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人教出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收藏

编号:25768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1.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出版 小学 一年级 下册 音乐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教案
资源描述:
,.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教学内容 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纸、红纸,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嘎”,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学生自由练习。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六、自由练习唱。 《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AB结构吗,能和着音乐有节奏的念歌词。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一、我很快乐 1.今天老师特别高兴,一高兴就唱“噜啦啦”的歌。你们想听一听吗? 2.教师以活泼、欢快的情绪范唱《泼水歌》中的“噜啦啦”部分。 3.你听了这首歌感到高兴吗?(教师再次清唱,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二、泼水的故事今天,徐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名字叫《对不起,没关系》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1、教师说唱一遍歌词,边说边在节奏谱下出示相应的小图片。逐一提问:(1)故事里面有谁?(“明明和亮亮,”)(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亮亮提着水桶往外泼,泼在了明明的鞋上)(3)水泼在了明明的鞋上,亮亮是怎么说的(对不起,对不起,向你敬个礼,请你不要对我那么生气)(4)明明是怎么回答的(明明赶紧说:没关系,向你回个礼,我会对你笑嘻嘻) 2.师幼一起完整的念一遍歌词。 3.难点部分“噜啦啦”多念几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教师完整的唱一遍。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师幼再次齐唱一遍: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难唱的地方全部唱准确。  5、再次唱,老师退位。  四、分角色演唱。  1、师幼选择要歌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演唱。  (1)歌曲中有哪两位小朋友?你们想扮演谁?  (2)师幼尝试着分角色演唱。  2、幼儿分角色演唱。  3、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演唱。  五、理解“对不起、没关系”的意义,尝试看节奏谱说唱“没关系”。  1、提问:你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别人不小心撞到或弄到你了,他马上说:“对不起”,你会怎么说?为什么要说没关系呢?  2、小结:原来“对不起”“没关系”是一句礼貌用语,它们可以让发生不愉快的小朋友重新变成好朋友,所以以后我们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  3、出示相应的节奏谱:这句“没关系没关系”怎么唱?  4、幼儿尝试着演唱。 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 教学目标1、学唱《小蚂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 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放唱。2、领唱,学生跟哼唱。3、分组比赛。 四、学生自由练习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小胖胖》。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对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2、情感目标:感受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绘画、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讴歌赞美春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讴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1、 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体验。2、 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是相通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有意在室中布置几盆花,学生随钢琴曲《春之歌》进入教室,按半圆形位置坐好。 设计意图:舒缓、柔和、优美的钢琴曲《春之歌》,加上几盆含苞欲放的花给学生带来的絮絮春意,引发出他们对春天思索的兴趣。 二、导入 1、春天来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2、学生配乐朗诵《春天来了》,学生自选头饰表演舞蹈剧:《春天来了》 春天到了,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燕子飞来了,在枝头上高唱,小狗也出来了,小兔子也出来了,花儿开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发出芳香。蝴蝶、蜜蜂跳着欢快的舞蹈。瞧,小朋友们也跑来了。他们手拉着手,欢呼着,跳跃着,歌唱着美丽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学生舞蹈) 春天是发芽的季节,我们是求知、憧憬的季节,春天是我们,我们是春天,春天和我们永远是伙伴!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春天的旋律,踏着青春的脚步,去拥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三、新课教学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春之歌》,让学生感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 2、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划拍方式为歌曲伴奏。 