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冀教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与课后反思.doc

收藏

编号:25844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7.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14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出版 四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教育 教案 课后 反思
资源描述:
,. 冀教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一只三角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资料卡片。 4、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提出有关运动的问题,学习查阅资料制作卡片。 教具准备:反映各种物体在运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运动录像 谈话:风在吹、水在流动、人在走路、鱼在游泳,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学习《运动着的世界》。(板书课题) 评:通过录像引起学生探究运动的兴趣。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关于物体的运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上作出标记。学生思考,并且记录自己的问题。 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意识到关于运动有许多问题,也许我们今天还不能够很好解决,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将会被发现。 评: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运动资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你搜集资料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汇报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材料资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查阅资料的经验,把自己在报纸上说晚上和网络上查阅资料的经验与同学交流。比如,如何通过标题查阅资料,如何进行快速阅读,教师要特别对学生如何在网上查阅资料、选择信息进行指导,并要提醒学生及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你知道怎样记录搜集来的资料吗?你有什么方法? 评:知道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技巧。 教师指导:把自己才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并制成卡片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参阅书中的资料卡片和自己设计一个资料卡片,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看看谁设计的资料卡片最好! 学生讨论并设计资料卡片格式。 请你在下课后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且把它做成资料卡片,看看谁制作的资料卡片最好!谁的资料最完整、最准确! 评: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资料卡片制作的乐趣。 3、本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4、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运动着的世界》教学反思 一.将科学课堂延展到室外,到课外 科学课并不仅仅局限于35分钟的课堂时间,它拥有无限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我们决不能将科学课理解为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讲,而应该将孩子引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自然天地。课堂往往不能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切探究的机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将视野放之课外,室外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在本课中我们大胆的将课堂拉向校园里,为科学探究提供广阔的场地。孩子们也乐在其中,专注观察,虽然纪律、自主性有待提高,但这是我们大胆尝试要勇于面对的问题。课后教师有意提出的科学小任务,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科学探究很好的延伸到课外。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最大的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更好的发挥内在潜能。在第二课时结束时,我给孩子的任务并不限制方式方法,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能很好的展示小组成果的方式就可以。这样就给了他们很大的发挥空间,没有被教师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的表现超乎我们的想象。有出小报的,有出宣传册的,有出画册的…… 第一单元 动物的运动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5、认识周围常见的动物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录相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相片,提问:那些动物天上飞?那些动物地上爬?那些动物路上跑?那些动物水中游?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运动。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 你知道动物怎样运动吗?举例说说。谁能说说书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从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请在书上写出你的做法? 学生记录并且回答。 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充分的肯定。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模仿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提示: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学生开始模仿表演,教师适当平价。 分组活动:比1比,谁模仿得更准确。请把每个小组同学的模仿情况记录在书中。评出你们小组的超级模仿秀。 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汇报活动结果。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指导学生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 指导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提示:有的动物擅长2项,不要忘记填写! 提问:在每个项目中那种动物能得冠军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1说,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他们身体的那一部分比较发达?其他各组动物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你知道可以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按照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以外,还能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并把你的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比1比,那该小组的分类方法多?哪个小组分得细? 学生活动:思考分类标准并记录。 汇报结果。 学习动物运动扩展材料:<动物运动之最> 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动物学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摄像机等仪器设备,记录动物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到目前发现: 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里,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右; 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秃鹰,飞行速度可在9,000米以上; 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左右。 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3、全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板书设计:2、动物运动会 教学后记: 3、生命在于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4、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分析记录结果。 教具准备:跳绳、秒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 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 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 评: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 六、小结。 1、讨论: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提出个人锻炼计划。 评:让学生把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来交流、共享,可以让一个人的经历变成大家的经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后记: 4、小吊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小吊车及了解其运作原理来认识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感悟肢体运动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协调。   2、认识仿生是一门科学技术,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3、尝试仿生创意设计。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和合作能力、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小吊车,联系其工作原理推想和分析,探知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 2、初步了解仿生学,尝试设计或制作仿生作品。 教学难点   联系小吊车的工作原理,类比、推想和分析动物骨骼、肌肉、关节与其运动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演示用小吊车模型、课件 学具:小吊车制作材料、彩色方块、白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小吊车模型,引起学生制作兴趣,并提出制作任务。 二、学习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小吊车的基本构造,明确小吊车的制作方法。 2、师发放材料和工具 3、组织小组设计制作计划 如何使用材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何、怎样分工、如何使用工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4、按设计计划进行制作 5、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调试和评价 6、小组演示,交流: 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评: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归纳小结: 自制的小吊车是怎样工作的? 第二课时 收和放 活动目标: 1 、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骨骼、肌肉与其运动的关系。 2、 能举例说出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 、 能利用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推想表达出来。 4、能描述某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锻炼人体哪部分的肌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组织交流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二、学习活动: 1、学生比较生物的骨骼肌肉构造和小吊车的构造有什么相同之处。 2、观察交流: 小吊车的结构、牵引绳的运动方式、引起臂的运动方式 3、将自己的推理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归纳小结: 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第三课时 科学在线 有趣的仿生 活动目标: 1、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能联想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3、能模仿某种生物功能或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 4、能发挥创造力,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5、能说出仿生产品是科学技术结合的产品。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活动 1、学生自主活动 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教师指导,强调: (1)根据生活周围事物的缺点,找出具有这方面优点的生物,确定打算模仿的生物。 (2)分析该生物具有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3)类比出的产品结构和功能 3、展示会: 组织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比。 三、归纳小结: 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位置与运动 5、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教具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红色小方块。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记忆游戏。 