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两真作文作品写作资料文档.doc

收藏

编号:25719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作文 作品 写作 资料 文档
资源描述:
,. 小学生“两真”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日期:2007-03-19 08:50:28 浏览数:来源:本站 字号:〖大中小〗 小学生“两真”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鸣凰中心小学“两真”作文课题组执笔:尚素英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显然,作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和开发他们的智能因素,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作文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教学生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的过程。 2、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最近,诸暨9岁男童郦思哲写的《妈妈回来了》的作文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引起教育界、家长和学生们的纷纷热议。短文是郦思哲七岁时写的,仅107个字。原文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是什么让这篇短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是纯真的感情和宝贵的童趣。 审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带着浓重的“应试”烙印,教师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很多学生作文就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照抄照套,“说假话”“抒矫情”。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感知、情感,致使作文远离生活、缺乏体验,缺乏真情。 “说假话”“抒矫情”不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做人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作文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郦思哲说真话、抒真情,在当今小学作文中是弥足珍贵的。郦思哲的获奖,是一种教育方向的胜利,再次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真情实感,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 (二)理论思考 1、理论基础 小学生“两真”作文的实践与研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的。 (1)哲学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是建立在活动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活动、生活对人的认识、情感和个性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毫不例外,学生也是在生活中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周围事物的。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感受和体验、不断发展思维、情感和个性。作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生活过程,也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人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认识小学生“两真”作文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质。 (2)教育学理论:人的发展是主体性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真”作文的实践与研究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世界,同时也主动地改造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3)心理学理论:生活是人的心理形成的基础。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实践活动在儿童智慧、思维、认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两真”作文的实践与研究要以生活实践的指导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2、有关概念的理论思考 “两真”即说真话,抒真情。说真话:指不说假话空话。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抒真情:指抒发真情实感,做诚实之人。 所谓“两真”作文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这就是说,我们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以便在写作时说真话、抒真情,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又要训练学生正确地思维与表达,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锻造,最终达到“文如其人”的境地。 (三)研究目标: 1、研究、探索沟通真实生活与学生写作的良好途径及基本策略。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以此推动学校作文教学改革。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 “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的目标。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两真”作文教学研究的具体策略,建构“两真”作文教学的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并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计划先由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体语文教师中推广,逐步将研究成果、成功经验转变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常规要求,逐渐提升为学校的教学特色。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每个课题组老师都将从班级中选取2-3个学生,建立个人作文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研究对策。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既指导和带动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又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2003年12申报,2004年2月立项,计划用二年时间完成,到2006年12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4年1月~2004年6月)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进行了本校“小学生作文心理”的调查,形成了详尽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了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2004年3月~至今)行动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2004年9月到2005年7月,中心课题组开展研究,主要开展了理论学习、校内外的课堂教学研讨、结合学生实践活动进行习作指导、举办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每个课题组老师还有目的地选择2名学生进行个案跟踪。 (2)2005年9月起,将“两真”课题研究与学校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带领广大教师开始了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这阶段,我们紧扣“两真”课题,坚持抓好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成立班级阅读兴趣小组,每周保证师生有一次40分钟的阅读和交流的时间。加强了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改革作文教学,搭建沟通生活和习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勤练笔,说真话,抒真情。