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太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教学内容.doc

    • 资源ID:52277415       资源大小:754.50K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太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教学内容.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太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清新县太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说明书(评审稿)清新县太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十一月-目录前言11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21.1土地利用现状31.2土地利用的特点31.2.1以农用地为主,工业用地近年增长较快31.2.2土地利用类型多样31.3土地利用存在问题31.3.1土地供需矛盾突出31.3.2土地利用集约度和规模效益较低42规划目标62.1总目标62.2具体目标62.2.1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2.2.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62.2.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72.3土地利用原则、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73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83.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83.1.1原则83.1.2调整方案83.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13.2.1农用地113.2.2建设用地113.2.3未利用地124土地用途分区134.1基本农田保护区134.2一般农地区134.3林业用地区144.4城镇建设用地区144.5村镇建设用地区144.6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区145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165.1耕地保护165.1.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利用各种渠道补充耕地165.1.2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65.2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165.3管护措施165.3.1经济补偿165.3.2政策引导175.3.3公众参与175.3.4监控监督176土地利用空间管制186.1允许建设区186.2有条件建设区186.3限制建设区187重点建设项目用地207.1工业项目用地207.2交通水利和能源用地207.3城市建设项目207.4其他建设项目218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228.1土地整理228.2土地复垦228.2.1“三旧”用地复垦228.2.2废弃特殊用地复垦238.3土地开发239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249.1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249.2土地生态规划建设259.2.1基础性生态用地规划259.2.2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269.3土地生态建设的保障措施269.3.1保证生态型用地,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269.3.2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防止工业污染和其他公害279.3.3加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279.3.4加强环保意识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程中2810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2910.1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910.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910.3科学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2910.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2910.5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规划的动态管理3010.6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强化公众监督职能3010.7提高相关法律意识,切实加强土地规划执法监察30附表32附表1太平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33附表2太平镇基本农田结构分解表34附表3太平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5附表4太平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36附表5太平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37附表6太平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面积统计表38附表7太平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39附表8太平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41附表9太平镇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42说明书431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441.1上轮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441.1.1耕地保护目标实施情况441.1.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实施情况441.2上轮规划取得成效分析441.2.1经济效益441.2.2耕地占补平衡441.2.3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得到切实的加强451.2.4土地利用程度提高451.3上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51.3.1规划目标单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不相适应451.3.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不够合理461.3.3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衔接程度不够462规划修编的必要性472.1经济转型期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472.2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472.3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需求473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483.1准备阶段483.2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阶段483.3综合协调平衡和编制规划方案阶段483.4成果验收与上报审批阶段484规划的指标思想和原则494.1规划指导思想494.2规划原则495规划基础资料与数据来源说明505.1主要社会经济基础数据说明505.2土地基础数据说明506土地利用现状526.1农用地526.2建设用地526.3未利用地527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537.1农用地供需情况537.2建设用地547.2.1城乡建设用地547.2.2交通水利用地547.2.3其他建设用地557.3未利用地558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568.1社会经济指标的确定568.1.1人口指标568.1.2城镇化水平578.1.3地区生产总值588.1.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8.2建设用地规模588.2.1城镇工矿用地规模598.2.2农村居民点规模598.2.3交通水利用地598.2.4其他建设用地608.2.5建设用地总规模609各类用地结构与用地调整说明619.1农用地结构调整619.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619.3未利用地调整6210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的说明6310.1土地用途分区说明6310.2城镇建设空间管制说明6311耕地、农用地保护情况说明6512基本农田调整说明6612.1调入基本农田的说明6612.2调出基本农田的说明6612.3基本农田调整后的总体情况6713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的依据681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的依据6914.1土地整理项目安排6914.2土地复垦项目安排6914.3土地开发项目安排6915规划协调情况7016规划实施措施制定的依据7116.1法规条例依据7116.2相关规划和资料依据7116.3理论依据7217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7317.1规划基础数据可靠,规划依据充分7317.2规划重点突出,用地布局较为合理7317.3规划控制指标合理可行,切合清新实际7317.4扩展边界划定合理,有利于规划期内的用地布局调整7318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7418.1技术路线7418.2影响识别7518.3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7518.4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正面影响7519规划成果7719.1文字成果7719.2表格成果7719.3图件成果7719.4数据库成果77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和清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编制。本次规划修编之际,太平镇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形势,急需协调各种用地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次规划修编的任务是:在用地指标约束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落实县级规划划定的城乡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把县级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村委会,落实到地块。