3、指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学习交流、展示及实践 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歌(乐)曲、绘画作品、舞蹈等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集体讨论后尽量用“诗”“画”“乐”相结合的形式展示。 五、集体创作 你们眼中的“春”……: 学生5—8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在备用的图画纸上集体创作“美丽的春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吐字咬字,表达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2.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学习难点:歌曲的第五六句. 学习准备:彩色大歌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照镜子>> 1.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的印象. <二>综合训练. (1).解决难点: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看,屏幕上显示风景,两只小黄鹂飞入,向学生问好并做自我介绍. 2>师:小黄鹂不仅有礼貌,它还会唱歌呢,你听:(屏幕显示两只小黄鹂唱歌,并随即出现节奏和歌词,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这两句,要求声音轻巧有弹性,咬字吐字清晰,两句在力度上形成对比. (2)发声练习:用歌曲的五,六句作发声练习. <三>学习歌曲 师: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什么问题要部大家呢,你听:屏幕上显示:"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发现的?" 1.欣赏范唱: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到了,春天还有哪些景色呢?请认真看看,仔细听(多媒体展示春天的风景). 2.演唱第一段 师: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映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下面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 3.提出要求,进一步巩固.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绪呢?那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对,应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的声音一样. 师范唱后,学生演唱. 4.学习歌谱. 师:这首歌曲的歌谱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太一样,区别在哪里呢?对,高音谱号后面多了一个降记号,这首歌曲的调号就成了F大调,do在第一间,请同学们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其他的各音.(学生找出F大调各音的位置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唱一唱.师:请同学们自己在心里默唱前四句歌谱,同时找出哪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呀?学生分小组自己学唱前四句歌谱.) 师:老师来唱后面这一部分,请你找出哪一句刚才我们已经唱过了?学生找出后,分组学唱后半部分歌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谱. 6.完整地演唱歌曲请同学们打开第25页,自读第二,三段歌词,找找哪些地方和第一段不同.教师提问后,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背过这几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出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 教学内容1、歌曲《小雨沙沙沙》2、沙锤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3、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7、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8、分组比赛。9、评比。10、教师再次领唱。全班齐唱加以巩固。 音乐《柳树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柳树姑娘》的学习,从诗、歌、画中感受柳树的形象,并由主题向速度、情感及审美的拓展。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3、通过“意境”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2、 二声部合唱教学。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课 3’ 1、师生问好2、猜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生答出就在柳树上长出一片叶子) 小姑娘,本事大,江南塞北都安家。湖水替她照镜子, 风儿帮她梳头发。 二、请柳树——附点四分音符渗透教学、重点句教学 5’ 1、 唤柳树(情境创设):师: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秋天,经过秋风吹拂、秋雨滋润的柳树姑娘变得更美了,小朋友想不想见见柳树姑娘啊?那让我们一起呼唤她出来吧! 师带领学生一起呼唤: 柳 树 姑︱娘— —︱快 出 来 ︱呀— — 2、 迎柳树 师:咦!怎么还不出来呢!要不让我们和她的好朋友—春风、春雨一起来迎接她的到来吧! 1=D 1 6 1 2 2 ︳3 6 1 2 2 ︳ 春风: 呼呼 呼呼 呼 呼呼 呼呼 呼 5 3 5 6 6 ︳ 5 3 5 6 6 ‖ 春雨:沙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沙 沙 (1)按节奏念:春风、春雨是怎么说话的呢? (2) 唱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让我们把她们的声音唱出来吧! 三 、赞柳树 3’ 1、配乐欣赏柳树图片。 