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pdf

    • 资源ID:93817571       资源大小:6.29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pdf

    I目目录录前前言言.1第一章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2一、土地利用现状.2二、土地利用特征与问题.6第二章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0一、规划指导思想.10二、规划原则.10三、规划期限.12四、规划范围.12五、规划依据和参考.12六、XX 下达指标.14第三章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战略目标.16一、规划面临的形势.16二、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24三、土地利用战略.26四、土地利用指标体系.27第四章第四章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29一、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9二、中心城区控制范围.34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4第五章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40一、耕地保有量目标.40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42三、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43第六章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46一、城镇建设用地.46二、工业园区用地.48三、旅游业用地.50四、农村居民点用地.50五、道路交通用地.52第七章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与指标分解重点建设项目与指标分解.53一、重点项目用地.53二、规划指标分解.56三、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建设.61第八章第八章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与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与建设.65一、生态用地现状.65二、生态敏感性分区.67II三、土地利用生态结构构建与保护.68四、生态环境保障措施.70第九章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71一、土地利用用途分区.71二、土地利用管制分区与管制规则.77第十章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83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83二、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转变用地管理方式.83三、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84四、推行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目标责任制.85五、加强土地市场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85六、加强规划公众参与,积极开展土地规划宣传.85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用地保护.86附表附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表.87图图 纸纸 目目 录录1、区位分析图2、土地利用现状影像图3、土地利用现状图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5、土地用途分区图6、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规划图7、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8、重点项目分布图9、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10、生态用地分布图11、生态结构规划图12、城镇建设用地与城规对照图1前前言言XX 位于 XX 省 XX 市东部,又称 XX,地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内,是 XX、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XX 依托 XX,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XX 科学城,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XX 市域总面积为 1615.21 平方公里,下辖三街六镇,2007 年户籍人口 81.8 万。近年来,XX 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城、北部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和全面实行“公园化战略”,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城镇布局的优化,促进实施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07 年,实现生产总值 410.61 亿元,是 2000 年的 2.9 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XX 从 1999 年的 58 位跃升到第 15 位,连续五年居 XX 省首位,力争 2011 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 10 强,XX 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全面提升阶段。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市”、“XX 省文明城市”、“XX 省教育强市”、“XX 省卫生城市”和“XX 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本轮 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 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把握机遇,按照“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要求,在分析 XX 市土地利用特点基础上,以上位规划为指导,严格落实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年)各项分解指标,结合XX“三大功能区”和“全区域公园化战略”,统筹市域土地利用,探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结合机制,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2第一章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根据 2005 年 XX 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XX 市下达土地利用变更调整基数数据),XX 市土地总面积为 161520.77 公顷,已利用土地面积 156237.67公顷,土地利用率为 96.73%。其中农用地面积为 134869.8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3.50%;建设用地为 21367.79 公顷,占 13.23%;未利用地有 5283.10公顷,占 3.27%。图 1-12005 年 XX 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单位:公顷)(一)农用地(一)农用地2005 年 XX 市农用地总面积为 134869.88 公顷,其中耕地保有量(含可调整农用地 124.56 公顷)为 38018.84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28.19%;园地为 19987.98 公顷(不含可调整园地 9.72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 14.82%;3林地为 68706.40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 50.94%;牧草地为 2.16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 0.002%;其他农用地为 8154.49 公顷(不含可调整其它农用地 114.84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例为 6.05%。