本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础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本次规划范围为太平镇所辖全部土地,面积为213.41平方公里,包括天塘村、天良村、马岳村、马塘村、年丰村、金门村、石桐村、北坑村、龙湾村、楼星村、大楼村、南北村、大南村、中南村、南浦村、浦兴村、沙塘村、团结村、秦皇村、山心村、郭屋村和车公洞,共22个行政村。1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太平镇位于清新县的西南部,在北纬23°68,东经112°87。东邻县城太和镇、南接三坑镇和山塘镇、西邻四会市、北靠龙颈镇。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是以秦皇山为主体的丘陵山区,地形高差大,林业资源丰富,人口和耕地都比较少;南部为平原区,土壤肥沃,村庄密集,种养业较为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开发利用有黄金、稀土、方解石、钨矿石、铅锌矿等20多个品种,为工业发展打下物质基础。秦皇河、山心河贯穿,水资源丰富;清四一级公路横贯境内,大大缩短其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时距。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约35,最低气温约零下4,年平均气温约20;年降雨量2200-2600毫米。太平镇是清新县西南部物资集散中心之一,是清新县西南部工业重镇。全镇总面积21341公顷,下辖2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2005年总人口80108人,其中常住人口63840人,农业人口57584人,非农业人口4961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43%。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产值达14.6亿元,同比增长156&,占产业总额的66.8%,对社会GDP贡献率最大;农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11.6%,占产业总额的11.8%:工农业产值比17:3。第三产业产值为4.9亿,占总产值21.4%。镇内经济以工业为主,按照“两轴(新、旧清四公路)、三区(马岳、龙湾、盈富工业区)”的发展构架,以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物资集散中心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式城镇。太平镇林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近年引进温氏养猪、玉泉园林、天农鸭业、智威畜牧水产4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雁鹅园、美佳薰衣草世界等4家生态观光农业,构建了“一畜(瘦肉型猪)二禽(清业远鸡、乌鬃鹅)三水(优质水稻、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的发展格局。太平镇同时也是清新县工业强镇和工业重镇,工业基础好,工业产值持续高速增长,主要有盈富工业基地、龙湾工业区等重大项目,以金属加工、制鞋、电子、精细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和引进一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良好:秦皇水库、秦皇山林区、北坑大片水塘和竹林等均有旅游开发价值,现有美佳薰衣草世界、清新生态公园、飞碟射击训练基地等优美景点,为县创建“旅游强县”增色不少,此外房地产业、酒店服务商务业等也有一定发展基础。1.1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由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构成的农用地面积共计18622公顷(牧草地为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26%。其中,耕地占27.31%,园地占0.47%,林地占64.81%,其他农用地占7.41%。由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构成的建设用地面积共12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占84.81%,交通水利用地占14.83%,其他用地占0.41%。由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构成的未利用地面积共14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8%。1.2土地利用的特点1.2.1以农用地为主,工业用地近年增长较快长期以来,太平镇以农业产业为主,农用地占全镇总面积的87%,以发展各种特色农产品为主。随着近年来本镇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全县工业重镇的太平镇工业用地所占比例增长较快,所以工业工地近年来增长较快。1.2.2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太平镇土地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工农业并进,同时基础设施用地和能源用地等也有一定增长,为建设全面综合发展的重点镇奠定良好的基础。1.3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3.1土地供需矛盾突出2005年全镇总人口80186人,农业人口57584人。土地总面积21341公顷,耕地总面积5086公顷,人均土地0.266公顷,人均耕地0.063公顷,虽未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0531公顷的警戒线。但随着太平镇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使得产业链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非农建设尤其是工业发展占用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土地供需矛盾渐渐突出。因此,应根据土地供需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土地分类和用途分区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治,重视利用监管和教育工作,适度扩大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控制和引导太平镇土地利用,实行集聚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1.3.2土地利用集约度和规模效益较低主要体现为农用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低、工业布局较分散和双重用地现象较突出。(1)农用地利用市场化程度低由于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仍然较强,经营理念和素质较低,土地利用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单位土地投入少,产出少,农业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针对此问题,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用地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地生产发展,提高农用地的综合利用和集约利用;抑制农用地置荒或作其他用途,保证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连片性,提供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基础;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和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同时建立相应的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机制,为实现规模经营创造软件和硬件条件。(2)工业布局分散随着太平镇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形成了经济效益化好、创税率高、关联范围广的支柱产业。但工业集群式布局较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率,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个问题,应大力整合工业用地,逐步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基地转移,加强产业间的集聚效应,真正提高工业用地单位面积效益。同时,对挪腾出来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对其进行复垦或者再利用,真正实现节约集约用地。(3)双重用地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理论上农村居民点占全镇居民点用地的比重应逐年减少,但太平镇农村居民点比重仍呈逐年增加之势。主要的原因是移居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引导两栖用地的村民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产生两栖用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尽管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镇里就业、居住,但城镇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这部分村民而言,保有农村居民点是一种最坏打算时的基本保障。此外,应加快城镇化进程,制定保障农民在城镇里居住无忧的各种政策,使其安心在城镇里居住,不再以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备用的用地保障。2规划目标2.1总目标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及用途管制,合理调整和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保障太平镇的粮食生产能力。注重建设用地的利用质量,加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用地,注重工业用地布局优化,提高基础设施用地的建设力度,优化产业链发展,保证太平工业强镇建设工作的繁荣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规划控制和经济机制的引导,保障土地的有效供给,提高“解难题,保发展”的能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开展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整理复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2具体目标2.2.1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太平镇2005年末耕地面积5086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3.83%。规划到201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面积为4800公顷,到规划期末2020年耕地保有量面积不低于4772公顷。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380公顷。2.2.