(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自主、 合作、探究的过程”。诗词鉴赏要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就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三、掌握送别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规律1、分析举隅: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 分)明确: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所;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3 分)明确: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意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人物:劝别友人,前路莫愁主要内容: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达感情: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方法小结 1:(1)把握诗歌的特定意象,根据意象的特征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2)了解关键词句的特征,诗人的感情往往会通过这些词语表达出来。2、比较下列送别诗歌表达的内容和感情有什么不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一首诗诗人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 情丝不绝、 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 在惜别的依恋中并无一般送别诗的忧伤情绪,相反,倒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第二首诗中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 心情的深情体贴, 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更透露出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凄凉与感伤。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两首诗虽然都借“水”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两位诗人的创作年代不同, 第二首诗作者处在晚唐衰微之际,国家腐朽没落, 一片衰弊凋零之景,因而诗人还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历史以及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会的感慨。(设计意图:比较阅读 , 就是将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 通过比较学习,探究质疑,在同中求异, 在异中求同,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效果,一方面能拓宽学生视野,提升鉴赏能力。)方法小结 2:不同的诗人由于生活朝代不同, 个人生活境遇也不同, 因而在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也就不同, 而且就是同一个作者, 不同时期的境遇不同, 诗中的情感也不一样。因此,从时代背景入手,熟悉作者思想,对把握作品内容和体会作者感情大有帮助。(设计意图:古人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标明确了过程与方法,这些讲的都是方法的重要性。诗歌鉴赏方法林林总总, 但离不开最基本的一条,即读懂诗歌,而要读懂诗歌, 又离不开“知人论世”这一总的原则。 孟子万章下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 就需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他的人生际遇。 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趣旨。 )方法总结:(1) 把握诗歌的特定意象;(2) 了解诗歌的关键词句;(3)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境遇。四、课堂演练师要求:第一、二、三小组合并成A组完成第一首诗,第四、五、六小组合并成B组完成第二首诗(一)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1. 一、二联中“湖口”所见的景物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明确:湘江流水、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离人、孤舟,构成了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幅江野茫茫、天高地远的空阔迷蒙的送友离别的景象。(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 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烘托,以江头流水、日暮送别、猿声悲啼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手法以流水顾自远流的无情衬人之有情。对比手法,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出答对友人的牵挂。2. 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明确:“青山万里”,大江东流,诗人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同时更衬托出“孤舟”的渺小与孤单, 本句以景结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设计意图: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文本的学习,还在于知识的运用, 生活的延伸,情操的熏陶。真正落实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五、教学小结:今天,我们把如何鉴赏送别诗歌这个问题做了个“因式分解”,化为三个小问题, 第一就是判断是否为送别诗, 第二就是了解送别诗的特点,第三就是学会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运用自如,争得高分!六、布置作业: 1 、诵读资料中送别诗的名句 2 、完成优化设计第65 页送别诗歌鉴赏习题第二部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选修课的特点十分突出。选修课程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对所选科目有一定的兴趣,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并且乐此不疲。 选修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所选科目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更高层次的能力,因此,这节课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送别诗审美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征的全面把握,同时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显示选修学习的意义。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这节课老师把选择学习内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自由,把表演的舞台交给学生, 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得到提高, 学生从诗歌的感性认识中形成送别审美特征的概括,体现学生学习的深入,能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生成、能力的提高。3、选择恰当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 “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善于比较,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才能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提高能力。设计这堂课我通过设置比较阅读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葛海丽《古代送别诗鉴赏》 .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