师:听到小朋友这么美的声音,柳树姑娘终于揭开她的面纱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2、欣赏后用音乐的方法来赞美柳树。(语言、动作、旋律…) 师: 柳树姑娘怎么样?谁能用你的语言和动作来赞美她!(指名3-4名回答) 四、诵柳树——歌词教学 4’ 1、 多媒体出示歌词 师:柳树姑娘这么美,连诗人也忍不住来赞美她! (1) 指名朗诵: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诵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2) 师按节奏念师:刚才这么多小朋友念了,现在该轮到我了,能给了老师一个机会吗? (3) 老师按节奏念和生齐念 五、 唱柳树——歌曲教学 10’ (1)初听感受歌曲 师边唱边表演歌曲 师:小朋友念得真优美,就像一个个小诗人。柳树姑娘也有一份礼物送给大家,是什么呢?(2)学唱歌曲旋律A、跟琴模仿风声“呼”唱旋律(表现好的奖励柳叶) 师:听到这么优美的声音,柳树姑娘的好朋友秋风、秋雨也忍不住加入我们的队伍,让我们也成为阵阵秋风来唱一唱歌曲! B、跟琴模仿雨声“沙”唱旋律(师带生齐唱) C、 跟歌曲原唱轻轻唱,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姿势唱,也可手随音乐划动(如:划圆、划波浪、弧线…) 师:让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坐着或站着),和着优美的音乐轻轻边哼唱歌曲边划动自己的小手。 六、二声部教学 6’ (1)风声雨声唱二声部 师:秋风秋雨听到柳树姑娘唱起了自己的歌,她也要唱唱自己的歌。(生唱柳树姑娘师分别用“呼“和“沙”唱第二声部) (2)用“啦”唱二声部 师:秋风秋雨唱了自己的歌,小朋友想不想唱一唱自己的歌啊?恩~小朋友唱起歌来啦啦啦啦啦(出示课件啦) A、顿音教学(跟琴唱啦) 师:我们的啦啦歌上面是什么啊?(生答)为了音符唱得更好听,我给她戴上了一顶顿音帽子,戴上帽子的柳树既活泼又调皮。 怎样唱才活泼呢?(轻快并跳跃)(生说或师示范) B、生唱第二声部(原唱)师:让我们唱着啦啦啦歌一起来轻轻拍三拍子赞美柳树姑娘。 六、舞柳树 6’ 1、 给喜欢的歌词加动作 教学内容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2、学习《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二、学习新内容 1、师朗读歌词。2、学生朗读歌词。3、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4、教师范唱。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5、领唱《春天音乐会》。6、学生自由轻轻地哼。 7、教师再次领唱。8全班同学齐唱加以巩固。9、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三、自由哼哼唱唱同桌间比赛,互相评点。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2、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看教材,感受声音的强弱。 2、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用P表示弱用F表示强出示卡片 3、A小女孩敲击桌子。B同学敲碰笔。 师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咏鹅》。 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 2、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3、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过程 1、导入。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1)背诵《咏鹅》。(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4)教师范唱。 (5)学生跟着学唱。(6)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带学生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进入课室按坐位依次坐下。(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A段)。 二、导入:师:嘘,你们听,谁来了!(师生在学生中开始上课) 三、新课学习:1、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A段; a、听辨音乐形象;师:是谁来了?生:猫。师:猫长得什么样子,谁来说说? b、学生说猫的特点;生:小猫长得小小的丑丑的; 师:噢,胡子长长的,老师画下来了,小猫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生:三角形的。(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猫头,猫头上戴一个红色蝴蝶结) 师:是小猫,还是老猫?(师在黑板上写出“小猫”)生:小猫。 师:它还有什么特点?生:它的眼睛很大。师:你模仿一下,睁大眼睛。 生:小猫会抓老鼠,喜欢吃鱼,肚子很大,尾巴短短的。它的脚上有个肉垫………。 师:小猫有个喜好,它喜欢………?生:跳,爬树。 师:老师请你听一听。在这一段音乐中,小猫是在跳、在打瞌睡,还是安静地坐在那儿? c、复听音乐A段,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猫的动态形象;(师播放A段画面及音乐) 生:小猫在跳舞。师:你真棒,小猫在跳。(师板书:“跳 小猫” 生:小猫先睡觉,再跳舞的。 师:这是你的感觉,也很棒。小猫不仅在跳,还在叫了,它一边跳一边叫,请你数一数,猫一共叫了几声? d、听辨猫叫声; 生:三次。 师:对,刚才你们听到的是猫叫的真实的声音,但是这里还有乐器演奏出的猫的叫声。老师唱,你们听,哪里像猫叫声。(师范唱A段主旋律,要求学生仔细听,且听到猫叫声做一个小猫的动作)。师:小猫怎样叫的? ① 学生模仿猫叫声:生:“喵——喵”。 师:这一次请你听音乐不唱,听到小猫叫声就做一个小猫的动作? 师:小猫的动作是怎样的?谁来模仿一下。 ② 学生模仿小猫的动作; 师:谁的动作跟他的不一样?可以加上头的动作,身体扭一扭,都可以。 ③ 听猫叫声做猫的动作; 师:刚才我看大家模仿时都学小猫叫了,这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④分组哼唱音乐旋律,学生模拟小猫的声音和动作。 e、学生谈听完音乐后感受。 师:这段音乐如果老师用“О”形或是“□”形来表示,你选哪一个? 生:三角形。师:为什么?(师跳三拍子舞步进行提示) 生:小猫叫的时候,比较重一点,所以用“三角形”。 师:还有吗?生:正方形。师:你的感觉也不错,还有吗? 生:倒过来的“▽”,“三角形“。因为反过来的三角形“▽”是从重往轻。 师:太棒了,他很善于动脑筋,大家给他掌声。 师:那我们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吧! f、给音乐A段“取名字”,揭示课题; 生:“三只小猫”。