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太平镇2005年末建设用地面积为12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6%。建设用地总规模:到2010年控制在1134公顷以内,2020年控制在1726公顷以内。2010年前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超过1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1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太平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33公顷以内,其中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49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到2020年太平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484公顷,其中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72公顷以内。2.2.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规划期内太平镇将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对未利用地进行适度开发,对25度以下园地山坡地进行整理,对低效建设用地进行复垦。规划至2020年,太平镇可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为157公顷。2.3土地利用原则、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点保障盈富工业基地、龙湾电镀基地和建制镇发展用地,保障重要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社会公益性项目用地,适当控制一般城镇发展,严格控制工业基地规模;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防治自然灾害;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社区安全便利、环境友好健康、资源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3.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1.1原则(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在充分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实事求是预测各业用地需求;(2)以供给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3)盘活存量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4)注重土地管理,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3.1.2调整方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将土地利用现状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和十一个二级地类类型,根据太平镇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目标,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作出调整,详见表3-1。表3-1一级类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顷地类项目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总面积基期(2005年)面积186221230149021341比重(%)87.26%5.76%6.98%100%2010年面积191191134108921341比重(%)89.58%5.31%5.10%100%2020年面积18927172668821341比重(%)88.69%8.09%3.22%100%20062010年面积增减497-96-401020112020年面积增减-191592-401020062020年面积增减306497-8020(1)农用地2005年太平镇农用地总规模186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87.26%;到2010年调整为191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89.58%,比基期年增加了497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189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88.69%,比基期年增加了306公顷。其中:2005年耕地面积5086公顷,2010年调整为4981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105公顷;2020年调整为4876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210公顷。2005年园地面积87公顷,2010年调整为169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82公顷;2020年调整为251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164公顷。2005年林地面积12069公顷,2010年调整为12362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293公顷;2020年调整为12655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586公顷。2005年其他农用地面积1379公顷,2010年调整为1606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227公顷;2020年调整为1145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234公顷。表3-2农用地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顷指标年份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合计面积20055086871206913791862220104981169123621606191192020487625112655114518927面积增减20062010-1058229322749720112020-10582293-461-19120062020-210164586-234306占农用地比例(%)200527.31%0.47%64.81%7.41%100%201026.05%0.89%64.66%8.40%100%202025.76%1.33%66.86%6.05%100%占总面积比例(%)200523.83%0.41%56.55%6.46%87.26%201023.34%0.79%57.93%7.53%89.58%202022.85%1.18%59.30%5.37%88.69%(2)建设用地22005年建设用地12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5.76%;2010年调整为1134公顷,比2005年减少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5.31%;2020年调整为1726公顷,比2005年增加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8.09%。其中: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1043公顷,2010年调整为849公顷,比2005年减少194公顷;2020年调整为1433公顷,比2005年增加390公顷。2005年交通水利用地182公顷,2010年调整为279公顷,比2005年增加97公顷;2020年调整为286公顷,比2005年增加104公顷。2005年其他建设用地5公顷,2010年调整为6公顷,比2005年增加14公顷;2020年调整为8公顷,比2005年增加3公顷。表3-3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顷指标年份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合计面积20051043182512302010849279611342020143328681726面积增减20062010-194971-962011202058472592200620203901043497占建设用地比例(%)200584.81%14.83%0.37%100%201074.87%24.60%0.52%100%202082.99%16.55%0.46%100%占总面积比例(%)20054.89%0.85%0.02%5.76%20103.98%1.31%0.03%5.31%20206.71%1.34%0.04%8.09%(3)未利用地2005太平镇未利用地14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8%;2010年调整为10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0%,比2005年减少401公顷;2020年调整为6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比2005年减少802公顷。3.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3.2.1农用地规划期间,太平镇将对农用地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对点状分散布局、生产率较低等利用不当的农用地按发展实际和农民意愿实行内部结构调整整合或变为其他类型用地,同时将其他类型用地适当开发复垦和整理为农用地,以进一步优化农用地布局,提高农用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规划到2020年,太平镇农用地基于其地形特点和优势,形成片区发展格局。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北坑村、马塘村、浦兴村、中南村等一带;园地主要分散分布在北坑村、石桐村和马岳等几个村;林地大片分布于太平镇西部。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位于东部,包括马塘村、年丰村、金门村、石洞村、大南村、南浦村、中南村、团结村等一带;在西部则集中在山心村和秦皇村内,更利于农业规模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实现。3.2.2建设用地规划期间,太平镇将进一步整合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更加注重土地利用布局的连贯性和协调性。通过对闲散用地整合、对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要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要适应城镇发展实际,做到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规模效益。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构成的建设用地面积共1230公顷,主要呈集群分布或间断式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工业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较破碎。由于居民点的布局多为散点式,不方便村镇管理;工业用地布局不集中,不利于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对基础设施用地更讲究连贯性和实用。