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中学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进步.doc

收藏

编号:257540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9.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中学 教学 教育 学习 知识 能力 章节 练习 进步
资源描述: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 第一章 教育基础和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学记》 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沛西•能 C.达尔文 D.赫尔巴特 3.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 A.朗格朗 B.康德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4.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6.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7.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观,“白板说”的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8.双轨制在(  )表现得非常典型。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中国 9.我国于(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1984 B.1986 C.1988 D. 1990 10.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辨析题 11.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2.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3.政治制度是如何制约并影响教育的? 14.简述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四、论述题 15.论述遗传素质的含义及其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甩。 16.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一词的最早起源。 [名师详解]“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心理起源说。 [名师详解]心理起源说的基本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为孟禄。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教育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 [名师详解]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发生了转变,终身学习成为人的发展需求,阶段性教育正逐渐走向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并于l970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日益成为各国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和依据。 4.[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名师详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 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并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决定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名师详解]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一方面,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向其传授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及技能,以使其能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直接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6.[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名师详解]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外铄论。 [名师详解]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和学校教育等,这是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此理论典型的代表。 8.[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各国学制。 [名师详解]英国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学制,苏联与中国为分支型学制。 9.[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 [名师详解]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证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10.[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名师详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二、辨析题 11.正确[名师详解]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12.正确[名师详解]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3.[参考答案] (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2)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 (3)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内容; (4)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制度: ①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②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14.[参考答案]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来实现的。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教育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而且还能对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发展给予引导,使受教育者的发展与预定的方向相一致,并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四、论述题 15.[参考答案]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素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 16.[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第二章 中学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3.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 二、辨析题 6.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7.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8.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9.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三、简答题 10.简述课程标准的构成。 四、材料分析题 11.教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第三次练习:选三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试分析该体育课的设计思路及效果。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的定义。 [名师详解]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的作用。 [名师详解]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型课程。 [名师详解]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名师详解]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阶段的课程结构。 [名师详解]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二、辨析题 6.错误[名师详解]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7.错误[名师详解]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8.错误[名师详解]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做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9.正确[名师详解]具体看来: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三、简答题 10.[参考答案]课程标准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说明部分 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教材选编原则,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2)文本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阐述本学科的教学指导思想,为理解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这是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它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规定教材编写顺序,章、节、目、标题、内容要点、授课时数;作业、考试、测验的要求和时数;参观和其他活动的要求、时数。 (3)其他部分 有些课程标准还列出教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以及规定学生的试验、实习作业、参观等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 11.[参考答案]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1)道路的名称“勇敢者之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2)由学生自己亲手布置,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和自主性的尊重,从教师的尊重中,学生会获得自尊和自信。 (3)练习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升级,避免了学生望而却步的现象,学生在渐进的成功中增强了自信心。 第三章 中学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4.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5.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二、辨析题 7.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8.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9.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简答题 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2.一位教师教授“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1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 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 [名师详解]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化教学相对,它是一种分班级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初尝试于西欧16世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给以理论上的确定,l9世纪开始在世界各国大规模推广,一直沿用至今。 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 [名师详解]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班级授课制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而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的安排同时对全班循序渐进地进行集体授课,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扎实地擘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名师详解]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4.[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结构。 [名师详解]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原则。 [名师详解]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练习法的定义。 [名师详解]略 二、辨析题 7.错误[名师详解]现代教育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和中心应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命题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意义,活动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并不能代替教学目的。 8.错误[名师详解]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 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了教学方案。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9.错误[名师详解]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重要性;其次,“灵魂”的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命题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暗示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外在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易流于机械施教。 三、简答题 10.