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畜牧兽医]家畜解剖学.docx

    • 资源ID:67623915       资源大小:144.37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畜牧兽医]家畜解剖学.docx

    绪 论§1-1 解剖学的概念和意义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是医学 和生物学各学科的主要基础课之一。畜禽解剖学(The anatomy of domestic animals) 是以马、牛、猪、羊、犬、猫及家禽为主要对象,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色泽、位置及相互关系,故又可称为大体解剖学(Gross anatomy)或称巨视解剖学(Macroscopic anatomy)。在大体解剖学的描述中,常将其内容按系统分别叙述,故又称为系统解剖学(Systemic anatomy)。此外,还有以应用为目的的局部解剖学(Topographicanatomy),以了解器官形成的特点和原因为目的进行多种动物同一器官的形态比较的比较解剖学(Comparativeanatomy)、神经解剖学(Neuroanatomy)、X光解剖学(XRayanatomy)和实验解剖学(Experimentalanatomy)等。一些新的科学技术也应用到了解剖学研究之中,如计算机图像分析、CT(X光断层扫描)技术等。§1-2 畜体的基本结构畜禽有机体可分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被皮系统和感觉器官系统。将畜体从外表划分成如下各部:1. 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2. 躯干:分为颈部,包括颈背侧部、颈侧部和颈腹侧部;背胸部,包括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侧部;腰腹部,分为腰部和腹部;荐臀部; 尾部。3. 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4. 后肢部:分为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1-3 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一、基本切面1. 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畜体正中轴将畜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其他矢状面称侧矢面。2. 横断面:与畜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3. 额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二、用于躯干的术语1. 前、后:是相对的两点,以某一横断面为参照面,近头侧的为前(Anterior,也称颅侧 Cranialis),近尾侧的为后(Posterior,也称尾侧 Caudalis)。2. 背侧、腹侧:以某一额面为参照面,近地面为腹侧(Ventralis),背离地面 者为背侧(Dorsalis)。3. 内侧、外侧:以正中矢状面为参照,近者为内侧(Medialis),远者为外侧(Lateralis)。4. 内、外:以某一腔壁为参照,位于内部者为内(Internus),位于其外者为外(Extetnus)。与内侧和外侧意义不同。5. 浅、深:近体表者为浅(Superficialis),反之为深(Profundus)。 三、用于四肢的术语1. 近、远:对某一部位而言,近躯干的一侧为近侧,近躯干的某一点为近端(Proximalis)。反之称为远侧及远端(Distalis)。2. 背侧、掌侧和跖侧:四肢的前面为背侧(Dorsalis)。前肢后面称掌侧(Volaris),后肢的后面称跖侧(Plantaris)。此外,前肢内侧为桡侧(Radialis),外侧为尺侧(Ulnaris);后肢的内侧为胫侧(Tibialis),外侧为腓侧(Fibularis)。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 6 学时)§1-1 骨学总论一、类 型1. 长骨(Os longum):呈长管状,其中部称骨干或骨体,内有骨髓腔,两端为骺或骨端。2. 短骨(Osbreve):一般呈立方形,多见于结合坚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 分。3. 扁骨(Osplanum):一般多呈板状,如颅骨等。4. 不规则骨(Osirregulare):形状不规则,一般构成畜体中轴,如椎骨等。二、基本结构1. 