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心电图基础知识资料点情况总结分析.doc

收藏

编号:26051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心电图 基础知识 资料 情况 总结 分析
资源描述: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0.1mv,一个大格为0.5mv,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 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Ⅲ和AVR导联外)。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之一。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0.12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秒,以Ⅰ、Ⅱ、AVL导联最明显。又称“二尖瓣P波”。 双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秒,其振幅≥0.25mv。 2.V1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上下振幅均正常范围。 左心室肥厚:1.胸导联RV5或RV6>2.5mv;RV5+SV1>4.0mv(男)或>3.5mv(女性)。 2.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mv;RAVF>2.0mv;RⅠ+SⅢ>2.5mv。 3.CORNELL标准:RAVL+SV3>2.8mv(男性)或>2mv(女性)。 4.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11秒。 右心室肥厚:1.V1导联R/S≥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R /q或R/S≥1。 2. Rv1+Sv5>1.05mv(重症>1.2mv);RAVR>0.5mv。 3.心电轴右偏≥+90(重症可>+110) 4.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属继发性ST-T改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V1~V6导联呈rS(R/S<1) 双侧心室肥厚:1.大致正常心电图: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加的除级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2.单侧心室肥厚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厚,而另一侧心室 肥厚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厚心电图:既表现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如v1 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 >1,R波振幅增高等)。 心内膜下肌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 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高耸直立的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外膜下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可出现倒 置的T波; 前壁心外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 心肌损伤:1.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损伤ST段抬高。 心绞痛发作,Ⅱ、Ⅲ、AVF导联及v4~v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 “缺血型改变”:1.缺血发生心内膜肌层,使对向缺血区的胸导联出现高而直立 的T波。 2.缺血发生心外膜肌层,则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缺血使心肌复级时间延长,特别时3位相延缓,引起QT间期延长。 “损伤型改变”:损失心肌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限≥0.03秒,振幅4分之1/R)或者呈QS波,一般认为:梗死的心肌直径>20~30mm或厚度>5mm才可产生病理性Q波。 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由于急性损伤阻滞,可见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心肌梗死: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有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近期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陈旧期心肌梗死: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数月之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前间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出现在v1~v3导联。 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在v3~v5导联。 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出现在Ⅰ、AVL、v5、v6导联。 前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出现在v5、v6导联。 高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出现在Ⅰ、AVL导联。 下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Ⅱ、Ⅲ、AVF导联。 正后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v7~v9导联。 而与正后壁相对应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增高(对应性 改变)。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胸导联(V1~V5)。 右心室心肌梗死:ST段抬高≥0.1mv,出现在V3r ~V4r导联。 导联 心室部位 供血的冠状动脉 Ⅱ、Ⅲ、AVF 下壁 右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 Ⅰ、AVL、v5、v6 侧壁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v1~v3 前间壁 左前降支 v3~v5 前壁 左前降支 V1~v5 广泛前壁 左前降支 V7~v9 正后壁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V3r~V4r 右心室 左回旋支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非Q型)或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可呈规律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 抬高的标准为v2-v3导联男性J点≥0.2mv,女性抬高≥0.15mv,在其它导联男 性,女性J点抬高≥0.1mv。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或无ST-T异常。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v1~v5导联及Ⅰ、aVL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降支近段闭塞。 1.心肌梗死合并其它病变: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多发于左心室前壁)时,可见 ST段持续性抬高达数月以上(ST段抬高幅度常≥0.2mv同时伴有坏死型Q波或 QS波)。 2.心肌梗死合并有右束支阻滞时心室除级初向量表现出心肌梗死特征,终末向量 表现出右阻滞特点。一般不影响两者的的诊断。 3.在存在左束支阻滞的情况下,在QRS波群为正向(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0.1mv;在v1~v3导联出现ST段压低≥0.1mv;在QRS波群为负向( S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0.5mv均提示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窦性心律:P波在ⅠⅡ 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100次/分,PR间期及QT间期缩短有时可伴有继 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 窦性停搏: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PP间距与 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50次,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又称为慢一快综合症。 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转导速度等可影响联律间期的长短。 