开展了“两真”作文研究经验交流会、“两真”作文竞赛、“两真”作文教学设计等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 (3)2005年12月中期评估后,我们把“两真”作文教学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实践。加强了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继续探索“两真”作文教学策略,将研究成果、成功经验转变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常规要求,指导和带动广大教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逐步提升为学校语文教学特色。我们还把“两真”作文教学研究放到育人的高度来实践。坚持生活与作文的统一,作文与做人的统一,通过作文来进行社会与生活教育。开展两真作文研究的同时开展德育实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在夯实品德基础的过程中夯实作文基础。这阶段,我们紧紧结合学校“校园体育节”、“母亲节的礼物”、“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校园”、“文明交通伴我行”等主题活动以及“露一手”等班队活动开展“两真”作文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同时,我们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名校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寻求课题研究的外援力量。如:我们赴怀德苑小学学习作文教学经验,聆听高林生语文教学讲座;我们邀请了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平参加我们的课题沙龙;邀请李丽老师给我们作“两真”作文讲座、上作文示范课;邀请常州学科带头人汤海燕来校上口语交际课“学会安慰”……在与名校、名师的频繁切磋中,我们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扎实有效,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管理。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学校首先聘请了市区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了由徐素娟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教科室主任尚素英任该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采用自主报名,择优录用的方法,保证了人员素质。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修改工作慎之又慎之,不仅得到了区教研室的指导,还得到了江苏省南通师范有关专家的认可。 2、制订常规,严格制度。 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实验老师每学期要做到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实验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研究的重点与策略 (一)抓住“两真”作文研究的起点――调查研究。 只有对当今小学生作文指导方式和小学生作文心态进行调查、分析,才能正确把握本课题研究的起点。2004年2月至6月,鸣凰中心小学“两真”作文研究课题组在本校进行了一次小学生作文心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四、五、六年级的部分学生、教师。调查发现小学生作文中的非积极心态占了主流,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与思考。我们发现非积极心态的成因是一个多维的复合本。这个“复合体”的多种要素都指向以“文”为本位的旧作文教学机制。根据“小学生作文心理的调查”,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组人员积极展开实践研究,以期建立以“人”为本位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新机制。(详见调查报告1) (二)抓住“两真”作文研究的主要渠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真情。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两真”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因此,作文来自生活。只有来自生活,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 因此引导学生写“两真”作文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和思考。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感受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鲜活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我们有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并认真组织学生观察体验,抒发真情。如:带学生观察四季如画的校园,发现美,表达美;举办各类有益的活动:校园体育节、好书推荐会、演讲会、故事会、联欢会;和同学们一起测量、称重、做实验、欢庆节日,举行劳动比赛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习作素材,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感。诸如《剥豆子比赛》、《烧不坏的手帕》、《读金色的鱼钩有感》、《秋天的树叶》等习作都是反映学校生活的“两真”作文。 (2)体验家庭生活 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是温馨美好多彩的,因此,他们的个性也表达得更为鲜明、率真。在“两真”作文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和体验。《我为奶奶洗头》、《和爸爸说说心里话》、《钓鱼》等都是充满了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适时地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组织了清扫大街,参观常州大学城、武高科技博物馆,游历恐龙园、观看曲棍球比赛等活动,一方面好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社会生活,从而逐渐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两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1)学会仔细观察 教师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还指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亲眼见一见,亲耳听一听,亲口问一问,亲手做一做,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如:三年级举行了剥豆子比赛。作文前,老师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两位选手的神态、动作,留心观众的反应,听听选手在比赛中的情感变化…… 再如:写熟悉的一个人,要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还要求学生经常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使那些原来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学会正确思考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帮助他们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 经常开展心理疏导式作文课,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说说心里话”等,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就自然说真话,抒真情了。 经常和学生交流所见所闻。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当学生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他的想法是多么可笑,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会加以肯定、表扬。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代表作有《省委书记体察民情》,写的是李源潮书记到大学新村视察,没有询问村委安排好的准备高唱赞歌的发言人,而是随机走访了普通人家的事。反映了基层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赞扬了省委书记体察民情、一身正气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从容不迫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积蓄在胸,倾吐也就不成问题了。 (三)抓住“两真”作文研究的主要阵地(作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真情。 “两真”作文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之活跃起来并转化为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我们是这样思考和操作的: 1、营造“两真”作文教学氛围。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解放学生的嘴巴、头脑,激发其说真话、抒真情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智慧在相互交流中碰撞,不断丰富、平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储备、知识储备和情感积淀,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习作成为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的方式,让他们爱写,想写,敢写。 2、命题中求真务实。 作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作文离开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知心人,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熟悉什么,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的,爱写的,从而命出学生愿意写又有所写的题目来。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解、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因此我们命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题组认为作文命题并不在乎是否是教材上的,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情”的条件。为此,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允许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作文内容科学地进行重组、改编,或者摒弃后重新命题,有时我们甚至让学生也参与命题,给学生一定的写作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会写的东西。 例:苏教版第五册第一次的习作要求是:自由命题,任写生活中的一件事。表面看,这要求并不高。其实,这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一是内容太宽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二是要写的内容(生活)时隔多日,当时也没特别留心,具体的细节怎么记得?三是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作文,还不知道怎么写呢,就让自由写了,怎么写?再加上题材不一,教师较难进行集体指导,所以学生显得很茫然。怎么办呢?后来我和学生一起商量,提议学生星期天完成一个实践作业:做一件让家人快乐的事或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学生们兴致非常高。作文课上,果不出所料,同学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感而发。而且这让初学作文的学生觉得作文其实也并不难,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行了。 3、构建“两真”作文教学范式。 作文课难上,教师、学生都不愿上作文课,这是普通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知识型静态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文章主题、题材、结构、表达、语言等作文理论作为主要内容,以现成知识的结论性传递方式把文章的各个要素教授给学生。结果是,即使学生作文理论烂熟于胸,提笔却仍然写不出文章,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观察活动和情感活动,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们积极改革作文教学,探索、构建了“两真”作文教学范式: (1)现场体验式作文教学 实践体验是学生写作“两真”作文的“活水”。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产生了情感体验,才会吐真言,抒真情。“现场体验式”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场景,辅之游戏、表演、辩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舌、手”五感还有“心觉”观察、思考,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 “现场体验式”作文教学会在课间或者课堂上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游览花园,让学生学会景物的观察和写作;让学生观察、品尝石榴、香蕉,学会写食品;让学生做“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学会写实验;让学生做水果拼盘、剥豆子、钉纽扣,让学生学会写活动……通过学写现场典型的生活情景,逐渐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作文能力。 例:04年期末时,常州下了第一场雪。课题组老师敏锐地抓住天时,调整课时,和学生一起置身于雪中,观察雪花,触摸雪花,感受雪花,堆雪人,打雪仗。尽心感受,尽情欢乐中,诞生了一篇篇雪花般真实、美丽的习作。《剥豆子比赛》《煮茶叶蛋》《鸡蛋浮起来了》《制作小果盘》等都是现场体验式作文,特别真实可感。 (2)开放式作文教学 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堵塞了生活和作文应有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失去了作文所需要的广阔时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但这种境况怎么能让他们从“泉源”自然地、活泼地流向“溪流”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我们借鉴西方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开放式的教学程序是:(课堂)阅读例文,学习方法-(课后)实践体验,观察思考-(课堂)交流体验,先说再写 这样的教学程序,从课堂入手,让学生从例文中习得观察、体验的方法;然后有目的地到生活中实践体验,观察思考,获取习作材料;再回到课堂交流所见所闻所感。我们课题组老师成功组织了多次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课,如:《请到我的家乡来》、《赶集》等。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而是指导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场景,体验生活,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这样的作文教学,架起了学生生活和习作的桥梁,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成为课堂教学的归宿。 (3)、阅读感悟式作文教学 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这一基础。作家莫言曾说:“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 因此我们坚持读写一体,常常利用语文教学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如利用插图观察说,抓住情节复述,放飞想象续写等,同时结合阅读课内、课外的优秀读物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王老师在教《特殊的葬礼》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音乐、视频等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课文情境,设计了“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你会对民众说些什么?”的想象说写。听着泣不成声的哀乐,看着奄奄一息的瀑布,学生身临其境,禁不住真情迸发。他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痛斥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爱护地球,感情真挚,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之感动。 诸如《长征故事读后感》《牢记历史、振兴中华》等则是非常感人的读后感。 现场体验式、开放式、阅读感悟式三种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共性都是“求真”,与社会、与生活相通,很好地处理了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将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表达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从作文中表达真实情感,作文、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抓住“两真”作文研究的基础――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感悟真情。