“三只眼睛”。 师:噢,图是三只小猫可是六只眼睛,看清楚一点。 生:三只小猫叫。师:你听得真仔细,几只小猫叫都听得出来了。还有吗? 生:“小猫圆舞曲”。 师:太好了,今天咱们就按这个同学说的,小猫是在跳还是在休息。 生:在跳。师:那我们就叫它“跳圆舞曲的小猫”吧。 师:小猫是怎样跳的?谁模仿一下。(学生模仿小猫跳) 导入:师:接下来,请你听一听,这段音乐和我们刚才欣赏的音乐相同吗? 2、欣赏B段音乐。(课件展示B段图) a、完整欣赏B段。b、复听B段,感觉的速度。c、听辩音色;d、体验音乐的感情。 3、欣赏音乐A段。a、完整听A段;b、分角色表演音乐情节; 4、分析音乐曲式结构AB A。a、学生观察结构图;b、师小结曲音乐结构; 5、完整欣赏音乐。 a、师介绍音乐演奏乐器是管弦乐。 b、了解学生学习乐器情器。c、欣赏MTV。d、欣赏宫廷舞。 三、拓展部分; 1、分组讨论:小狗找小猫到底干什么?(课件展示A段图)。 师:这首音乐我们又完整的欣赏了一遍,老师有个问题:“小狗找小猫到底是干什么呢?分成四组进讨论,注意,你讨论的结果可不能让其它组听见哟。 2、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 3、“化妆舞会”。(课件出示“化妆图”)。 师:你们头上的头饰就是参加这个舞会的门标,没有门票的小朋友别着急,只要你表演的好,也可能得到门票的,我们分组排练一下, a、(分组讨论,编排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1、2组表演第一段,3、4组表演第二段,第三段全班一起跳)。b、师生共同表演。 四、小结,下课。 课题:《谁唱歌》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谁唱歌》,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唱好i母音。 2、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谁唱歌》。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动物头饰、幻灯片、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幻灯) 1=C 3/4 1 2 3 4 | 5 5 5 0 | 1 2 3 4 | 5 5 5 0 | 2 3 4 6 | 5 4 3 2 | 我 的 小 鸡 叽 叽 叽 跟 着 妈 妈做 游 戏 我 爱 我 的 小 鸡 1 1 1 1 | 1 0 0 || 叽 叽 叽 叽 叽 要求:学生想象手中捧着小鸡把自己当鸡妈妈,唱出鸡妈妈对小鸡无比喜爱之情;通过模仿小鸡的叫声,重点练唱i母音。 三、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四个小小歌唱家,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歌声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大象伯伯非常想亲眼看看他们,可又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同学们你们听,那是什么声音?(教师放范唱录音)是四个小歌唱家来了,咱们来给大象伯伯介绍一下好吗? (学生边回答,师依次用简图板书出四种动物) 师:同学们觉得它们的歌声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么,就让我们跟它们一起唱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谁唱歌》(师板书课题)。    2)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学生边划拍边用听唱法学唱歌。   3)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两遍)。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呀,但是我们不但要会唱,还要学会有感情地唱。大家知道小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①对第一段歌词进行情感处理。 ②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4)学唱第二段歌词。 5)完整地演唱歌曲《谁唱歌》。    四、歌表演   1)学生自编动作。 师:请小朋友们边听歌曲边想一想应该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来表演,看哪一位小朋友动作最美。(放范唱音乐)   2)请表演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带领全班同学表演。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幻灯片) 响板 ╳ ╳ ╳ ╳ 铃鼓 ╳ ╳ ╳ ╳ 三角铁、碰钟 ╳ ——   五、音乐游戏   1)指定部分学生带小动物头饰表演,部分学生持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演唱歌曲《谁唱歌》。    2)乐开始,表演的同学边演边在同学间飞来飞去,音乐结束时,飞到一个同学面前,俩人行礼,交换角色,游戏继续。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当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课下还要认真练习。让我们在《谁唱歌》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七、师生再见(学生听音乐拍手出教室)《谁唱歌》这一教案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1、教师范唱。 2、领唱。(重复多变) 3、自由哼哼唱唱。 4、全班齐唱。 三、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一拍,一人读儿歌,四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 《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替换尔格、替换乐器等)4、自由活动。 第四单元 我们多快乐 《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的演唱歌曲《快乐小舞曲》。 2、能积极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和与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演唱《快乐小舞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导 入: 师:同学们,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你能说一说,都有哪些小动物吗? 生:小兔子、小猫。 二、教唱 1.初听:你能听出歌曲中有哪些小动物吗?2.