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

收藏

编号:257928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6.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1
  
1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年级 音乐 上册 教案
资源描述:
/*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级段执教班级为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四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三、教学工作目标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 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工作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复习 1 第二周 第一单元依马呀吉松及欣赏 1 第三周 三峡的孩子三峡 1(中秋节) 第四周 音乐知识及欣赏 1 第五周 第二单元手拉手,地球村 1 第六周 国庆节 第七周 留给我 1 第八周 森林狂想曲 1 第九周 第三单元欣赏大河之舞 1 第十周 大家一及欣赏起来 1 第十一周 音乐家故事及小步舞曲 1 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彼得与狼 1 第十三周 卢沟桥 1 第十四周 第五单元欣赏威廉退尔 1 第十五周 森林水车 1 第十六周 真善美的小世界 1 第十七周 第六单元平安夜 1 第十八周 祝愿歌 1 第十九周 拉德茨基进行曲 1 第一课《依马呀吉松》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难点;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教学准备;风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走进西藏》;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提问:听到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 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依马呀吉松》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依马呀吉松》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歌曲创编 (一)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 1 、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 、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 3 、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 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西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拉萨谣的曲调结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 2 、展示方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伴奏)。 3 、鼓励方式(评选最优秀的一组授予优秀创编荣誉称号。 四、舞蹈创编 师:同学们,西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做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要求全员参与) 五、 教学反思: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还学习了优美的藏族舞蹈。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 教学后记: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共同的认知能力与教育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特点——给予学生知识享受与启迪。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西部音乐的粗犷朴实,还了解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西藏对学生来说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实际上对她的了解却很少,本节课通过欣赏《走进西藏》这首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连绵不断、白雪皑皑的雪山,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以及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藏的文化。在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指导 学生演唱主旋律,告诉学生如何从旋律、节奏特点去感受体验艺术形象,再加上老师的手语示范,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唱准音高,同时教师范唱,用真实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从中领会到,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产生美感。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动人的乐曲中。 学生对西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学唱歌曲增加了对藏族音乐的体验。,但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的不够好。没有做到声断气连。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三、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的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疆地区。)   (教学建议:教师可适当配以图片介绍。但要注意简洁,只要达到阶段教学目标即可。)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设计意图:在学生心中建立这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创作作品概念。)   (教学建议:可以边做介绍,随即就同步播放这首乐曲,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设计意图:作为对乐曲的初步感受,让学生对整首乐曲先有一个音乐风格上的把握。   (教学建议:学生可用叙述的方式表达,也可以拍节奏或哼唱曲调。或者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酌情进行补充。)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设计意图:在了解主导节奏型基础上的欣赏,能够让学生围绕一个乐曲的特点进行倾听,使之留下深刻的记忆,深化初听效果。)   (教学建议:可让学生先练会主导节奏,然后再听乐曲。练习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口读“咚、哒”模拟手鼓发出的声音;用铃鼓敲击节奏;用跺脚、拍手、拍腿的节奏声势来表现等。练习时注意其中的演奏符号。)   五、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2、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2)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3、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五年级音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 生:歌曲非常高亢,好像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 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像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 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等。 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学生演唱。 教学反思: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旋律优美,音域跨度不大,学生学起来不吃力,学习效果比较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了祖国江河的美丽,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及作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还了解了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内容] 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三、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设计理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聆听,在听、说、唱、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享受。