图 1-22005 年 XX 市农用地结构(单位:公顷)农用地空间分布与自然地势密切相关,林地分布在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区;耕地和园地则主要分布于南部平原,并具有明显的沿河流谷地线性分布的特征。XX 市 50%的农用地为林地,主要分布在 XX 北部派潭、小楼、正果三镇,以及中部中新镇和朱村街道北部。在派潭、正果山区有亚热带次生季雨林存在,两镇是 XX 的育林基地;速生丰产林是 XX 支柱农业之一。农用地的第二大构成为耕地,占农用地比例为 28%,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东江流域、增江流域、西福河流域,以及北部河流谷地地区。行政区则以石滩镇最为集中,另外北部派潭镇、小楼镇,中部中新镇、朱村街也有较为集中的分布。XX 市园地与耕地分布基本一致,在新塘镇和石滩镇分布相对集中。园地中以果园为主,果园以种植荔枝为主。(二)建设用地(二)建设用地2005 年 XX 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21367.79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17816.60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83.38%,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4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建设用地和采矿地分别为 1806.62 公顷、5760.50 公顷、6594.89 公顷、2908.77 公顷和 745.82,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分别为 8.45%、26.96%、30.86%、13.61%和 3.49%;交通运输用地有 1091.01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为5.11%;水利设施用地1791.6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38%;其他建设用地 668.53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3.13%。按 2005 年末常住人口计,XX 市人均建设用地 204.67 平方米,大于 XX 市 157.4 平方米/人的平均水平。图 1-32005 年 XX 市建设用地结构(单位:公顷)XX 市建设用地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明显。85%以上的建设用地分布在新塘、石滩、中新三镇和中心城区三个街道,而北部派潭、小楼、正果三镇则只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15%左右。其中建设用地在新塘镇和荔城、增江街道呈块状集中分布,形成“两城”的建设用地格局,这是由于新塘镇西与 XX 主城区接壤、南与东莞市相望,直接受 XX 市和东莞市经济发展的带动;而荔城和增江街道则是 XX 市传统的行政经济中心,有城市发展的内聚吸引力。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独立建设用地和采矿地。城市用地主要分布在荔城和增江街道,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朱村建制镇用地相应转变为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主要为各镇镇区用地,其中新塘5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最大。按城镇人口计算,2005 年 XX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81.94 平方米(含外来暂住人口)。农村居民点分布相对分散,按农业人口计,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 114.38 平方米。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新塘镇、石滩、中新、朱村、荔城和增江,北部小楼、正果、派潭由于多山,分布较少。XX 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 240.29 平方米,人均数量较大,用地效率较低。交通运输用地以公路用地为主(896.72 公顷),占交通用地总量的 82.16%;此外是铁路用地(190.26 公顷)和码头用地(4.04 公顷)。另外,XX 水库水利设施用地较多,其中水库面积为 1178.18 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 65.76%。(三)未利用地(三)未利用地2005 年 XX 市未利用地总计 5283.10 公顷,主要包括水域、滩涂和自然保留地。其中水域面积为 2732.76 公顷,滩涂面积为 673.29 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1877.05 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的 51.73%、12.74%和 35.53%。图 1-42005 年 XX 市主要用地指标与其他区县对照6二、土地利用特征与问题二、土地利用特征与问题(一)土地利用区域分异明显(一)土地利用区域分异明显1 1、南城北山、南城北山土地利用南北分异明显土地利用南北分异明显XX 市土地利用总体分布特征与 XX 市的地势地貌相对应,南北分异明显。XX 市南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中部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北部地区以山区地形为主,南中北地貌各有特色,地形差异明显。从土地利用分类而言,北部山区主要分布以林地为主的农用地,南部平原地区则集中分布建设用地。从开发程度来看,北部以农业开发伴以旅游发展为主,城镇化程度较低,经济相对落后;中部城区和南部城镇工矿企业较为集中,与 XX 主城区接壤的新塘镇建设用地已经连绵成片。图 1-5XX 市土地利用分异特征XX 市耕地分布图XX 市建设用地分布图72 2、沿路沿河、沿路沿河土地利用线形分布明显土地利用线形分布明显土地利用的线性分布也十分明显,农业用地以水系流域为导向,城镇工矿用地则以交通干线为导向。耕地、园地和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增江、东江和西福河流域,而工矿用地和城镇用地则沿着广园快速路、广惠高速路、广汕高速集中分布。(二)特色农业发展良好,农用地比重大(二)特色农业发展良好,农用地比重大XX 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占 XX 市土地总面积的 83.50%,占 XX 市域农用地的 25.3%。在 XX 市各区、县级市中,XX 市农用地面积和农用地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比例均仅次于从化,高于其他各区。XX 市农用地中以林地、耕地和园地为主,相应的农产品速生丰产林、优质水稻和荔枝水果均是 XX 的特色农业,其中 XX 的丝苗米、荔枝已经形成品牌优势,畅销海内外。图 1-62005 年 XX 市各区县农用地面积及比例(三)生态环境较优(三)生态环境较优XX 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市内低山谷地、丘陵河谷、冲积平8原并存,北部林地比重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5以上,拥有 10 个森林公园(8 个已批,2 个待批),是 XX 东翼的“绿肺”,并与河源、惠州的生态林地契合,构筑成为珠江三角洲大工业圈中的绿洲。派潭、小楼、正果三镇约 800平方公里土地可以打造成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大公园,形成 XX 市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把 XX 建设成为 XX 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XX 土地利用较为粗放,产出效益不高。2005 年 XX 市域人均建设用地约为204.67 平方米,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 240.29 平方米,人均城乡用地为 170.66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 114.38 平方米。除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较低外,其他人均用地指标均较大,其中城镇工矿用地的人均指标远高于城市规划中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值。