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计划教案全.doc

收藏

编号:25784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7.07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年级 传统文化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教案
资源描述:
,.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课题 1、《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导入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声律的知识。 二、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了解《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七、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八、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 课题 2、《声律启蒙》(节选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达到熟读程度。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了解基本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2、了解《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声律启蒙》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声律启蒙》的曲子,学唱。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 学 反 思 课题 3、《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诗。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学生集体朗读《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 (4)交流并相互补充对于吕坤的了解 (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的作者吕坤的信息 7、练习背诵课文。 三、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四、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 六、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 课题 4、《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教 学 反 思 课题 5、《增广贤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 教 学 反 思 课题 6、《弟子规》(一) 教学目标 1、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 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2、学生齐读,回忆学习的知识。 二、学习《弟子规》内容 1、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教师领读,同学们跟读,达到熟练背诵记忆。 3、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 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四、小拓展: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教 学 反 思 课题 7、《弟子规》(二) 教学目标 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导入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二、 学习新课 1、 出示课文内容,老师范读。 2、 解释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小朋友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3、 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 三、 作业布置: 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教 学 反 思 课题 8、《幼学杂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幼学杂字》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诗。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一)联系旧知 惊蛰快耕犁,春分犁不闲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背这首谚语吧,一起来背背吧。(学生齐背) 那么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时令,(板书课题) 二、经典试读 1、自读:学生先小声的自己读一遍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范读: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课文。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开心辞典 出示卡片:结合卡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出示儿歌《节气歌》 四、经典诵读 1、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跟读: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3、齐读:全班齐读(教师纠正错误) 4、分读:男女分读;小组分读 5、开火车读 6、对读:教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两个字;学生读前两个字,教师读后两个字 7、背诵:教师起头,学生一起背 五、知识广角: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气的谚语?快点把它写下来吧! 六、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 学 反 思 课题 9、《中华改良杂字》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注意生字生词发音,并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七、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0、《千家诗》(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学生了解徐元杰。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绍定五年,进士及第。签书镇东军节判官厅公事。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七、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八、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1、《千家诗》(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山居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2、《千家诗》(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程颢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学生了解程颢。 程颢 (ho) 北宋,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程颢其他的作品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3、《千家诗》(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卢梅坡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雪梅二首(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学生了解卢梅坡。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搜集和卢梅坡同年代的诗人。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4、《神童诗 卷首诗》(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寇准及其《神童诗 首卷诗》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是学生了解四季之景。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 四季 【宋】寇准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2、学生了解寇准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描写四季的诗歌。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5、《神童诗 卷首诗》(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华 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学生了解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诗。 2、欣赏《天净沙秋思》。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6、《随园诗话》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能熟练的背诵。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较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1、简介《随园诗话》 2、经典回放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 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也,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 3、学生了解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背诵。 2、搜集《随园诗话》的其他相关资料。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7、《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刘义庆及其《世说新语》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词。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韵律和节奏。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活动广角。 1、翻译课文。 2、搜集《世说新语》的其他内容 七、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以多种形式诵读,并且与父母交流读诗的体会 2、课外搜集资料,先说给家长听,到校后与家长。同学交流。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8、格言警句 教学目标 1、理解格言警句的意思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经典回放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长歌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少壮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劝学》 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生字、新词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领学生读词句 四.师生共同讨论格言警句意义 重点解释: 徒伤悲、精于勤、荒于嬉、光阴,不可轻。 五.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检查背诵 七.拓展训练: A搜集你喜欢的一两条格言警句,和大家一起分享。 B把你喜欢的格言警句制作成一张自己喜欢的书签。 教 学 反 思 课题 2、《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三、领学生读词句 四、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 从容、 体悉、 从宽。 五、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检查背诵 七、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 学 反 思 课题 2、《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三、领学生读词句 四、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 从容、 体悉、 从宽。 五、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检查背诵 七、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计划教案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78451.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