骨膜(Periosteum):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位于骨质的外表面,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成骨细胞层构成。骨内膜衬于骨腔的内表面。2.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Substantia compacta)位于骨的外周, 坚硬、致密。骨松质(Substantiaspongiosa)位于骨的深部,由互相交错的骨小梁构 成。3. 骨髓(Medullaossium):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质的间隙内,具有造血机能。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4. 血管、神经:神经与血管伴行。三、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1. 骨的物理特性:硬度和弹性。2. 骨的化学成分: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性和脆性。四、骨表面的形态1. 突起:突(Processus)、隆起(Eminentia)、结节(Tuber、棘或棘突(Spina)、嵴(Crista)、线(Linea)、头(Caput)、髁(Condylus)等。2. 凹陷:窝(Fossa)、沟(Sulcus)、压迹(1mpressio)、切迹(Incisura)、骨管(Canalis)或骨道(Meatus)、裂(Fissura)、裂孔(Hiatus)、窦(Sinus)等。五、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1. 中轴骨:(1) 头骨:颅骨、面骨(2) 躯干骨:椎骨、肋、胸骨2. 四肢骨:(1) 前肢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 (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2) 后肢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股骨、髌骨、小腿骨 (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籽骨3. 内脏骨§1-2 头骨及连结头骨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 2 部分。一、 颅骨(Ossa cranii)1. 枕骨(Os occipitale):只有一块,构成颅腔的后壁和下底的一部分。枕骨的后上方有横向的枕嵴。猪的枕嵴特别高大。枕骨的后下方有枕骨大孔通于椎管。枕骨大孔的两侧有枕骨髁,与寰椎构成寰枕关节。髁的外侧有颈突。2. 顶间骨(Osinterparietale):为一对小骨,常与相邻骨结合,故外观不明显, 但在其脑面有枕内结节。3. 顶骨(Os parietale):成对骨,构成颅腔的顶壁,其后面与枕骨相连,前面与额骨相接,两侧为颞骨。4. 额骨(Oshontale):对骨,位于顶骨的前方,鼻骨的后方,构成颅腔的前 上壁和鼻腔的后上壁。额骨的外部有突出的眶上突。突的基部有眶上孔。突的后方为颞窝;突的前方为眶窝,是容纳眼球的深窝。额骨的内、外板以及与筛骨之间,形成额窦。5. 筛骨(Osethmoidale):位于颅腔和鼻腔之间。由一垂直板、一筛板和一对筛骨迷路组成。垂直板位于正中,将鼻腔后部分为左右两部。6. 蝶骨(Ossphenoidale):构成颅腔下底的前部。由蝶骨体和两对翼以及一 对翼突组成,形如蝴蝶。蝶骨的后缘与枕骨及颞骨形成不规则的破裂孔。其前缘与额骨及腭骨相连处有 4 个孔与颅腔相通。 4 个孔由上而下为筛孔、视神经孔、眶孔和圆孔,圆孔向后还以翼管通于后翼孔。7. 颞骨(Ostemporale):对骨,位于颅腔的侧壁,又分为鳞部和岩部。鳞部 与顶骨、额骨及蝶骨相连。在外面有颧突伸出,并转而向前与颧骨的突起合成颧弓。颧突根部有髁状关节面,与下颌髁构成关节。颞骨岩部位于鳞部与枕骨之间, 是中耳和内耳的所在部位。二、 面骨(Ossa faciei)主要构成鼻腔、口腔和面部的支架。1. 上颌骨(Osmaxillare),成对骨,最大,几乎与面部各骨均相接连。它向内侧伸出水平的腭突,将鼻腔与口腔分隔开。齿槽缘上具有臼齿齿槽,前方无齿槽的部分,称为齿槽间缘。骨内有眶下管通过。骨的外面有面嵴和眶下孔。2. 颌前骨(Ospremaxillate)成对骨:位于上颌骨前方,构成鼻腔的侧壁及下底和口腔上壁的前部。骨体上有切齿齿槽。骨体向后伸出腭突和鼻突。腭突向后接上颌骨的腭突。鼻突则与鼻骨之间形成鼻颌切迹。3. 鼻骨(Osnasale):对骨,位于额骨的前方,构成鼻腔顶壁的大部。4. 泪骨(Oslacrimale):对骨,位于上颌骨后背侧和眼眶底的内侧。其眶面有泪囊窝和鼻泪管的开口。5. 颧骨(Oszygomaticum):对骨,在泪骨腹侧。前接上颌骨的后缘。下部有面嵴,并向后方伸出颧突,与颞骨的颧突结合形成颧弓。6. 