图 1-7XX 市各县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另外,按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来看,2005 年 XX 市域的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为91.26 亿元/平方公里,远低于 XX 市 3.45 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 0.37 亿元/平方公里,远低于 XX 市 1.02 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建设用地产出和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市范围内均较低。(五)独立工矿占地比例较大、待挖潜采石场用地多(五)独立工矿占地比例较大、待挖潜采石场用地多2005 年 XX 市独立工矿面积有 7394.89 公顷,占建设用地比重的 34.61%。和 XX 市其它区县比较,独立工矿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则仅次于花都、南沙和萝岗。由于花都有机场工业园和汽车产业基地等、南沙和萝岗有国家级的XX 经济技术开发区,故独立工矿用地比重较大;而 XX 作为县级市,有独立的城镇体系和城市中心,独立工矿比重和其他区、县级市相比则较大。XX 市山地面积较大,采石场分布较多,在采石场未采取措施复绿前,XX全市有采石场 126 个,涉及建设面积约 6-7 平方公里。2004-2005 年,在 XX市第一批采石场复绿计划中,XX 市关闭采石场 97 个;2006 年,第二批采石场复绿计划中,XX 市关闭 24 个;现状保留田心、建安等 5 个石场。按照规划,采石场用地在 2020 年规划期末将全部复绿或转作他用,采石场的大力挖潜将对 XX 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新增建设用地潜力。图 1-8XX 市各县区工矿用地面积及比例10第二章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一、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三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南中北土地利用,落实差异化土地利用政策;“实施全市公园化战略”,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探索农用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结合机制,构建环境友好“新 XX”;“统筹城乡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城两区”,合理安排各业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 XX 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二、规划原则(一)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保护质量(一)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保护质量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及其它生态性保护用地,优先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体现 XX 市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 XX 市的主体地位。强化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管理,结合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生态功能,积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推进耕地保护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保护转变。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进一步保障耕地数量。(二)坚持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二)坚持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因地制宜、协调发展落实城乡统筹的重要思想,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培育 XX 市形成“两城三中心”(中心城区和新塘两城,石滩、中新和派潭三中心)的城镇空间形态,构筑南、中、北三个经济圈,根据不同圈层的发展基础和区域特点,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各自引导各具特色的产业类型集聚发展。确定不同圈层的土地利用11战略,划定土地利用分区,制定分区管制规则,确保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三)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格贯彻国家“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约高效”的要求,结合 XX 市城镇工矿用地效率较低的特点,积极挖潜低效用地,高效盘活存量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地;结合 XX 市部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的特点,通过生态搬迁、迁村并点、整治空心村、改造旧村、建设新村等模式和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四)坚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四)坚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合理安排各业用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两城两区”规划建设为重点,保证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生产力骨干项目的用地需求,尤其保障大力推进 XX 成为“XX 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XX)东中心”、“XX 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XX 省重要教育基地之一”以及“XX 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用地需求,有效引导和确定各类用地规划与布局。(五)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先导,强化生态建设(五)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先导,强化生态建设从 XX 市可持续发展全局出发,协调 XX 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统筹XX 市的生态建设和用地布局,积极保护增江水源涵养地、大封门、高滩、兰溪、南香山、凤凰山、白洞、蕉石岭、中新、石龙头和大寺坑森林公园,保障生态发展的用地需求,形成 XX 市东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与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的有机契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刚性不足的问题。12三、规划期限三、规划期限以 2005 年为规划基期,以 2010 年为近期规划年,以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四、规划范围四、规划范围XX 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为本市行政管辖范围(三街六镇),土地总面积 1615.21 平方公里。