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献综述 (34).docx

    • 资源ID:48544269       资源大小:19.8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献综述 (34).docx

    文献综述贫困儿童问题是引起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贫困儿童是儿童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国家和社会对其进行保障,帮助其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不仅能帮助贫困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更能减少发展中国家许多可预见性的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贫困儿童的基本概念以及分类进行文献回顾,分析了贫困儿童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特别阐述了贫困儿童保障的方法。(一)贫困山区儿童相关介绍(1)概念定义贫困山区:什么是贫穷?贫困就是指家徒四壁,没钱维持生活,而贫穷山区是指地处偏远由于贫穷所直接导 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这里的贫困主要指物质的匮乏,有多种原因造成,如分配机制不公平、生产力不发达等等。在中国,贫困问题按照地域划分主要分为城市贫困问题及农村贫困问题,大部分贫困山区的儿童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中国劳动保障报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山区贫困地区的儿童的比例达28.29%。 亲情缺失、生活质量低、教育监护不够、安全保护欠缺等是山区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上说,山区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紧密联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多的问题,这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选择和孩子留在家里独自进城打工赚钱。(2)儿童概况调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6%。由于中国有着较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儿童中的贫困儿童是一个社会和政府不得不重视的弱势群体。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可见我国大部分人口住在农村,而农村贫困山区的发展缓慢,因此在经济、教育、医疗等落后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为例,苏甲乡政府距昭阳区46公里,全村440户农户1840人,12个村民小组,贫困建档立卡高达218户1055人。(二)儿童生活大环境(1)衣食住行。山区儿童的物质生活的状况体现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及其长远发展,在日常饮食的方面,这里的状况是令人非常担忧的。山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食物的需求应当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在实地体验苏甲乡中看到很多小学生中午只带了一点干粮到学校吃。另外我还考虑到了关于营养搭配的问题。饮水方面也存在了许多弊病。那边的山区饮用水都是直接从井里打出就使用了,虽然说当地环境保护比较好,水质也不错,但饮用水没有经过任何技术等的消毒措施,有害物质、微生物都没有被消灭,这对儿童们的健康无疑是一个非常大隐患。儿童时期的生活调理,对于其智力发育和身体成长都极为重要,由于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监护者往往缺乏营养知识,缺乏对营养的正确态度,导致部分贫困山区的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2)娱乐活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与在城市长大孩子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童年。最能够体现就是玩具上。我在那里的小学看到很多孩子在课余的时候在玩滚铁环,摔泥巴的游戏。在富裕一点的农村,类似这些“土玩具”也几乎绝迹了,我小时候就玩过这些,但现在,也只有在这些落后的地方才能看到。我不是说这样的玩耍方式不好,我想说明的是,从这一方面来看这里的孩子课余活动是很单调的。所以,很多孩子去水边钓鱼捉螃蟹、甚至下水游泳,这对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威胁,一不留心就出事了。(3)社会交往。社会性是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联系。而形成这一联系体的主要途径就是与周围的人、与其他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倾诉,容易形成自卑、自闭的心理。我在苏甲乡调查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倒是与之前的印象有一些小的出入。我接触到的孩子,很多其实是很大胆很开朗的,反应快,说话也大方。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去的地方每年都会有许多外面来的爱心人士、支教志愿者,所以他们对于我的到来并没有什么陌生的感觉。但也不尽然,部分孩子还是表现的很羞怯的。另外了解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这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开始配置了手机,到初中就基本普及了。这是在外谋生的父母与孩子保持联系的最好方式,也是他们感情寄托的重要途径。所以总的来说,虽然与外界交流的频繁扩大了农村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但这还是不够的,比如与家人感情交流的偏少、交往人群单一等等。(4)教育现状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主体框架教育体系中进行的。在学校靠教师,在家靠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主要漫步在这两个驿站学校与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都会出现诸多变化因素:比如思想的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变化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督,加上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于是,“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的自觉养成习惯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行为表现上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5)学校教育情况 师资力量:偏远的贫困山区的民建学校只有几个老师,这里主要靠校长负责日常事务,同时还要负责几个年级的课程。但是在每年暑期,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支教团,给这里的小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但这毕竟不是长久的解决之道。苏甲乡的学校由社会捐建了一间图书室,但据我的实地查看可以发现,这间图书室基本成了摆设,因为里面布满灰尘。我认为这首先是因为里面的图书并不丰富,对孩子们来说不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再者这里的许多孩子都没有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课外时间极少用于阅读。师资薄弱是困扰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各方都应予以足够的关注与帮助。 安全教育:民建学校的教室墙壁上虽然贴着“不准下河游泳”、“不准下课窜马路”之类的“六不准”行为守则,但我在调查期间经常看到学生坐在教学楼二楼的走廊栏杆上,甚至还有学生从二楼爬到旁边一楼的屋顶上,其间身体直接悬在半空中,看得我出一身冷汗。学生中午下河游泳也是常有的事。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学校的安全教育虽然表面上有,但落实起来难度相当大,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6)家庭教育情况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尤其在孩子的幼年阶段,家庭教育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因为它属于孩子培养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但其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的力不从心,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因为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会略有下降,再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儿童的学习。从而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这将在孩子以后的发展中极为不利。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的发展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儿童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贫困儿童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障。而贫困儿童由于其自身原因、特点、规模以及生活处境等的多样性,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不同的特点对其采取相应的保障政策。参考文献: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JamesR.Murray)主编.关注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夏巨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07(6),235,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简介百度百科王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李欢乐.儿童权益亟待保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03-05,(002).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 李骊.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学校动因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究,2009,(01). 孙传卿,马湘雅.商南县探索儿童教育管理新路N.商洛日报,2006-06-15,(002). 目录1. 绪论21.1研究的背景21.2研究的意义21.3 研究方法32. 文献综述32.1相关概念定义32.2儿童生活大环境的相关研究42.2.1儿童生活现状研究42.2.2儿童生活现状研究42.2.3儿童教育现状研究62.3 总结73. 研究内容83.1儿童自身情况的相关研究83.2儿童自身情况的现状研究83.3儿童自身情况的策略研究103.4总结104. 结论与思考11参考文献12致谢12

    注意事项

    本文(文献综述 (34).docx)为本站会员(温桑)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