腭骨(Ospalatinum):成对骨,位于上颌骨内侧的后方,形成鼻后孔的侧壁与硬腭的后部。7. 翼骨(Ospterygoideum):是成对的狭窄薄骨片,位于鼻后孔的两侧。 8犁骨(Vomer):单骨,位于鼻腔底面的正中,背侧呈沟状,接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9. 鼻甲骨(Ossa turbinata):是两对卷曲的薄骨片,附着在鼻腔的两侧壁上,并将每侧鼻腔分为上、中、下 3 个鼻道。10. 下颌骨(Mandibula):是头骨中最大的骨,有齿槽的部分,称为下颌骨体, 前部为切齿齿槽,后部为臼齿齿槽。下颌骨体之后没有齿槽的部分,称下颌支。两侧骨体和下颌支之间,形成下颌间隙。下颌支的上部有下颌髁,与颞骨的髁状关节面构成关节。下颌髁之前有较高的冠状突。下颌支内侧面有下颌孔。下颌骨体外侧前部有颏孔。11. 舌骨(Oshyoideum):位于下颌间隙后部,由几枚小骨片组成。由一个舌骨体和成对的角舌骨、甲状舌骨、上舌骨、茎舌骨及鼓舌骨构成。舌骨体有向前突出的舌突。鼓舌骨与两侧颞骨的岩部相连。舌骨有支持舌根、咽和喉的作用。 三、鼻旁窦(Sinusparanasale)在一些头骨的内、外骨板之间的腔洞,可增加头骨的体积而不增加其重量, 并对眼球和脑起保护、隔热的作用,因其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为鼻旁窦。鼻旁窦内的粘膜和鼻腔的粘膜相延续,当鼻腔粘膜发炎时,常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等。四、头骨的连结头骨连接多为纤维连接。只有下颌关节 (Artmandibularis)是可动连接。它由下颌骨的关节突与颞骨颧突腹侧关节面构成。中间有软骨板,并有侧韧带和关节囊。§1-3 躯干骨及连结一、椎骨(Vertebrae)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所有的椎骨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由软骨、关节和韧带连接一起形成身体的中轴,称为脊柱(Columnavertebralis)。1. 椎骨的一般构造:各部位椎骨的形态构造虽然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椎体、椎弓和突起。椎体(Corpusvertebrae)位于腹侧,圆柱状,前端凸出为椎头,后端凹窝为椎窝。 椎弓(Arcusvertebrae)位于椎体背侧,是拱形的骨板,它与椎体共同围成椎孔(Foramenvertebrae)o 所有椎骨的椎孔按前后序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称为椎管(Canalisvertebralis),其主要作用是容纳脊髓。椎弓的前缘和后缘两侧各有一个切迹,相邻的切迹合成椎间孔 (Foramenintervertebralis)。从椎弓背侧向上伸出的突起叫棘突 (Processus spinosus)o 从两侧横向伸出的突起叫横突(Processustransversus) 。 椎 弓 两 侧 前 缘 和 后 缘 各 有 一 对 前 、 后 关 节 突(Processusarticulares),它们与相邻椎骨的关节突构成关节。2. 椎骨的形态特征:(1)颈椎(Vertebraecervicales):一般有 7 枚。第 l 颈椎呈环形,又称寰椎(Atlas)。其两侧的宽板叫寰椎翼。第 2 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发达,前端突出部称为齿状突。第 36 颈椎形态相似,其椎体发达,椎头和椎窝明显;关节突发达, 有两支横突,横突基部有横突孔,连接一起形成横突管(Canalistransversarium)。 第 7 颈椎短而宽,棘突明显。(2 )胸椎(Vertebrae thoracicae):马 18 枚,牛 13 枚,猪 14 或 15 枚。椎体大小较一致,两侧背面前后有与肋骨小头成关节的关节面称肋窝。棘突发达,以第35 胸椎的棘突最高。横突小,有小关节面与肋骨结节成关节。(3) 腰椎(Vertebraelumbales):马和牛6 枚,驴和骡为5 枚,猪和羊6 或 7 枚。腰椎椎体长度与胸椎相近,棘突和横突均较发达。牛的腰椎横突更长。(4) 荐椎(Vertebraesacrales):马和牛 5 枚,羊、猪 4 枚,是构成骨盆腔顶壁的基础。成年家畜的荐椎愈合在一起,称为荐骨。其前端两侧的突出部叫荐骨翼。第 1 荐椎体腹侧缘前端的突出部叫荐骨岬。(5) 尾椎(Vertebraecoccygeae):数目变化大,除前 3 或 4 枚尾椎具有椎骨的一般构造外,余皆退化,仅保留有椎体。二、肋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1. 肋骨(Oscostae):是弓形长骨,构成胸廓的侧壁,左右成对。其对数与胸椎 数目相同:牛、羊13 对,马18 对,猪14 或 15 对。肋骨的椎骨端有肋骨小头和肋骨结节,分别与相应的胸椎椎体和横突成关节。相邻肋骨间的空隙称为肋间隙。