五、规划依据和参考五、规划依据和参考(一)上层次法律法规、文件(一)上层次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 4 月 29 日)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 年 12 月 27 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 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43 号令,2009 年 2月 4 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 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2009 年 5 月)1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2009 年 5 月)XX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08 年 11 月 28 日)XX 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试行)(2008 年 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 年 1 月 1 日)XX 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2002 年 1 月 25 日)XX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 年 1 月 8 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 号)穗国房字(【2009】198 号)关于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国房字【2009】435 号)(二)相关规划参考(二)相关规划参考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XX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XX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年)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年)XX 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年)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年)XX 市 2020 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020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年)XX 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 年)XX 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2-2010 年)XX 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XX 生态城市规划纲要(2000 年)XX 省 XX 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年)14新 XX、新 XXXX 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 市全市域公园化战略近期实施规划(2008-2012 年)(征求意见稿)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批前公示稿)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XXXX 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XX 东部(XX)汽车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XX 东部(XX)汽车产业基地(永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塘镇总体规划(2005-2020 年)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年)中新镇总体规划(2004-2020 年)中新镇三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派潭镇总体规划(2005-2020 年)(阶段性成果)派潭镇高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性成果)小楼镇总体规划(2006-2020 年)(阶段性成果)正果镇总体规划(2006-2020 年)(阶段性成果)XX 市公路网规划(2004-2020 年)XX 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XX 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2003-2015 年)XX 市“十一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XX 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等其他各类规划和计划六、六、XXXX 下达指标下达指标根据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年),2010 年 XX 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2575 公顷以内,2006-2010 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207公顷以内,建设用地中城乡用地规模为17800 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12400公顷;2020 年建设规模控制在 24189 公顷以内,2006-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821 公顷以内,建设用地中城乡用地规模为 19666 公顷,城镇工矿15用地规模为 16000 公顷。XX 市 2005 年耕地保有量为 38019 公顷,2010 年比 2005 年现状规模减少1 公顷,即 38018 公顷;2020 年保持 2010 年耕地保有量水平。2020 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38550 公顷,比 2005 年现状减少 4846 公顷。表 2-1XX 规划下达指标单位:公顷建设用地2005 现状建设用地21368城乡建设用地17817城镇工矿用地112222006-2020 年新增规模建设用地2821城乡建设用地1849城镇工矿用地47782020 年规划建设用地24189城乡建设用地19666城镇工矿用地16000耕地保有量2005 年380192020 年核减量1保有量38018基本农田2005 年433962020 年核减量4846保护面积38550建设占用和补充2006-2010 年建设占用农用地1189建设占用耕地535补充耕地义务5352006-2020 年建设占用农用地2662建设占用耕地1171补充耕地义务117116第三章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一、规划面临的形势一、规划面临的形势图 3-1 新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十一五”期间乃至下一个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纵深领域推进、全面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关键时期。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XX 作为珠三角的中心,集聚和辐射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XX 市作为 XX 东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进”战略的重要节点,也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一)优势(一)优势1 1、生态环境容量较高、生态环境容量较高XX 全境地势自北向南降低,中低山谷地、丘陵河谷地约占全境三分之二以上,包含林地、园地、耕地、水域的自然生态用地及城市绿地、公园在内的人工生态用地共计约 1440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89%,其中林地 658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接近 50%,拥有 10 个森林公园(8 个已批,2 个待批),是 XX 东翼的“绿肺”。17表 3-1 XX 市森林公园(已批)情况统计表序号名称地点占地面积(公顷)备注1大封门森林公园派潭镇3200已批2凤凰山森林公园派潭镇5043兰溪森林公园正果镇7334蕉石岭森林公园荔城街42005南香山森林公园新塘镇15336高滩森林公园派潭镇16677中新森林公园中新镇2408白洞森林公园中新镇6209石龙头森林公园派潭镇593待批10大寺坑森林公园増江街267合计13557水面面积 50 平方公里,森林和水域合计占生态用地总量的一半以上,两者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使得 XX 市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优势,为 XX 建设 XX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 2、交通与区位优势凸现、交通与区位优势凸现XX 不仅是 XX“东进”的主要拓展地,“北优”的重要生态区,而且是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延伸,XX 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显著,已形成了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陆路有广深、广惠高速公路和广园东路快速路,有 107、324 两条国道及众多省道;水路有新塘港,并靠近黄埔港;铁路有广九线经过南部工业重镇;空路有不足 1 小时车程的 XX 新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黄田机场。