因此,规划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通过各类用地的整理合并,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率。城镇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沿着清四一级公路和龙湾工业大道两大交通要道布局,加强加大三大工业基地建设规模,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大太平镇工业规模发展;农村居民点布局更加连贯紧凑,村容更整洁;交通水利用地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太平镇的秦皇村和龙湾村,与工业基地布局点、主要居民点和镇中心呈双核布局,使太平镇“两轴三区”发展格局更加明显。3.2.3未利用地2005年,由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构成的未利用地面积共1490公顷,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崩坑村。随着土地开发复垦技术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土地供需情况,太平镇将积极开发未利用地,为经济结构优化和村镇发展服务。规划到2020年,太平镇将对802公顷未利用地展开开发利用工作,主要区域是楼星村和石洞村,其次是山心村、秦皇村、马岳村、年丰村和天良村。4土地用途分区4.1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主要对耕地及其他优质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规划的土地用途区。本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一带,其次在西部的山心村和秦皇村内,总面积4809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22.53%。本区土地使用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的一般耕地,应按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4.2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是指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现有成片的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等种植园用地;畜禽和水产养殖用地;城镇绿化隔离带用地;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的集中连片成片耕地和园地;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田防护林、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除已列入基本农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镇村、独立建设等土地用途区内的耕地外,其余耕地原则上均应划入一般农地区。本区面积为1412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6.62%。使用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4.3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片状大面积分布在太平镇域内,总面积12719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59.60%。本区土地使用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4)禁止占用区内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4.4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171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0.80%。本区土地使用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和建制镇建设规划;(2)区内城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4.5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946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4.43%。本区土地使用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镇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2)区内城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4.6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区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采矿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322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1.51%。本区土地使用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业用地;(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3)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4)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5)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5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5.1耕地保护5.1.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利用各种渠道补充耕地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将实施严格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政策,各重大项目选址尽量少占耕地甚至不占耕地,保证规划期末太平镇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586公顷,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591公顷。规划期内,适度开展耕地补充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增加耕地面积,将通过25度以下园地山坡地改造的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增加耕地64公顷,通过对未利用地开发增加耕地50公顷,“三旧”用地改造工程可增加耕地43公顷,规划期间共补充耕地157公顷。整个规划期内,全镇耕地数量保持动态平衡、质量不降低。5.1.2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期内从根本上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确保全镇耕地增产增收,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解决秋冬农田用水;扩建堤水工程;种地养地,科学施肥,培肥地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5.2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规划期内,全镇基本农田面积为4380公顷,由上一轮规划的基本农田范围内的耕地、优质园地和养殖水面,以及新调入的土壤肥力较好、远离污染区的耕地组成,其中上一轮基本农田范围内的优质园地147公顷,养殖水面48公顷。耕地4185公顷,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95.53%。全镇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北坑村、马塘村、浦兴村、南北村和中南村等。5.3管护措施5.3.1经济补偿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改变种植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弱势地位,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一是应当建立耕地保护奖励基金,根据耕地开发和保有量、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生产贡献率和基本农田保有量,按照一定的奖励标准,奖励给对耕地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和农民;二是应当完善区域性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挂钩,使工业开发和农业生产能均等的享受财政奖励,使保护耕地同样得到经济实惠。5.3.2政策引导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耕地保护基金,专项用于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重点是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力度,特别是注重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使耕地占补平衡真正达到数量和质量并重。进一步加大对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等的治理力度,建设环境友好的耕地生态系统。5.3.3公众参与依托网络、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加大对耕地保护法律法规、耕地保护形势、耕地资源忧患意识、耕地保护成效、耕地保护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资源消耗、生态成本纳入政绩评定体系之中,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保护耕地的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耕地的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5.3.4监控监督应加快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非法占用耕地的违法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使其违法成本远超出现行征(占)地相关税费及补偿安置费用的总和,使耕地红线真正成为一条高压线。6土地利用空间管制6.1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现状和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全镇允许建设区的面积为1755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8.22%。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6.2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结合太平镇规划期内经济发展趋势,在中心镇区

    注意事项

    本文(太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教学内容.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