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节奏的不同,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师:同学们,回顾我国近十几年来喜讯不断,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神舟一号上天,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我国还过了60周岁的生日,这一个个喜讯无不震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在1976年,也有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个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更是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喜讯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二、聆听片段,感受情绪 师:有一首乐曲就充分展现了当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面。(播放主题一音乐片段) 生: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三、简介创作背景 师:是什么喜讯让少数民族同胞这么高兴呢? 师: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出现了一股坏势力“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终于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北京的好消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 四、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听的音乐片段就是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该曲是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师:你知道“边寨”是什么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边寨指得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这里。所以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师: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我们知道,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从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当北京的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那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朋友自然是欣喜若狂、纵情欢庆。 师:今天我们也和边寨的人民一起从音乐中来感受一下北京传来的喜讯吧,请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片段,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通过简介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当时举国欢庆的壮观场面。 五、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初听全曲 1.聆听主题一 师: 刚才那段音乐(主题一)在全曲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出现两次,全曲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 2.体验乐曲风格 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表现了什么情景? 生:热烈、欢腾的情绪,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3.熟悉各主题曲调 师:同学们对照着书上的各主题曲调跟着乐曲哼唱,当听到每段曲调出现时,请用手指数举手示意。 生:跟唱主题曲调 设计意图:采用演唱主题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化,是因为演唱比聆听的体验更为直观,更易于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 (二)复听全曲 1.认识管弦乐队乐器的配置 师:管弦乐队由各类西洋乐器编配成一个大型乐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 师:这首乐曲总共有5个主题 ,加上一个短小的引子,每一个主题都用了不同的乐器来主奏表现乐曲的情绪和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边听主题边熟悉曲调,并指出各乐段开始时,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各主题的片段,听辨每个主题的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在书中选择相应的乐器。 2.分析各主题曲调的乐器演奏形式(课件演示) (1)引子——圆号认识圆号:课件出示 音色饱满低沉 (2)第一主题——管弦乐合奏 (3)第二主题——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这段音乐主要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的,同时伴以铃鼓清脆悦耳的打击声,使轻巧活泼的音乐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簧管 (4)第三主题——小提琴、中提琴等西洋弦乐家族的成员们演奏 小提琴 中提琴 (5)第四主题——双簧管 (6)第五、六主题——小号 铃鼓 (7)第一主题再现——铃鼓加乐队合奏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管弦乐队乐器,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乐曲中所出现的管弦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三)分段欣赏 师: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乐曲中用音色的变化表现时而全体欢歌,时而独舞或对舞,在欣赏时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1.引子 师:这段音乐象什么的声音? 生:像牛角号的声音。 师:对,这牛角号似的声音象在传播北京的喜讯,让我们一起来随音乐模拟一下号角声吧,注意号角声要有由远到近的感觉,象山谷里的回声。 生:模仿圆号的演奏姿势吹奏表演。 2.第一主题1=bE4/4 师:这由近到远的号角声恰似北京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了起来,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音色结实饱满,演奏的速度比较快,同时打击乐伴以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男女群舞的情景。我们再跟着音乐一起来用刚才的节奏伴奏一下主题一的音乐吧。 3.第二主题 1=bE4/4 师: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力度上有没有变化? 生:第一主题力度强,第二主题力度弱。 师:这一旋律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力度是什么样的? 生:反复出现了4次,力度是强弱交替。 师:力度弱的地方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强的呢? 生: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 师小结:看来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生:姑娘群舞。 师: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嚓嚓、 嚓嚓 、嚓嚓”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串铃、人声为第二主题伴奏。 师:力度强的部分由串铃伴奏,力度弱的部分由其他同学有节奏的读出,“嚓嚓 、嚓嚓、 嚓嚓” 师:效果非常好,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随着节奏跳了起来。 4.第三主题 师:透过轻快流畅的音乐,我们还能听到哪种打击乐的伴奏声? (师出示双响筒和响板,供学生选择) 生:双响筒。 师:谁能用双响筒来敲一敲? 师:这清脆悦耳的声音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场面? 生:骏马奔驰。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来来模仿马蹄声?(弹舌声) 师:同学们用弹舌模仿的太像了。我们随音乐来试一试。 5.第四主题 师: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你听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第四主题) 生:力度变弱。 师:乐曲的力度减弱,旋律变的优美舒缓,使人们热烈的情绪慢慢的平和了下来。那么,这种优美抒情的音乐适合群舞还是独舞? 生:独舞。 师: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同学上台即兴独舞。 