2. 肋软骨:连接在肋骨的下端。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接的肋骨称真肋;如果肋骨的肋软骨不与胸骨直接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这些肋骨叫做假肋。肋软骨不与其他肋相接的肋骨称为浮肋。最后肋骨与各假肋的肋软骨依次连接形成的弓形结构称为肋弓,作为胸廓的后界。三、胸骨(Sternum)胸骨位于胸底部,由数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连接而成。其前端为胸骨柄;中部为胸骨体,两侧有肋窝,与真肋的肋软骨相接;后端为剑状软骨。牛的胸骨较长, 呈上下压扁状。马的胸骨呈船形,前部左右压扁,后部上下压扁。胸廓: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以及腹侧的胸骨围成胸部的轮廓。胸廓前口由第 l 胸椎、两侧的第 1 肋和胸骨柄构成。胸廓后口则由最后胸椎、两的肋弓和腹侧的剑状软骨所构成。马的胸廓前部两侧显著压扁,向后逐渐扩大。牛的胸廓较马的短。四、躯干骨的连结躯干骨的连接包括脊柱连接和胸廓连接。(一)脊柱连接1. 椎体间连 接:相邻椎体间借助韧带和纤维软骨盘( 或称椎间盘, Disciintervertebrales)相连。还有位于椎体背侧的背侧纵韧带和位于椎体和椎间盘腹侧的腹侧纵韧带。2. 椎弓间连接:包括关节突和棘突间连接,相邻的关节突或棘突借助短的韧带和关节囊相连。此外还有长的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棘上韧带由枕骨伸延到荐骨,连于多数棘突顶端。在颈部,棘上韧带强大而富有弹性,称为项韧带(Ligamentum supraspinale),它由索状部和板状部组成(图 226)。3. 寰枕关节(Art。atlantoocipitalis):由寰椎与枕骨构成的关节,可伸、屈和侧转运动。4. 寰枢关节(Artatlantoaxialis):由寰椎与枢椎构成的关节,可左右转动头部。(二)胸廓连接包括肋椎关节和肋胸关节。肋椎关节(Artcostovertebrales)是每一肋骨与相应胸椎构成的关节。包括 2 个,一个是肋骨小头与胸椎椎体上肋窝之间的关节, 另一个是肋骨结节与胸椎横突形成的关节。肋胸关节(Artsternocostales)是由真肋的肋软骨与胸骨两侧的关节窝形成的关节。§1-4 前肢骨及其连结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和前脚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一、前肢各骨的结构特征(一)肩胛骨(Osscapula):为三角形扁骨,外侧面有一纵形隆起,称肩胛冈。 中部较粗大处称为冈结节;牛、兔和猫肩胛冈远端突出明显称为肩峰,猪的冈结节特别发达且弯向后方,肩峰不明显。冈前方称冈上窝,后方为冈下窝。肩胛骨内侧面的上部三角形粗糙面是锯肌面,中、下部凹窝叫肩胛下窝。骨的上缘附有肩胛软骨,远端圆形浅凹叫肩臼与肱骨头成关节,肩臼前方突出部为肩胛结节。(二)肱骨(Humerus):又称臂骨(Osbrachialis),为管状长骨,近端后部球状关节面是肱骨头,前部内、外侧分别是小结节和大结节。骨干呈不规则的圆柱状, 形成一螺旋状沟为臂肌沟,外侧上部有三角肌粗隆。肱骨远端有内、外侧髁,髁间是肘窝(鹰嘴窝),容纳鹰嘴(肘突)。(三)前臂骨(Ossaantebrachii):包括位于前方较粗的桡骨 (Radius)和在后外侧较细的尺骨(Ulna)。在马、牛和羊等动物,桡骨发达;尺骨显著退化,仅近端 发达,骨体向下逐渐变细,与桡骨愈合,近端有间隙,称前臂骨间隙。尺骨近端突出部称肘突。在猪、犬、兔和鼠等动物,尺骨比桡骨长。(四)腕骨(Ossa carpi ):短骨,有两列,近列腕骨自内向外为桡腕骨、中间腕骨、尺腕骨和副腕骨;远列自内向外依次为第l、第2、第3 和第 4 腕骨。第1 和第 2 腕骨在马愈合为一块;牛缺第 1 腕骨,而第 2 和第 3 腕骨愈合。(五)掌骨(Ossametacarpalia):长骨,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 l、第 2、第 3、第 4 和第 5 掌骨。马有 3 个,中间是大掌骨(第3 掌骨),内侧和外侧是小掌骨(即第 2 和第 4 掌骨),第 1 和第 5 掌骨退化。牛和羊有发达的大掌骨(第 3、第 4 掌骨相互愈合而成),远端分别与第 3 指、第 4 指成关节,其它掌骨退化。猪有 4 个掌骨,第 3、第 4 掌骨大,第 2、第 5 掌骨小,缺第 l 掌骨。犬、猫、兔和鼠有 5 个掌骨。(六)指骨(Ossadigitorum manus):每一完整的指骨从上至下顺次包括系骨、冠骨和蹄骨。蹄骨近端前缘突出称伸腱突,底面凹且粗糙,称屈腱面。马只有第3 指。牛、羊的第 3、第 4 指发育完全,第 2、第 5 指仅留痕迹。猪的第 3、第 4 指发达,第 2、第 5 指小。犬、猫、兔和鼠有 5 指,但第 1 指仅含二指节。