广河(XX河源)、XX 北三环及增从(XX从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打通与 XX 等地区对接的交通大动脉,形成发达的市域交通网。3 3、经济发展基础和势头良好、经济发展基础和势头良好2007 年,XX 市排在全国百强县第 15 位,连续五年居 XX 省首位,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发展势头迅猛。农业基本形成优质米、荔枝、蔬菜、速生丰产林、畜牧、水产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工业形成纺织、服装、化工、汽车、18摩托车及零配件为主的产业体系;以金融保险、商贸服务、交通、邮电、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XX 本田汽车第二工厂、五羊本田摩托落户 XX,XX 东部(XX)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不仅迅速增强了 XX 的汽车产业实力,而且还将带来大量零配件企业落户,并进一步催化物流、贸易等相关服务业发展。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已取得新突破,未来将呈蓬勃发展之势。此外,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服务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传统的纺织服装业将进一步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动力强劲。4 4、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清晰、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清晰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之下,XX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一整套的科学发展思路,开创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生态补偿、城乡协调的创新发展方式,被外界誉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XX 模式”。新 XX、新 XXXX 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定 XX 市城市发展目标为 XX 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城市发展战略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东江大潮走向增江情怀,从南部工业走向北部生态,从工业强市走向文化兴市,从城镇主导走向城乡统筹;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XX 市发展定位和战略的明晰,为理顺发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劣势(二)劣势1 1、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不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不高2006XX 市人均建设用地 199.4 平方米/人,大于 XX 市 157 平方米/人的平均水平,2006 年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为 1.52 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 0.39 亿元/平方公里,也远低于 XX 市单位建设用地产出 3.45 亿元/平方公里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 XX 市 1.02 亿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19平,在全市 12 区县比较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已成为XX 市目前土地利用中较为突出问题之一,长远将影响 XX 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轮规划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指导下,克服劣势,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积极挖潜、高效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2、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整合难度较大、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整合难度较大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五个统筹”发展思路的战略落实。2005年 XX 市有 282 个村委会,1000 余条自然村,农村居民点面积 61.32 平方公里,且相当一部分自然村坐落在交通条件不便、生存条件较差的北部山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 市应通过生态搬迁、迁村并点、整治空心村落实统筹城乡的战略要求,但 XX 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相对散乱,南部农村居民点可逐步纳入城镇范围,考虑综合因素,北部农村居民点则较难总体整合。(三)机遇(三)机遇1 1、“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的宏观背景国家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提出“和谐社会”要求各地发展不仅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的均衡与对应,更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建立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 XX 市在土地利用上正确处理满足发展需要和有效控制、保护资源的关系,更加重视内涵挖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更加重视基本农田保护、更加重视土地法制化管理,确保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相协调。XX 市“十一五”规划也强调了 XX 的发展要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一是要20全面融入大 XX,二是要加强与东莞、惠州等地的联系,三是要积极迎接珠三角一体化趋势,三大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 XX 市新时期最主要的发展机遇,可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区功能定位与 XX 全面对接基础上,发挥 XX 市土地、区位、环境优势,成为 XX 辐射 XX 东部、北部等地的重要通道和平台,促使XX 在区域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2 2、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家战略的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根据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石。XX 市人均建设用地达到 199.4平方米/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结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战略,XX 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将更为关注土地供给的规模与效率,产业引进的门槛与质量,项目建设的投资与效用,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3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08)的实施的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在对珠三角战略定位中明确提出要把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该规划的启动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珠三角的发展,XX 作为珠三角的一员,在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方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21图 3-2 XX 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图 3-3XX 市政区图(区划调整后)4 4、XXXX“东进东进”发展战略的迅速推进发展战略的迅速推进XX 市是 XX“东进”战略中发展空间与潜力最大、预期变化与收益最多的区域之一。