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师资质证明简答题23285.doc

收藏

编号:26106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9.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教师 资质 证明 答题
资源描述:
!-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 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二级)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二级)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6.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二级)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8.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 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二级)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0.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级)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1.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级)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2.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级)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中学课程 1.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2.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3.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4.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一级) 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5. 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一级)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6. 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二级) (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7. 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级)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8.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二级)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三、中学教学 1.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一级)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二级)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级)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 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二级)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6. 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一级)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7.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二级)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8.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 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9.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0. 简述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含义: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 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 (1)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11.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 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12. 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二级)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3.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一级)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14. 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二级)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二级)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二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 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 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 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 简述记忆的品质。(二级)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 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 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 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 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4.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二级)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5.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6. 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一级)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7.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一级)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8. 简述创造性的培养。(二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9. 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二级)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10. 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11.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二级)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12.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3.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二级) (1)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2)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14.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一级)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 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5.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级)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16.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7.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18.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二级)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19.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一级)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0.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一级) 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级)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是 0~2岁, 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 年龄是 2~7岁, 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 年龄是 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 事物支持, 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是 11~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一级)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 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二级)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 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4. 简述情绪调节的方法。(二级)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5. 简述人格的特征。(二级) (1)独特性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3)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 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现 “分裂人格”。 (4)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6.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二级)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7. 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级)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8. 简述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二级) (1)过渡性 中学生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青年初期则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2) 闭锁性 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会出现闭锁性,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许多自己的事有意回避父母与师长,有了自己的心事,但不轻易告诉别人。 (3)社会性 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都在中学阶段形成并获得初步成熟。 (4)动荡性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他们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 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二级)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2. 简述理性情绪疗法。(二级)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3.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二级)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七、中学德育 1. 简述品德的结构。(一级)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知:道德认知亦称道德观念。 道德认知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 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二级)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3. 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一级)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4.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二级)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2~5岁):也叫自我中心阶段。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5.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级)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 阶段。 (2)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6.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7. 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8. 简述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9. 简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二级)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10. 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一级)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11. 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二级)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12. 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二级)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13. 简述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一级) (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 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二级) (1)组建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核心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 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多数学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2.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二级)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 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二级)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 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 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4. 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一级)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5. 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二级)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6. 简述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二级) (1)真诚。 教师对学生真情流露的关爱和基于尊重信任的坦诚,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 (2)尊重与接纳。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只有对对方尊重和接纳,才会产生有效的沟通。 (3)同理心。 同理心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 7.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二级)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8.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二级) 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 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文化性知识。教师的文化性知识包括:①基本哲学理论知识;②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 般常识;③社会科学理论与观点。 9.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一级) 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教师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0.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二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1.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级)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师资质证明简答题23285.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10614.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