(七)籽骨(Ossa sesamoidea):每一个指均包括一对近籽骨和一个远籽骨, 即每指有 3 枚籽骨。近籽骨 位于掌骨远端掌侧(2 枚),远籽骨位于冠骨和蹄骨交界部掌侧(1 枚)。二前肢的关节前肢各骨之间主要通过关节相连,前肢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从上至下依次为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一) 肩关节(Arthumeri) :由肩胛骨的肩臼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为多轴单关节。没有侧韧带,具有松大的关节囊。关节角在后方,主要做伸屈运动。(二) 肘关节(Artcubiti): 由肱骨远端和前臂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关节囊后壁宽松,有关节内、外侧韧带,肘关节角在前方,可做伸屈运动。(三) 腕关节(Artcarpi) : 由桡骨远端、近列和远列腕骨以及掌骨近端构成, 为单轴复关节。关节角在后方,它包括桡腕关节、腕间关节和腕掌关节,其关节囊纤维层包住整个腕关节。关节囊后壁厚而紧,使之只能向掌侧屈;腕关节有长的侧韧带和短的腕骨间韧带。(四)指关节: 包括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1. 系关节:又称球节,由掌骨远端、系骨近端和一对近籽骨组成。其侧韧带与关节囊紧密相连。悬韧带和籽骨下韧带固定籽骨,防止关节过度背屈。悬韧带起自大掌骨近端掌侧,止于籽骨,并有分支转向背侧,并伸人肌腱。牛的悬韧带含有肌质,称骨间中肌。2. 冠关节:由系骨远端和冠骨近端构成, 有侧韧带紧连于关节囊。3. 蹄关节:由冠骨与蹄骨及远籽骨构成,有短而强的侧韧带。牛、羊、猪为偶蹄动物,两指关节成对,其构造与上述各指关节结构相似,两主指系关节的关节囊在掌侧相互交通。§1-5 后肢骨及其连结后肢骨包括髋骨(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在一起形成)、股骨、膝盖骨(亦称膑骨)、小腿骨(胫骨和腓骨)和后脚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一. 后肢各骨的结构特征(一) 髋骨(Oscoxae):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而成, 3 块骨在外侧中部结合处形成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1. 髂骨(Os ilium):位于前上方,分髂骨体(宽而扁)和髂骨翼(三棱柱状),髂骨翼外侧角称为髋结节(马为四边形,牛的形状不规则),内侧角为荐结节。髂骨体的背侧凹陷处称为坐骨大切迹,与荐结节阔韧带(荐坐韧带)间构成坐骨大孔。2. 坐骨(Os ischii):为不正的四边形,位于后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后部。左、右坐骨的后缘连成坐骨弓,弓的两端突出是坐骨结节(牛为三角形,马的形状不规则)。两侧坐骨在骨盆底壁正中由软骨或骨结合在一起,称坐骨联合,是骨盆联合的一部分。3. 耻骨(Ospubis):位于前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前半部。两侧耻骨的内侧缘 由软骨或骨结合形成耻骨联合,耻骨联合和坐骨联合统称为骨盆联合;坐骨和耻骨共同围成闭孔。由两侧髋骨、背侧的荐骨和前 4 枚尾椎以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共同围成的结构称为骨盆(Pelvis)。雌性动物骨盆的底壁平而宽,雄性动物则 较窄。(二)股骨(Osfemoris) 为长骨,近端内侧是球状的股骨头,头的外侧粗大的突起是大转子。骨干呈圆柱状,内侧近上 l3 处的嵴称为小转子。外侧缘在与小转子相对处有一较大的突,称第 3 转子(马)。猪和犬的第 3 转子不明显。股骨远端前部是滑车关节面,与膝盖骨成关节。后部为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成关节,髁的上方有上髁。(三)膝盖骨(Patella):呈顶端向下的楔形,后面为与股骨滑车形成关节的 关节面。(四)小腿骨(Ossacruris): 包括胫骨和腓骨。胫骨位于前方,较大,呈三棱柱状,近端有胫骨内、外侧髁,前方呈嵴状隆起是胫骨嵴,供膝直韧带附着; 远端有螺旋状滑车。腓骨细小,位于胫骨近端后外侧;牛、羊腓骨退化只剩近端的腓骨头,腓骨远端退化成一小骨块,称踝骨(Osmalle01are)。猪的腓骨发达。(五)跗骨(Ossatarsi):由近列跗骨、中央跗骨、远列跗骨组成。近列跗骨 内侧是距骨,外侧是跟骨,跟骨近端粗大,称跟结节。中央跗骨仅有中央跗骨; 远列跗骨由内向外依次是第 1、第 2、第 3 和第 4 跗骨。(六)跖骨(Ossametatarsalia):与前肢掌骨相似,但较细长。(七)趾骨(Ossadigitorumpedis):分系骨、冠骨和蹄骨,与前肢指骨相似。