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丰富的语言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我们的小学生缺乏的就是丰富的语言,他们的作文往往因为语言的贫乏而使自己表达的情感失去了光泽。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感悟文章真情,才能为“两真”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 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充满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其爱不释手,产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内化欲,以实现高效自主的语言积累。我们选用了《美文赏读》、《语文拓展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黑马阅读》等书,利用自习课及午间指导学生阅读、交流、积累,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 以教材、课外阅读材料为例,向学生传授积累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将文中形象逼真精彩处,情真意切感人处,美不胜收动人处摘录下来。事实证明,自主积累语言对写作大有裨益。 2、借鉴他人文章之精华,引导学生自主摹仿。 “摹仿就是学习,摹仿是儿童的天性,摹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摹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这是著名语文专家朱作仁教授对作文摹仿的论述。所以我们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书,读好书,“和高尚的人谈话”,“品生活之味”,学习他人对生活的领会、表达,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借鉴他人观察事物、选取材料及表达技巧上的成功经验,学习他人的思考方法,从而不断充实胸中的积蓄,从而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五)抓住“两真”作文教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书写真实,学做真人。 1、确立“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 真情实感,是文章鲜活的生命。好的文章必然是真情四溢,从《易》的“修辞立其诚”,到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再到郦思哲的“纯真”,贯穿始终的无不一个“诚”字。所以,“我手写我口”,心口如一,人文协和,这是一条返璞归真的作文成功之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评价学生的作文,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和文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写作的过程,成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性和健康人格的过程。 2、倡导过程性评价 倡导过程性评价,从“观察”“活动”“读书”“积累”“习作”等多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形式,鼓励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多读书、读好书,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使他们自觉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发现社会中的丑恶,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在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 四、研究的成效与分析 1、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 课题组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两真”作文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了一些认识,并初步形成了“两真”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生活转变为有主题的文字,就是作文。作文来自生活。只有来自生活,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2)作文是一个由“生活.情感.作文”三者构成的反馈信息系统,是“吸收事物-形成认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循环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会因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两真”作文教学把学生生活、作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课外作文实践及作文评价等有机结合了起来,成功沟通了“生活.情感.作文”这个系统并优化了这个循环,从而促进了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的,将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新机制。 实践研究中,教师完成了一批作文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在省市级发表、获奖。 2、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教师初步掌握了“两真”作文教学策略,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编印了《“两真”作文教学设计》一书。 2005年6月,2006年11月,我们对原受调查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给学生作文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心态逐渐向健康发展,习作中真情实感得到明显的流露,写作能力与生活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蔚然成风(详见调查报告2和3)。20余篇学生习作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现课题组已编成2册《学生优秀习作集》。 3、取得了明显的整体效应。 “两真”作文教学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学校语文教学改革,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也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德育工作、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课外活动等都得到了加强,校园弥漫着书香,充满了活力。2004年,我校被评为常州市“学习型先进集体”。2005年,通过了省级实验小学的验收。 五、问题与思考 1、受“应试”影响。在高考指挥棒下,学生学习压力加重,很多学生被束缚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再加上有很多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减少或干脆取消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生活单调乏味,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我们提倡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可惜的是,在应试的影响下,有好多老师为了增加考试的“保险系数”走捷径,让学生单方面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关注、感知身边的事情。所以学生作文往往是年级越高,感情越假。 2、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受社会上“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往往在作文中也不愿意说真话。 这些问题,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参考文献: ①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③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开明出版社,1998年。 ④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⑤李白坚:《新体验作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07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真作文作品写作资料文档.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71977.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