1、 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 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 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评:利用游戏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直接引出研究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所要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显得轻松而又快乐。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  每组分发一张长沙市市区地图,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小组活动: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北校门和南校门的位置,在200亩的校园范围内,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时 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  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 时的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  准备工作: 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对所有同学予以鼓励。 三、布置课外活动: 1、收集各种地图。 2、给同学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教学后记: 《确定位置一》包括四个知识点,一、观测点;二、方向;三、角度;四、距离,总结确定位置的要素。在学生充分理解“北偏东”或“北偏西”的含义后,要求学生会量角的度数,因为有基础,只要稍稍提醒就行了。第二个知识点算它的实际距离,要求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来综合性较强,需要重点引导、点拨。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设计突出以下方面: 为了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知识的重难点,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利用欣赏各省旅游景点图片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知识.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步步设疑,环环相扣。三、练习设计有层次,质疑总结,使教学过程比较顺畅,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上,提升思维水平。 这节课需要值得我反思的地方。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简洁。2、少数学困生应多点指导和辅导。3、思维训练的力度有待加强。4、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需要不断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 6、做沙盘课后反思 上课时,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进了学生,热爱学生,在课堂内充满宽松和谐、信任的氛围,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感爱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所以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然研究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 6、做沙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3.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4.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有效的进行分工合作。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 3.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沙盘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未来新校园的规划图,说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教具准备:泡末塑料板 包装纸盒 饮料瓶 大纸箱 潮湿的沙土 卡通人 玩具树等 尺子 剪刀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制作校园沙盘模型 1.小组活动:根据课前画出的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校园沙盘模型。注意:分工要合理 2.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在各组间进行对比,看哪一组做的最形象,最准确。 3.讨论小结:通过制作和分析,你认为学校的布局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集体活动: 参加未来校园设计大赛,看哪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教学后记: 7、动与静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具准备:结合学校条件选择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如秋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忆坐车的体验,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二、分析研究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乘车的经验,讨论分析:自己坐在汽车上静止不动,对于自己来说,汽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汽车对于地面上的房屋或树木来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得出的答案是不同的。这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评:教师能从学生汇报中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紧抓学生语言的片面性及时给予反诘,这样的引导不仅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又具有隐蔽性。它不会让学生感到突然,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引导。 2、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三、加深巩固 1、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观察教材23页插图,分析"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观察教材24页插图,分析"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 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不同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课外探讨 "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注意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及时与学生交流研究情况 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让学生看课本中“荡秋千”的插图,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坐在秋千上女孩的角度来看,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她自身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所以她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而对于地面上的女学生来讲,秋千的男学生相对于自身来讲位置在不时改变,所以认为秋千上的男学生是运动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中判断秋千上的男同学是否运动,是将秋千上的男学生和判断者自身作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作出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说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人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人或物体是运动 的;反之,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 实践应用,巩固知识,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三幅图里戴帽子学生的运动情况(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复习了刚刚学习的运动知识。 8、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假设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改造自己的小车,让它跑得更快一些。 评: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记录在卡片上。可利用教材中第2页的资料卡片进行记录。拓宽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知识面。 教学后记: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层层递进,梯级探究。从“相同时间任何比较快慢”“相同路程如何比较快慢”到“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快慢”,问题导向,逐步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转换法和比值法的方法教育。 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无论是新课的导入,还是问题的切入,抑或是典型例题,都来源于生活。物理课堂,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容易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近感,也更容易深入浅出地完成概念建构。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将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既有传统的多媒体、实物投影的运用,又将微课程、智慧课堂引入课堂,既有点对点的交流,又有点对面的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发挥了智慧课堂的实时监控、及时跟踪反馈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单元 力与运动 9、推和拉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 教具准备: 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 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 )推( );( )拉( ) 生:(手)拉(风筝);(手)推(门) 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 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 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可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发现来根据出上面的物理常识) 二、感受推和拉 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推和拉,我们做下面的一个游戏。 活动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个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 师:(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师: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讨论,并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 生: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师: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同理感受拉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可给获胜方一个"小奖品"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师:还可以让学生做掰手腕等游戏。 师:活动结束后,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谁列举的例子多。 生: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同。 生:打开抽屉需要向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向里推;拉开冰箱门;拉灯;拉窗帘;拉落水儿童;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赛;推铅球;引体向上;按图钉;拔钉子等。 评:改变统一按教师的的意愿统一做同一实验的作法,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 三、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和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纸蝙蝠,用推和拉让它飞起来。 活动目标:1、能照图制作纸蝙蝠。 2、能够让纸蝙蝠动起来,从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制作纸蝙蝠的重要过程。 实验过程: 1、(1)拿出你们的学具,将一张正方形纸形折成一个三角形。 (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 (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2、大家可以用彩笔把自己的蝙蝠装扮的漂亮一点。制作完后,让学生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用图或文字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纸蝙蝠,并把推或拉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评价建议:1、用下面的评价表进行个人评价。 学生姓名:__________ 活动:纸蝙蝠 评价项目: 1、我能按示意图制作的蝙蝠。 2、我做的纸蝙蝠造型美观。 3、我用手推或拉蝙蝠的翅膀,发 现它的耳朵跟着张或合。 小结:通过这么多的推和拉的实例,你对推和拉有了新的认识了吗?在你以后的生活中用到推和拉时,你是否会更好地利用这两种力来实现你的目标,你能用推和拉制作其它工艺品吗? 师: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冀教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与课后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84447.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