(八)籽骨(Ossasesamoidea):近籽骨 2 枚,远籽骨 l 枚,位置、形态与前肢籽骨相似。二. 后肢的关节包括荐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和趾关节。(一) 荐髂关节(Art. sacroiliaca):由荐骨翼和髂骨翼构成。囊壁短,其周围有短纤维束固定。因此,荐髂关节运动范围很小。在荐骨与髋骨之间还有荐结节阔韧带(又称荐坐韧带),起自荐骨侧缘和第 l、第 2 尾椎横突,止于坐骨。其前缘与髂骨形成坐骨大孔,下缘与坐骨形成坐骨小孔。(二) 髋关节(Artcoxae):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关节角在前方。关节囊宽松。在髋臼与股骨头之间有一短而强的圆韧带。马属动物还有一条副韧带,来自耻前腱。(三) 膝关节(Artgenu):包括股胫关节和股膝关节。膝关节角在后方,属单轴关节,可做伸屈动作。1. 股膝关节(ArtFemoro-patellaris):由膝盖骨和股骨远端前部滑车关节面组成。关节囊宽松,有侧韧带。在前方有 3 条强大的直韧带(即膝外直韧带、膝中直韧带和膝内直韧带)将膝盖骨连于胫骨近端。2. 股胫关节(Artfemorotibialis):由股骨远端后部的内外侧髁与胫骨近端构成。其间有两个半月状软骨板。除有侧韧带外,关节中央还有一对交叉的十字韧带。另有半月状板韧带连于股骨和胫骨。(四) 跗关节(Arttarsi):又称飞节,由小腿骨远端、跗骨和跖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关节角在前方。其滑膜形成胫跗囊、近侧跗间囊、远侧跗间囊和跗跖囊,有内、外侧韧带和背、跖侧韧带。(五) 趾关节:分为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其构造与前肢指关节相同。第二节 肌肉 ( 6 学时)一. 概 述运动系统所描述的肌肉(Musculus)特指骨骼肌(也称横纹肌),它们附着于骨骼上,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一) 肌肉的构造每一肌肉就是一个肌器官,可分为能收缩的肌腹和不能收缩的肌腱两部分, 肌腹由许多肌纤维(肌细胞)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肌纤维(肌细胞)为肌器官的实质部分,在肌肉内部先集合成肌束,肌束再集合成一块肌肉。肌肉的结缔组织形成肌膜,构成肌器官的间质部分;每一条肌纤维外面包有肌膜,称肌内膜(Endomysium),若干肌纤维组成肌束,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Perimysium);整块肌肉外面由肌外膜(Epimysium)包裹。肌纤维的主要功能是收缩,产生动力。肌 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血管和神经沿肌膜伸人肌肉内。肌腱 (Tendomusculi)为在肌腹一端或两端的直接延续,牢固地附着于骨上。肌腱的构造与肌腹相似,由腱纤维、腱纤维束、腱外膜和腱束膜等构成;腱纤维为肌纤维的直接延续,但没有收缩能力,却有很强的坚韧性和抗张力,故不易疲劳。它传导肌腹的收缩力,以提高肌腹的工作效力。(二) 肌肉的形态一般肌肉可分为纺锤形肌、多裂肌、板状肌和环形肌 4 种。1. 纺锤形肌:分布于四肢。在肌肉内部,肌纤维束的排列多与肌的长轴平行,收缩时使肌肉显著缩短,从而引起大幅度的运动。纺锤形的肌肉,两端多为腱质,中部主要由肌质(肌纤维)构成。2. 多裂肌:由许多短肌束组成,收缩的幅度不大,但收缩力较大而持久, 主要分布于各椎骨之间,如背最长肌、髂肋肌等。3. 板状肌:肌肉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肩带部。多呈薄板状,有的呈扇形,如背阔肌;有的起点呈锯齿状,如腹侧锯肌等。板状肌的腱质形成腱膜。4. 环形肌:肌纤维环行,位于自然孔的周围,形成括约肌,如口轮匝肌, 肛门括约肌等,收缩时可关闭自然孔。(三) 肌肉起止点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当其收缩时, 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但有时随情况的变化,两点可互换。(四) 肌肉的活动肌肉通过其肌腹的收缩改变长度,从而牵动骨产生运动;家畜在运动时,每个动作往往是几块肌肉或几组肌群相互配合的结果。在一个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称主动肌;起协助作用的肌肉称协同肌;产生相反作用的称对抗肌;参与固定某一部位的肌肉为固定肌。(五) 肌肉的命名主要根据肌肉的功能、形态、位置、结构及肌纤维方向等来命名。少数只据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命名,大多数肌肉是综合几个特点来命名。