再听:听完这首歌曲之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听老师范唱,请同学们在心里跟着默唱。4.教师弹伴奏,学生轻声练习歌词。 5.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6.请能干的学生单独演唱并评价。 7.听伴奏,将第二段歌词带入练习。8.演唱第二段歌词。9.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 1.合作编创:与好伙伴一起合作编创舞蹈。2.展示:三到四组。 3.请创编最好的一组做小老师,将动作教给全班同学。 四、情感渗透。 师: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自己最快乐的时候 师:与你前后左右的伙伴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五.下课 教学内容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1、感受《玩具兵进行曲》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2、能随音乐走不。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讲述塞纳尔的梦。 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范唱《玩具并进行曲》,学生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随音乐走步。 (3)用敲课本为第一部分主题伴奏。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 (2)向学生介绍,如果加入了短笛、木琴、小钟琴等乐器,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1)引导学生分辨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是否相同? (2)要提醒学生注意结尾是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像是玩具兵惊慌得跑回箱子里的情景。 5、安静的完整欣赏全曲。 引导学生仔细听辨第一部分的旋律。听到时可举手表示,或用动作表示。 6、小结 活动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本着既能让幼儿掌握知识,又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演唱时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   2、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体验并享受与同伴歌唱、跳舞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即兴地创编新歌词,并能根据歌词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感情(高兴、快乐)地演唱、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进行歌词创作和动作创编。   活动过程   1、导入:在律动《郊游》中边表演边进教室。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舞会,小朋友们要紧跟纪老师,不要迷失在森林里。   2、欣赏歌曲   3、学唱歌曲   4、创编歌词   5、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到森林的其他地方邀请其他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舞会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 教学目标: 1、通过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语言感受藏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唱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地方。 初步感受藏族民歌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 激趣导入。 1、出示三张图片 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你们看几张图片,你们仔细听哦!1.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2.这里有世界上最珍惜的动物。3.这里有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人们。 师: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人间向往的地方,更是人间的天堂,你们猜猜他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地方?生:藏族师: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2.出示藏族服装图片师: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生:师:说得非常好,他们的衣服在休息的时候可当被盖,所以他们做起动作非常洒脱,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师教生动作 3.出示献哈达图片,师:问他们在干什么?生:献哈达 师:原来藏族人民听到我们的带来,给我们献上崇高而有洁白的哈达,他们怎么献的呢?谁来模仿一下请生来模范师教学生献哈达的动作 4.献歌师:藏族人民这么热情,为了欢迎我们的带来,还给我们献上藏族最经典的歌曲 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学习歌曲 1.学生完整听歌曲一遍2.师学生念歌词 3.教师带唱歌词 师:歌中有没有难唱乐句?谁来当小老师帮帮他 4.学生完整演唱一遍 5.师生接唱游戏 师:你们学的还可真快,现在老师想和你们来玩个接唱游戏我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 6.用la哼唱乐句 7.动作参与 师:这么美的歌声,要是配上一些藏族人民生活中一些动作,就更好了,刚好我们一起学习了藏族洒脱的动作和献哈达的动作,我们一起加进来好吗? 师生一起参与 三.参与表现 1.师:藏族人民夸你们一个个都是能歌善舞,还想邀请你们参加他们的节日舞会呢?愿意当藏族小舞星的举手。 愿意当藏族小歌星的是那两大组。其他的干什么呢?你们就拿出你们灵巧的小手为他们拍出好听的节奏为他们伴奏好吗? 2.你们先预演一遍 3.师生随乐共演 四.课堂总结 师:从你们的歌声、舞蹈,我感觉我们和藏族真正的融为一体了,是的,藏汉不分离,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华。