[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主要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班级授课制、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而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循序渐进地进行集体授课,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知识技能。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国的教学实践都反复证明,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仍是班级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实际上,它就是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使各科教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教学而形成起来的,便于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并使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习的集体性使得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相互切磋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增加了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11.[参考答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2.[参考答案]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13.[参考答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M题,应采取的方法如下:(1)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2)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 2.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3.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4.(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重构者。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8.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5.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是通过以下哪一经典实验得出的?(  ) 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 B.饿猫“迷笼”实验 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 D.白鼠“迷箱”实验 6.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7.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时,会把“银行”错认成“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 A.刺激的分化 B.刺激的泛化 C.条件反射 D.记忆术策略 8.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发挥,这属于(  )。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成败的责任归因于努力程度,这属于(  )。 A.稳定的外在的归因 B.不稳定的内在的归因 C.稳定的可控归因 D.不稳定的可控归因 11.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下哪类成败的责任归因属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归因?(  )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身体状况 D.外界环境 1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3.“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4.在现代迁移理论中,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安德森 15.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16.有人记忆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语义联想法 17.将“青蛙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法 18.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二、辨析题 19.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0.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三、简答题 21.简述知觉的特性。 22.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说明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23.迁移的作用是什么? 24.简述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25.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小明从小到大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地方,每个地方待了不到两三年,就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因为父母工作忙,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也不是很多,每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小明就又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而当小明渐渐熟悉起来,又可能要离开了。刚入学时,小明成绩挺好的,可是几年下来,成绩一落千丈,他自己很烦恼,父母也很担忧。 问题: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哪种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26.一位初三学生在一次化学期中考试中考了59.5分,在自以为某题正确的情况下,找到了该科任老师要求加上该题应得的分数,老师细心地讲解了不能得分的原因,但当他看到该生失望和沮丧的表情时,还是毫不犹豫的给他加了0.5分,并告诉他:“这次借给你0.5分,下次考试的时候要还回来啊!”该学生高兴地答应了。 期末考试中,这位学生的化学考了65分,当他找到该老师还当初借的分数时,老师笑着说:“看到你进步,我很高兴,当初的那0.5分就不用还了。” 之后,该学生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化学,遇到有不懂的问题也敢主动地请教老师了,而老师对他的每一次请教都很耐心地回答(不管I"-3题的难易),并且还经常夸他化学有进步,有学化学的天赋。慢慢地,该生的化学成绩达到班上中上等同学的水平了,并且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利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例中的初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和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注意的特征。 [名师详解]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所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 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功能固着的概念。 [名师详解]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3.[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定势的概念。 [名师详解]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4.[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学习理论。 [名师详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由奥苏伯尔提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由加涅提出,强调学习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代表思想是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理论。 [名师详解]选项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是苛勒顿悟一完形说提出时所做的系列实验;选项B饿猫“迷笼”实验对应的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选项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是罗森塔尔为了验证实验者期待效应所做的系列实验之一;选项D白鼠“迷箱”实验是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时所做的实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 [名师详解]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基本规律:效果律(行为后好的结果加强联结,否则削弱联结)、练习律(练习加强联结的力量,否则削弱)、准备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一种准备状态,实现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本题中,学生取得好成绩,得到表扬和奖励属于效果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7.[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刺激的泛化。 [名师详解]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样的现象即刺激的泛化。条件反射是指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后,具有了诱发原来仅受无条件刺激制约的无条件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能引起的反射则叫做条件反射。记忆术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用来提高记忆效果。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认做“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因 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强化。 [名师详解]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它们都可以增加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本题中,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名师详解]生理的需要指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指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免除恐惧感和焦虑感;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体与他人建立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五种需要一级比一级高,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题干所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名师详解]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是个体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它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归因,且努力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又是不稳定的归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名师详解]选项A运气好坏,不属于个体的自我状态,易变,个体自身又没办法左右,所以属于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归因;选项B能力高低,属于个体的自我部分,且一旦成年后稳定,也不是个体想变化就可以变化的,所以属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归因;选项C身体状况,属于个体的自我部分,容易有变化,不稳定,身体状态的好坏也不是个体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属于内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选项D外界环境,不属于自我部分,容易发生变化,且个体自身不可以左右,所以属于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强化。 [名师详解]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加强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本题中教师利用榜样来强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属于替代性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迁移的分类。 [名师详解]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这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原理,“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所列举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不改变新学习内容的实质。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迁移理论。 [名师详解]桑代克提出的是共同要素说,贾德提出的是经验类化说,奥苏伯尔提出的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安德森的迁移理论中强调的是迁移前后的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 15.[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迁移的分类。 [名师详解]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6.[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各种记忆术。 [名师详解]缩简就是将识记的材料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谐音联想法是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关键词法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语义联想法是通过联想,将新材料与头脑中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更多的意义。把马克思生日“18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学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进步.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75403.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