(六) 肌肉的辅助器官它们的作用是保护和辅助肌肉的工作,包括筋膜、粘液囊和腱鞘。1. 筋膜(Fascia): 分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Fasciasuperficialis)位于皮下(也称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全身肌的表面,有些部位的浅筋膜中有皮肌,营养良好的家畜在浅筋膜内蓄积有脂肪; 浅筋膜发达的部位,皮肤具有较大的移动性。深筋膜(Fasciaprofunda)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下。在某些部位深 筋膜形成包围肌群的筋膜鞘;或伸入肌间,附着于骨上,形成肌间隔;或提供肌肉的附着面。主要起保护、固定肌肉位置的作用。2. 粘液囊(Bursamucosae): 是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内衬有滑膜,腔内有滑液。多位于骨的突起与肌肉、腱和皮肤之间,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位于关节附近的粘液囊多与关节腔相通。3. 腱 鞘(Vaginasynovialistendinis): 由粘液囊卷折形成的双层筒形结构。包在腱的外面,以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二. 皮 肌皮肌(Mcutaneus):属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分布于皮肤内(浅筋膜) 的薄板状肌,间接附着于骨骼上;布于面部(面皮肌)、颈部(颈皮肌)、臂部(肩臂皮肌)和胸腹部(胸腹皮肌/躯干皮肌)。皮肌收缩时,可使皮肤震颤, 以驱赶蚊蝇和抖掉皮肤上的灰尘水滴。三. 前肢主要肌肉前肢肌按部位分为: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前臂部肌和前脚部肌。(一) 肩带肌肩带肌是连接前肢与躯干的肌肉。多数起于躯干,止于肩部和臂部,分为背侧肌群(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和腹侧肌群(胸肌和腹侧锯肌),牛、羊、猪还有肩胛横突肌。1. 背侧肌群(1)斜方肌(Mtravezius):为三角形薄板状肌,位于肩颈上部浅层,分颈、胸两部。起于项韧带索状部和前 10 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冈。有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的作用。(2)菱形肌(Mrhomboideus):位于斜方肌深面,也分颈、胸两部。颈菱形肌狭长,起于项韧带索状部和前数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软骨内侧。具有提举肩胛骨的作用。(3)背阔肌(M1atissimusdorsi): 板状肌,位于胸侧壁,自腰背筋膜起始,在牛还起于第 9-11 肋骨、肋间外肌和腹外斜肌的筋膜,肌纤维向前下方止于肱骨内侧。其作用可向后上方牵引肱骨,屈肩关节,在牛还可协助吸气。(4)臂头肌(Mbrachiocephalicus): 位于颈侧部浅层,长带状。起始于枕嵴、寰椎和第 24 颈椎横突,止于肱骨外侧三角肌结节;形成颈静脉沟的上界。牛的臂头肌前宽后窄,可明显分为上部的锁枕肌 (Mcleidooccipitalis)和下部的锁乳突肌(Mcleidomastoideus)。其作用为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5)肩胛横突肌(Momotransversarius): 马无此肌。前部位于臂头肌深面,后部位于颈斜方肌与臂头肌之间。起始于寰椎翼,止于肩峰部筋膜。有牵引前肢向前,侧偏头颈的作用。2. 腹侧肌群(1)胸肌(Mm. pectorales): 位于臂和前臂内侧与胸骨之间。分为胸浅肌(胸前浅肌、胸后浅肌)胸深肌(胸前深肌、胸后深肌)两层。有内收前肢和牵引躯干向前的作用。(2)腹侧锯肌(Mserratusventralis): 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为一宽大的扇形肌。因下缘呈锯齿状而得名。自颈椎横突(颈腹侧锯肌)和前 4-9(牛)或 8-9(马) 肋骨外侧面(胸腹侧锯肌),集聚止于肩胛骨内侧上部锯肌面及肩胛软骨内侧。其作用为举颈、提举和悬吊躯干,并能协助呼吸。(二) 肩部肌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内侧及外侧面,起自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关节。可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1. 