6.第五、六主题 师:这一主题的力度与上一主题产生了怎样的对比? 生:强烈的对比。 师:对,力度变得如此强烈,那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情绪更加热烈。 师:这段热情奔放的旋律由小号演奏的。它的音色高亢明亮,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恰似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跳起了彪悍强劲的舞蹈。 师:我们再来听听小号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木琴的旋律和圆号的长音。 师:清脆的木琴旋律声代表的是谁在舞蹈? 生:小姑娘。 师:对,那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又出现了。你听,小姑娘和小伙子的音乐交替出现了几次?(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出) 师:你想像一下,小伙子和姑娘们正在干什么? 师揭示: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场对舞比赛。这段音乐表现了对舞的场面。 7.第一主题再现 (师生随音乐敲击“咚— 咚—∣ 咚 咚 咚咚‖”) 师:管弦乐家族的全体成员们再一次齐心协力,奏响了辉煌灿烂的乐章,全曲在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使音乐欣赏更有目的性,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配入打击乐器和舞蹈来体验音乐,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与创造的能力。 六、拓展欣赏,加深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尽情的感受到了管弦乐队给我们带来的来自我们首都北京的重大喜讯时的欢腾情绪和场面。 师:今天,我把中广民乐团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民乐队是怎么来表达这首乐曲的?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姿势。 生:认真聆听并模仿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欣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七、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的太棒啦!从这首乐曲中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大家族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非常的团结友爱,亲如一家,就象歌曲《爱我中华》一样,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同学们,就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奋起步伐,建设我们的国家!(在歌曲 《爱我中华》中下课)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管弦乐 郑路、马洪业作曲 引子 一 二 三 四 五六 尾声 教学反思: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2、听辨乐器的音色;3、体会音乐色彩、速度、力度变化,体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能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举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通过聆听片段,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体验。为吸引学生欣赏时的注意力,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哼唱主题音乐,并以主奏乐器为主的欣赏目标进行欣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化,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通过分段欣赏,配入打击乐器,同时还让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表演了几个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热烈、奔放、万众欢腾的激昂场面,从而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共鸣。通过播放中广民乐团的民乐演奏,使学生体验到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师启发学生去体验和思考时,在学生参与中、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教学内容:《手拉手,地球村》 一、教材分析: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通过重复轻快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塑造了热情、灵巧、开朗的小主人公的形象。在句末辅以击掌或用打击乐器演奏,较好地突出了少年儿童的活跃性格和情趣。第二乐段是合唱部分,两拍和三拍的长音频频出现(第一乐段中最长的音只有一拍半),使音乐变得更加宽广、爽朗,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为主,只有两处用了连续的纯五度进行,具有“副歌”的性质,其歌词“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生命河在我们心中歌唱”,正是这首歌曲所需表达情感的点题之句。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通过歌曲增强学生关注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 四、教学难点: 歌曲第二乐段中二声部合唱的配合与声音的统一与和谐之美。 五、教具准备: 节奏卡片、钢琴、歌曲范唱带及伴奏带。 六、教学过程: 一. 课件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放映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看完谈下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1、师:同学们,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聆听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播放范唱) 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歌曲中你听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歌中你除了听到小朋友的歌声外,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学生聆听歌曲两遍,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学习。 (情绪)生l: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 生2:歌曲的情绪是热烈的。 生3:我觉得这首歌曲中有的地方是欢快的,有的地方很优美。 (演唱形式)生1:齐唱。 生2:合唱。 师:上面的同学都说得很好,有谁能说得更具体呢?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 第一乐段:是齐唱,很多人同时唱一样的旋律。 第二乐段:是合唱,很多人同时唱不一样的旋律。 (另外的声音)生l:除了歌声外,还听到了拍手声音。 生2:我还听到了打击乐器的声音。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除了歌声外,的确还有击掌的声音。‘现在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配合,完成第一乐段的学习。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   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 | 生: 弯  弯  腰 丨捡.回 一个希 | 望 (真 棒) |   0  0  ∣.  ∣ |   生:手 拉 手 丨捡.出  一个太 丨 阳 (你真 棒)|   0 | 0 . | |    希望的 太 | 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绿色的 长 | 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 0 |. | ||   我们把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 漂 亮 | 亮!(你真 棒)||  (二)师引生唱 共同参与 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第一乐段的击掌练习,既是训练训练学生的节奏能力,又让他们在不经意的反复聆听中熟悉歌曲旋律,为学唱歌曲又迈进了有力的一步。第二乐段中由于涉及二声部合唱,对于歌曲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带领同学分声部学习旋律,也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1、熟悉旋律:(师:现在老师弹琴,请同学们边听边合着旋律按书中的节奏拍手,在律动中熟悉旋律并掌握节奏“X 0 X 0 X 0”“ X X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79280.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