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间位性的期前收缩:又称插入性期前收缩,指夹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期前收缩,其后无代偿间歇。 单源性期前收缩:指期前收缩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或有固定的折返径路,其形态、联律间期相同。 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频发性期前收缩:依据出现的频度可人为地分为偶发和频发性期间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 倍。 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0.12秒。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某些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可以延长若异位QRS-T波。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若异位P'下传心室引起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 交界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出现逆形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或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秒)或者QRS相重叠。 3.大多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以及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心动过速但常因P'不易辨别。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1.频率多在140~200次/分 2.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 3.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4.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胸导联QRS波呈左束支阻滞,下壁导联Ⅱ、Ⅲ、AVF呈高振幅R波 。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又称加速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  频率比逸搏心率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律频率多为70~130次/分,室性心率频率多为60~100次/分。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出现上、下交替改变。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一系列增宽变形QRS波群,以3个~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 心房扑动:P波在Ⅱ、Ⅲ、AVF扑动波呈锯齿状,频率为240~350次/分。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波的频率350~600次/分RR绝对不齐,QRS波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 较近时,易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 心室扑动:无正常QRS-T波,频率达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低小波,频率200~ 500次/分。 房性逸搏:1.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静 止之后的较长间歇)之后出现一个房性P'波。 2. 此房性P'波形态特点视为房性异位起搏点部位而异,但与同导联 的窦性P波不同,频率50~60次/分。 3.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在0.12~0.2s之间。 交界性逸搏: 1.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下传者相同,偶可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呈畸形。 3.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R间期<0.12秒,RP'<0.2秒,或QRS波群前后均不见逆行P'波 4.交界性逸搏前偶尔可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秒。 室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宽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QRS波群时间多在0.12 ~0.16秒,ST 段与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逸搏前间歇多数不规则,少数亦可称为规则。在临终前逸搏前间歇常进行性延长。 3. 室性逸搏的QRS波群前后多无相关的P波。 房性心动过速: 1.起源于窦房结附近的房速,其P'波形态与窦性相似。 2.起源于右心房上部的房速,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直立。 3.起源于右心房下部的房速,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Ⅰ、v6导联倒置。 窦房阻滞:PP间距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成文氏现象。 房内阻滞:P波增宽≥0.12秒,出现双峰,切迹≥0.04秒。 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延长,PR间期>0.2秒(成人)PR间期>0.22秒(老年人)。 二度房室阻滞: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 1.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 阻,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2.二度Ⅱ型房室阻滞: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1.成人QRS波群时间≥0.12秒。 2.V1、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改变。 3.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秒。 4.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切迹 5.V1导联R峰时间>0.05秒 6.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7.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1. 成人QRS波群时间≥0.12秒。 2.V1、V2导联呈rS波(其r波极小,S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 3. 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顿或有切迹。 4. Ⅰ、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 5.V5、V6导联R峰时间>0.06秒。 6.ST-T方向通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左前分支阻滞: 1.QRS波群心电轴左偏在-45~-90。 2.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 3.Ⅰ、AVL导联呈qR型。 4.AVL导联R峰时间≥45毫秒。 5.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秒。 左后分支阻滞: 1.QRS波群心电轴右偏在+90~+180。. 2.Ⅰ、AVL导联QRS波呈rS型。 3.Ⅲ、AVF导联QR型。 4.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秒。 预激综合征: 1.PR间期缩短<0.12秒。 2.QRS波增宽≥0.12秒。 3.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 4.P-J间期一般正常。 5.出现继发性ST段改变。 LGL综合征:PR间期<0.12秒,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高血钾: 1.细胞外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致使QT间期缩短和T波高尖,基底部变窄。 2.血清钾>6.5mmol/l时,QRS波群增宽,PR及QT间期延长,R波电压降低及S波加深,ST段压低。 3.血清钾>7mmol/l,QRS波群进一步增宽,PR及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低血钾: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U波增高(U波>0.1mv或U/T>1或 T-U融合、双峰),QT间期一般正常或轻度延长,表现为QT-U间期延长。 高血钙:ST段缩短和消失,QT间期缩短。 低血钙:ST段明显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电图基础知识资料点情况总结分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05149.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