好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美丽的歌声祝福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下课! 玩具进行曲 活动目标:根据音乐快慢做模仿动作,感受律动活动带来的快乐; 体验歌曲表现出的轻松愉快的情趣。 活动重难点:能根据音乐快慢做模仿动作,感受律动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创设意境,引导幼儿入场 观看课件,欣赏歌曲,并观察吹喇叭和开汽车的动作,引导幼儿尝试模仿吹喇叭和开汽车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动作和表情,体会模仿的快乐。 运用乐器练习不同的快慢变化,培养幼儿听节奏快慢反应的能力,初步完成了听音乐快慢节奏的不同做不同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感受节奏快慢,用拍手、拍腿等动作随音乐拍出快慢节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突破活动的难点。 玩《迎新娘》的游戏,运用游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继续根据节奏的快慢变化做模仿动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强化幼儿模仿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四、结束:师幼随音乐结束活动。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其多列》2. 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统配伴奏 教学重点学习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初听范唱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很有特点的民族歌曲《其多列》,(出示课题)这究竟哪个民族的歌曲呢,我们现在来仔细听一遍,猜一猜呀!(播放歌曲) 猜出来了吗? 学生疑惑。 2、简介哈尼族 (出示多张哈尼族服饰及生活图片,背景音乐《其多列》反复多次,音量要小) 这么漂亮的衣服,是哪个民族的,这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叫哈尼族,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哈尼族,去感受他们的风土人情。哈尼族现有人口1253195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善开梯田。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白鹇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地区。因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起舞,故名白鹇舞。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三、学唱歌曲 再次播放《其多列》的范唱录音,学生倾耳聆听。 师:这首歌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生:“其多列”什么意思? 师:“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呀”,是哈尼族小朋友招呼自己的小伙伴,我们和老师唱一唱这一句,来招呼你的小伙伴吧。 教师弹奏第一乐句的伴奏音乐,同时和学生一起唱。 师:他们要干什么去呀?请你唱一唱。 师伴奏后面的乐句。 请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师和伴奏。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有了学习第一段的基础,我们一定能学会第二段,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学唱第二段。 学生活动,师到各组了解情况。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第二段。 师弹奏音乐并与学生一起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不错,歌曲的第三段节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大家要注意“花纹”的“花”,它是一个字占了两个音,请在家单独练习这一句。 师弹奏第二个乐句的伴奏音乐。 请学生自己唱一唱第三段。教师伴奏。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为歌曲编配节奏并伴奏 师:为让这首歌的情绪更欢快,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节奏型 ︱ ︱ ︱ ︱ — ︱ —︱ 生边唱边按伴奏谱练习伴奏。 师:我们能不能背唱这首歌曲 生背唱并加伴奏。 师:怎样唱能表现哈尼族小朋友的快乐心情呢? 学生有感情的唱 五、结束师:让我们加上动作来表现哈尼族小朋友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吧! 教学内容欣赏《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1、听辨乐曲的情绪。2、随着音乐律动。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跟老师分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4、请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5、随音乐律动。6、介绍弹拨乐器。 三、下课活动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资料。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二、范唱要求:1、学生能安静的聆听。2、学生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2、跟老师学唱歌曲。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座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以由一位同学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呦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教书内容学唱歌曲《保护小绵羊》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出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76814.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