XX 市“东进”空间发展战略将 XX 定为 XX 市重点发展的九大片区之一,促进了 XX 市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延伸到 XX。空间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发展、完善和实施敦促 XX 深度考虑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萝岗-新塘”已经作为 XX 市的重点发展地区,规划成为 XX 市的副中心之一;同时,XX 市北部各镇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也将为 XX 市建设成 XX市的“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提供了坚实基础。种种迹象表明,XX“东进”战略的纵深落实将为 XX 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5 5、XXXX 镇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镇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2004 年 2 月 XX 市进行了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的 16 街镇撤并为 6镇 3 街,XX 南部形成三个中心镇,中部设立三个街道构成中心城区、北部由22小楼、正果、派潭组成北部生态组团。同时,XX 市确立了“两城三中心”的大发展格局,要求 XX 各街镇重新确定城镇性质、城镇定位和城镇发展思路,为“十一五”乃至下一个十年的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道路交通、市政工程、能源保障、水利设施等城市建设类重点项目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类重点项目建设,不仅能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能有效改善 XX 市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挑战(四)挑战1 1、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为适应新形势、新趋势发展,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新 XX、新 XXXX 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等同时提出,要将XX 建设成为 XX 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生态新城区”城市发展目标的提出必定要求 XX 市进一步打好“生态牌”,不仅体现维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而且体现在经济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北部的生态保护,而且要更为关注南部和中部地区的生态体系建设,这对刚刚步入经济快速发展周期,基础设施建设正铺开规模,城市功能正待完善,同时关注“现代化”、“生态”和“新城区”各要素综合平衡的 XX 来说,是一个不得不审视的挑战。同时 XX 市“十一五”规划和“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两城三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分别确定五个市域中心城镇的用地规模,确立了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策略。在我国新一轮规划期最严格土地政策进一步强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平衡城镇用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对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的 XX 而言是相对严峻的挑战。2 2、基本农田保护的巨大压力、基本农田保护的巨大压力根据 2004 年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的统计,XX 市现有基本农田 45853.33公顷(68.78 万亩),相应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45833.33 公顷(68.75 万亩),23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 100.04%。从 XX 市域来看,XX 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占总量的 33.3%(XX 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137681 公顷),但 XX 市总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比重为 22.2%左右,建设用地总量占 XX 市建设用地的 14.2%左右,基本农田保护与总面积、建设用地之间存在相对明显的倒挂现象,适逢 XX 市提出“生态新城区”城市发展目标、“两城三中心,三大功能区”的发展思路,如何处理好空前发展机遇与巨大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关系对 XX 持续发展而言是一个严峻挑战。3 3、南北发展不均衡的挑战、南北发展不均衡的挑战由于自然地理格局和发展基础影响,XX 市南部、中部及北部的发展极不均衡,南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北部山区增长缓慢,南北地区体现较大差异。针对南北差异,2006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了“生态牌”、“生态旅游业、都市农业”、“基地带动”以及“北部追赶”的 XX 市北部发展战略,坚定了“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效益、严格控制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北移”的发展思想,明确了 XX 北部山区“深化生态保护,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和都市农业”的发展定位,并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北部功能区,要求北部地区应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增派公路为主轴,整合派潭、小楼、正果等资源,突现好山好水好资源,营造乡村旅游大环境。种种情形表明,XX 北部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先导,以旅游发展为动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和模式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兼顾发展与保护、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地方利益与农民利益,成为“北部追赶”战略实施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对 XX 北部发展乃至 XX 全域协调发展都是一个挑战。24二、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二、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一)城市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战略新 XX、新 XXXX 市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了 XX 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战略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东江大潮走向增江情怀,从南部工业走向北部生态,从工业强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pdf)为本站会员(鸥鸥)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