外侧组(1) 冈上肌(Msupraspinatus):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起自冈上窝,止腱分两支,分别止于肱骨大结节和小结节。作用为伸展或固定肩关节。(2) 冈下肌(Minfraspinatus):位于肩胛骨冈下窝内。起于冈下窝,止于肱骨 近端外侧结节,可外展臂部和固定肩关节。(3) 三角肌(Mdeltoideus):位于冈下肌的浅层,呈三角形。起于肩胛冈及冈 下肌腱膜,牛还起于肩峰,止于肱骨外侧三角肌结节,可屈肩关节。2. 内侧组(1) 肩胛下肌(Msubscapularis):位于肩胛骨内侧面,起于肩胛下窝,止于 骨近端内侧小结节。可内收肱骨或固定肩关节。(2) 大圆肌(Mteresmajox):位于肩胛下肌后方,起于肩胛骨后角,止于肱骨内侧圆肌结节。屈肩关节。(三) 臂部肌臂部肌分布于肱骨周围,主要作用于肘关节。可分伸、屈两组。伸肌组位于肱骨后方,屈肌组在前方。1. 伸肌组(1) 臂三头肌(Mtricepsbrachii),位于肩胛骨和肱骨后方的夹角内。肌腹大,分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长头最大,起于肩胛骨后缘;外侧头起自肱骨外侧面; 内侧头起自肱骨内侧面。三头共同止于肘突。主要作用为伸肘关节。(2) 前臂筋膜张肌(Mtensorfasciaeantebrachii):位于臂三头肌的后缘及内侧面。 以一薄的腱膜起于背阔肌的止端腱及肩胛骨的后缘,止于肘突及前臂筋膜,其作用为伸肘关节。2. 屈肌组(1) 臂二头肌(Mbicepsbrachii):位于肱骨前面,呈纺锤形(马)或圆柱状(牛)。起自肩胛结节,越过肩关节前面和肘关节,止于桡骨近端前面的桡骨结节,主要作用是屈肘关节,也有伸肩关节的作用。(2) 臂肌(Mbrachialis):位于肱骨臂肌沟内。起自肱骨后面上部,止于桡骨近端内侧缘。其作用为屈肘关节。(四) 前臂及前脚部肌前臂及前脚肌可分为背外侧肌群和掌侧肌群。1. 背外侧肌群 分布于前臂骨的背侧和外侧面。它们是作用于腕、指关节的伸肌。(1) 腕桡侧伸肌(Mextensorcarpi radialis):位于桡骨的背侧面,起于肱骨远端, 止于大掌骨近端。主要作用是伸腕关节。(2) 腕斜伸肌(Mextensorcarpiobliquus):起自桡骨外侧下半部,斜伸延向腕关 节内侧。有伸和旋外腕关节的作用。(3) 指总伸肌(Mextensordigitaliscommunis):马的指总伸肌主要起于肱骨远端 前面,至前臂下部延续为腱,经腕关节背外侧面、掌骨和系骨背侧面向下伸延, 止于蹄骨的伸腱突。主要作用是伸指和腕关节,也可屈肘。牛的指总伸肌较细, 起于肱骨外侧上髁(浅头)和尺骨外侧面(深头),其腱向下伸延至掌骨远端分为两支,分别沿第 3 指和第 4 指背侧面下行,止于蹄骨。(4) 指外侧伸肌(Mextensordigitalislateralis):在指总伸肌后方,起自桡骨近端 外侧,其腱经腕关节外侧面下延,至掌部,则沿指总伸肌腱外侧缘下行,马的止于系骨,牛的止于第 4 指的冠骨和蹄骨,又称第 4 指伸肌。有伸指和腕关节的作用。(5) 指内侧伸肌(Mextensordigitalismedialis):又称第 3 指伸肌,它位于腕桡侧伸肌和指总伸肌之间,起于肱骨远端背侧,肌腱止于第 3 指冠骨近端和蹄骨内侧缘。有伸第 3 指作用。马无此肌。2. 掌侧肌群 分布于前臂骨的掌侧面,为腕和指关节的屈肌。(1) 腕外侧屈肌(Mflexorcarpilateralis):又称尺外侧肌,位于指外侧伸肌的后方,起自肱骨远端,止于副腕骨和第 4 掌骨近端。作用为屈腕、伸肘。(2) 腕尺侧屈肌(Mflexor carpiulnaris):位于前臂部内侧后部,起于肱骨远端内侧和肘突,止于副腕骨。有屈腕、伸肘作用。(3) 腕桡侧屈肌(Mflexor carpiradialis):位于腕尺侧屈肌前方,桡骨之后。起于肱骨远端内侧,马的止于第 2 掌骨近端,牛的止于第 3 掌骨近端。作用为屈腕、伸肘。(4) 指浅屈肌(Mflexordigitalissuper ficialis):位于腕尺侧屈肌深面与指深屈肌之间,肌腹与指深屈肌不易分离,其腱索经腕管至掌部,位于指深屈肌腱的浅面, 在系关节附近形成一腱环,供指深屈肌腱通过。在系骨远端分为两支,分别止于系骨和冠骨的两侧。牛的指浅屈肌起于肱骨内侧上髁,肌腹分浅、深两部,肌腱分别止于第 3、第 4 指冠骨近端的两侧。作用为屈指和腕关节。(5) 指深屈肌(Mflexor digitalis profundus):其肌腹在前臂掌侧面,被其它屈肌包围。以三头分别起自肱骨远端内侧、肘突和桡骨近端后面。三头的腱合成一个总腱,经腕管向下伸延至掌部,走在指浅屈肌腱深面,悬韧带的浅面,在系关节附近,穿过指浅屈肌的腱环,并在其分支间下行,以肌腱止于蹄骨的屈腱面。牛的指深屈肌腱分支分别止于第 3、第 4 指蹄骨的屈腱面,其作用为屈指和腕关节。四. 躯 干 肌躯干肌包括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廓

    注意事项

    本文([畜牧兽医]家畜解剖学.docx)为本站会员(暗伤)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